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潼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1级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化学试题
(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 O-16 S-32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所述下列过程,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 棉纱织布 B. 烧草成灰 C. 伐木制舟 D. 海水晒盐
2.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 汽水 B. 冰水 C. 酒精 D. 牛奶
3.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B.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C. 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D. 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B. 液氧可用作火箭燃料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氧气使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5. 规范严谨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 B. 铁在氧气中燃烧
C. 添加酒精 D. 制取氧气
6. 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C. 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7.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Ca:2个钙元素 B. 2Fe3+:2个亚铁离子
C. 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 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镁片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9.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下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B.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 碘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 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0.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氧化物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51g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11. 在2022年夏季的重庆山火扑灭中,“灭火弹”发挥了重要作用。灭火时,将其投入火场,它能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下列对此灭火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 移走可燃物 B. 隔绝氧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CO2 B. CO2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13. 工业上用黑钨矿冶炼钨的原理中涉及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气具有还原性 B. 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后钨元素化合价降低 D. WO3发生氧化反应
14. 如图是一种煤深加工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一种单质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都不变
D. 物质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5.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B. 烧蛎房成灰时发生分解反应
C. 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氧化钙 D. “蜃”与水混合后温度会升高
16.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 A B. B C. C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分子____。
(2)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3)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4)氯化钠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有______。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______。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CO2和—种单质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火箭发动机常以煤油作燃料,若15.6kg煤油完全燃烧生成了48.4kg CO2和21.6kg H2O。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家庭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除太阳能外,下列能源也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焦炭 B. 柴油 C. 风能 D. 核能
19. 生活中常用的清洗剂有洗涤剂、洁厕灵、炉具清洁剂等,请回答:
清洗剂类别 洗洁精 洁厕灵 84消毒液 污渍爆炸盐
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 盐酸 次氯酸钠(NaClO) 过碳酸钠
(1)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_功能。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两种清洁剂不能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
20. 仰望星空走向深蓝,我国航天航海技术不断迈向新征程。由所学知识填空:
(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①火箭中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液氢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其主要优点为____(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贮存方便
C.燃烧产物无污染
(2)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已交接入列。
①制造航母使用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接触而锈蚀。
③航母使用了高锰钢(含有锰元素),已知锰(Mn)活动性位于镁和锌之间。为了探究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
A.铁丝、铜丝、MnSO4
B.铁丝、MnSO4溶液、CuSO4溶液
C.锰丝、铜丝、FeSO4溶液
D.锰丝、铁丝、铜丝、稀硫酸
2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__。
(2)t1℃时,把20g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g。
(3)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4)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 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1)实验Ⅰ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①”或“②”)试管。
(2)实验Ⅱ中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对比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镁和铝的活动性。
(3)实验Ⅲ通过对比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试管a、b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冷却的原因是______;试管c棉花中包裹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
23. 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化学实验课上,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方法一: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148)加水稀释得到100g16%的氯化钠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方法一中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④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2)方法二中一般不会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序号),量取2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俯视读数,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容器中,密封好并贴上标签。请填写如图标签的有关内容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 黄铜(铜、锌合金)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10.6克黄铜样品放入盛有196克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06.4克。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2021级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化学试题
(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 O-16 S-32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所述下列过程,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 棉纱织布 B. 烧草成灰 C. 伐木制舟 D. 海水晒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烧草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伐木制舟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 汽水 B. 冰水 C. 酒精 D. 牛奶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冰水只含水一种物质,冰水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如果不是无水酒精,而是一定质量分数的酒精的水溶液,则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因此牛奶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B.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C. 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D. 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故A正确;
B、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
C、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减少水的污染,故C正确;
D、使用一次性纸杯,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B. 液氧可用作火箭燃料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氧气使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有机物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以作燃料,液氧不可用作火箭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使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 规范严谨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 B. 铁在氧气中燃烧
C. 添加酒精 D. 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玻璃管塞入橡皮胶管时,先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湿润,然后微微用力转动玻璃管使之塞入橡皮胶管内,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应保持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长颈漏斗在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C. 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不符合题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是因为加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Ca:2个钙元素 B. 2Fe3+:2个亚铁离子
C. 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 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a中的“2”表示2个钙原子,不符合题意;
B、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Fe3+中的“2”表示2个铁离子,不符合题意;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镁片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
B、镁片与稀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C、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选项错误;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
故选C。
9.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下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B.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 碘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 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I的质子数=核电荷数=53,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位于同一周期,C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3周期,I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第5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I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I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氧化物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51g
C.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元素质量之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在2022年夏季的重庆山火扑灭中,“灭火弹”发挥了重要作用。灭火时,将其投入火场,它能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下列对此灭火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 移走可燃物 B. 隔绝氧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灭火弹”投入火灾现场,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开,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
1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CO2 B. CO2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而不是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的生成物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C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B正确;
C、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氮气等,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B。
13. 工业上用黑钨矿冶炼钨的原理中涉及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气具有还原性 B. 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后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 WO3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具有还原性,将WO3还原为W,氢气被氧化为H2O,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WO3中W元素显+6价,生成物W中元素显0价,化合价降低,故C正确;
D、该反应中WO3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WO3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4. 如图是一种煤深加工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一种单质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都不变
D. 物质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氨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单质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碳(甲)、氮气(丙)均属于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B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丁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B. 烧蛎房成灰时发生分解反应
C. 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氧化钙 D. “蜃”与水混合后温度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说法正确;
B、烧蛎房成灰时,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C说法错误;
D、“蜃”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蜃”与水混合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温度会升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6.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不符合题意。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随着硝酸钾固体的加入,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最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加,故B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活动性:镁>锌,所以相同时间内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最终金属全部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镁>锌,故C不符合题意;
D、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分子____
(2)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3)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4)氯化钠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有______。
【答案】17. 2H2
18.
19. 20. Na+、Cl-
【解析】
【小问1详解】
1个氢分子表示为H2,故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小问2详解】
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用表示,故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12,分三个电子层排布,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第三层排2个电子,如图所示:;
【小问4详解】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故氯化钠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有Na+、Cl-。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______。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CO2和—种单质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火箭发动机常以煤油作燃料,若15.6kg煤油完全燃烧生成了48.4kg CO2和21.6kg H2O。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家庭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除太阳能外,下列能源也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焦炭 B. 柴油 C. 风能 D. 核能
【答案】18. 天然气
19
20.
21. C、H 22. CD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小问2详解】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的单质气体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煤油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3.2g+2.4g=15.6g,则煤油中含有C、H元素;
【小问5详解】
新能源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共同特点是可再生和清洁,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柴油 、焦炭、液化石油气、水煤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常规能源,故:
A、焦炭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
B、柴油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
C、风能是新能源,符合题意;
D、核能是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CD。
19. 生活中常用的清洗剂有洗涤剂、洁厕灵、炉具清洁剂等,请回答:
清洗剂类别 洗洁精 洁厕灵 84消毒液 污渍爆炸盐
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 盐酸 次氯酸钠(NaClO) 过碳酸钠
(1)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_功能。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两种清洁剂不能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9. 乳化 20.
21. 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能够将大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
【小问2详解】
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会产生少量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Na、3个Cl、2个H、1个O,反应后有1个Na、1个Cl、2个H、1个O,故X中有2个Cl,故X的化学式为Cl2。
20. 仰望星空走向深蓝,我国航天航海技术不断迈向新征程。由所学知识填空:
(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①火箭中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液氢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其主要优点为____(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贮存方便
C.燃烧产物无污染
(2)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已交接入列。
①制造航母使用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接触而锈蚀。
③航母使用了高锰钢(含有锰元素),已知锰(Mn)的活动性位于镁和锌之间。为了探究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
A.铁丝、铜丝、MnSO4
B.铁丝、MnSO4溶液、CuSO4溶液
C.锰丝、铜丝、FeSO4溶液
D.锰丝、铁丝、铜丝、稀硫酸
【答案】20. ①. ②. C
21. ①. ②. O2、H2O(或氧气、水) ③. 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液氢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其主要优点为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但液氢制取成本高,不方便贮存;
故选C;
小问2详解】
①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钢铁材料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锈蚀;
③锰的活动性位于镁和锌之间,锰的活动强于铁;
A、铁丝、铜丝都不能与硫酸锰溶液反应,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锰的活动性强于铜,无法确定铁、铜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丝不能置换硫酸锰溶液中的锰,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铁可置换溶液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从而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锰可以置换出FeSO4中的Fe,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Cu不可以置换出FeSO4中的Fe,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从而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D、Mn和Fe与稀硫酸可以发生反应,且锰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大,说明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强于氢,Cu不可以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铜活动性弱于氢气,从而说明锰活动性强于铁,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2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__。
(2)t1℃时,把20g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4)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
【答案】(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60 (3)增加溶剂
(4)c>b>a
【解析】
【小问1详解】
P点为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相交点,代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0g,形成的溶液总质量为60g;
【小问3详解】
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是在t3℃时,使a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剂(加水)的方法。
【小问4详解】
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只有a、b饱和溶液会有固体的析出,溶剂并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只需要分析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根据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的,溶剂越少,c的溶解度最小,a的溶解度最大,得出溶剂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b>a。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 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1)实验Ⅰ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①”或“②”)试管。
(2)实验Ⅱ中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对比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镁和铝的活动性。
(3)实验Ⅲ通过对比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试管a、b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冷却的原因是______;试管c棉花中包裹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② (2) ①. ②. 不能
(3) ①. 除去水中的,防止干扰实验 ②. 干燥(吸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不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碘能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实验Ⅰ能形成溶液的是②;
【小问2详解】
实验Ⅱ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实验Ⅱ中通过对比两组实验不能比较出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因为镁和铝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只能说明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都排在氢前面,但不能说明镁和铝之间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小问3详解】
实验Ⅲ中三组实验分别为铁钉同时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只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试管a、b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冷却,温度升高会使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可以除去水中的,防止干扰实验;试管c棉花中包裹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23. 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化学实验课上,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方法一: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148)加水稀释得到100g16%的氯化钠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方法一中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④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2)方法二中一般不会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序号),量取2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俯视读数,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容器中,密封好并贴上标签。请填写如图标签的有关内容____。
【答案】23. ①. 100 ②. 搅拌,使NaCl溶解 ③. ①②
24. ①. EF ②. 偏小
25.
【解析】
【小问1详解】
需要水的质量:,则需要水的体积是84mL(水的密度是1g/mL),则需要100mL的量筒;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NaCl溶解加速;
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导致溶剂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不影响实验结果,已经配好的溶液具有均一性;
故填:①②;
【小问2详解】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得到100g16%的氯化钠溶液,是溶液的稀释,都是液体,则一般不会用到上述仪器中的药匙、托盘天平,故填:EF;量取2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俯视读数,导致氯化钠偏小,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小问3详解】
标签上需要标出的内容有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则标签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 黄铜(铜、锌合金)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10.6克黄铜样品放入盛有196克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06.4克。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答案】24.
25. 解:设锌的质量为x。
x=6.5g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答: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4.1g。
26. 解: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y=16.1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6g+196g 206.4g=0.2g;
【小问2详解】
过程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过程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忻州市多校2024年3月中考适应性模拟测试九年级化学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