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音的特征 课堂练习(含答案)2023-2024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第2节《声音的特征》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于2023 10 22在杭州开幕,许多“硬核”科技体现祖国的科技实力,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技温情,如图是智能导盲犬利用超声波测距、红外线避障等技术引导视障残疾人行走,以下关于超声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超声波比次声波传递的速度大
D.智能导盲犬发出的超声波不会干扰人的听觉
2.噪声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噪声。如:
①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
②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③房间窗户的玻璃采用双层真空玻璃;
④研制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出的噪声减弱。
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物理老师正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对于学生小星而言,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均为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超声波比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6.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7.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利用“B超”为患者检查身体
B.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位置
C.超声波加湿器可以把水打碎成雾状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8.如图所示,在2023年央视春晚的乐曲节目《百鸟归巢》表演中,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9.能分辨出弦乐发声和管乐发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0.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常听说有狗伤人的事情发生,有一种超声驱狗器能将靠近的狗驱离,从而有效地避免狗伤人事件。如图所示为某款超声驱狗器,如果将超声驱狗器对着靠近的狗按下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响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关于人为什么没有听到声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C.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二、多选题
11.我们在学习乐音的特性时通常会利用它们的波形图来进行对比分析,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波形图的振幅,知道三种乐器发出c调1(do)的音色相同
B.通过比较波形图的频率,知道三种乐器发出c调1(do)的音调相同
C.通过比较波形图的形状,知道三种乐器发出c调1(do)的响度相同
D.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一样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超声波
三、填空题
13.“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它能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 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声音,其原因是招手时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鱼的听觉范围以外。
15.2021年9月18日在“9 18”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读作35 (填单位)。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在沈阳,“喇叭哥”在自家的麻辣烫店主动帮单身男女牵线搭桥,一年竟撮合百对小情侣,成功的数量堪比沈阳热门相亲节目。他用喇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喇叭声通过 再传到路人的耳朵。
1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引吭高歌”和“低声吟唱”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个特性是由 (选填“频率”“振幅”或“材料”)决定的。
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图中蒙住双眼的小明能辩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四、作图题
19.如图所示的图甲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为图甲所示声音的一半。
五、实验题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①按图甲所示,将音叉轻轻接触悬挂在铁架台的乒乓球,悬挂乒乓球的细线保持竖直状态;
②然后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时,观察到乒乓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并听到重敲音叉时,响度更大。
(1)小强认为小明的实验步骤有误,应该先敲击音叉,然后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乒乓球,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我们应该赞同 (选填“小明”或“小强”)的方案。
(2)甲图中小明用锤敲击音叉,会观察到乒乓球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观察到重敲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角度也越大,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5)如图丙所示,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改变卡纸拨动梳齿的速度,听到声音的音调改变,这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1.小华设计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的原理;根据实验数据,上述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4)上述“隔音”方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这是有效减弱噪声的方法之一。
六、综合题
22.把频率为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1)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备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图中的 ;
(2)图甲中频率为256Hz的声波通过设备减小了响度后,再输入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大致的波形 。
23.如图所示,水中的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这种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某次渔船(静止)上的声呐系统先后两次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分别在1.0s和0.9s后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则鱼群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渔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可以用超声波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可以用超声波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速度和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频率无关,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智能导盲犬发出的超声波不会干扰人的听觉,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减弱噪声的通常方法有3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①发展园林绿化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③采用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④用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生的噪声减弱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①③。
故选C。
3.B
【详解】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师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是师生不想听到的声音,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达到治疗的目的,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C错误;
D.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医生利用“B超”机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位置,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加湿器可以把水打碎成雾状,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在2023年央视春晚的乐曲节目《百鸟归巢》表演中,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音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弦乐发声和管乐发声,就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10.B
【详解】AB.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超声驱狗器发出超声波,其频率高于20000Hz,狗能听到,而人听不到。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而不是发出声音的响度小,故B正确,A错误;
C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D错误。
故选B。
11.BC
【详解】由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即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2.BC
【详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B正确;
C.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故C正确;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BC。
13. 音调 不变
【详解】[1]当音频和视频通过 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因为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就高,所以“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
[2]由声波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大小无关,当频率改变只会影响声音的音调,不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声波传播速度不变。
14. 液体 次声波
【详解】[1]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气体和液体都可以传声。
[2]招手会产生次声波,但由于频率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所以鱼不会被吓跑。
15. 信息 响度 分贝 变大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城区步行街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等级。
[3][4]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其符号是dB,即该装置显示35,读作35分贝(dB),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
16. 响度 空气
【详解】[1]利用喇叭可以使声音的音量变大,即响度增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由空气传递到耳朵中的,所以喇叭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耳朵中。
17. 响度 振幅
【详解】[1][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引吭高歌”和“低声吟唱”是指大声或小声歌唱,是声音的大小、强弱,所以这里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8. 大于 音色 响度
【详解】[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居中,所以温度一定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可根据音色辨别同学的声音。
[3]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听声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所以可根据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的远近。
19.
【详解】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要求声音的响度减小一半,即振幅减小一半,即波形只有上下两个格的高度;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要求声音的音调减小一半,即频率减小一半,即一个完整的波形有8个空格,如图所示
20. 小强 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空气 频率
【详解】(1)[1]先贴近轻质小球,再敲击音叉,也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是因为敲击音叉会给音叉一个力,可能会造成音叉的运动状态改变,从而造成小球的运动,所以先敲击音叉,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轻质小球更合理。
(2)[2][3]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 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所以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且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4)[5]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5)[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增大,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21. 小 袜子 好 海绵 响度
【详解】(1)[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听不到滴答声时,使用袜子的实际距离最小,所以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
(2)[3]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如袜子比平滑材料如塑料袋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对声音多次反射后能量减小,响度变小,故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4]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孔,声音在表面多次反射,能量降低了,响度变小了,故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4)[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22. C
【详解】(1)[1]由题知,原来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为256Hz,现在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为512Hz,所以现在声音的频率是原来的两倍,即频率变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增多,故C图符合题意。故选C。
(2)[2]减小响度,频率不变,振幅减小,所以大致图像如下图:

23. 液体 超声波 见解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水中的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3]渔船上的声呐系统发出超声波来探测鱼群位置;渔船静止,声呐系统先后两次发出超声波,分别在1.0s和0.9s后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因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一定,根据s=vt可知,返回时间越短,说明鱼群离船的距离越小,即鱼群是在靠近渔船。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专题二 力学实验》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下一篇:第2章第4节《光的色散》课堂练习(含解析)2023-2024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