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综合集训卷2(含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综合集训卷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7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Mg-24 Cu-64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小葱拌豆腐是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小菜,制作时所需材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豆腐 B.小葱 C.盐 D.香油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稀释浓硫酸
C.闻气味 D.过滤
3.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物,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酸钾——KClO3 B.铁离子Fe2+
C.3个氧原子——O3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鉴别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7.将铁粉逐步加入盛有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某同学通过分析,绘制出了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M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Fe2+、Cu2+、Ag+
B.在N点时,烧杯里的固体只有Ag
C.NP段发生的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小
D.在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Fe(NO3)2、Cu(NO3)2、AgNO3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使用含磷的洗涤剂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0.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晶体——冰、铜、海波
B.合成材料——合金、塑料、涤纶
C.可再生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1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烧碱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B.医院的手术室可用紫外线消毒
C.路灯同时亮同时灭,路灯之间是串联的
D.扑灭油井大火时,要先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12.下列中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中国结 B.捏泥泥狗 C.酿柿子醋 D.绣十字绣
13.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乙:一段时间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烧碱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
C.丙:稍稍用力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观: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反映磁性强弱
B.守恒观: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C.微粒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D.结构观: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属于同种元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3分)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装置如图所示。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棉花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16.(5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航天服保暖层通常含有合成纤维、羊毛等材料。羊毛灼烧时有 气味。
(2)“锅碗瓢盆”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3) 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还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
(4)验证铝比铜活泼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5)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是磷酸亚铁锂LiFePO4,磷元素在磷酸亚铁锂中显+5价,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5分)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两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利用装置①制取气体时,判断气体已集满的依据是 。
(2)图2是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据测定结果可知两种土样均显(填“酸”“碱”或“中”)性;该实验不能用于比较A、B土样的酸碱性强弱,其原因是 。
18.(4分)A~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I为红色固体,C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2)L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7分)某研究小组对一款在中小学生中盛行的炸包玩具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阅读说明书】在炸包内(示意图如图),隐藏着一小袋液体包,用手捏破液体包后,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炸包会在内迅速膨胀,产生“爆炸”效果。

【交流表达】
(1)①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
②引发爆炸的原因是: 炸包中的两种试剂接触后,在有限的炸包空间内,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内部压强增大而急速膨胀引发爆炸。
任务二:探究炸包中两种试剂的成分
【探究问题1】液体包内液体的酸碱性
(2)取少量液体包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试剂X,根据实验现象说明该液体呈酸性,试剂X及实验现象为。
【探究问题2】炸包中白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1:碳酸钙.猜想2:碳酸钠.猜想3:碳酸氢钠。
【进行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粉末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的盐酸(装置如图),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体积
名称 质量/g
Ⅰ 碳酸氢钠 0.1
Ⅱ 碳酸钠 0.1
Ⅲ 白色粉末 a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表中 。
(5)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为碳酸氢钠,判断依据是 。
任务三:分析炸包中选用药品的依据
【查阅资料】
①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是天然的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
②与相同浓度的柠檬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剧烈。
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价格参考:碳酸钠2200元/吨、碳酸氢钠1700元/吨。
结合资料及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老师查看炸包包装后告诉同学们所用的酸性溶液是柠檬酸溶液,请分析选用柠檬酸的原因:。
(7)从原料成本或反应速率分析,炸包中白色粉末选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20.(5分)某小组用打磨干净的镁条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镁条,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综合集训卷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7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Mg-24 Cu-64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小葱拌豆腐是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小菜,制作时所需材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豆腐 B.小葱 C.盐 D.香油
【答案】A
【解析】A、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A正确;
B、小葱中富含维生素,故B错误;
C、盐中富含无机盐,故C错误;
D、香油中富含油脂,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稀释浓硫酸
C.闻气味 D.过滤
【答案】C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处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物,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C
【解析】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液氮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C。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酸钾——KClO3 B.铁离子Fe2+
C.3个氧原子——O3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A、氯酸钾是由显+1价的钾元素和显-1价的氯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KClO3,故选项正确;
B、Fe2+表示亚铁离子,铁离子表示为:Fe3+,故选项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3O,故选项错误;
D、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CH4和H2O,甲烷和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均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反应前后分子筛催化剂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鉴别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灼烧时无此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A不合题意;
B、Na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B不合题意;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尿素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C。
7.将铁粉逐步加入盛有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某同学通过分析,绘制出了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M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Fe2+、Cu2+、Ag+
B.在N点时,烧杯里的固体只有Ag
C.NP段发生的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小
D.在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Fe(NO3)2、Cu(NO3)2、AgNO3
【答案】D
【解析】A.铁粉逐步加入到盛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由金属活动性Fe>Cu>Ag可知,铁先与AgNO3发生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发生反应。图示可以看出N点后铜的质量开始增加,说明N点之后铁与硝酸铜开始发生反应。故M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Fe2+、Cu2+、Ag+,不符合题意;
B.N点表示硝酸银已被完全反应完,所以烧杯里的固体只有Ag,不符合题意;
C.N点开始铜的质量开始增加,证明铁开始与硝酸铜发生反应,由铜和铁的质量关系可知,NP段发生的反应使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N点表示硝酸银已完全反应完,故P点时溶液中不会含有硝酸银,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使用含磷的洗涤剂
【答案】D
【解析】A. 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利于环境保护,故不符合题意;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利于环境保护,故不符合题意;
D. 使用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环境保护,故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答案】A
【解析】A、水蒸气遇冷液化,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正确。
故选:A。
10.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晶体——冰、铜、海波
B.合成材料——合金、塑料、涤纶
C.可再生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答案】A
【解析】A、冰、铜、海波都属于晶体,故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正确;
C、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正确;
D、尿素(CO(NH2)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正确。
故选:A。
1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烧碱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B.医院的手术室可用紫外线消毒
C.路灯同时亮同时灭,路灯之间是串联的
D.扑灭油井大火时,要先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此选项错误;
B.紫外线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所以医院的手术室可用紫外线消毒,此选项正确;
C.路灯同时亮同时灭,但一盏灯坏时,其他灯能亮,可知路灯之间是并联,此选项错误;
D.石油的着火点不能降低,而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中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中国结 B.捏泥泥狗 C.酿柿子醋 D.绣十字绣
【答案】C
【解析】A、编中国结的过程中,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捏泥泥狗的过程中,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酿柿子醋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绣十字绣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乙:一段时间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烧碱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
C.丙:稍稍用力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答案】D
【解析】A.向下迅速压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此选项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通过导管会吸收右侧装置中的水蒸气,所以一段时间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选项正确;
C. 稍稍用力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此选项正确;
D.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都是可燃物,而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最后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观: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反映磁性强弱
B.守恒观: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C.微粒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D.结构观: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A、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反映其磁性的强弱,是将磁性的强弱转化为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因此该实验运用了转化法,不符合题意;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3分)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装置如图所示。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棉花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若木条复燃证明产生了氧气
(2)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吸滤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氧气和热量
【解析】(1)氧气应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所以检验生成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若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氧气。
(2)因该反应放出热量,使得吸滤瓶内的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16.(5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航天服保暖层通常含有合成纤维、羊毛等材料。羊毛灼烧时有 气味。
(2)“锅碗瓢盆”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3)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还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
(4)验证铝比铜活泼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5)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是磷酸亚铁锂LiFePO4,磷元素在磷酸亚铁锂中显+5价,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烧焦羽毛
(2)D
(3)蒸馏
(4)
(5)+1
【解析】(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2)A、紫砂锅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B、陶瓷碗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水瓢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D、塑料盆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是纯水,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还可以有效降低水的硬度;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验证铝比铜活泼,可以用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磷元素在磷酸亚铁锂中显+5价,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锂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5)+(-2)×4=0,则x=+1价。
17.(5分)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两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是(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利用装置①制取气体时,判断气体已集满的依据是。
(2)图2是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据测定结果可知两种土样均显(填“酸”“碱”或“中”)性;该实验不能用于比较A、B土样的酸碱性强弱,其原因是。
【答案】(1)氢气 试管口有大气泡冒出
(2)读数 酸 加入的土壤质量不同,形成的溶液浓度不同
【解析】(1)由图知,该气体可常温下制取,且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均可常温下制取,但只有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制取的气体是氢气;利用装置①制取气体时,气体收集满时试管口有大气泡冒出。
(2)图2是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用玻璃棒蘸取取待试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故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读数;据测定结果可知两种土样pH均小于7,显酸性;该实验不能用于比较A、B土样的酸碱性强弱,其原因是加入的土壤质量不同,形成的溶液浓度不同。
18.(4分)A~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I为红色固体,C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2)L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Fe2O3
(2)医疗急救(答案合理即可)
(3)置换反应
(4)
【分析】C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C是盐酸(HCl);G为蓝色溶液,G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根据转化关系,盐酸与氧化铜、氢氧化铜等可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G为氯化铜(CuCl2),D可为氧化铜(CuO)或氢氧化铜〔Cu(OH)2〕,H为水(H2O);B和I为红色固体为红色固体,I由G(CuCl2)转化而来,I为铜(Cu),B为氧化铁(Fe2O3);H为水,根据转化关系,水通电生成氢气(H2)和氧气(O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可知F为铁(Fe),J为氯化亚铁( FeCl2),K为氢气(H2),L为氧气(O2);根据转化关系①,B为氧化铁,F为铁,可知A为碳(化学式为C)或一氧化碳(CO),E为二氧化碳(CO2)。代入框图验证,推断正确。
【解析】(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2)由分析可知,L为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用于潜水、医疗急救、动植物呼吸等,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于炼钢、气焊、航空等。故填:医疗急救(答案合理即可)。
(3)由分析可知,反应⑤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由分析可知,反应③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9.(7分)某研究小组对一款在中小学生中盛行的炸包玩具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阅读说明书】在炸包内(示意图如图),隐藏着一小袋液体包,用手捏破液体包后,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炸包会在内迅速膨胀,产生“爆炸”效果。

【交流表达】
(1)①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填试剂名称)。
②引发爆炸的原因是:炸包中的两种试剂接触后,在有限的炸包空间内,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内部压强增大而急速膨胀引发爆炸。
任务二:探究炸包中两种试剂的成分
【探究问题1】液体包内液体的酸碱性
(2)取少量液体包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试剂X,根据实验现象说明该液体呈酸性,试剂X及实验现象为。
【探究问题2】炸包中白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1:碳酸钙.猜想2:碳酸钠.猜想3:碳酸氢钠。
【进行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粉末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的盐酸(装置如图),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体积
名称 质量/g
Ⅰ 碳酸氢钠 0.1
Ⅱ 碳酸钠 0.1
Ⅲ 白色粉末 a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4)表中。
(5)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为碳酸氢钠,判断依据是。
任务三:分析炸包中选用药品的依据
【查阅资料】
①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是天然的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
②与相同浓度的柠檬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剧烈。
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价格参考:碳酸钠2200元/吨、碳酸氢钠1700元/吨。
结合资料及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老师查看炸包包装后告诉同学们所用的酸性溶液是柠檬酸溶液,请分析选用柠檬酸的原因:。
(7)从原料成本或反应速率分析,炸包中白色粉末选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答案】(1)澄清的石灰水
(2)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4)0.1
(5)V1=V3
(6)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明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合理即可)
(7)与相同浓度的柠檬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剧烈,且碳酸氢钠价格较低
【解析】(1)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则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该液体呈酸性,则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实验Ⅰ: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质量都是0.1g,为了形成对比,白色粉末的质量a也是0.1g;
(5)由实验可知白色粉末为碳酸氢钠,则实验Ⅰ、Ⅲ都是碳酸氢钠反应和盐酸,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则判断依据是V1=V3;
(6)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明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所以可选用柠檬酸;故填: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明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合理即可);
(7)根据信息:与相同浓度的柠檬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剧烈,且碳酸氢钠价格较低(合理即可)。
20.(5分)某小组用打磨干净的镁条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镁条,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3
(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2.4g镁条,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8g+2.4g-208.0g=0.2g,第二次加入2.4g镁条,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4g+208.0g-210.3g=0.1g,则第二次稀硫酸完全反应,烧杯中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05.8g-105.8g=100g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4.7%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8g+2.4g+2.4g-210.3g=0.3g;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2022-2023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