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2(含解析)

潍坊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扩散运动)
B.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缓慢氧化)
C.明代于谦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描述的是石灰石碾碎成粉末状的物理变化过程)
D.成语“百炼成钢”( 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
2.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C.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主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物质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5.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 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钔”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
B.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7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6.归纳、比较、分类、分析等都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B.比较:铝比铁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
C.分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pH小于7,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酸
D.分析: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7.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H2O、Fe3O4 B.酸:H2SO4、CH3COOH
C.碱:Mg(OH)2、Na2CO3 D.盐:NaHCO3、AgNO3
8.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机体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促进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符号为C6H8O6,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B.维生素C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9.炼铁工业中高炉煤气的一种新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减少CO2的排放
B.Fe3O4和CaO均可循环利用
C.H2、CO在过程①体现还原性
D.在反应中C、H、Fe、Ca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关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D.通过气味辨别SO2与CO2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11.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 ④P2O5 ⑤HClO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C.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3.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C.E点对应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
14.胆矾(CuSO4 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至650℃时,CuSO4开始分解
B.加热至650℃时,固体质量减少17g
C.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
D.依据质量守恒计算可得x的值是9.0
15.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6.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17.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D.通过降温结晶,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18.(5分)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食品保鲜常采用真空包装或填充保护气。写出最常用、最经济一种保护气是   (填化学式);
(3)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比为   ,加碘盐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混合物”)。
1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    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    (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   。
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9分)在实验室里常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C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H装置用途广泛,要将储存在H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填“b”或“c”)口进入。
(5)E、G装置可用来收集甲烷,据此写出甲烷的一条物理性质:   。(任写一条即可)
21.(7分)12月18日甘肃地震中,照明无人机点亮救援的每个黑夜,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芯片是无人机的核心部分,制造芯片要用到单晶硅,以下为制备单晶硅主要工艺流程。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的化合价为    。
(2)进入流化床前,粗硅要先粉碎的目的是    。
(3)单晶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构成单晶硅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高温还原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    。
22.(7分)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假设】
Ⅰ.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Ⅲ.   (写一个)。
(2)【实验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①实验一:为探究猜想Ⅰ,小红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钉,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任选一个)。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Zn>Fe,你认为实验一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②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Ⅱ,小军同学利用下列图1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做了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浓度为5%、15%的稀盐酸反应。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③实验三:小军同学还用压强传感器替换注射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测得两次实验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上述图2所示。请你根据该图中信息得出一条合理结论:   。
23.(12分)某同学对网上的“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实验很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Ⅰ.“取火”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取口香糖包装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带“锡”的一面接在电池两极,发现纸条中间处很快开始起火苗,熄灭后剩下一层薄薄的金属。
【实验结论】
(1)“锡纸”燃烧是因为其具有    性,造成电池短路,产生较大的电流,使“锡纸”燃烧。
(2)“锡纸”从中间开始燃烧,说明中间最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首先满足的燃烧条件是  。
Ⅱ.“锡纸”成分揭秘
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将打磨处理后的“锡纸”剪成3小块,分别放入井穴板的井穴中,再分别向井穴中滴加①CuSO4溶液②ZnSO4溶液③MgS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3)根据    (填写实验现象)可知,上述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
(4)上述方案中,滴加的试剂还可以换成    。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查阅资料】①铝的熔点为660℃,氧化铝的熔点为2054℃,酒精喷灯火焰温度约为1000℃;②纸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方案】在空气中,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5)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燃烧。
【实验结论】
(6)该实验中铝箔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调整改进】
(7)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铝具有可燃性,若想观察到铝箔燃烧的现象,实验改进的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
(8)如图丙所示,该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下端纸卷后,在铝箔卷上方再次点火,发现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请解释在铝箔卷上方能产生火焰的原因    ,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    。
【反思应用】
口香糖用铝箔包装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即可)。
24.(8分)小蓝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g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g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1.1
(1)m的值是    g。
(2)充分反应后,产生CO2气体的总质量为   g。
(3)求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潍坊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扩散运动)
B.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缓慢氧化)
C.明代于谦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描述的是石灰石碾碎成粉末状的物理变化过程)
D.成语“百炼成钢”( 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
【答案】C
【解析】A、花香满店,气味扩散的结果,A正确;B、酿酒本身就是用粮食发酵后生成乙醇,B正确
C、石灰石粉骨碎身后生成生石灰,而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溶解度不大的熟石灰,该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C错误;D、铁合金根据其中所含碳的不同分两大类:生铁和钢,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D正确;故选:C。
2.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C.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主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C
【解析】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A说法正确;B、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C、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C说法错误;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故D说法正确。故选:C。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说法错误。B、“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下列物质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没有发生变质,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没有发生变质,故选项错误。C、石灰水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变大且变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5.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钔”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
B.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7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01,表示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01,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钔,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01,表示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1,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归纳、比较、分类、分析等都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B.比较:铝比铁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
C.分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pH小于7,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酸
D.分析: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答案】A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二氧化碳不是酸,而是一种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D、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而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D说法错误。故选:A。
7.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H2O、Fe3O4 B.酸:H2SO4、CH3COOH
C.碱:Mg(OH)2、Na2CO3 D.盐:NaHCO3、AgNO3
【答案】C
【解析】A、H2O、Fe3O4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H2SO4、CH3COOH均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Mg(OH)2属于碱,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HCO3、AgNO3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8.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机体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促进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符号为C6H8O6,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B.维生素C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答案】C
【解析】A、物质由元素组成,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不是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炼铁工业中高炉煤气的一种新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减少CO2的排放
B.Fe3O4和CaO均可循环利用
C.H2、CO在过程①体现还原性
D.在反应中C、H、Fe、Ca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中消耗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CO,故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四氧化三铁和铁之间相互转化,氧化钙和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故Fe3O4和CaO均可循环利用,故B正确;C、H2、CO在过程①中从四氧化三铁得到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故C正确;D、在反应中C、H、Fe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钙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D。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关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D.通过气味辨别SO2与CO2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A、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B正确;
C、氧气加压后可装入钢瓶,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C解释不正确。D、由于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没有刺激性气味,通过气味可辨别SO2与CO2气体,D正确;故选:C。
11.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 ④P2O5 ⑤HClO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C.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答案】D
【解析】A、④P2O5是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⑤HClO是次氯酸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有④⑤,①H不能表示氢气的化学式,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P2O5中的“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HCl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项说法错误。D、②Fe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 溶液,开始不能生成沉淀,错误;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错误;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 NaOH 溶液,则溶液的pH会大于7,正确;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会减小,错误;故选:C。
13.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C.E点对应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
【答案】D
【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合价为零,则A点对应的物质的是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而不是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故A说法错误;B、D点对应物质是氧化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N2O5,而不是NO2,故B说法错误;C、E点对应的物质是酸,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E点对应的物质是硝酸,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变蓝,故C说法错误;
D、硝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F点对应的物质是盐,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E与碱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可代表的点是F的说法正确,故D说法正确;故选:D。
14.胆矾(CuSO4 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至650℃时,CuSO4开始分解
B.加热至650℃时,固体质量减少17g
C.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
D.依据质量守恒计算可得x的值是9.0
【答案】BD
【解析】A、由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知,加热至650℃时,CuSO4开始分解;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25.0gCuSO4 5H2O中水的质量为:25.0g××100%=9g,加热至650℃时,固体质量减少9g;故B错误;C、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5.0gCuSO4 5H2O中水的质量为:25.0g××100%=9g,则x的值失水结晶水后为固体的质量:25.0g﹣9.0g=17.0g,故D错误;故选:BD。
15.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AB
【解析】A.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分别加入5g水和5g汽油中,发现氯化钠在汽油中有大量剩余,可以说明同一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A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可以鉴别,B正确;C.烧杯中水的温度为20℃,无法到达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导致图中所有的红磷、白磷都不燃烧,无法探究燃烧条件,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始终平衡,水不会倒流,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错误;故选:AB。
16.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答案】AD
【解析】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AD。
17.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D.通过降温结晶,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答案】BD
【解析】A、10mL水的质量为10mL×1g/mL=10g,10℃时甲溶解度小于30g,1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3g甲,乙溶解度大于30g,1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3g乙,甲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不正确;B、温度升高至 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40g,10g 水最多可以溶解甲、乙均为 4g>3g,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C、根据图1,10℃时,甲物质未全部溶解,可知此时甲溶解度小于乙,观察曲线 a、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 a,故说法不正确;
D、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故选:B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18.(5分)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食品保鲜常采用真空包装或填充保护气。写出最常用、最经济一种保护气是   (填化学式);
(3)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比为   ,加碘盐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混合物”)。
【答案】(1)2H2+O22H2O
(2)N2
(3)1:3 混合物
【解析】(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是最清洁的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最常用、最经济一种保护气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在空气中含量大,易得到;
(3)由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碘酸钾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3;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
1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    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    (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   。
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潮湿
蓝 红
Ⅰ.无 NaCl、HCl
Ⅱ.OH﹣ H+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故填: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蓝;红;
(3)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合成氯化钠和水,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无;NaCl、HCl;
Ⅱ.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甲、乙两处分别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故填:OH﹣;H+;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5)④中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⑤中是碱和盐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填:④;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装置内的压强变得更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
20.(9分)在实验室里常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C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H装置用途广泛,要将储存在H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填“b”或“c”)口进入。
(5)E、G装置可用来收集甲烷,据此写出甲烷的一条物理性质:   。(任写一条即可)
【答案】(1)试管
(2)2KClO32KCl+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把燃烧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b
难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1)①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滤液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C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把燃烧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4)H装置用途广泛,要将储存在H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b口进入。故答案为:b。(5)E、G装置可用来收集甲烷,甲烷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难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
21.(7分)12月18日甘肃地震中,照明无人机点亮救援的每个黑夜,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芯片是无人机的核心部分,制造芯片要用到单晶硅,以下为制备单晶硅主要工艺流程。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的化合价为    。
(2)进入流化床前,粗硅要先粉碎的目的是    。
(3)单晶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构成单晶硅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高温还原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    。
【答案】(1)+4
(2)增大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3)原子
(4)SiCl4+2H2Si+4HCl 置换反应
(5)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反应(或防止高温下硅与氧气反应,防止氢气爆炸等)
【解析】(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的化合价为+4。(2)进入流化床前,粗硅要先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3)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单晶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构成单晶硅的微粒是原子。
(4)高温条件下,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5)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反应(或防止高温下硅与氧气反应,防止氢气爆炸等)。
22.(7分)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假设】
Ⅰ.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Ⅲ.   (写一个)。
(2)【实验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①实验一:为探究猜想Ⅰ,小红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钉,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任选一个)。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Zn>Fe,你认为实验一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②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Ⅱ,小军同学利用下列图1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做了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浓度为5%、15%的稀盐酸反应。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③实验三:小军同学还用压强传感器替换注射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测得两次实验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上述图2所示。请你根据该图中信息得出一条合理结论:   。
【答案】(1)可能与温度有关
①Fe+2HCl═FeCl2+H2↑ 或Zn+2HCl═ZnCl2+H2↑ 否 锌片和铁钉形状不同
②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
③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Ⅰ.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Ⅲ.可能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可能与温度有关。
(2)①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实验一方案是不合理,是因为锌片和铁钉形状不同。
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 或Zn+2HCl═ZnCl2+H2↑;否;锌片和铁钉形状不同。②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连接装置,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③根据该图中信息可知,盐酸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气压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越多,即反应速率越快,即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3.(12分)某同学对网上的“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实验很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Ⅰ.“取火”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取口香糖包装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带“锡”的一面接在电池两极,发现纸条中间处很快开始起火苗,熄灭后剩下一层薄薄的金属。
【实验结论】
(1)“锡纸”燃烧是因为其具有    性,造成电池短路,产生较大的电流,使“锡纸”燃烧。
(2)“锡纸”从中间开始燃烧,说明中间最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首先满足的燃烧条件是  。
Ⅱ.“锡纸”成分揭秘
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将打磨处理后的“锡纸”剪成3小块,分别放入井穴板的井穴中,再分别向井穴中滴加①CuSO4溶液②ZnSO4溶液③MgS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3)根据    (填写实验现象)可知,上述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
(4)上述方案中,滴加的试剂还可以换成    。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查阅资料】①铝的熔点为660℃,氧化铝的熔点为2054℃,酒精喷灯火焰温度约为1000℃;②纸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方案】在空气中,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5)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燃烧。
【实验结论】
(6)该实验中铝箔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调整改进】
(7)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铝具有可燃性,若想观察到铝箔燃烧的现象,实验改进的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
(8)如图丙所示,该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下端纸卷后,在铝箔卷上方再次点火,发现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请解释在铝箔卷上方能产生火焰的原因    ,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    。
【反思应用】
口香糖用铝箔包装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导电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中的“锡纸”表面有白色金属生成 3ZnSO4+2Al=Al2(SO4)3+3Zn
氯化锌溶液或硝酸锌溶液
(5)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6)铝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使铝和氧气隔绝
(7)将铝箔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
(8)下部纸卷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到铝箔卷上方被点燃;散热,防止上部纸卷燃烧
(9)防止口香糖氧化变质
【解析】(1)锡是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会造成电池短路,产生较大的电流,使温度达到纸的着火点开始燃烧,故答案为:导电;(2)中间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温度升高更快能更快达到纸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Sn>Cu可知,铝、锡都能和硫酸铜反应,铝能和硫酸锌反应,但锡不与硫酸锌反应,铝、锡都不与硫酸镁反应,若观察到②中“锡纸”表面有白色金属生成,说明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相关化学方程式3ZnSO4+2Al=Al2(SO4)3+3Zn,故答案为:②中的“锡纸”表面有白色金属生成;3ZnSO4+2Al=Al2(SO4)3+3Zn;(4)上述方案中,滴加硫酸锌溶液还可以换成氯化锌溶液或硝酸锌溶液,故答案为:氯化锌溶液或硝酸锌溶液;
(5)铝的熔点为660℃,氧化铝的熔点为2054℃,酒精喷灯火焰温度约为1000℃,铝箔在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熔化但不滴落,不燃烧,因为此时铝已经达到熔点熔化,而表面的氧化铝还未熔化,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阻止氧气与内部的铝反应,不会燃烧,故答案为: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6)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铝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使铝和氧气隔绝,故答案为:铝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使铝和氧气隔绝;
(7)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可以将铝箔放入氧气中燃烧,故答案为:将铝箔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
(8)纸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一氧化碳运动到铝箔卷上方时再次点火,将一氧化碳气体点燃,故可以看到上方产生火焰,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散热,防止上部纸卷也燃烧起来,故答案为:下部纸卷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到铝箔卷上方被点燃;散热,防止上部纸卷燃烧;
(9)铝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能将氧气隔绝,因此用铝箔包装可以起到防止口香糖被氧化变质的效果,故答案为:防止口香糖氧化变质。
24.(8分)小蓝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g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g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1.1
(1)m的值是    g。
(2)充分反应后,产生CO2气体的总质量为   g。
(3)求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2
(2)5.5
(3)解:设25g 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2g
解得:x=3.65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4.6%。
【解析】(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盐酸还有二氧化碳放出,并且第三次实验中只放出1.1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有剩余,所以在第三次实验中碳酸钙已经反应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盐酸全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2.2g,所以m的值为2.2。
(2)由上述分析和表中的数据可知,产生CO2的总质量=2.2g+2.2g+1.1g=5.5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复习练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