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九上·湖南月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水蒸发 D.蜡烛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2023九上·湖南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等
C.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
B、 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
C、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2023九上·湖南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泥水 B.验满氧气
C.滴加液体 D.取用石灰石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故B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向试管中装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滤时需要玻璃棒进行引流;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D、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4.(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是网民对保护湘江提出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之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增大粮食产量,不能杜绝使用,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之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故B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
D、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农药和化肥应合理使用;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5.(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久置米酒变酸——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香水必须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久置米酒变酸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 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C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6.(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
B、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7.(2023九上·湖南月考)小明学习完化合价和化学式后,正确求出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0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钾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4=0,x=+7,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8.(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9月21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开幕式上使用了“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下列关于甲醇(化学式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B.甲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
D.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故C错误;
D、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
D、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9.(2023九上·湖南月考)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二甲肼(化学式为)与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NO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反应后除3X外,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3X中含有6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0.(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N C. D.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Fe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A符合题意;
B、N只能表示氮元素和氮原子,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 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也能表示物质。
11.(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5月30号,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桂海潮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一飞冲天”。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为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C.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乙的化学式为 ,故A正确;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3):(18×4)=7:6,故B错误;
C、反应物中N2O4为氧化物,生成物中水为氧化物,产物中氮气为单质,则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N2O4, 乙为,丙为N2,丁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B.金刚石、石墨和的化学性质差异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呈深灰色,故A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石墨呈深灰色;
B、 金刚石、石墨和均为碳元素的单质;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2023九上·湖南月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上班经常开私家车 D.草稿纸双面使用
【答案】A,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A符合题意;
B、垃圾焚烧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符合题意;
C、上班经常开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C符合题意;
D、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低碳”生活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4.(2023九上·湖南月考)学习化学,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下列观念正确的是(  )
A.纯天然物质一定是好的,化学制品一定是有害的
B.物质有利有弊,可以通过化学进行改造和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C.氧气有利于动植物呼吸,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不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纯天然物质不一定就是好的,化学制品也不一定就是有害的,故A错误;
B、物质有利有弊,可以通过化学进行改造和合理利用,趋利避害,故B正确;
C、空气中氧气不是越多越好,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太高会加快金属锈蚀的速率,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等,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须得原料,因此空气中不能没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制品不一定就是有害的;
B、物质有利有弊;
C、空气中氧气不是越多越好;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5.(2023九上·湖南月考)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故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是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电子、质子也带电;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2023九上·湖南月考)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常以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物质存在。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制得了金属钠。钠是一种银白色全属,质软,密度为,熔点为,金属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此,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的用途广泛。钠和钾形成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钛()、锆()等稀有金属从其氯化物中置换出来,例如,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锆反应生成氧化钠和锆。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单质钠。
(1)写出一条钠的物理性质   。(合理即可)
(2)写出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
(3)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   反应而变质。
【答案】(1)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
(3)氧气、水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等,故答案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钠离子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3)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此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而变质,故答案为:氧气、水。
【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
(3)钠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17.(2023九上·湖南月考)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   。
【答案】(1)
(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18.(2023九上·湖南月考)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选填“原子”“分子”“元素”或“单质”)
(2)可以用   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答案】(1)元素
(2)肥皂水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故答案为:元素;
(2)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通常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19.(2023九上·湖南月考)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下列三个化学反应:
①②③
(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反应①和②都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三个化学反应在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三个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写出其中的两点)
(3) 化学反应与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为   。
【答案】(1)化合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3)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1)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均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
(2)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故答案为: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3)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与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为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故答案为: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
【分析】(1)①和②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
(2)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分析;
(3)根据 分析。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2023九上·湖南月考)小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想回收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固体混合物A加水溶解前进行研碎的目的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
(3)滤液C的物质成分有   。
(4)通过计算可制取氧气的质量是   克。
【答案】(1)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2)过滤
(3)、
(4)0.96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将固体混合物A研碎可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2)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则滤渣为二氧化锰,滤液C为氯化钾溶液,则滤液C的物质成分有、,故答案为: 、 ;
(4) 设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0.96,故答案为:0.96。
【分析】(1)研碎可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
(2)操作a分离滤渣和滤液;
(3)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4)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1.(2023九上·湖南月考)A、B、C、D、E、F是九年级化学1~6单元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2) 请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2)D转化为F,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二氧化碳,A、B、C、D、E、F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A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D为水,F为碳酸,E为过氧化氢,代入检验符合。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2023九上·湖南月考)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某同学采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理由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若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
【答案】(1)试管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3)BC;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装置C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能用该装置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则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密度大于空气,则收集装置选择C;若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故答案为:BC;a。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分析;
(2)C为向上排空气法;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23.(2023九上·湖南月考)生活中常见的冰糖和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1)【查找资料】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生成的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作出猜想】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小刚认为方案一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3)方案二: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分析及改进】
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澄清石灰水等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 再点燃酒精灯。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小明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污染问题,其原因是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1)6
(2)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3)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4)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通入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造成环境污染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故答案为:6;
(2)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方案一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3)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4)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再通入氧气,再点燃酒精灯,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 ,CO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该实验过程可能存在污染问题,故答案为: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通入氧气;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造成环境污染 。
【分析】(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燃烧时引入了氧元素;
(3)通氮气可排尽装置中空气;
(4)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九上·湖南月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水蒸发 D.蜡烛燃烧
2.(2023九上·湖南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等
C.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2023九上·湖南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泥水 B.验满氧气
C.滴加液体 D.取用石灰石
4.(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是网民对保护湘江提出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之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久置米酒变酸——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香水必须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6.(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7.(2023九上·湖南月考)小明学习完化合价和化学式后,正确求出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0
8.(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9月21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开幕式上使用了“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下列关于甲醇(化学式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B.甲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
D.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9.(2023九上·湖南月考)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二甲肼(化学式为)与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NO
10.(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N C. D.
11.(2023九上·湖南月考)2023年5月30号,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桂海潮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一飞冲天”。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为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C.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2023九上·湖南月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B.金刚石、石墨和的化学性质差异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2023九上·湖南月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上班经常开私家车 D.草稿纸双面使用
14.(2023九上·湖南月考)学习化学,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下列观念正确的是(  )
A.纯天然物质一定是好的,化学制品一定是有害的
B.物质有利有弊,可以通过化学进行改造和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C.氧气有利于动植物呼吸,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不需要二氧化碳
15.(2023九上·湖南月考)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2023九上·湖南月考)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常以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物质存在。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制得了金属钠。钠是一种银白色全属,质软,密度为,熔点为,金属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此,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的用途广泛。钠和钾形成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钛()、锆()等稀有金属从其氯化物中置换出来,例如,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锆反应生成氧化钠和锆。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单质钠。
(1)写出一条钠的物理性质   。(合理即可)
(2)写出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
(3)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   反应而变质。
17.(2023九上·湖南月考)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   。
18.(2023九上·湖南月考)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选填“原子”“分子”“元素”或“单质”)
(2)可以用   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19.(2023九上·湖南月考)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下列三个化学反应:
①②③
(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反应①和②都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三个化学反应在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三个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写出其中的两点)
(3) 化学反应与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为   。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2023九上·湖南月考)小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想回收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固体混合物A加水溶解前进行研碎的目的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
(3)滤液C的物质成分有   。
(4)通过计算可制取氧气的质量是   克。
21.(2023九上·湖南月考)A、B、C、D、E、F是九年级化学1~6单元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2) 请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2023九上·湖南月考)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某同学采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理由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若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
23.(2023九上·湖南月考)生活中常见的冰糖和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1)【查找资料】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生成的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作出猜想】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小刚认为方案一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3)方案二: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分析及改进】
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澄清石灰水等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 再点燃酒精灯。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小明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污染问题,其原因是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
B、 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
C、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故B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向试管中装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滤时需要玻璃棒进行引流;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D、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4.【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增大粮食产量,不能杜绝使用,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之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故B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
D、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农药和化肥应合理使用;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久置米酒变酸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 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C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
B、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7.【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钾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4=0,x=+7,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故C错误;
D、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
D、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9.【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反应后除3X外,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3X中含有6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0.【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Fe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A符合题意;
B、N只能表示氮元素和氮原子,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 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也能表示物质。
11.【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乙的化学式为 ,故A正确;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3):(18×4)=7:6,故B错误;
C、反应物中N2O4为氧化物,生成物中水为氧化物,产物中氮气为单质,则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N2O4, 乙为,丙为N2,丁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呈深灰色,故A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石墨呈深灰色;
B、 金刚石、石墨和均为碳元素的单质;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13.【答案】A,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A符合题意;
B、垃圾焚烧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符合题意;
C、上班经常开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C符合题意;
D、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低碳”生活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纯天然物质不一定就是好的,化学制品也不一定就是有害的,故A错误;
B、物质有利有弊,可以通过化学进行改造和合理利用,趋利避害,故B正确;
C、空气中氧气不是越多越好,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太高会加快金属锈蚀的速率,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等,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须得原料,因此空气中不能没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制品不一定就是有害的;
B、物质有利有弊;
C、空气中氧气不是越多越好;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5.【答案】A,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故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是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电子、质子也带电;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6.【答案】(1)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
(3)氧气、水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等,故答案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钠离子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3)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此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而变质,故答案为:氧气、水。
【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
(3)钠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17.【答案】(1)
(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18.【答案】(1)元素
(2)肥皂水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故答案为:元素;
(2)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通常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19.【答案】(1)化合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3)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1)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均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
(2)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故答案为: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3)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与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为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故答案为: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或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或每种生成物都含有氧元素等)。
【分析】(1)①和②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
(2)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分析;
(3)根据 分析。
20.【答案】(1)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2)过滤
(3)、
(4)0.96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将固体混合物A研碎可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2)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则滤渣为二氧化锰,滤液C为氯化钾溶液,则滤液C的物质成分有、,故答案为: 、 ;
(4) 设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0.96,故答案为:0.96。
【分析】(1)研碎可增大混合物与水的接触面积;
(2)操作a分离滤渣和滤液;
(3)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4)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1.【答案】(1)
(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2)D转化为F,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B物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二氧化碳,A、B、C、D、E、F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A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D为水,F为碳酸,E为过氧化氢,代入检验符合。
22.【答案】(1)试管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3)BC;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装置C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能用该装置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则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密度大于空气,则收集装置选择C;若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故答案为:BC;a。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分析;
(2)C为向上排空气法;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23.【答案】(1)6
(2)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3)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4)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通入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造成环境污染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故答案为:6;
(2)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方案一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3)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4)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再通入氧气,再点燃酒精灯,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 ,CO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该实验过程可能存在污染问题,故答案为: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通入氧气;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造成环境污染 。
【分析】(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燃烧时引入了氧元素;
(3)通氮气可排尽装置中空气;
(4)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3.3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下一篇:(4) 静电场——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新高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