2024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校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F-19 Si-28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水铸成锅
B. 纸张燃烧
C. 水蒸气变成水
D. 汽油挥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引发火灾,错误;
B、量筒只能称量液体体积,不能用于溶解的容器。且溶解一般为先加入固体药品,后加入液体药品,错误;
C、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应使用坩埚钳,错误;
D、检测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正确;
故选D。
3.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现对四个化工厂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测量pH,结果如下: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5.5 5.8 7.1 8.3
其中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pH=5.5,酸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B、②pH=5.8,酸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C、③pH=7.1,弱碱性,接近中性,适宜农作物生长。符合题意;
D、④pH=8.3,碱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4.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用天然气作燃料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其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的熔点高
C. 在锅铁表面涂油漆,可减缓钢铁的锈蚀
D. 铁能从ZnSO4、CuSO4的溶液中置换出锌和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是只含金属元素,还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能压成很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在锅铁表面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可减缓钢铁的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因此铁能置换出CuSO4的溶液中的铜,不能置换出ZnSO4的溶液中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 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D. 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例如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都有溶质结晶析出,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
C、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中加入蔗糖形成溶液后,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没有明显增强,故C说法错误;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丙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7:19
C. 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 该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丙为N2;该反应方程式为: 。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A说法正确;
B、丙为SiF4,其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8:(19×4)=7:19,故B说法正确;
C、丁为氮气,空气中物质丁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故C说法正确;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 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3 38.4 39.0 39.8
A. 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该温度下,将1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2中溶液的浓度为:小于10%,所以对葡萄球菌没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把氯化钠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表示物质为氯化钠
B. 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b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c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1. 用合理答案填空。
(1)地壳中元素含量居第三位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2个氮气分子常用的表示方法是______;
(3)标出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11. Al 12. 2N2
13.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前四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居第三位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
【小问2详解】
1个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1个氮气分子用N2表示,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对应的数值,所以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小问3详解】
氢氧化亚铁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规则可求出,氢氧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2。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2. 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12. 煮沸 13. 吸附
14. 氢、氧(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时钙镁化合物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小问2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物质,故填:吸附;
小问3详解】
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而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氧或(、)。
1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①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②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二者的______相同;
(3)图②中A、B所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图②中当X=16时,D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答案】(1)原子 (2)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MgCl2 (4)S2-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小问2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说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二者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
【小问3详解】
图②中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表示氯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表示镁原子,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A、B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
【小问4详解】
D中当X=16时,即质子数=16,表示16号硫元素,核外电子数=2+8+8=18,则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表示为S2-。
三、简答题
14. 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
(1)写出空气污染的危害: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酸雨的危害: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
(3)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损害一些建筑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污染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小问2详解】
温室效应主要由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消耗,所以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
【小问3详解】
酸雨pH<5.6,呈酸性。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等不利。
15.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什么?____。
(2)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怎样变化?____,为什么?____。
(3)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____。
【答案】(1)瓶内有氧气,可供小白鼠呼吸
(2) ①. 导管内液面上升 ②. 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气压减小
(3)氮气##N2
【解析】
【小问1详解】
瓶内有空气,空气中含有能供给呼吸的氧气,故小白鼠仍可成活一段时间;
【小问2详解】
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被吸收,使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烧杯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小问3详解】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通过小白鼠的呼吸作用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16. 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1)
(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
【小问1详解】
B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3详解】
A处溶液变红,但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17.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吕美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______;
(2)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t2~t3
(2)水中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反应的现象是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比等体积水更明显,故图乙中t2到t3时间段二氧化碳被快速的消耗,浓度快速的下降,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小问2详解】
水溶解CO2的能力有限,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浓度不发生变化,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变化。
四、实验与探究题
18.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实验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图①中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如图②,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实验,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③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答案】(1) ①. A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黄色变为白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故填A;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K2MnO4+MnO2+O2↑;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如图②,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实验,集气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小问2详解】
由题文可知,超氧化钾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如图③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黄色变为白色时,则超氧化钾基本失效,故填黄色变为白色。
19. 盐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完“常见的酸”内容后,同学们对盐酸的制法、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项目探究之旅。
项目一 盐酸的工业制法——燃烧法
【查阅资料】第一步:将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第二步:在反应器中将氢气和氯气点燃制得氯化氢气体。
第三步:气体冷却后用冷水吸收得到盐酸。
(1)根据资料内容,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项目二 盐酸化学 性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实验一:验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化铁于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 ______ 稀盐酸能和Fe2O3反应
(3)实验二:探究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与Fe2O3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4)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______。
项目三 盐酸的用途
金属除锈
【提出问题】酸可用于金属除锈,那么影响铁锈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利用等体积几种不同的酸溶液和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铁锈粉末进行除锈实验,记录铁锈粉末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数据如表。
序号 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时间/ min
① 磷酸 3% 25 15
② 盐酸 3% 25 12
【实验结论】
(5)根据实验①、②,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提升】
(6)温度也能影响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温度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
【答案】19. H2+Cl22HCl
20.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21. 氯化钠溶液 22. 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
23. 相同条件下,酸的种类能够影响铁锈与酸反应速率
24. 在不同温度下,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氧化铁进行实验,记录氧化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的时间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Cl22HCl。
【小问2详解】
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逐渐溶解,氯化铁溶于水后溶液呈黄色,故填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小问3详解】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氯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氯离子,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没有与氧化铁反应,故填氯化钠溶液。
【小问4详解】
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分子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则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时,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故填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铁发生了反应。
【小问5详解】
由实验①、②可知,酸的种类不同,其它的量相同,铁锈粉末完全溶解所需时间不同,说明相同条件下,酸的种类能够影响铁锈与酸反应速率,故填相同条件下,酸的种类能够影响铁锈与酸反应速率。
【小问6详解】
温度也能影响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速率,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应相同。探究温度影响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速率的实验可设计为:在不同温度下,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氧化铁进行实验,记录氧化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的时间。
五、计算题(共6分)
20. 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合金(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2)该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1)0.4 (2)解:设20g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该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F-19 Si-28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水铸成锅
B. 纸张燃烧
C. 水蒸气变成水
D. 汽油挥发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现对四个化工厂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测量pH,结果如下: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5.5 5.8 7.1 8.3
其中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用天然气作燃料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5.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的熔点高
C. 在锅铁表面涂油漆,可减缓钢铁的锈蚀
D. 铁能从ZnSO4、CuSO4的溶液中置换出锌和铜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 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D. 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7.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丙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7:19
C. 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 该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数之比为1:1
8.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9. 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3 38.4 39.0 39.8
A. 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0.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 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二、填空题
11. 用合理答案填空。
(1)地壳中元素含量居第三位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2个氮气分子常用的表示方法是______;
(3)标出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2. 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1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①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②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二者的______相同;
(3)图②中A、B所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图②中当X=16时,D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三、简答题
14. 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
(1)写出空气污染的危害: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酸雨的危害: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5.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什么?____。
(2)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怎样变化?____,为什么?____。
(3)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____。
16. 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
17.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吕美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______;
(2)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
18.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实验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图①中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如图②,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实验,集气瓶中NaOH溶液作用是______。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③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19. 盐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完“常见的酸”内容后,同学们对盐酸的制法、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项目探究之旅。
项目一 盐酸的工业制法——燃烧法
【查阅资料】第一步:将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第二步:在反应器中将氢气和氯气点燃制得氯化氢气体。
第三步:气体冷却后用冷水吸收得到盐酸。
(1)根据资料内容,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项目二 盐酸的化学 性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实验一:验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化铁于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 ______ 稀盐酸能和Fe2O3反应
(3)实验二:探究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与Fe2O3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Fe2O3于试管中,加入2mL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4)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______。
项目三 盐酸的用途
金属除锈
【提出问题】酸可用于金属除锈,那么影响铁锈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利用等体积几种不同的酸溶液和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铁锈粉末进行除锈实验,记录铁锈粉末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数据如表。
序号 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时间/ min
① 磷酸 3% 25 15
② 盐酸 3% 25 12
【实验结论】
(5)根据实验①、②,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提升】
(6)温度也能影响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温度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
五、计算题(共6分)
20. 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合金(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2)该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评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鞍山二模]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