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绥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沼气和太阳能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B.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碱会“断路”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溶于水:
B.Mg与稀反应:
C.溶液腐蚀覆铜板:
D.向溶液中滴加氨水:
4.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5.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7g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
B.1mol与3mol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D.0.1mol/L溶液中的数约为
6.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还原反应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mol发生反应,转移4mol电子
7.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子从Cu经溶液流向/Ag电极
C.电池工作时,向Cu电极移动
D.电池工作时,浓度增大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Y、Z位于同一周期,X的族序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Y和Z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导致酸雨,常温常压下W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D.化合物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9.下列分离提纯及其性质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发
B.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D.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错误( )
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通入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具有还原性
B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 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
D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未发生水解
A.A B.B C.C D.D
11.某两种气体烃组成的混合物,取2.24L(标准状况下)充分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气体和3.6g液态水。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B.此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烷
C.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丙烷
D.此混合气体若是甲烷与乙烯组成的,则甲烷与乙烯的体积比为2:3
12.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13.向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无色气体)和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反应吸热,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64s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到达化学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
C.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
D.前100s内,用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14.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少量)为原料,生产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NaOH溶液吸收焙烧过程产生的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高硫铝土矿中可制得Al、Fe的化合物
C.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转化为
D.与混合后在无氧条件下焙烧的目的是生成和
二、填空题
15.(1)已知:
化学键
键能() 436 496 463
则__________。
(2)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CO,有利于减少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
①_________。
②。
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CO和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合成气,该合成气的制备方法很多,它们也能合成许多重要的有机物。制备该合成气的一种方法是以和为原料,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与反应生成CO(g)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是锌锰干电池基本构造图,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工作时在正极放电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分子是含的微粒,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电路中每通过,负极质量减少_________。
16.Ⅰ.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T℃时,将0.8molNO和0.8mol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汽车尾气转化,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10min,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
b.该反应进行到10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mol/L
Ⅱ.在恒温下,将4mol的和2mol的CO(g)充入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下图是CO(g)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
(2)12min时,_________(填“>”“<”或“=”)。
(3)设起始压强为P,平衡时压强为,则的值为_________。
(4)根据反应原理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是_________。
A.CO(g)、、的物质的量比为1:2:1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生成
D.反应速率:
17.乙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其中F为高分子化合物。
(1)物质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①、⑥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易溶于水 B.是平面结构的分子
C.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7)在实验室里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G,乙中所盛的试剂为____________,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氮、硫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Ⅰ.某兴趣小组用溶液吸收含的尾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其余为空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与溶液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反应后,若要检验装置A中是否过量,可用试剂为_________;若要检验是否过量,可用试剂为_________。
(3)装置B中所用X溶液常为碱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
(4)若实验测得反应后的装置A中不含有,为测定其中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取20.00mL装置A中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0.1000mol/L溶液,发生反应,当反应恰好完全时,共消耗溶液18.00mL。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Ⅱ.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NO、,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1)水吸收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用水吸收的缺陷_________。
(2)工厂里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NO、的混合气体,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D
解析:装置①做洗气装置时,应长进短出;
用装置②制取氨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制备氢氧化亚铁时,胶头滴管要伸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中。
3.答案:C
解析:C.溶液腐蚀覆铜板,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4.答案:C
解析:金属冶炼常用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常用电解法冶炼,常用热还原法冶炼,以后的金属常用热分解法冶炼,冶炼银,常用氧化银的分解,符合实际,故A错误;
电解氧化铝冶炼铝单质,符合实际,故B错误;
工业常电解氯化镁冶炼镁,因为氧化镁的熔点高,熔化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电解氧化镁冶炼金属镁,不符合实际,故C正确;
冶炼铁,用热还原法,符合实际,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中的硫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没有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
中S元素由+2价变成0价和+4价,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正确;
为氧化产物,S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项错误;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转移2 mol电子,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C.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Cu为负极,/Ag为正极,即向Cu电极移动,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总反应为,则溶液中浓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X为C,Y为N,Z为O,W为Cl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故A错误;
B.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水的沸点较高,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B错误;
C.非金属性,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C错误;
D.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B.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是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此性质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检验和鉴别,故B正确;
C.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不能进行除杂,故C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不饱和烃能与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溶液褪色,则溶液红棕色褪去说明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B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要在碱性条件下,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证明蔗糖未发生水解,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据题意算出生成0.2mol水,0.16mol二氧化碳,故两种烃中,肯定有一个是只含一个碳的,故A选项是正确的;
B选项中乙烷含有六个氢,甲烷含有四个氢,平均数大于4,故B选项是错误的;
同理可推出C、D选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选项。
12.答案:D
解析:A项,是无色气体,不正确;
B项,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固体颗粒物等,不正确;
C项,没有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未实现氮的固定,且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不正确;
D项,生石灰(CaO)可吸收工业废气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而将脱除,正确。
13.答案:B
解析:A.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由图中信息可知,64s时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正向进行,反应体系中增大,所以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故B正确;
C.由于正反应吸热,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正向进行,绝热条件下容器内温度逐渐降低,故C错误;
D.前内,用浓度的变化为,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溶液吸收焙烧过程产生的,可避免污染环境,生成的亚硫酸钠可用于工业生产,故A正确;
B.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最后固体为四氧化三铁,故B正确;
C.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通入过量,可生成氢氧化铝,故C错误;
D.由流程可知,与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和,如在氧气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氧化铁,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1)-484
(2)①

(3)
(4)Zn;;6.5g
解析:
16.答案:Ⅰ.(1)
(2)0.02
(3)ab
Ⅱ.(1)0.4
(2)=
(3)1/2或0.5
(4)B
解析:Ⅰ.(1)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a.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可加快反应速率,则加快反应物的转化,故正确;
b.进行到10min时,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由反应可知转化的CO及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与NO相同,浓度均为,故错误;
故选:ab;
Ⅱ.(4)A.CO(g)、、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和起始量变化量有关,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生成,说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无论是否为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都满足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羟基
(2)
(3)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
(5)
(6)BCD
(7)饱和碳酸钠溶液;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解析:
18.答案:Ⅰ.(1)
(2)KSCN溶液;品红溶液
(3)吸收未完全反应的,防止污染空气
(4)0.09mol/L
Ⅱ.(1),有1/3转化成NO没有被吸收掉
(2)
解析:(1)装置A中与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
(2)检验可用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物质,则证明过量;检验可用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则证明过量;
(3)通过分析可知,B装置中盛放的为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完全反应的,防止污染空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三)语文

下一篇:6.4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课时练习(答案)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