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和液化可获得清洁燃料,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专指不含蔗糖的食品
C.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D.规范添加苯甲酸钠可减缓食品变质,有利于保持食品营养
2.下列实验室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液溴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瓶中,并加少量水液封
B.酸碱中和滴定接近滴定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C.向氨水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制备银氨溶液
D.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3.下列各组分子空间构型和极性均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
4.某离子液体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Z、W、M组成,结构简式如图。其中Y、Z位于同周期相邻主族,W和M的p轨道均含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C.该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均含有配位键 D.中Z的杂化方式为
5.下列物质的鉴别或检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饱和溶液鉴别溶液和溶液
B.用盐酸和KSCN溶液检验Fe粉中是否含有
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和溴蒸气
D.向1-氯丁烷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检验氯元素
6.中药杜仲中某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含有3种官能团
C.能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和还原反应
D.1mol该化合物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
7.一种镍磷化合物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的可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硼烷中不含 键
B.氨硼烷水解的最终产物为和
C.固态氨硼烷为分子晶体
D.用代替作反应物,有生成
8.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酸性溶液检验粗品中的环己烯
B.饱和食盐水能降低环己烯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C.分液时,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操作a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直形冷凝管等
9.科学家用镍催化剂在光催化下,以和芳基卤化物合成氧-芳基氨基甲酸酯,限速步骤是光催化反应,反应机理如图。已知TMG()是一种有机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N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①和④均为取代反应
C.该过程中反应②的活化能最大
D.A的化学式是
10.水系锌锰二次电池放电时存在电极剥落现象,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研究发现,加入少量KI固体能很大程度恢复“损失”的容量,原理如图。已知PBS膜只允许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0.6mol 参加反应,理论上负极减少13g
B.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2mol ,阳极区溶液减少87g
C.放电时的总反应:
D.PBS膜的优点是能有效抑制电池的自放电
11.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粉末中滴加1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苯酚
B 向0.1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C 分别向浓度均为0.1的和溶液中通入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生成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在20℃和40℃时,用pH计测得0.1溶液的pH分别为9.66和9.37 的水解常数:
A.A B.B C.C D.D
12.在铜基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电化学原理将转化为含碳化合物X,装置如图1所示.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测得生成不同含碳化合物X的法拉第效率(FE)随电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工作时,阴极室溶液pH逐渐减小
B.时,M电极上的还原产物为
C.时,阴极室消耗气体与阳极室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时,测得生成的,则
13.有机物M、N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灰黄霉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合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灰黄霉素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C.1mol M最多消耗2mol NaOH
D.N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溶液显色的有9种
二、多选题
14.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杂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常温下,部分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8.5 2.2 3.4 7.8
完全沉淀的pH 10.0 3.0 4.5 9.4
A.“酸浸”时可用代替
B.“调pH”的范围为4.5~7.8,滤液中残留的
C.气体X可在“调pH”操作单元回收利用
D.“高温焙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三、单选题
15.甘氨酸()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常温下,向0.1甘氨酸溶液中通入HCl或加入NaOH固体,HCl当量或NaOH当量[]及溶液中三种含氮微粒的分布系数[]随pOH变化如图。已知氨基酸整体所带正、负电荷数目相等时的pH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甘氨酸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1.6
B.a点:
C.b点NaOH当量<0.5
D.c点:
四、解答题
16.物质的光学性质在科研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种比率光声探针M与Cu2+配位,可用于小鼠脑内铜(Ⅱ)的高时空分辨率动态成像,反应如下所示:
(1)H、C、N、F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M中键角F-B-F 中键角F-B-F(填“>”、“<”或“=”);基态的价电子中,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 。
(2)均为平面结构的吡咯()和吡啶()是合成该探针的原料,吡咯和吡啶在盐酸中溶解度较大的为 ,原因是 。
Ⅱ.铪(Hf)的卤化物八面体离子是构建卤化物钙钛矿的基本发光单元,其构建的某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3)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 ,阴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有 个。
(4)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Hf-Hf最近距离为 nm。
17.是一种光催化材料。工业利用某废催化剂(主要含、、NiO及少量、)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Ⅰ.、NiO都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
Ⅱ.0.1 溶液的pH=1.0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酸化时,完全转化为的最大pH为 。(已知 ;离子浓度≤10-5mol/L时沉淀完全)
(2)“酸化”后的溶液中存在,则“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萃取剂应选用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若“萃取”、“反萃取”的过程中钒的总回收率为90%,则“还原”时加入的和“氧化”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测得溶液pH、温度和溶液浓度对生成的粒径影响图像如下:
综合分析:制备粒径较小的晶体的最佳条件是 ;制备过程中需加入NaOH维持最佳pH,若过量,需要增加NaOH的用量,原因是 。
18.是重要的硫-氮二元化合物室温下为橙黄色固体,178~187℃熔化并分解。实验室利用和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易水解,熔点为-78℃,沸点为60℃。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
(1)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①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
②加热装置C使其中的硫磺熔化
③通入,通冷凝水,一段时间后,关闭
④打开、,关闭
⑤充分反应后停止滴加浓盐酸
⑥向装置A中滴加浓盐酸,加热装置C至135℃左右
(2)仪器b的名称为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 (填试剂名称)。
(3)为使装置C受热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 ,装置D的作用为 。
Ⅱ.制备
打开止水夹,向装置F中滴入浓氨水,待装置C中充分反应后停止滴加浓氨水,冷却后停止通冷凝水。
(4)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一种常见固体单质和一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测定的纯度
称取5.00g 样品,加入NaOH溶液加热,使氮元素完全转化为,用足量硼酸溶液吸收。将吸收液配成10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0.00mL,以甲基红-亚甲蓝为指示剂用1.00盐酸进行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20.00mL盐酸。已知滴定反应为。
(5)制得的纯度为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直接使用
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吸收液润洗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D.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19.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H)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已知: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A→B和C→D两步反应的目的是 。
(2)D的化学名称为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D→E的反应类型为 ;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G的结构简式为 ;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种)。
①除结构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②含有;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
(4)已知:。综合上述信息,写出以和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20.氢气和碳氧化物反应生成甲烷,有利于实现碳循环利用。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
(2)已知反应Ⅱ的速率方程为,,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如图(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表示温度的倒数)所示a、b、c、d四条斜线中,能表示随变化关系的是斜线 (填标号)。
(3)温度时,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1mol CO,平衡时和CO的转化率()及和的物质的量(n)随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填标号); ;的选择性 。
②已知起始充入1mol的CO和0.5mol的进行上述反应时,起始压强为1.5。反应Ⅰ的 (用表示);温度,时,可能对应图中X、Y、Z、W四点中的 (填标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以转变为清洁燃料,但是其燃烧产物依然是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错误;
B.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指不含糖类的食品,B错误;
C.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C错误;
D.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规范使用防腐剂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溴单质易挥发、Br2可以腐蚀橡胶,因此液溴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瓶中,并加少量水液封,A正确;
B.酸碱中和滴定接近滴定终点时,为使待测液充分反应,应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以使粘在内壁的待测液完全反应,故B正确;
C.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可得到银氨溶液,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为控制反应温度迅速升温至170℃,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分子,是极性分子,故不选A;
B.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故不选B;
C.和分子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形,都是非极性分子,故选C;
D.中S原子采用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折线形,为极性分子;中C原子采用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为非极性分子,故不选D;
选C。
4.D
【分析】依据结构可知X形成一键,且在五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Y均形成四键,则Y为C,由于Y、Z位于同周期相邻主族,故Z为N元素,该物质阳离子应该是N(CH3)3与H+结合,其中N上有1个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该物质的阴离子为-1价,结合W和M的p轨道均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W的价电子结构为3s23p1,M的价电子结构为3s23p5,该阴离子应该为AlCl,其中Al3+提供空轨道,Cl-提供孤电子对,二者形成配位键,由此可以得知,X为H,Y为C,Z为N,W为Al,M为Cl。
【详解】A.Al3+、N3-均为10电子微粒,Cl-为18电子微粒,所以Cl-的半径最大,依据序大径小的规律可知N3->Al3+,因此简单离子半径Al3+<N3-<Cl-,故A正确;
B.W为Al,其第一电离能较小,C和N属于相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最大,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第一电离能Al<C<N,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中均含有配位键,故C正确;
D.NH5应该为NH4H,其中NH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杂化方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5.A
【详解】A.饱和溶液和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饱和溶液和溶液混合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能用饱和溶液鉴别溶液和溶液,故A正确;
B.溶于盐酸生成Fe3+,而Fe粉可以将Fe3+还原为Fe2+,加入KSCN后溶液不变红,Fe粉也可能含有,不能用盐酸和KSCN溶液检验Fe粉中是否含有,故B错误;
C.溶于水后会生成HNO3,HNO3和溴蒸气都能将I-氧化为I2,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和溴蒸气,故C错误;
D.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应该先加入NaOH溶液使其水解产生NaCl,然后加入稀HNO3酸化,用于中和NaOH溶液,防止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对实验产生干扰,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该结构中含有酮羰基的六元环上存在两个直接相连的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从其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羟基、酮羰基、醚键3种官能团,故B正确;
C.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含有苯环、酮羰基可发生加成、还原反应,苯环上羟基邻、对位氢原子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且苯环上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原子能被溴原子取代,取代1molH原子,消耗1molBr2,所以1mol该化合物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D
【详解】A.氨硼烷中N和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都是sp3杂化,只含键,不含 键,A正确;
B.由反应原理可知,水解过程中B原子所连的H原子被-OH取代,最终得到和,B正确;
C.固态氨硼烷中只存在范德华力,属于分子晶体,C正确;
D.由反应原理可知,水解过程中B原子所连的H原子被-OH取代,用代替作反应物,有生成,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环己烯中的碳碳双键使高锰酸钾褪色,环己醇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A错误;
B.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降低环己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B正确;
C.环已烯密度为0.823g/cm3,其密度小于水的,所以分液后有机相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正确;
D.操作a为蒸馏的步骤,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直形冷凝管、温度计等,D正确;
答案选A。
9.D
【详解】A.由图可知,Ni连接的化学键数目发生了变化,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
B.对比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物和产物可知,反应①和④均为取代反应,故B正确;
C.限速步骤是光催化反应,说明反应②速率最慢,活化能最大,故C正确;
D.反应④为取代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知A的化学式是,故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MnO2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2e-+4H+ =Mn2++2H2O,产生的锰离子和剥落的正极材料发生反应,加入KI后,发生反应MnO2+3I-+4H+=Mn2++I+2H2O,I+2e-=3I-,碘离子为催化剂。
【详解】A.加入KI后,I-与剥落的MnO2反应生成的I,发生反应为MnO2+3I-+4H+=Mn2++ I+2H2O、I+2e-=3I-,如有0.6molI-参加反应,需得到电子0.4mol,理论上负极Zn减少0.2mol,质量为13g,A正确;
B.则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3I--2e-= I、Mn2++2H2O-2e-= MnO2+4H+,电路中每通过2mol ,阳极区溶液减少的质量小于1molMnO2的质量,小于87g,B错误;
C.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MnO2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2e-+4H+ =Mn2++2H2O,放电时的总反应为MnO2+Zn+4H+= Zn2++ Mn2++2H2O,C正确;
D.PBS膜能够防止脱落的二氧化锰与锌接触构成微电池,减少锌的损耗,能有效抑制电池的自放电,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向粉末中滴加1盐酸,产生的CO2中混有HCl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酸性:苯酚,故A错误;
B.向0.1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溶液,NO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将I-氧化为I2,则溶液变蓝不能说明氧化性:,故B错误;
C.FeSO4和CuSO4组成相似,Ksp越小越容易产生沉淀,则根据选项的实验事实可得出溶度积常数:Ksp(FeS)>Ksp(CuS),故C正确;
D.升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c(H+)增大,溶液pH减小,不能说明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使平衡正向移动,则不能得出Na2SO3水解常数:Kh(40℃)>Kh(25℃),故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装置工作时,CO2在阴极室得到电子生成有机物X,M为阴极,当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过程中含碳还原产物的FE%为0,说明二氧化碳没有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是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以此分析;
【详解】A.装置工作时,CO2在阴极室得到电子生成有机物X,由电荷守恒可知,该过程中会有OH-生成,则阴极室溶液pH逐渐增大,故A错误;
B.装置工作时,CO2在阴极室得到电子生成有机物X,M为阴极,当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过程中含碳还原产物的FE%为0,说明二氧化碳没有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是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当电解电压为U2时,CO2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甲烷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O2+8e-+6H2O=CH4↑+8OH-,H2O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O2,每转移4个电子,生成1个O2,当转移等物质的量电子时,阴极室消耗气体与阳极室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错误;
D.当电解电压为U3V时,CO2→CH4转移8e-,2CO2→转移12e-,当电解生成的时n(CH4):n(C2H4)=7:4时,可建立等式,x=31,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A.由所给物质结构简式可知,M、N、灰黄霉素的分子式分别为C9H7ClO4、C7H8O2、C16H15ClO6,所以该合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
B.连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从结构可知,图中做标记的2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1molM中有1mol氯原子和1mol酚羟基,所以最多消耗2molNaOH,故C正确;
D.N的分子式分别为C7H8O2,其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显色的有12种,分别为(邻、间、对3种)、(邻、间、对3种)、、、、、、 ,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4.AC
【分析】中钴元素化合价由+2、+3组成,含钴废料加入硫酸酸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e3+、Al3+,SiO2不反应过滤为滤渣,过氧化氢能将Co2+氧化为Co3+,加入氨水调pH得到Fe(OH)3、Al(OH)3沉淀,加入碳酸氢铵沉钴,气体X为CO2,碳酸钴和碳酸锂在氧气作用下高温焙烧生成和二氧化碳;
【详解】A.根据分析,“酸浸”时过氧化氢作用是将Co2+氧化为Co3+,而具有弱氧化性,因此不能代替,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pH=3.0时Fe3+沉淀完全,pH=4.5时Al3+沉淀完全,“调pH”的范围为4.5~7.8,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此时溶液中c(Al3+):c(Fe3+)= Ksp[Al(OH)3]:Ksp[Fe(OH)3] =1.0×10-5×[10-(14-4.5)]3:1.0×10-5×[10-(14-3.0)]3=104.5:1,故B正确;
C.“沉钴”步骤向CoSO4溶液加入NH4HCO3溶液,此反应有CO2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SO4+2NH4HCO3=CoCO3↓+CO2↑+(NH4)2SO4+H2O,不能进入“调pH”操作单元回收利用,故C错误;
D.“高温焙烧”时碳酸钴被氧化为,氧化剂为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D正确;
故选AC。
15.A
【详解】A.;,由图可知,m点处所对应的曲线,此时=,由于甘氨酸的PI=6,故,故m=12,故A错误;
B.a点,,故,故B正确;
C.由图可知pH=9.6,,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所以NaOH当量<0.5,故C正确;
D.c点时,,由电荷守恒,又因pH=11,故溶液呈碱性,,故,故D正确;
故选:A。
16.(1) F>N>C>H < 5∶4
(2) 吡啶 吡咯是一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其中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在吡咯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了环的芳香性,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减弱了其碱性,更难与盐酸反应,即降低其溶解性
(3) 4 8
(4)
【详解】(1)根据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电负性依次减小,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可知,H、C、N、F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C>H,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M中B周围形成了4个共价键,即B采用sp3杂化,而BF3中B采用sp2杂化,故M中键角F-B-F<中键角F-B-F,已知Cu是29号元素,故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故其中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5∶4,故答案为:F>N>C>H;<;5∶4;
(2)吡咯与吡啶相比,吡咯是一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其中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在吡咯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了环的芳香性,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减弱了其碱性,即吡啶更容易与盐酸电离出的H+结合,即吡咯再盐酸中的溶解性比吡啶的更大,故答案为:吡啶;吡咯是一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其中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在吡咯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了环的芳香性,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减弱了其碱性,更难与盐酸反应,即降低其溶解性;
(3)由题干晶胞图示信息可知,该晶胞中K+位于体内,阴离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上,故每个K+位于顶点和面心阴离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心上,故K+的配位数为4,阴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有8个,故答案为:4;8;
(4)由题干晶胞示意图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8个K+,含有[HfBr6]2-的个数为:=4个,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一个晶胞的质量为:,设晶胞参数为:anm,则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a×10-7cm)3,该晶体的密度为,则有:=,解得a=×107,则Hf-Hf最近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即等于=nm,故答案为:。
17.(1) Al(OH)3和H2SiO3, 8.37
(2)
(3) 酸性 10∶3
(4) H2O+NH4VO3+ Bi(NO3)3=BiVO4+NH4NO3+2HNO3 pH=6,80℃,浓度为1.0mol L-1 溶液溶液显酸性,则为了维持最佳pH,需要增加NaOH的用量
【分析】本题为利用某废催化剂制备的工业流程题,首先用氢氧化钠碱溶,根据信息可知,沉淀为Bi2O3、NiO,其中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分别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和硅酸钠,过滤后再酸化,其中滤渣为Al(OH)3和H2SiO3,提纯后得到NH4VO4,沉淀处理后得到Bi(NO3)3,最终得到产品,以此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H2Si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OH-)=10-5.63,c(OH-)=10-8.37,pH=8.37;
(2)根据流程可知,“还原”时转化为,相应的方程式为:;
(3)结合信息Ⅲ可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反萃取剂应选用酸性溶液;萃取、反萃取前后V的化合价都是+5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设的物质的量为x,的物质的量为y,则2x×90%=6y,则x∶y=10∶3;
(4)根据流程可知,生成BiVO4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H4VO3+ Bi(NO3)3=BiVO4+NH4NO3+2HNO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制备粒径较小的BiVO4晶体的最佳条件是:pH=6,80℃,浓度为1.0mol L-1;根据信息Ⅱ可知,溶液溶液显酸性,则为了维持最佳pH,需要增加NaOH的用量。
18.(1)①④③②⑥⑤
(2) 三颈烧瓶 浓硫酸
(3) 沙浴加热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是二氯化硫水解
(4)6SCl2+16NH3=S4N4+2S↓+12NH4Cl
(5) 92% BD
【分析】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由于二氯化硫易水解,所以进入C装置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氯化氢和S不反应,所以B装置应是干燥装置,其中盛装浓硫酸,由于二氯化硫沸点较低,为防止其损失,用冷凝管冷凝回流,由于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D装置中盛装碱石灰,干燥的氯气和和S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二氯化硫;浓氨水和碱石灰在装置F中制取氨气,由于二氯化硫易水解,所以E装置用于干燥氨气,二氯化硫与氨气在装置C中制备S4N4。
【详解】(1)为防止熔化的硫与氧气反应,该装置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即要通入氮气,待装置的空气排尽之后,制取干燥的氯气通入C中和S反应生成二氯化硫,所以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⑥⑤;
(2)据仪器b的构造可知其名称为三颈烧瓶;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取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和S不反应,由于二氯化硫易水解,所以进入C装置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因此B装置应是干燥装置,其中盛装浓硫酸;
(3)为使装置C受热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沙浴加热;由于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不能直接排放,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D装置中盛装碱石灰,所以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使二氯化硫水解;
(4)据反应的现象以及元素种类可知,生成S4N4的同时还生成的一种常见固体单质为S、一种盐为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SCl2+16NH3=S4N4+2S↓+12NH4Cl;
(5)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原子守恒可得出关系式S4N4~4NH3~4HCl,消耗盐酸平均体积为20.00mL,所以,所以S4N4的纯度为;
A.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直接使用,不会影响消耗的盐酸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A错误;
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吸收液润洗,相当于稀释了吸收液,消耗的盐酸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低,故B正确;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造成盐酸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C错误;
D.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初次读数读大,滴定后俯视读数,末次读数读小,即盐酸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19.(1)保护酚羟基的对位氢不被取代
(2) 2,6-二氯苯酚 取代反应 +ClCH2COCl+HCl
(3)
(4)
【分析】结合A的分子式及B的结构可知A为苯酚,苯酚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氯气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生成C,结合C的分子式及D的结构简式可知,C应为:;C经酸化生成D,D与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E与ClCH2COCl发生已知Ⅰ中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F在氯化铝作用下发生已知Ⅱ中反应生成G:;G在NaOH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设计A→B和C→D两步反应可以保护酚羟基的对位氢不被氯取代,从而得到邻位取代产物。
(2)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名称为2-6-二氯苯酚;由以上分析可知D→E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E与ClCH2COCl发生已知Ⅰ中反应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ClCH2COCl+HCl;
(3)G的结构简式为;G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以下条件①除结构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则结构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两个不饱和度;②含有,结合组成可知另一个基团为-CN;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符合的结构简式有:;
(4)在作用下生成,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在氯化铝作用下反应生成,由此可得合成路线:。
20.(1)-41.2
(2)d
(3) a c 62.5 60% X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则 H2= H1- H3=(-206.2kJ/mol)-(-165.0kJ/mol)=-41.2kJ/mol。
(2)反应Ⅱ为放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但k逆增大的倍数大于k正增大的倍数,故能表示lgk逆随变化关系的是斜线d。
(3)①随的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结合反应知平衡时CH4物质的量一定大于CO2物质的量,根据C守恒,平衡时CH4与CO2物质的量之和等于转化的CO物质的量,故a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b表示H2的平衡转化率,c表示CH4平衡物质的量,d表示CO2平衡物质的量;由图可知=1时,CO和H2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H2的平衡转化率为87.5%,转化H2物质的量为0.875mol,由于a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CO的平衡转化率为m%,转化CO物质的量为m%mol,平衡时CO2为0.25mol,根据C守恒,平衡时CH4物质的量为(m%-0.25)mol,根据H守恒,平衡时H2O的物质的量为0.875mol-2×(m%-0.25)mol=(1.375-2m%)mol,根据O守恒,m%mol=(1.375-2m%)mol+0.25mol×2,解得m=62.5,即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62.5%;平衡时CH4物质的量为(0.625-0.25)mol=0.375mol,CH4的选择性为=60%。
②由于K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T2时,已知起始充入1mol的CO和0.5mol的H2进行上述反应时,起始压强为1.5p0,则起始时CO的分压为p0、H2的分压为0.5p0;若起始充入1mol的CO和1mol的H2进行上述反应时,根据①的计算,平衡时CO、H2、CH4、H2O(g)、CO2物质的量依次为0.375mol、0.125mol、0.375mol、0.125mol、0.25mol,则平衡时CO、H2、CH4、H2O(g)、CO2的分压依次为0.375p0、0.125 p0、0.375 p0、0.125 p0、0.25 p0,反应Ⅰ的Kp==。反应Ⅱ的Kp==;由第(2)问知,温度T1时,反应Ⅱ的k正=k逆,T1时反应Ⅱ的Kp==1>,由于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Ⅱ的Kp减小,故T1<T2;降低温度,反应Ⅰ、Ⅱ都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温度T1、=1时α(CO)可能对应图中X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模拟(二)理综-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