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长葛一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钢铁生锈 烧碱去除油污
B. 石墨变为金刚石 活性炭去除异味
C. 石油分馏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海水晒盐 铜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烧碱去除油污,油污与烧碱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变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去除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石油分馏,利用石油组分沸点不同,将其组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用于制作导线,铜具有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 为了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人体必须摄取食物。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炒肉丝 B. 水煮鱼 C. 新鲜蔬菜 D. 土豆丝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炒肉丝中富含有蛋白质,故A错;
B、水煮鱼中富含有蛋白质,故B错;
C、新鲜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故C错;
D、土豆丝中富含有淀粉,属于糖类,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 Ca(OH)2 B. H2CO3 C. H2O2 D. H2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组成。
【详解】A、氢氧化钙中没有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中没有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没有氢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4.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的成功下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进步,在其建造过程中用到了金属钛的合金,工业生产金属钛的过程中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2SO4 B. SO2 C. H2SO3 D.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S、6个O,故X的化学式为:SO3。
故选D。
5. 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中可能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中可能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如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配平等都正确,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但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类型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类型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D、假设氯化钾和硝酸“互相交换成分”,得到的是硝酸钾和盐酸,因为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能发生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错误的。不能发生的反应也无反应类型可言,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 稀有气体 B. 水蒸气 C. 氧气 D.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故选:C。
8. 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 石灰水 水,用下列试剂能把它们区分开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镁条 C. CuO 粉末 D. 石蕊试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盐酸、水和石灰水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镁条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但镁和石灰水、水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CuO粉末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但CuO粉末和石灰水、水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盐酸、水和石灰水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石蕊试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很好的区分氧气和氮气
B. 凡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白色固体
D. 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带火星木条可以很好的区分氧气和氮气,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CO2 B. 生成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D. 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反应前碳原子为1个,Ni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2个,反应后Ni原子为2个,则X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过量时,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钢中含有碳,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因此该不锈钢的硬度大于纯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了右盘中,并且移动了游码;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将NaCl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用到游码),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②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
故选:C。
12.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玻璃水杯 B. 塑料花盆 C. 青铜摆件 D. 陶瓷茶盘
【答案】C
【解析】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
C、青铜属于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降低
D. 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小颗粒,所以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A错误;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逐渐降低到室温,然后不变,故B错误;
C、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了活塞,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故C错误;
D、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14. 现有碳酸钙和X的固体混合物9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4.4g二氧化碳,则X可能是(  )
A. 碳酸氢钠 B. 碳酸钾 C. 碳酸钠 D. 碳酸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五种物质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然后采用极值法,假设4.4g的二氧化碳全部由一种物质,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假设4.4g的二氧化碳全部由一种物质生成,分别需要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钡的质量为:x、y、z、m、n,
10g碳酸钙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4.4g,固体混合物为9g,则X为碳酸氢钠。
故选:A。
【点睛】此题难度较大,发现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上的异同,以此为突破口,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16分)
15.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里含量最多,性质较稳定的气体是______;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硫酸铜的构成微粒为______;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为______。
【答案】 ①. N2 ②. Cu2+、 ③. C
【解析】
【分析】
【详解】空气里含量最多,性质较稳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硫酸铜的构成微粒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SO42-。
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
16. 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重复使用)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填装置代号)。
(2)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减少了2.4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______克。
(3)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甲→乙→甲→丙→甲→丁
(2) ①. Fe2O3+3CO2Fe+3CO2 ②. 8
(3)丙中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第三个甲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第五个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铁可以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气囊可以吸收尾气,故连接装置的顺序:混合气体→甲(检验二氧化碳)→乙(吸收二氧化碳)→甲(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乙完全吸收)→丙(检验一氧化碳)→甲(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丁(收集尾气),故填:甲→乙→甲→丙→甲→丁。
【小问2详解】
丙中玻璃管内,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若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减少了2.4g,说明反应的氧化铁中的氧元素质量是2.4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2.4g=8g。故填:Fe2O3+3CO2Fe+3CO2;8;
【小问3详解】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丙中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第三个甲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二氧化碳被乙完全吸收),第五个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丙中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第三个甲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第五个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生成物丙、丁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答案】 ①. 2Mg+CO22MgO+C ②. 置换反应 ③. 20:3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各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MgO)、丁(C)质量的比为(40×2):12=20:3。
故答案为:2Mg+CO22MgO+C;置换反应;20:3。
【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8. 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①. 肥皂水 ②.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③.
【解析】
【分析】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详解】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肥皂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的是软水;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1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_____。
【答案】(1)2SO2+O22SO3
(2)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硫,乙 是氧气,丙为三氧化硫。即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
【小问2详解】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甲是二氧化硫,丙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三氧化硫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所以甲、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同。
20.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解析】
【分析】
【详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
三、简答题(共4题,总计10分)
21. 请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如下现象。
(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______。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______。
【答案】 ①. 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②. 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2)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填写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______。
【答案】 ①.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
③.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④. 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⑤. befdc
【解析】
【详解】(1)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气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浓硫酸具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要想制取干燥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可选择装置D,且“长进短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择C装置,从d端进入,故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befdc。
23. 如图,向两个相同容积的锥形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NaOH溶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瓶中气体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结合曲线说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反应,而不是溶解在NaOH溶液中______。
(2)等到锥形瓶中气压不再改变时,测得注入水的锥形瓶中的气压与0s时的气压相同,说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的水最多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3)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证明注入NaOH溶液锥形瓶的溶质中还含有NaOH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 ①. 注入NaOH溶液的气压压强差比注入蒸馏水的更大,说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 1 ③.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还含有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1)只加入水,气压压强差较小,注入NaOH溶液的气压压强差较多,说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溶于水,还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填:注入NaOH溶液的气压压强差比注入蒸馏水的更大,说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注入水会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大,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气体压强变小。测得注入水的锥形瓶中的气压与0s时的气压相同,说明注入水的体积与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所以在该条件下1体积的水最多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然后加入酚酞溶液,如果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还含有NaOH。
四、综合题(共1题,总计10分)
24. 小茗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她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当小茗同学观察到试管中出现______的现象时,得出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若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废液缸中液体始终呈红色,为了得出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小茗同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酚酞除外)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NaOH、BaCl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茗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废液缸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写出化学式)。
【答案】 ①. ②. 红色溶液(或酚酞溶液)刚好(或恰好或刚刚)变为无色 ③. 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④. NaCl、NaOH、Na2CO3 ⑤. 稀硫酸 ⑥. 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沉淀) ⑦. BaCO3、CaCO3
【解析】
【分析】
【详解】(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甲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滴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当小茗同学观察到试管中出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的现象时,得出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进行猜想]猜想一:NaCl、NaOH、BaCl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Na2CO3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物中肯定由氯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肯有由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废液缸中液体始终呈红色,说明溶液显减性,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综上猜想三:NaCl、NaOH、Na2CO3;
[设计实验]猜想一成立,由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由氯化钠生成,废液缸中液体始终呈红色,有氢氧化钠存在,只需证明氯化钡存在,取少量废液缸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废液缸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BaCO3、CaCO3(写出化学式)。2022年河南省长葛一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钢铁生锈 烧碱去除油污
B. 石墨变为金刚石 活性炭去除异味
C. 石油分馏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海水晒盐 铜用于制作导线
2. 为了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人体必须摄取食物。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炒肉丝 B. 水煮鱼 C. 新鲜蔬菜 D. 土豆丝
3.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 Ca(OH)2 B. H2CO3 C. H2O2 D. H2
4.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的成功下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进步,在其建造过程中用到了金属钛的合金,工业生产金属钛的过程中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2SO4 B. SO2 C. H2SO3 D. SO3
5. 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6.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 稀有气体 B. 水蒸气 C. 氧气 D. 氮气
8. 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 石灰水 水,用下列试剂能把它们区分开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镁条 C. CuO 粉末 D. 石蕊试液
9.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很好的区分氧气和氮气
B. 凡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白色固体
D. 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10.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化学式是CO2 B. 生成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D. 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11.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放了右盘中,并且移动了游码;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D. ①④
12.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玻璃水杯 B. 塑料花盆 C. 青铜摆件 D. 陶瓷茶盘
1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降低
D. 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4. 现有碳酸钙和X的固体混合物9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4.4g二氧化碳,则X可能是(  )
A. 碳酸氢钠 B. 碳酸钾 C. 碳酸钠 D. 碳酸钡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16分)
15.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里含量最多,性质较稳定的气体是______;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硫酸铜的构成微粒为______;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为______。
16. 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重复使用)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填装置代号)。
(2)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减少了2.4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______克。
(3)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1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生成物丙、丁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18. 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_____。
20.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三、简答题(共4题,总计10分)
21. 请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如下现象。
(1)打开盛放白酒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______。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______。
22.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填写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______。
23. 如图,向两个相同容积的锥形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NaOH溶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瓶中气体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结合曲线说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反应,而不是溶解在NaOH溶液中______。
(2)等到锥形瓶中气压不再改变时,测得注入水的锥形瓶中的气压与0s时的气压相同,说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的水最多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3)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证明注入NaOH溶液锥形瓶的溶质中还含有NaOH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四、综合题(共1题,总计10分)
24. 小茗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她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当小茗同学观察到试管中出现______的现象时,得出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若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废液缸中液体始终呈红色,为了得出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小茗同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酚酞除外)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NaOH、BaCl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茗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废液缸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写出化学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厚德诚品高考冲刺试卷(一)语文

下一篇:2024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零模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