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A(含解析)

2024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A
(理化合卷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4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a-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搅拌后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消失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速率不同 D.用力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掉落
2.习近平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C.核反应堆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海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3.锶元素广泛存在土壤、海水中,是一种人体微量元素,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图2、图3表示的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4.头孢类消炎药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C16H17N3O4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食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碳酸钙等沉淀反应
B 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 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之间能产生乳化现象
D 使用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对蔬菜施肥 草木灰属于钾肥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NaCl B.倾倒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7.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酸碱盐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C.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中可能含有NaHCO3或Al(OH)3
D.蚊虫叮咬后可涂抹呈碱性的牙膏减轻痛痒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对于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B.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乙炔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乙炔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增加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44:9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10.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炭黑制墨水用于书写需要保存的档案,是因为炭黑是黑色的
D.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OH、NaCl、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
B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Cl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 分离KNO3和Ba(NO3)2的混合物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洗涤
然后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搅拌
1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时,将A、B两种物质各50 g(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至时,A、B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能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甲
B.从到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
C.图3中A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若将图3中A的溶液降温至20℃,则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2023年5月30日“神州16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新一批的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生活半年,假设空间站为此要提供480Kg的氧气。
(1)空间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提供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______,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电解水提供480kg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2)空间站内应急制氧的反应为,采用此方法给空间站提供氧气,不足之处是______。
(3)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氧循环研究,实现了空间站氧气的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太阳能可作为该空间站的能量来源 B.反应①中每生成16g的,需要消耗44g的
C.液态水可以循环利用 D.利用这种方法再生,不需要补充含氢元素的物质
14.(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路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
(3)既可以制取氧气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填字母),用此装置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通入CO2后,可观察到______。
15.(6分)利用海水提取粗盐(含 CaCl2、MgC12等杂质)。为得到精制食盐,过程如下:
(1)母液为Na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某同学认为试剂X能用NaOH,但不能用 KOH,该同学认为不能用 KOH的原因是______。
(3)加入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加入Na2CO3应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4)逐渐滴加盐酸调节pH,盐酸过量对精盐的纯度有没有影响,说明理由 。
16.(6分)过碳酸钠是一种清洁剂,多用在抗震、抗疫等工作中,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探究I】过碳酸钠溶于水放热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H2;猜想二:CO2;猜想三:O2
【实验验证】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点燃的木条点燃生成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没有出现蓝色的火焰;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皮塞,接下来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而证明猜想三正确。
【探究Ⅱ】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液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 。
猜想三:NaOH和Na2CO3
【实验验证】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猜想一正确。
(2)向完成(1)实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______正确。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卷面总得分不超过40分。
【反思评价】
(1)通过实验操作(1)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______,你的方案是 。
(2)下列物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
A.二氧化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盐酸
17.(10分)为探究某补钙剂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18g补钙剂放入烧杯中,再加入35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液混合物总质量为361.4g,请回答:
(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4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A
(理化合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4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a-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搅拌后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消失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速率不同 D.用力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掉落
【答案】B
【解析】A.搅拌后烧杯中的固体消失,只有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给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运动过程中只有物质的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用力吹乒乓球,球不会掉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2. 习近平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C.核反应堆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海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D
【解析】A.为治理雾霾,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A说法错误;
B.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B选项说法错误;
C.核反应堆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会造成水体污染,C选顶说法错误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力向转型可以节约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说法正确
故选D
3.锶元素广泛存在土壤、海水中,是一种人体微量元素,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图2、图3表示的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答案】B
【解析】A.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图2、图3表示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原子序数一质子数,所以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最下方的数字表示锶原子的相对原了质量,即锶原了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D正确;
故选B。
4.头孢类消炎药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C16H17N3O4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A.头孢氨苄化学式:(C16H17N3O4S)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
B.根据头孢氨苄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其是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C.头孢氨苄中C、H、N、O、S五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x 16):(1x17):(14x3):(16x4):32=192:17:42:64:32,由此可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头孢氨苄是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的生成物也应含有C、H、N、O、S五种元素,而水和二氧化碳只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5.“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食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碳酸钙等沉淀反应
B 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 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之间能产生乳化现象
D 使用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对蔬菜施肥 草木灰属于钾肥
【答案】C
【解析】A.白醋中含醋酸,能够与水垢中不溶性的钙、钱盐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盐从而除去水垢,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铁易被氧化,特别是在潮湿空气中,因以餐后洗净铁锅擦千是防上铁锅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油污溶解在汽油里易被洗坤(物理变化化)而非乳化现象(化学变化),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含有钾元素,是属于能钾,说法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NaClB.倾倒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溶解氯化钠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A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坡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C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7.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酸碱盐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C.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中可能含有NaHCO3或Al(OH)3
D.蚊虫叮咬后可涂抹呈碱性的牙膏减轻痛痒
【答案】B
【解析】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正确;
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错误;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生成氣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氣化铝和水,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中可能含有NaHCO,或A!(OH)、,正确;
D.蚊虫分泌蚁酸,叮咬后可涂抹呈碱性的牙青减轻痛痒,正确;
故选B。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对于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B.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相同的H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轮胎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导致压强增大,气体分子体积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或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新排列,所以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两种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9.乙炔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乙炔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增加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44:9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反应前后氧原了的数目不变,故A说法错误;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梦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5,故B说法错误;
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4x44):(2x18=44:9,故C说法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0.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炭黑制墨水用于书写需要保存的档案,是因为炭黑是黑色的
D.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A、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乳化油污,说法正确;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说法正确;
C、炭黑制墨水用于书写需要保存的档案,是因为炭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
D、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OH、NaCl、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
B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Cl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 分离KNO3和Ba(NO3)2的混合物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洗涤
然后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搅拌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波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氣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氧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氧化银,无法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先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HCI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除去氯化氢,但是二氧化碳也可以碳酸钠反应,消耗掉目标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钡和硝酸钾溶液,然后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硝酸,硫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时,将A、B两种物质各50 g(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至时,A、B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能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甲
B.从到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
C.图3中A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若将图3中A的溶液降温至20℃,则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A、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烧杯中的固体逐渐溶解,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随混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1中甲表示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正确;
B、从20~C到50℃,烧杯中的B固体只有部分溶解,烧杯底部一直有B固体剩余,所以B溶液一直处于
饱和状态,B正确;
C、C图中A的溶源是100g水溶解50gA,则图3中A的溶波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C错误;
D、据A选项可知,图!中甲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即A物质的溶解度着温度升高而增人,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图3中20℃C时A有未溶解的困体,说明这时A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升湿到50℃A完全溶解,所以,若将图3中A的溶波降温至20℃,溶波中一定有品体析出,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2023年5月30日“神州16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新一批的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生活半年,假设空间站为此要提供480Kg的氧气。
(1)空间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提供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______,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电解水提供480kg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2)空间站内应急制氧的反应为,采用此方法给空间站提供氧气,不足之处是______。
(3)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氧循环研究,实现了空间站氧气的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太阳能可作为该空间站的能量来源B.反应①中每生成16g的,需要消耗44g的
C.液态水可以循环利用D.利用这种方法再生,不需要补充含氢元素的物质
【答案】(1)太阳能 H2 540kg
(2)高温加热
(3)ABC
【解析】(1)④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太阳能,电解水,“正氧负氢”,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故填:太阳能H2;
②解:若电解水提供480kg的氧气,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
2H
2
O 2H
2

+O
2

)
36 32
X 480kg=x=540kg
故需要水的质量为540kg。
(2)空间站内应急制氧的反应为2NaClO = 2NaCl + O2↑,采用此方法给空间站提供氧气,不足之处是需要高温加热;故填:高温加热;
(3)A、太阳能可提供能量,可作为该空间站的能量来源,正确;
B、设反应①中每生成16g的CH4需要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4H2 +CO2 =CH4 +2H2O
44 16
x 16g = x=44g ,正确
14.(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路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
(3)既可以制取氧气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填字母),用此装置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4)装置F通入CO2后,可观察到______。
【答案】(1)锥形瓶
(

)(2)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BC 2H2O2 = 2H2O + O2↑
(4)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3)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一般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既可以制取氧气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B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4)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装置F通入CO2后,可观察到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15.(6分)利用海水提取粗盐(含 CaCl2、MgC12等杂质)。为得到精制食盐,过程如下:
(1)母液为Na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某同学认为试剂X能用NaOH,但不能用 KOH,该同学认为不能用 KOH的原因是______。
(3)加入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加入Na2CO3应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5)逐渐滴加盐酸调节pH,盐酸过量对精盐的纯度有没有影响,说明理由。
【答案】(1)饱和
(2)引入新杂质
(3)CaCl2+Na2CO3 =CaCO3↓+2NaCl 能把氧化钙全部除去
(4)没有,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时HCl气体会挥发掉。
【解析】(1)从结晶池获得的母液是饱和溶液;
(2)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后会引入氯化钾新杂质;
(3)Na2CO3和氯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氣化钠和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CaCO3↓+2NaCl ,加入Na2CO3应过量的目的是:能把氧化钙全部除去;
(4)逐渐滴加盐酸,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碳酸钠已经完全除去,盐酸适量,滴加过量在蒸发结晶时HCl气体会被蒸发掉,对结果没有影响。
16.(6分)过碳酸钠是一种清洁剂,多用在抗震、抗疫等工作中,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探究I】过碳酸钠溶于水放热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H2;猜想二:CO2;猜想三:O2
【实验验证】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点燃的木条点燃生成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没有出现蓝色的火焰;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皮塞,接下来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从而证明猜想三正确。
【探究Ⅱ】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液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
猜想三:NaOH和Na2CO3
【实验验证】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猜想一正确。
(2)向完成(1)实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猜想______正确。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卷面总得分不超过40分。
【反思评价】
(1)通过实验操作(1)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______,你的方案是。
(2)下列物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
A.二氧化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盐酸
【答案】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Na2CO3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变为红色)Na2CO3+CaCl2=2NaCl + CaCO3↓ 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一正确(合理即可)AD
【解析】[探究I]
[实验验证]根据结论猜想三正确,说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到火星的木条复燃;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点燃的木条点燃生成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没有出现蓝色的火焰,说明该气体不是氢气;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打开橡皮塞,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从而证明猜想三正确;
[探究Ⅱ1
[猜想与假设]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三,则猜想二:碳酸钠;
[实验验证]
(1)根据结论猜想一正确,无色液体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2)向完成(1)实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 + CaCO3↓,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则说明猜想二正确;
[反思评价]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无法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说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 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证明猜想一正确(合理即可)
(2)2Na2CO3·3H2O,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即为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会导致过碳酸钠失效,符合题意;
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所以不能使过氧碳酸钠失效,不符合题意;
氯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所以不能使过氧碳酸钠失效,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水,会导致过碳酸钠失效,符合题意;故选AD。
(5分)为探究某补钙剂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18g补钙剂放入烧杯中,再加入35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液混合物总质量为361.4g,请回答:
(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6.6
解:设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6.6g = x=15g
ω = ×100% ≈83.3%
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350g-361.4g=6.6g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安徽省皖东校盟中考化学模拟卷(一)(含解析)

下一篇: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