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十九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十九中学八年级(上) 期中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15 题为单选题, 16-20 为多选题。每小题 2 分)
1 .(2 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身高约为 160dm
B .100m 短跑成绩约为 6s
C .步行速度约为 1m/s
D .脉搏正常跳动 6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s
2 .(2 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
12.36cm、12.37cm 、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
3 .(2 分)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
A .超声波洗眼镜
B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C .倒车雷达
D .“B 超”查看胎儿发育
4 .(2 分)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 .0℃的冰和 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把﹣10℃的冰拿到室温是 20℃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5 .(2 分)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光现象, 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透过树丛的光 B . 海市蜃楼
C . 手影 D . 水中倒影
6 .(2 分)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7 .(2 分)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 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的
B .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 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D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8 .(2 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敲鼓时, 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9 .(2 分)水是大自然的精灵, 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
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 .区草叶上的露珠 B .屋檐下的冰凌
C .树叶上的白霜 D .旷野上的白雾
10 .(2 分) 如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
组是( )
①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③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④图乙表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不断向外界放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2 分)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教室内不要喧哗, 是要求同学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C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2 .(2 分)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 2:3,通过的路程之比
为 4:10,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5:3 B .3:5 C .2:3 D .3:2
13 .(2 分)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将盛有煤油的试管乙竖立在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
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甲中的水沸腾后,乙中的煤油( )
A .能达到沸点, 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不能沸腾
C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4 .(2 分)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
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光的反射
C .雨后天晴的夜晚,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光的直线传播
D .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光的漫反射
15 .(2 分)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向杯中加水,观察到的
光斑将会(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位置不变 D .消失
(多选)16 .(2 分)如图所示, 是关于声现象的实验和实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 小女孩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图乙中: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弹得越高, 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C .图丙中: 牙咬住振动的音叉能听到声音,而移开后却听不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图丁中: 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听不见铃声, 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多选)17.(2 分) 如图所示, 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 与传统汽车结
构类似,但无需烧油,整车靠电池驱动, 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测距离
B .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 不妨碍司
机视线
C .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凸面镜
D .关上车窗后, 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 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多选)18 .(2 分) a、b、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如
图所示,图像 c 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做曲线运动
B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C .在 0~5s 内,当 t =5s 时, 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在 0~10s 内, 物体 c 的平均速度是 1m/s
(多选)19.(2 分)(多选题) 如图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纸板 ENF 垂直放在平面镜上, 纸板 E 、F 可绕 ON 翻折, 一束激光 AO 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光 AO 在纸板 E 上发生漫反射
B .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暗
C .入射光线 AO 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 OB 将逆时针转动
D .当纸板 F 向后翻折时,不存在光的反射, 看不到反射光线
(多选)20 .(2 分) 观察图中烟和小旗, 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甲车向左,乙车向右运动
B .可能甲车向右,乙车向左运动
C .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 .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7 分)
21 .(3 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温度计示数为 ℃,秒表
读 数 为 s 。
22 .(2 分)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 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 很快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 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
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
23 .(2 分) 中学生近视眼需要佩戴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进行娇正;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进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三、计算题(14 分)
24 .(8 分) 司机朝着山崖以 20m/s 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 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 ,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 4s 后便听到了
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4s 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
(3)听到回声时还需多久才能开到山脚下?
25 .(6 分) 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 其中一半路程步行, 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13 分)
26 .(7 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
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 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
蜡烛, 多做几次实验。
(1) 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
且 ;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
燃的蜡烛 B, 目的是 ;
A. 比较像和物体大小关系 B.验证平面镜成像虚实 C.证明平面镜成像是正立
(3)将光屏放在蜡烛 B 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 A 的像,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 这一侧 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
因可能是 ;
(5) 实验中, 如果把蜡烛 A 远离平面镜, 看到的像会远离, 同时看到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7 .(6 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小华在组装装置甲时,要分别调节 M、N 的高度,其中首先调节的是 的高
度(选填“M”或“N”);
(2)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 热, 温度
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另外两同学也选用相同的装置做该实验, 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 问 a 、b
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
(4)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了如图 A 、B 的两种情形,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
况。
五、综合实践题(‘ 分)
28 .(6 分)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 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 滑动速度越大, 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 听其响度; 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
定长度时, 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锯条,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15 题为单选题, 16-20 为多选题。每小题 2 分)
1 .(2 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身高约为 160dm
B .100m 短跑成绩约为 6s
C .步行速度约为 1m/s
D .脉搏正常跳动 6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s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 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 在 168cm =16.8dm 左右。
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 10s,中学生 100m 短跑成绩不可能是 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 =4×m/s≈1m/s 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 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正常跳动6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min。
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 C。
2 .(2 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
12.36cm、12.37cm 、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
【解答】解: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 12.75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 12.75cm 是错误的,应该
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
记录为:L = ≈12.36cm。
故选: D。
3 .(2 分)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
A .超声波洗眼镜
B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C .倒车雷达
D .“B 超”查看胎儿发育
【解答】解:A、超声波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B 超”查看胎儿发育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选: A。
4 .(2 分)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 .0℃的冰和 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把﹣10℃的冰拿到室温是 20℃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解答】解: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多
个因素,只比较周围温度的高低,不能确定其蒸发的快慢,故 A 错误;
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片上会因水蒸气液化出现水珠,而不是从
室内走向室外, 故 B 错误;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故 0℃的冰和 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故 C 正确;
D、把一块﹣10℃的冰放到 20℃的水里, 冰先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然后才能熔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5 .(2 分)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光现象, 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透过树丛的光 B . 海市蜃楼
C . 手影 D . 水中倒影
【解答】解:A、透过树丛的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
果,故与题意不符;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
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D、平静湖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 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2 分)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解答】解: A、“湖光映彩霞”属于平面镜成像, 因此都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
A 正确;
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池底的像,在物体的上方, 这是折射现象, 故 B
正确;
C、“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故 C 正确;
D、皮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影子,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的原理,故 D 错误。
故选: D。
7 .(2 分)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 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的
B .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 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D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解答】解: A、“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月亮”在穿行, 即“月亮”在运 动,而且是穿过了“云朵”,描述的是“月亮”在运动, 是以“云朵”为参照物, 故 A
错误;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 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
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故 B 错误;
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旗杆”为参照物的,故 C 错
误;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
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故 D 正确。
故选: D。
8 .(2 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敲鼓时, 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故 A 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
D、敲鼓时, 鼓发声, 鼓面一定在振动。故 D 错误。
故选: C。
9 .(2 分)水是大自然的精灵, 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
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 .区草叶上的露珠 B .屋檐下的冰凌
C .树叶上的白霜 D .旷野上的白雾
【解答】解:
A、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故 A 错误;
B、屋檐下的冰凌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先熔化后凝固,故 B 正
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 C 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出现的现象, 故 D 错误。
故选: B。
10 .(2 分) 如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
组是( )
①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③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④图乙表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不断向外界放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答】解:①图甲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有一段呈水平, 说
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因此是晶体。故说法正确;
②图乙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没有一定的凝固点,随着放热温度
一直下降, 因此是非晶体在凝固。故说法错误;
③图甲中当晶体物质达到熔点时,温度虽不变,但仍要继续吸热。故说法错误;
④图乙中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一边放热、 一边降温、 一边凝固,符合非晶体凝固的特
点。故说法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 只有①④是正确的, 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2 分)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教室内不要喧哗, 是要求同学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C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 A 错误;
B、教室内不要喧哗, 是要求同学们不能大声说话, 即响度要放低些;故 B 错误;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故 C 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故 D 错误。
故选: C。
12 .(2 分)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 2:3,通过的路程之比
为 4:10,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5:3 B .3:5 C .2:3 D .3:2
【解答】解: 由 v =可知,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 = = = =

故选: B。
13 .(2 分)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将盛有煤油的试管乙竖立在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
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甲中的水沸腾后,乙中的煤油( )
A .能达到沸点, 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不能沸腾
C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解:在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 所以甲中的水沸腾时,乙中
的煤油的温度也会达到水的沸点,但是没有达到煤油的沸点,所以煤油不能沸腾。故
选: C。
14 .(2 分)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
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光的反射
C .雨后天晴的夜晚,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光的直线传播
D .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光的漫反射
【解答】解: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故 A 错误;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 B 正确;
C、雨后天晴的夜晚, 迎着月光走, 地上发亮的是水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 C 错误; D、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发生镜面反射,故D 错
误。
故选: B。
15 .(2 分)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向杯中加水,观察到的
光斑将会(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位置不变 D .消失
【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逐渐往杯中加
水,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水面升高,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法线仍然与水面垂直,则入射角
不变, 折射角也不变,但光斑会向右移动。
故选: B。
(多选)16 .(2 分)如图所示, 是关于声现象的实验和实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 小女孩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图乙中: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弹得越高, 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C .图丙中: 牙咬住振动的音叉能听到声音,而移开后却听不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图丁中: 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听不见铃声, 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解答】解: A、小女孩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 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
同, 故 A 正确;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弹得越高, 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 B 正确;
C、牙咬住振动的音叉能听到声音而移开后就听不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好, 故 C
错误;
D、真空罩里的闹钟只见表针转动却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
体和气态中都能传播,故 D 错误。
故选: AC。
(多选)17.(2 分) 如图所示, 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 与传统汽车结
构类似,但无需烧油,整车靠电池驱动, 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测距离
B .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 不妨碍司
机视线
C .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凸面镜
D .关上车窗后, 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 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解答】解:A.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故 A 错误;
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当车外光线暗, 车内光线明亮时,车内物体会通过挡风玻璃 成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起到不妨
碍司机视线的作用, 故 B 正确;
C. 凸面镜特点:以球面的外表面为反射面,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例如汽
车的后视镜,故 C 正确;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玻璃可以反射声音起到隔音的效果, 故 D 正确。
故选: BCD。
(多选)18 .(2 分) a、b、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如
图所示,图像 c 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做曲线运动
B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C .在 0~5s 内,当 t =5s 时, 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在 0~10s 内, 物体 c 的平均速度是 1m/s
【解答】解:
A、在 s﹣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
运动;
由题知,a、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故 c 物体也做直线运动; 由于图象 c 是 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 说明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则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 A 错
误;
B、由 s﹣t 图象可知, a、b 两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 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由 s﹣t 图象还可知, 随着时间的增加, b 离坐标原
点是越来越近, a 离坐标原点越来越远,所以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 B 错误;
C、由图象可知, 在 0~5s 内, a 沿远离坐标原点方向运动,b 沿靠近坐标原点方向运
动, 当 t =5s 时, 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故 C 正确;
D、由图象可知, 在 0~10s 内, 物体 c 的平均速度: v= = =1m/s,故 D 正确。
故选: BCD。
(多选)19.(2 分)(多选题) 如图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纸板 ENF 垂直放在平面镜上, 纸板 E 、F 可绕 ON 翻折, 一束激光 AO 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光 AO 在纸板 E 上发生漫反射
B .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暗
C .入射光线 AO 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 OB 将逆时针转动
D .当纸板 F 向后翻折时,不存在光的反射, 看不到反射光线
【解答】解: A、实验时, 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
上反生了漫反射,故 A 正确;
B、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平面镜会吸收一部分光的能量,故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暗一
些, 故 B 正确;
C、入射光线 AO 顺时针转动,向法线靠拢,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跟着减小,向法线
靠拢, 逆时针转动, 故 C 正确;
D、当纸板 F 向后翻折时,反射光线仍然存在,但因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内,不能在纸板上显示, 故 D 错误。
故选: ABC。
(多选)20 .(2 分) 观察图中烟和小旗, 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甲车向左,乙车向右运动
B .可能甲车向右,乙车向左运动
C .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 .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 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则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 3、向左
运动, 且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综上分析可知, 选项 BD 正确, AC 错误。
故选: BD。
二、填空题(7 分)
21 .(3 分)如图所示, 物体的长度为 3.80 cm,温度计示数为 ﹣4 ℃,秒表读数
为 337.5 s 。
【解答】解:(1)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小格, 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 右侧与 3.80cm 对齐,所以物
体的长度 L =3.80cm;
(2)在图中液柱上表面附近的数字上小下大, 说明液柱上表面在 0℃以下, 在 0℃和﹣ 10℃之间有10 小格, 故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液柱上表面距离上端的0℃有4 小格,
故温度计读数为﹣4℃。
(3)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 每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指在“5”和“6”之间,偏向 “6 ”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 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 所以每个 小格代表 0.1s,因为小表盘指针偏向“6 ”一侧, 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 37.5s,秒表
的读数为 5min37.5s =337.5s。
故答案为: 3.80;﹣4;337.5。
22 .(2 分)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
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 很快 升华 为
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 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
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
【解答】解:(1)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 故干冰进入云层后,
会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2)当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 遇到暖气流后会发生熔化现象,变为液体的雨;
故答案为: (1)升华; (2)熔化。
23 .(2 分) 中学生近视眼需要佩戴 凹透镜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进行娇正; 紫外线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进而辨别钞票的
真伪。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 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为
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要戴凹透镜来矫正;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工作时,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的照射
下会发光, 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验钞机所发出的紫外线。
故答案为: 凹透镜; 紫外线。
三、计算题(14 分)
24 .(8 分) 司机朝着山崖以 20m/s 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 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 ,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 4s 后便听到了
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4s 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
(3)听到回声时还需多久才能开到山脚下?
【解答】解:
(1)由 v =可得在 t =4s 的时间内, 汽车行驶的距离:
s1 =v1t =20m/s×4s =8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2 =v2t =340m/s×4s =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s,
则: 2s =s1+s2,
s =(s1+s2 )= (80m+1360m)=72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s ′=s﹣s1 =720m﹣80m =640m,
听到回声时还需开到山脚下的时间: t ′= = =32s;
答:(1)4s 内车行驶的路程是 80m;
(2)鸣笛时车离山崖有 720m;
(3)听到回声时还需 32s 才能开到山脚下。
25 .(6 分) 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 其中一半路程步行, 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
(1)从图象上来看,AB 段比 OA 段倾斜度大,所以骑车的是 AB 段。
故选 AB 段
(2)AB 段的路程 sAB =3600m﹣1800m =1800m,时间 tAB =30min﹣25min =5min =
300s,
骑车的速度 VAB = = =6m/s。
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 6m/s。
(3)整个路程 s =3600m,时间 t =30min =18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v = = =2m/s。
答: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m/s。
四、实验题(13 分)
26 .(7 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
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 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
蜡烛, 多做几次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
A ;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
燃的蜡烛 B, 目的是 A ;
A. 比较像和物体大小关系 B.验证平面镜成像虚实 C.证明平面镜成像是正立
(3)将光屏放在蜡烛 B 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 A 的像,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
(4)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 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5)实验中, 如果把蜡烛 A 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远离, 同时看到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解答】解: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 璃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 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 A 正
确;
(2)两支蜡烛大小相同, 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 大小相同, 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故 A 正
确;
(3)将光屏放在蜡烛 B 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 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 A 蜡烛所在这一侧。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A 蜡烛所成的像
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5)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 且大小相等,使蜡烛 A 离玻璃板远一些,
它的像会远离玻璃板;物体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1)A;(2)A;(3)虚; (4)A;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不变。
27 .(6 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小华在组装装置甲时,要分别调节 M 、N 的高度,其中首先调节的是 N 的高
度(选填“M”或“N”);
(2)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97 ℃,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 吸 热,温度将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另外两同学也选用相同的装置做该实验, 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 问 a 、b
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水的质量不同 ;
(4)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了如图 A 、B 的两种情形, 其中图 A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解答】解: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 所以要放好酒精灯, 再固定铁圈的高度; 而温 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首先调节的是铁
圈 N 的高度;
(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7℃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 97℃; 水沸腾过
程中持续吸热, 但温度不变;
(3)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 a 升温快、b 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 产生这种差
异的原因是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b 组水的质量大于 a 组水的质量;
(4)A 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 A 是沸腾时的情况;B 图气泡在上升过
程中体积不断减小, 所以 B 是沸腾前的情况。
故答案为: (1)N;(2)97;吸; 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4)A。
五、综合实践题(‘ 分)
28 .(6 分)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 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 滑动速度越大, 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高 ,这说明音调是由 频率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 听其响度; 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这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 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锯条,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发出的声音是
次声波 。
【解答】解: (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 滑动速度越大, 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
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 听其响度; 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 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
超过一定长度, 很难振动,频率小于 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 (1)高;频率;(2)变大; 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单元检测卷2023-2024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英语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9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专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