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准确的。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2. 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
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3.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CaCO3 B. Ca(OH)2 C. CaO D. CaH2
4.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 CO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CO2灭火仅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 D. 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5. 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锂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则LiFePO4中Fe的化合价是
A. +2 B. 0 C. +3 D. +6
6.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7.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8.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D. 所有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10. 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 稳定性 B. 滑腻感 C. 还原性 D. 导电性
1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是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12.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B. C. D.
13.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14. 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在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用A、B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5. 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可燃烧
C. 可重复使用
D.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16.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为粉末状,可使煤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
二、理解与应用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___________;
(2)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
(4)三个钠离子 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___________;
(6)碳酸钙 ___________。
18. 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____组成;从微观看,铁由____构成。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性。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来炼铁,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_____。
19. 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三、实验探究
20.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二氧化锰是_______,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3)实验室选择装置B和C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4)德州市各县区的农村近年逐步采用天然气取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通过加热制取甲烷。通常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欲收集比较纯净的甲烷气体可选用装置_______。
21.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除Cu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和______(填编号)。
(3)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6)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四、计算题
22. 为防治大脖子病,我国全面推广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下面请按要求解题。
(1)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0.l%)
(2)正常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0.l mg碘元素。若1000 g碘盐中约含33.7 mg碘酸钾,那么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多少克这种含碘盐?(结果取整数)
23. 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质量/g 8 4 2 2
求:(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g;
(2)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准确的。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酒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选项A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蔗糖分子没有分解,选项B错误;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C错误;
D、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总产量,选项D错误。
故选:A。
3.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CaCO3 B. Ca(OH)2 C. CaO D. CaH2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3个,反应后钙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碳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6个,所以左侧少了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aCO3,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数清楚原子的个数即可。
4.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 CO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CO2灭火仅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 D. 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也利用了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夺走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具有还原性,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说法正确;
故选D。
5. 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锂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则LiFePO4中Fe的化合价是
A. +2 B. 0 C. +3 D. +6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钾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5)+(﹣2)×4=0,则x=+2价。故选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6.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
7.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8.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
9.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D. 所有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C.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D.所有碳单质完全燃烧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选C
10. 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 稳定性 B. 滑腻感 C. 还原性 D. 导电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石墨电刷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电刷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摩擦,利用到滑腻感,同时互相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要求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C。
1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是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制取气体时,应组装仪器先检查气密性,排水法收集氧气最终应先将导管拿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以免冷水倒流炸裂试管。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步骤是:⑦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①加热,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
故选:B。
12.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13.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是正确的叙述;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的原因;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A
14. 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在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用A、B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因为“A、B两种元素质量比为21:8”,“A、B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2”,设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By,则7x:2y=21:8,x:y=3:4,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3B4。
故选C。
【点睛】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题意分析解答。
15. 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可燃烧
C. 可重复使用
D.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6.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为粉末状,可使煤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能发生燃烧,温度还要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用嘴吹灭燃着蜡烛,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理解与应用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___________;
(2)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
(4)三个钠离子 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___________;
(6)碳酸钙 ___________。
【答案】17. 3N2
18.
19.
20. 3Na+ 21. Al2O3
22. Ca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3个氮分子的符号为3N2。
【小问2详解】
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小问3详解】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MgO,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标出其中镁元素的化学式为:。
【小问4详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化合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且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三个钠离子的符号为3Na+。
【小问5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和氧,在化合物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小问6详解】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CaCO3。
18. 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____组成;从微观看,铁由____构成。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性。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来炼铁,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_____。
【答案】 ①. 铁元素 ②. 铁原子 ③. 导热 ④. 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⑤.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⑥. 3Fe+2O2Fe3O4 ⑦. 还原性
【解析】
【详解】(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即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元素;铁原子;
(2)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发生锈蚀,所以为了防止铁锅生锈,在使用后要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故填:导热;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3)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
(4)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填:还原性。
19. 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答案】 ①. 铜和银 ②. 硝酸镁 ③. 硝酸铜 ④. 硝酸镁、硝酸铜 ⑤. 硝酸银 ⑥. 小于
【解析】
【详解】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铜>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镁先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铜,镁反应完后如果硝酸银还有剩余,铜再与剩余的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铜和银。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_,可能含有硝酸银。
(4)因为质量关系为:镁—银:24:108,镁—铜:24:64,铜—银:64:108,即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一定小于被置换出来的金属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三、实验探究
20.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二氧化锰是_______,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3)实验室选择装置B和C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4)德州市各县区的农村近年逐步采用天然气取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通过加热制取甲烷。通常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欲收集比较纯净的甲烷气体可选用装置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①. 2H2O22H2O+O2↑ ②. 催化剂 ③. a
(3)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③. 紫色溶液变红
(4) ①. A ②. E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且反应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长管,即a口通入,故填a。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选择装置B(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和C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产生的现象是紫色溶液变红。
【小问4详解】
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通过加热制取甲烷,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故填A;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甲烷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甲烷难溶于水,收集甲烷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纯净的甲烷应选择排水法,即装置E,故填E。
21.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除Cu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和______(填编号)。
(3)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6)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答案】 ①. C ②. H ③. O ④. 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O2 ⑤. ① ⑥. ③ ⑦. 铜生锈与O2有关 ⑧. ⑨. 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 ⑩. 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解析】
【分析】
【详解】I.探究铜锈的组成
[解释与结论]依据以上现象分析,实验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C、H、O;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①铜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生锈,实验③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接触生锈,对比两个实验可知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①③;
(3)实验②铜与一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生锈,实验③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接触生锈,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与氧气有关;
(4)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为验证猜想,实验⑤的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5)由上述实验中实验③铜生锈,实验①②④⑤铜不生锈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
[反思与应用]
(6)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是:喷漆、涂油、镀铬、保持金属洁净和干燥等;故答案为喷漆、或涂油、或镀铬、或保持金属洁净和干燥等。
【点睛】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22. 为防治大脖子病,我国全面推广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下面请按要求解题。
(1)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0.l%)
(2)正常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0.l mg碘元素。若1000 g碘盐中约含33.7 mg碘酸钾,那么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多少克这种含碘盐?(结果取整数)
【答案】(1)解: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
答: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9.3%。
(2)解:设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这种含碘盐的质量为x,
则:=0.0001 g
x≈5g
答: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5克这种含碘盐。
【解析】
【小问1详解】
详解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详解见答案。
23. 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 4 2 2
求:(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g;
(2)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答案】(1)10(2)4.4g
【解析】
【详解】(1)根据前两次都是固体减少4g,而第三次只减少2g,说明此时已经完全无反应,说明剩余的固体为杂质,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
(2)设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g
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