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皖东校盟中考化学模拟卷(一)(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皖东校盟中考化学模拟卷(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选择题(本大题包给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 乘公交车出行B. 回收废旧电池C. 大量焚烧秸秆 D. 推广风力发电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油,盐、酱、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油脂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B. 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C. 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 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3. 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 铒是非金属元素
C. 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 铒的元素符号是Er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粉末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滴加液体
5.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A. 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 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 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6.“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C13H18O)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含有9个H2 B.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C. 属于无机物D. 分子在不断运动
7.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8H3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Y、Z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食盐
9.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Y、X B. X、Z、Y C. X、Y、Z D. Y、X、Z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接触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B. 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C.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因,因此许多人尝试用技术来捕获它,并将其储存在地下。但问题是,这样的碳捕获和碳储存太昂贵了。最近,科学家发现,从汽车尾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冷却,随后注入多胺中,二氧化碳和多胺结合,形成了许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分子,可以分离金属混合物。在一系列实验中,他们成功地分离出铜、钛和镍,这些金属都被用于电池、智能手机、电脑和磁铁。如果这一工艺能够规模化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用它来替代传统的酸处理法,无疑是人类的又一福音。
(1)碳捕获和碳储存有利于控制的加剧。
(2)车用乙醇汽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废旧电池、智能手机、电脑和磁铁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14.(6分)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5.(6分)某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中使用的酸是    (填字母序号)。
A.HClB.H2SO4C.Na2SO4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写出1种即可)。
(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
16.(6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
【知识回顾】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
(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铁锈的颜色是。
【买验探究】
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
(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物质是;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
(5)为进一步探究铁钉锈蚀过程中气态物质的变化,该小组按示意图E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测量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直至反应完全。
①测量过程中要保待恒温,理由是 。
②请在图F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
17.(5分)过氧化尿素(化学式为,简称UP,相对分子质量是94)因其可消毒杀菌而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中;UP在空气中或遇水缓慢分解,,能催化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为测定某品牌洗涤剂中UP的含量,取100g该洗涤剂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再加大2g ,共产生0.32g 。
(1)计算该洗涤剂中UP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上述实验测定结果比该洗涤到标示的UP质量分数低,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号)
A. 实际称量的洗涤剂样品多于100g B. 实际称量的多于2g
C. 实验前该样品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 D. 实验产生的未完全逸出
2024年安徽省皖东校盟中考化学模拟卷(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选择题(本大题包给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 乘公交车出行B. 回收废旧电池C. 大量焚烧秸秆 D. 推广风力发电
【答案】C
【解析】A .乘公交车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
D.推广风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油,盐、酱、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油脂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B. 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C. 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 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答案】A
【解析】A.糖类、蛋白质、油脂都是供能物质,所以油脂不是唯一供能物质,A选项错误;
B.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B选项正确;
C.铁强化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C选项正确;
D.食醋呈酸味主要是因为其内含有醋酸,D选项正确;
3. 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 铒是非金属元素
C. 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 铒的元素符号是Er
【答案】B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铒的原子序数为68,不符合题意;
B.铒是“钅”汉字,故其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是其相对原子质量,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英文字母是其元素符号,铒的元素符号是Er,不符合题意;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粉末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应遵循“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则,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正确;
B.不可直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发生危险,操作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取液体的体积时应平视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应垂直试管上方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操作错误;
5.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A. 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 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 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答案】A
【解析】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将至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清楚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隔绝了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清除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6.“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C13H18O)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含有9个H2 B.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C. 属于无机物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A.大马酮是由大马酮分子构成的,一个大马酮分子中含有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A说法错误;
B.大马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3:18,故B说法错误;
C.大马酮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说法错误;
D.由于大马酮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D说法正确;
7.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Y、Z在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D
【解析】A.分析图示,X的化学式为 C3H8;错误;
B.反应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
C.分析图示,Y只含有氢元素,燃烧产生水,Z含有碳、氢元素在 O2 中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产物不相同;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食盐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进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食盐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9.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Y、X B. X、Z、Y C. X、Y、Z D. Y、X、Z
【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Y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银;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Z没有变化,说明银的活动性大Z,综合所述可知Y活动性大于Z;
根据第二条应用可知,位于氢前的金属能将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说明X活动性大于氢,氢的活动性大于Y,故X的活动性大于Y;综合上述可可知,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C。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接触
【答案】D
【解析】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B. 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C.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C
【解析】A.由于没有确定三种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无法确定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A错误;
t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再降温到t1℃,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3.3%,故选项B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选项C正确;
D.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故选项D错误。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硫酸铵和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均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碳酸钠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其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原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钾,故选项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因,因此许多人尝试用技术来捕获它,并将其储存在地下。但问题是,这样的碳捕获和碳储存太昂贵了。最近,科学家发现,从汽车尾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冷却,随后注入多胺中,二氧化碳和多胺结合,形成了许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分子,可以分离金属混合物。在一系列实验中,他们成功地分离出铜、钛和镍,这些金属都被用于电池、智能手机、电脑和磁铁。如果这一工艺能够规模化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用它来替代传统的酸处理法,无疑是人类的又一福音。
(1)碳捕获和碳储存有利于控制的加剧。
(2)车用乙醇汽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废旧电池、智能手机、电脑和磁铁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案】温室效应 混合物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解析】(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碳捕获和碳存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故填:温室效应;
.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汽油组成,属于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混合物;;
.废旧电池、智能手机、电脑和磁铁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故填: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14.(6分)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答案】(1)试管;(2)CaCO3+2HCl=CaCl2+H2O+CO2↑;B;(3)m;(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解析】(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要和水接触,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
(4)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15.(6分)某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中使用的酸是    (填字母序号)。
A.HClB.H2SO4C.Na2SO4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写出1种即可)。
(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
【答案】(1)B;(2)氧化铝或水;(3)2Al(OH)3Al2O3+3H2O;分解反应;(4)废物再利用。
【解答】(1)根据“酸浸”后为硫酸铝溶液,所以“酸浸”中使用的酸是硫酸;
(2)由氧化物的概念,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氧化铝和水;
(3)“煅烧”过程中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废物再利用,节约资源。
16.(6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
【知识回顾】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
(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铁锈的颜色是。
【买验探究】
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
(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物质是;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
(5)为进一步探究铁钉锈蚀过程中气态物质的变化,该小组按示意图E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测量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直至反应完全。
①测量过程中要保待恒温,理由是 。
②请在图F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
【答案】(1) (2)红褐色(或棕褐色)
(3)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答案合理即可)
(4) ①. 氧气和水(或O2和H2O) ②. 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或C中的铁钉接触的氧气量比D中的多,答案合理即可)
(5)①. 防止温度变化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答案合理即可)
②.
【解析】(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或棕褐色,故填:红褐色(或棕褐色)。
(3)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中所用的蒸馏水需煮沸并迅速冷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迅速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氧气再溶于水中,防止干扰实验。故填: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答案合理即可)。
(4)A中铁钉与氧气接触,B铁钉与水接触,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D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D中铁钉锈蚀,对比ABD,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氧气和水;C试管敞口,D试管密封,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接触量较多。故填:氧气和水(或O2和H2O);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或C中的铁钉接触的氧气量比D中的多,答案合理即可)。
(5)①气体的压强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测量过程中要保待恒温,理由是防止温度变化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故填:防止温度变化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答案合理即可)。
②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少量氢气的产生导致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大,继而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较多氧气的减少会导致闭容器内气压减小,小于起始气压,反应完毕后,压强不变,所以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为

17.(5分)过氧化尿素(化学式为,简称UP,相对分子质量是94)因其可消毒杀菌而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中;UP在空气中或遇水缓慢分解,,能催化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为测定某品牌洗涤剂中UP的含量,取100g该洗涤剂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再加大2g ,共产生0.32g 。
(1)计算该洗涤剂中UP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上述实验测定结果比该洗涤到标示的UP质量分数低,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号)
A. 实际称量的洗涤剂样品多于100g B. 实际称量的多于2g
C. 实验前该样品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 D. 实验产生的未完全逸出
【答案】(1)1.88% (2)CD
【解析】(1)解:设该洗涤剂中UP的质量为x
188 32
X 0.32g
X=1.88g
该洗涤剂中UP的质量分数:×100%=1.88%
答:该洗涤剂中UP的质量分数为1.88%。
(2)A.实际称量的洗涤剂样品多于1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故A错误;
B.实际称量的MnO2的多与少不影响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故B错误;
C.实验前该样品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会分解,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实验产生的O2未完全逸出会导致所计算的UP的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高三一模考试化学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A(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