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中考一模化学全真模拟卷B(无答案)

2024年北京中考一模化学全真模拟卷B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天工开物》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卢瑟福利用金箔研究了原子的结构, 主要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 )
A.磁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导电性
22.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够节约资源。下列垃圾中不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A.易拉罐 B.旧书本
C.矿泉水瓶 D.果壳瓜皮
4.花卉基地配制营养液时常加入 ,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5.碱式硫酸铁〔Fe(OH)S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在Fe(OH)S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2 D.+1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液氮
C.湖水 D.酱油
7.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O2一氧气 B.P—1个氮原子
C.Al一铝离子 D.3N一3个氮元素
8.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弱 B.碱性变弱
C.酸性变强 D.酸性不变
9.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金属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D.稀释浓硫酸时,能感受到有明显的放热
11.铯原子钟300年误差不超过5秒。铯元素在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铯原子的质子数是55
C.铯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g
12.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1个过氧乙酸分子含有9个原子
C.过氧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1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是C2H4
B.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4.“绿色化学”又指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 B.垃圾分类回收
C.过量施用化肥 D.燃煤脱硫处理
1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复合肥料:KNO3、CO(NH2)2
C.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CH3COOH)
D.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金、合成纤维
1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17.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利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加热食物 体现了石油气的化学性质
B 帮厨活动:炖汤时用网袋装着汤料 利用了过滤原理
C 家务劳动:洗衣时肥皂遇到井水易起浮渣 井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 学农活动: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 发生了物理变化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如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取用固体
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9.下列几种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食盐水 D.石灰水
20.下列净化水的过程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滤 B.沉淀
C.吸附 D.消毒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能分解 B.浓盐酸有挥发性
C.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D.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22.月壤中蕴含He-3,地球上的氮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原子质子数相等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23.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思维方式。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燃前不需要检验纯度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2=CH3OH+H2O
24.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25.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口的合理方向(如图)。分别向a,b两集气瓶中通入1分钟等流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集气瓶a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从下往上逐渐变红,集气瓶b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基本上是整体逐渐变红。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B.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口应向上 D.集气瓶 b 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集气瓶a纯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北京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政气”的过程,充分燃烧1kg煤或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SO2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图可知,与煤相比,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27.(3分)蔡伦发明的造纸步骤为: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 →揭纸。
(1)切麻: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此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浸灰水:将原料放进石灰水中沤浸。用生石灰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蒸煮:将原料放入桶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蒸煮过程中,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 。
28.(2分)厨房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醋、食盐、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 是焙制糕点所用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可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作用。
29. (2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井盐生产过程和湿法炼铜技术。
(1)井盐中含有丰富的钠、氯等,这里的钠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 B.单质 C.元素
(2)用铁和胆矾水(主要成分是CuSO4溶液)冶炼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科普阅读理解】
30. (5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茶叶有效成分主要含有的三类物质分别为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喝茶能提神解乏。茶多酚是茶叶所含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唤醒茶叶的活性,冲泡时香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散发,口感更加醇厚,另外茶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会有浮尘附着,洗茶,喝着更放心。
泡茶时水的温度不同,影响着茶水中茶多酚的浓度。温度过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种类的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冲泡,才能达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
以龙井茶(绿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2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1)茶树适宜生长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2)结合题中图1,把茶叶和茶水分离的操作是 。
(3)咖啡碱中含有 种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结合图2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龙井茶时水的温度适宜在50℃左右
B.冲泡龙井茶时,水温、浸泡时间影响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
C.生活中,各种茶都要用100℃的水冲泡
(5)保存茶叶时需要注意防潮,茶叶包装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生产实际分析】
31. (3分)某工厂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设计了一种 “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下:

(1)吸收器中NaOH溶液要从顶部进入喷洒而下,目的是 。
(2)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有CaO + H2O=Ca(OH)2、 。
(3)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32.(3分)氯化铁浸出废金属(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1)浸出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 种。
(2)分离器中采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
(3)酸洗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4分)用下列装置进行O2和CO2的实验。
(1)A用于制备O2,药品X为 (写化学式)。
(2)B中木炭燃烧的现象为 。
(3)C中生成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 (填“a”或“b”)。
34. (3分)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3)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5. (3分)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作对比,其目的是 。
(3)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
36. (3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浓NaOH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将止水夹K打开。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B中稀盐酸被倒吸入A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又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7. (4分)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酸、碱、盐的性质。
(1)③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草木灰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欲进一步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试剂是 。
(2)④~⑥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后,再向④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无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科学探究】
38.(6分)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混配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84消毒液不稳定,光照能加速分解。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后会变形、变硬。84消毒液还具备漂白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实验1】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稳定性。
测定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存留率:
存放时间(小时) 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3.0 94.66% 88.05%
6.0 96.66% 89.67% 74.69%
12.0 93.32% 82.62%
20.0 94.75%
30.0 92.99%
【解释与结论】
(1)84消毒液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综合分析实验1中数据,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3)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 。
【实验2】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
稀释体积比例(原液:水) 有效氯含量(mg/L) 使用范围
1 1:4 10000-20000 A
2 1:9 5000-10000 公共场所
3 1:100 250-400 餐饮器具
4 1:200 100-250 B
【解释与结论】
(4)“医院血液污物”应在使用范围 (填“A”或“B”)。
(5)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两者不能混合使用。
(6)桑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衣物不能使用84消毒液漂白,原因是 。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2分)“天宫”空间站中实现水循环的方法之一为4H2+CO22H2O+CH4。计算生成18 kg水,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测试-2023~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无答案)

下一篇:第七章《力》基础提升(答案)2023~2024下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