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大理石
2.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研钵中捣烂紫甘蓝 B.加入酒精浸泡紫甘蓝
C.用纱布过滤浸泡出的汁液 D.用紫甘蓝汁液检验苹果醋
3.下列用理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炉具清洁剂清洗油污是因为其呈酸性
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和害虫生卵
C.铅锑合金由于熔点低,所以用来制作保险丝
D.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
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往自制冲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D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A.A B.B C.C D.D
5.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现象如图乙所示。有关图乙烧杯内的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
B.若固体中有镁,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6.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7.下列图象分别表示4个实验的过程,其中图象与对应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将一定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 B.向等质量的Fe和Zn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A.A B.B C.C D.D
8.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氧乙酸由三种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消毒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过氧乙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9.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食盐水 B.浓硫酸
C.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1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B.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
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12.分别向溶质质量之比为42:53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2的阴影部分与图1进行对比,两者基本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NaHCO3和Na2CO3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图1中a点溶液所含的粒子有H2O、Na+、Cl-、OH-
C.图2中0~8s主要发生Na2CO3转化成NaHCO3的变化
D.图2所示实验比图1所示实验产生CO2的质量多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现有A、盐酸B、熟石灰C、生石灰,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①建筑上可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的是   ;
②人体胃液里含有   可以帮助消化;
③可做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的是   ;
(2)氢氧化钠溶液若曝露在空气中,它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其原理是(方程式表示)   ;
(3)与黄冈市一江之隔的鄂州花湖机场于2022年7月正式通航。机场航站楼一般使用钢网架建设。酸雨会腐蚀钢网架,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
14.如图是浓硫酸稀释的实验示意图。
(1)b容器中盛的是   (选填“水”或“浓硫酸”)。
(2)稀释过程中必须使用仪器a,其作用是   。
15.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右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 子有   ;从微观角度看该酸碱中和的实质是    。
三、计算题
16.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计算:
(1)如果清洗100kg这种石油产品,要多少千克的NaOH?
(2)该石化厂的工人经过技术改造,采用Ca(OH)2来中和这些残余硫酸。如处理100kg这种石油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温馨提示:和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称 NaOH Ca(OH)2
价格(元/kg) 24.00 6.00
17.小明欲测定某胃药主要成分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10g该胃药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90g水后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3g(药品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6g。(提示:)
请计算:
(1)研碎胃药的目的是   。
(2)生成CO2的质量为   。
(3)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   。
(2)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在A-E中选择)。E装置的收集气体方法为   法。
(4)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5)若用F装置(浓硫酸作干燥剂)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填字母代号)。
A.CO2 B.H2 C.O2
19.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研究的两类重要物质。
(1)探究一: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将金属锌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A中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继续对试管A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步骤1:向反应后的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的实验现象。
步骤2: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
步骤3:向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又逐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探究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pH试纸测定的具体操作是   。
②读出该溶液的pH   (填“大于”或“小于”)7。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   。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用符号表示)。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填
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7)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
20.对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实验均利用了对比思维。
(1)实验一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   有关;
(2)实验二中,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可得出物质燃烧与   有关;
(3)实验三探究能否与反应,甲瓶的作用是   。
五、科普阅读题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空气的发展史】1772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A;1773年前后,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B;18世纪,拉瓦锡测定了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后来瑞利、拉姆赛陆续发现了氩气、氢气…等稀有气体。
【空气是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空气的保护】洁净空气对于人类、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随着工业发展,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气体A是   (填化学式)。
(2)拉瓦锡测定气体B约占空气体积的   ,请写出稀有气体的用途   (任写一点)。
(3)气体A制造得到的氮肥种类繁多,尿素【CO(NH2)2】和硫酸铵都是氮肥,区分它们只要分别加入   进行研磨,通过是否闻到刺激性气味达到目的。
(4)为保护空气,工业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主要为了   (填序号)。
a.减少酸雨形成 b.减少温室效应 c.防止破坏臭氧层
(5)利用气体A和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如下图示,若观察到   现象时,则能说明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
六、综合题
22.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1)“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的数值是   ,镍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   周期。
(2)A、B、C、D四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选填字母,A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烷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上述四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的是   填化学式,任一种即可。
23.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据此可知,氯化钠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的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
(3)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图3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据此分析,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   。
A、、B、、
C、、D、、
24.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2)反应①中石蕊试液变为   色;
(3)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5)探究上述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盐酸是否过量:甲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证明盐酸不过量。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了盐酸过量。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6)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CuSO4、BaCl2、Na2CO3中的   ;写出X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将X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但不会变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既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故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D. 大理石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浓盐酸、氢氧化钠、浓硫酸、碳酸钙的性质分析。
2.【答案】D
【解析】【解答】A、在研钵中捣烂紫甘蓝的过程,只是紫甘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紫甘蓝中加入酒精浸泡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纱布过滤浸泡出的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苹果醋的过程,溶液由蓝色变为紫红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答】A、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洗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呈碱性。A答案错误;
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和害虫生卵。B答案正确;
C、铅锑合金由于熔点低,所以用来制作保险丝。C答案正确;
D、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洗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
B、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C、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低;
D、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
4.【答案】A
【解析】【解答】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利用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符合题意;
B、 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C、 往自制冲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不符合题意;
D、 食醋呈酸性,pH<7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垃圾缓慢氧化可堆肥分析;
B、根据氧气的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食醋呈酸性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图甲 ① 试管中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呈蓝色, 试管②中是金属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有气泡冒出 ,试管②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镁。 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 , 充分反应后静置,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硫酸量少,固体镁或氧化铜没有反应完全;也有可能氧化铜无剩余,镁有剩余,可能氧化铜和镁都有剩余, ①、② 混合后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那么烧杯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镁,可能有硫酸铜。
A、 图乙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氧化铜、镁和铜,氧化铜和铜,故图乙烧杯内的固体最多有两种物质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B、若固体中有镁,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镁,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有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D、若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固体中有氧化铜,可能有金属铜,一定没有金属镁,故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甲 ① 试管中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呈蓝色, 试管②中是金属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有气泡冒出 ,试管②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镁。 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 , 充分反应后静置,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硫酸量少,固体可能是①中氧化铜有剩余或②中镁有剩余;也有可能①②中氧化铜、镁都有剩余, ①、② 混合后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那么烧杯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镁,可能有硫酸铜。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也有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可能是铜和镁的混合物,还有可能是氧化铜、铜和镁的混合物来解答。
6.【答案】D
【解析】【解答】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可以和锌等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不符合题意;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也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酸也能反应产生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金属氧化物和酸及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局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进行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 将一定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所得溶液始终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 向等质量的Fe和Zn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等质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反应结束后铁消耗硫酸质量大于锌,产生氢气质量铁大于锌,不符合题意;
C.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溶液pH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至小于7,不符合题意;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解答】A、过氧乙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A答案错误;
B、过氧乙酸消毒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答案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答案正确;
D、过氧乙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变大且不会变质,故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使溶液质量减小,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变质但溶液质量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B、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质子和电子都带电进行分析;
D、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不会降低为0,故A错误;
B.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其pH值的变化趋势应是不断减小,故B错误;
C. 金属活动性:Mg > Zn,所以Mg相较于Zn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大;因为是足量金属与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故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所以C正确;
D. 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加,溶液达到饱和后就不再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
Mg比Zn更活泼,因此Mg相较于Zn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大;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继续加入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加,溶液达到饱和后就不再改变。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得,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都是大于7的,因此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错误;
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点时,溶液显酸性,含有的粒子是水分子、氢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错误;
C.图2中前8s溶液的pH大于7,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正确;
D. 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溶质质量之比为42:53 , 图2所示实验和图1所示实验产生CO2的质量一样多,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pH进行分析;
B、根据a点时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pH的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13.【答案】(1)B;A;C
(2)
(3)SO2或NO2
【解析】【解答】(1)①熟石灰可与沙子混合来砌砖,故填B。
②人体胃液里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故填A。
③生石灰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干燥作用,可做食品袋中的干燥剂,故填C。
(2)氢氧化钠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3)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酸,随雨水落到地面形成酸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化学式分别为SO2、NO2,故填SO2 或NO2。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分析。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分析。
14.【答案】(1)浓硫酸
(2)搅拌,加快热量散失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b容器中盛的是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2)根据分析,稀释过程中必须使用仪器a,其作用是搅拌,加快热量的散失,故填:搅拌,加快热量散失。
【分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则b中为浓硫酸,稀释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热量的散失。
15.【答案】NaOH+HCl=NaCl+H2O;Na+、Cl-;H+ + OH- =H2O
【解析】【解答】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变分析。
16.【答案】(1)解:设如果清洗100kg这种石油产品,要NaOH的质量为x
答:如果清洗100kg这种石油产品,要NaOH的质量为4kg。
(2)解:设如果清洗100kg这种石油产品,要Ca(OH)2的质量为y
采用Ca(OH)2来中和这些残余硫酸需要花费:
采用NaOH来中和这些残余硫酸需要花费:
采用Ca(OH)2来中和这些残余硫酸需要花费,可以节约经费:(96.00-22.20)元=73.80元
答:用Ca(OH)2来中和这些残余硫酸需要花费,可以节约经费73.80元。
【解析】【分析】(1)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硫酸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根据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结合市场价格表分析。
17.【答案】(1)加速溶解在水中
(2)4.4克/4.4g
(3)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设消耗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解答】(1)将物体研碎是为了更充分的混合,即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在水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器总质量为10+90+33=133g,反应后为128.6g,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33-128.6=4.4g,故填“ 4.4克/4.4g ”;
【分析】(1)一般在化学反应中,将物体研磨或捣碎,均是为了充分的混合均匀,以便反应能发生的更快,在这里是溶解在水中,所以是为了加速溶解;
(2)质量守恒定理的应用,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找出反应前有哪些,反应后有哪些。消失的质量即为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3)方程式的书写,从题目中找到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一般会直接告诉,生成物需要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去查找,比如沉淀,颜色等等,都会提示我们反应物是哪些。找到正确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后,配平一定不要错。写出方程式,再根据计算规则求出题目所问。
18.【答案】(1)铁架台
(2)2H2O22H2O+O2↑
(3)BC;排水或排水集气
(4)CaCO3+2HCl=CaCl2+H2O+CO2↑
(5)B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B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两个反应都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都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E装置的收集气体方法为排水法,故填:BC;排水或排水集气;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5)三种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收集装置中,气体从短管进入集气瓶,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氢气密度均小于空气的密度,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发生兰,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4)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5)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
19.【答案】(1)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2)CuO+H2SO4=CuSO4+H2O
(3)Cl+NaOH=NaCl+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大于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H++OH-H2O;ABC
(7)产生蓝色沉淀
20.【答案】(1)水和氧气(或水蒸气和氧气;或和)
(2)氧气(或、空气)
(3)对比,排除水的干扰(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解答】(1)实验一种a试管铁钉与水、氧气接触会生锈,b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会生锈,c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故该实验是探究铁生锈与水、氧气有关;
(2)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与氧气有关;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会使二氧化碳气体减少,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瓶子会变得更瘪,从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甲瓶的作用是对比,排除水的干扰。
【分析】(1)根据铁生锈条件分析;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3)根据碱和二氧化碳反应、及二氧化碳溶于水知识分析。
21.【答案】(1)N2
(2)五分之一;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
(3)熟石灰
(4)a
(5)左侧白磷不燃烧,右侧白磷燃烧;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答】(1)空气主要是由N2与O2组成的,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A,则A为N2;
(2)O2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B,则B为O2;拉瓦锡用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的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则可以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氢氧化钙不能与尿素反应,则在两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为尿素;
(4)SO2溶于水能形成酸性物质,导致形成酸雨;则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能防止形成酸雨;SO2与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无关;
故答案为:a;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氮气,B为氧气;实验中两试管中白磷温度相同,左侧试管中白磷与氮气接触,右侧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左侧白磷不燃烧,右侧白磷燃烧,则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分析】(1)空气主要是由N2与O2组成的,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O2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则可以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4)SO2溶于水能形成酸性物质,导致形成酸雨;则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能防止形成酸雨。
(5)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22.【答案】(1)58.69;2;四
(2)AB;O2-
(3)SO2(或NO2)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元素信息图中的最下方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题中图示可知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8=2+8+16+x,解得x=2;由题图可知,镍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即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答案为:
58.69;2;四.
(2)A、B、C、D四种粒子中,A与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微粒A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此微粒为氧离子;故答案为:AB; O2- .
(3)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答案为:SO2(或NO2).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的概念及微粒结构进行解答;
(3)根据酸雨的成因及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
23.【答案】(1)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离子;最外层电子数
(3)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中结合生成;BD/DB
【解析】【解答】(1)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乙烧杯中,乙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A中的盐酸和硝酸银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同时生成,B中的氢氧化亚铁不溶于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同时生成,C中的硫酸锌和硝酸钾都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同时生成,D中有水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
【分析】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分析解决问题。
24.【答案】(1)H+
(2)红
(3)2HCl+Mg= MgCl2+H2↑;Al2O3+6HCl= 2AlCl3+3H2O
(4)Ca(OH)2+2HCl= CaCl2+2H2O
(5)不合理;如果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理;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钙,加入硝酸银溶液也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6)Na2CO3;Na2CO3+2HCl= 2NaCl+H2O+CO2↑
(7)NaOH或NaOH和Ca(OH)2
【解析】【解答】(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稀盐酸中阳离子是氢离子,属于酸,其离子符号为:H+。
(2)稀盐酸显酸性,遇石蕊溶液显红色;
(3)反应⑤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②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Mg=MgCl2+H2↑,Al2O3+6HCl=2AlCl3+3H2O。
(4)反应③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5)探究上述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盐酸是否过量:甲同学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证明盐酸不过量。该实验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如果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乙同学选取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了盐酸过量。该实验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如果盐酸不过量,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6)BaCl2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与Ca(OH)2反应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uSO4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符合题意;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7)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X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所以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或NaOH和Ca(OH)2,或者NaOH和碳酸钠。
【分析】(1)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2)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色分析。
(3)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4)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5)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6)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7)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辽宁省大连市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时测验 (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