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楠木制舟 B. 粮食酿酒 C. 粉碎矿石 D. 棉线织布
2. 空气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下列空气成分中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霓虹灯等)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氧气的验满 B. 滴加液体药品
C. 氢气的验纯 D. 稀释浓硫酸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碱、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氧气、碳酸钙、纯碱、空气 B. 氢气、硫酸钠、火碱、矿泉水
C. 甲烷、食盐、消石灰、冰水 D. 金刚石、熟石灰、乙醇、石油
5.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
B. 肥皂水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肥皂水呈弱碱性
C. 干冰作制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
D. 铝制炊具比铁制炊具更耐锈蚀——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B.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C.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 D.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将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燃烧
C.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白雾,说明红磷具有可燃性
D. 有油污的试管中加入洗涤剂,再用水冲洗,得到干净试管,说明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8.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如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 碘原子的电子数为53 D. 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
9.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10. 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氨基酸,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等得以改善,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分子中含有4种元素
B. 色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C 色氨酸中共含有27个原子
D. 色氨酸分子中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等
11.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 B. C. D.
12.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B. 溶洞形成:CaCO3+H2O+CO2=Ca(HCO3)2 化合反应
C. 制取氯化钾:KNO3+NaCl=NaNO3+KCl 复分解反应
D. 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Fe+2HCl=FeCl2+H2↑ 分解反应
13. 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青铜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②治疗胃酸过多发生了中和反应 ①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②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化学与工、农业 D.物质组成与结构
①可以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②使用铁制容器配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实验中,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是
A 气体扩散实验 B. 铅块粘合实验
C.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D. 芝麻黄豆混合实验
15.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图。已知甲和丁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3
B. 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后丙的质量为9g
16.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所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通过装有固体的干燥管
C 鉴别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D 鉴别氮肥()和钾肥()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0.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 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 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 在右盘上放4.8g镁 D. 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
(2)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______。
22.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
(1)每100g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表所示。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则表中X代表______,下述元素中摄入______(填元素符号)不足,易得佝偻病。
蛋白质/g 水/g 油脂/g 铁/g 钙/g 磷/g X 维生素B1/mg 维生素B2/mg
14.48 89.3 1.3 1.4 0.24 0.2 2.8 0.06 0.03
(2)制作豆腐在“点浆”时要用凝固剂,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填序号)。
A. BaCl2 B. CuSO4 C. MgCl2
(3)豆腐与菠菜一般不能大量同食,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H2C2O4),两者会反应生成草酸钙(CaC2O4)沉淀,形成结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1)氢能源汽车是亚运会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2)棒(垒)球体育中心场馆顶部采用带二氧化钛涂层的PTFE膜覆盖。PTFE膜结构,又称聚四氟乙烯,是一种______(选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某位志愿者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可乐塑料瓶加工的丝线纺织而成的,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丝绸面料。
(4)火炬传递结束后,关闭阀门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4.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__;之后可在水中加入_____。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当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证明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问答:
①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②m的取值范围_____。
③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5.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家用台灯通常采用铜制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性。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放法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______。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 Zn、CuSO4溶液、Ag
B. 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ZnSO4溶液、CuSO4溶液、Ag
26. 推断题: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其氧化物;F为一种比较活泼的常见金属;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3)请写出金属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7. 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②③④实验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在①②中使用它的操作要求是_____,④中它的作用是_____。
(2)③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是_____。(写一点)
28.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________(填接口序号)相连;若在F中加入浓硫酸
作干燥剂,用装置B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②接_____,___接______。
2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物质是_____。
(4)D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0. 为了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进烧杯C中,然后将烧杯 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但最终固体没有消失。
(1)A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烧杯C的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烧杯C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哪些
【作出猜想】
甲猜想:可能是Na+ OH-乙猜想:可能是Na+ OH-
丙猜想:可能是Na+ OH- 丁猜想:可能是Na+ Ba2+ OH-
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填两种猜想)
【讨论与交流】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有一位同学的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 你认为错误的猜想和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三位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再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 的现象,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同学们经过讨论和交流后,一致认为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是准确的 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通过甲、丙和乙、丙实验对比,认真分析甲和乙没有注意到的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的具体因素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题3分,32题7分,共10分)
31.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些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四苯并芘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会增加,地沟油以及霉变花生中都含有黄曲霉素(C17H12O6),而烧烤中三四苯并芘(C20H12)的含量也很高。
(1)上述三类致癌物中属于无机物的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黄曲霉素和三四苯并芘各一个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___________;
(3)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能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已知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8g赤铁矿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并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楠木制舟 B. 粮食酿酒 C. 粉碎矿石 D. 棉线织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楠木制舟,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粉碎矿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棉线织布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空气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下列空气成分中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霓虹灯等)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或是物质燃烧时的助燃剂等,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等,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放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氧气的验满 B. 滴加液体药品
C. 氢气的验纯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验满操作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氧气,图示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导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图示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D。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碱、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氧气、碳酸钙、纯碱、空气 B. 氢气、硫酸钠、火碱、矿泉水
C. 甲烷、食盐、消石灰、冰水 D. 金刚石、熟石灰、乙醇、石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但纯碱不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
B、氢气属于单质;硫酸钠属于盐;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矿泉水含有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故B正确;
C、甲烷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食盐是氯化钠是盐;消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冰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
D、金刚石是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不是盐;乙醇不是碱;石油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5.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
B. 肥皂水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肥皂水呈弱碱性
C 干冰作制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
D. 铝制炊具比铁制炊具更耐锈蚀——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故A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呈弱碱性,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保存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制炊具比铁制炊具更耐锈蚀,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B.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C.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 D.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在生产生活有广泛用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说法正确;
B、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水是常见的溶剂,说法正确;
C、蒸馏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说法正确;
D、水是由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7.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将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燃烧
C.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白雾,说明红磷具有可燃性
D. 有油污的试管中加入洗涤剂,再用水冲洗,得到干净试管,说明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将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此选项正确;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此选项错误;
C.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红磷具有可燃性,此选项错误;
D. 有油污的试管中加入洗涤剂,再用水冲洗,得到干净试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此选项错误。
故选A。
8.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如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 碘原子的电子数为53 D. 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x=53-2-18-18-7=8,A正确;
B、据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126.9。B正确;
C、据图可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53 ,原子中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碘原子的电子数=53。C正确;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周期数,即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9.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 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氨基酸,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等得以改善,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分子中含有4种元素
B. 色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C. 色氨酸中共含有27个原子
D. 色氨酸分子中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色氨酸分子中含有四种原子,故A不正确;
B、色氨酸是由色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B不正确;
C、色氨酸是由色氨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色氨酸分子中含27个原子,故C不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色氨酸分子中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D。
11.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比较外观:氮肥、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状。
【详解】A.为氮肥,为白色晶体,故A错误;
B.为钾肥,为白色晶体,故B错误;
C.为磷肥,为灰白色粉状,故C正确;
D.为氮肥,为白色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B. 溶洞的形成:CaCO3+H2O+CO2=Ca(HCO3)2 化合反应
C. 制取氯化钾:KNO3+NaCl=NaNO3+KCl 复分解反应
D. 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Fe+2HCl=FeCl2+H2↑ 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B、在自然界里,含有碳酸钙的石灰岩逐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形成了溶洞,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硝酸钾与氯化钠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析出,也没有气体放出,没有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
D、铁制不能容器盛放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13. 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青铜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②治疗胃酸过多发生了中和反应 ①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②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化学与工、农业 D.物质组成与结构
①可以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②使用铁制容器配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青铜是铜的合金,钢是铁的合金,青铜和钢均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②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
符合题意;
B、①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物品,正确;
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
不符合题意;
C、①烧碱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烧碱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②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使用铁制容器配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错误。
不符合题意;
D、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错误;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实验中,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是
A. 气体扩散实验 B. 铅块粘合实验
C.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D. 芝麻黄豆混合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抽出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错误;
B、端面磨平的铅块粘合后能够吊起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之间的引力将两个铅块粘在一起,错误;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相互穿插到对方分子的间隔中,使得体积减小,正确;
D、芝麻和黄豆是宏观物体,不是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故选C。
15.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图。已知甲和丁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3
B. 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后丙的质量为9g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8g,丁的质量减少了21g-9g=12g,则甲和丁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了21g-10=11g,乙是生成物,反应后丙的质量为8g+10g+1g+21g-21g-9g=10g,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丙是生成物。
【详解】A、由分析知,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2=2:3,甲和丁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物质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A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了8g,丁的质量减少了12g,则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8g:12g=2:3,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知,甲和丁是反应物,乙和丙是生成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知,反应后丙的质量为1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氧化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又能与金属铁等发生置换而得到铜,铜与氧气反应则可得到氧化铜,因此该转化关系中的三种物质均可实现一步转化;
②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可一步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再与水反应又可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 化钙与碳酸钠可一步转化为碳酸钙,因此该转化关系中的三种物质均可实现一步转化;
③碳酸钠与硫酸可一步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该转化中的三种物质都能实现一步的转化;
故选D.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一定是碱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A错。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错。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正确。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D错。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所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通过装有固体的干燥管
C 鉴别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D 鉴别氮肥()和钾肥()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利用混在食盐中的泥沙不能溶于水的特点,可先把粗盐放入水中溶解,使食盐与泥沙进行初步分离,再经过过滤除去溶液中不溶的泥沙,最后经过蒸发,把溶解的食盐结晶分离出来。A正确;
B、氢氧化钠不但吸收水蒸气,同时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B不正确;
C、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小木条无法鉴别。C不正确;
D、NH4Cl加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氨气,KCl与熟石灰不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D。
19. 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等质量的酸完全反应需要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多,故铁粉与等质量的酸反应后所得的盐溶液的质量多;设等质量的镁和铁的质量为x,则xg的镁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g的铁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故最终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的盐的质量多,故正确;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D。
20.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 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 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 在右盘上放4.8g镁 D. 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因为由题意得知反应都是恰好完成。故
设恰好完成所需的碳酸钠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所以左边烧杯中反应后的重量=50g+10.6g-4.4g=56.2g
设完全反应所需镁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所以右边烧杯中反应后的重量=50g+2.4g-0.2g=52.2g
则均恰好完全反应后,天平左盘增加质量比右盘增加质量多出56.2g -52.2g=4g;
所以,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要使天平右侧质量增加4g;由于烧杯内可以发生反应的物质已完全反应,因此所加入的物质不再发生反应,加入的质量即增加的质量。
【详解】A、由分析可以得知左边托盘比右边托盘重4g,故应将游码向右移动4g。故A错误;
B、由分析可以得知左边托盘比右边托盘重4g且物质已完全反应,因此所加入的物质不再发生反应,加入的质量即增加的质量,故向右边托盘中加入4g盐酸可以使得天平平衡。故B正确;
C、由分析可以得知左边托盘比右边托盘重4g且加入的质量即增加的质量,所以应该向右边托盘中加入4g的镁。故C错误;
D、由分析可以得知左边托盘比右边托盘重4g且加入的质量即增加的质量,故加入7.2g碳酸钠之后天平仍就向左偏转。故D错误。
故选B。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
(2)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______。
【答案】21. O 22. SO2
23.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引起酸雨,化学式为SO2;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2.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
(1)每100g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表所示。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则表中X代表______,下述元素中摄入______(填元素符号)不足,易得佝偻病。
蛋白质/g 水/g 油脂/g 铁/g 钙/g 磷/g X 维生素B1/mg 维生素B2/mg
14.48 89.3 1.3 1.4 0.24 0.2 2.8 0.06 0.03
(2)制作豆腐在“点浆”时要用凝固剂,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填序号)。
A. BaCl2 B. CuSO4 C. MgCl2
(3)豆腐与菠菜一般不能大量同食,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H2C2O4),两者会反应生成草酸钙(CaC2O4)沉淀,形成结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22. ①. 糖类 ②. Ca 23. C
24. CaSO4+H2C2O4=CaC2O4↓+H2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则X代表糖类;下述元素中,钙元素(Ca)摄入不足,易得佝偻病;
【小问2详解】
BaCl2、CuSO4都是重金属盐,有毒性,MgCl2没有毒性,在豆浆中加入MgCl2,使溶解在水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
故选C;
【小问3详解】
CaSO4与H2C2O4反应生成草酸钙(CaC2O4)沉淀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aSO4+H2C2O4=CaC2O4↓+H2SO4。
23.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1)氢能源汽车是亚运会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2)棒(垒)球体育中心场馆顶部采用带二氧化钛涂层的PTFE膜覆盖。PTFE膜结构,又称聚四氟乙烯,是一种______(选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某位志愿者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可乐塑料瓶加工的丝线纺织而成的,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丝绸面料。
(4)火炬传递结束后,关闭阀门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答案】23. 清洁无污染、热值高等
24. 合成 25. 灼烧、闻气味
26. 隔离可燃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清洁无污染,热值高等
【小问2详解】
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可采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丝绸面料,有羽毛烧焦味的是丝绸面料,有特殊气味的是可乐瓶环保布;
【小问4详解】
火炬传递结束后,关闭阀门气体燃料不能排出,火炬熄灭,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24.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__;之后可在水中加入_____。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当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证明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问答:
①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②m的取值范围_____。
③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活性炭
(2)软水 (3) ①. > ②. 2【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小问2详解】
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即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当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证明是软水,故填软水。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10°C时,甲的溶解度曲线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线,则1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
②10°C时,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然后升温至40°C时,向甲溶液中加入mg甲,溶液底部有固体剩余,且40°C时甲的溶解度为32g,则m>2g,同时向乙溶液中加入mg乙,溶液的底部无固体剩余,即加入的乙固体完全溶解,且40°C时乙的溶解度为70g,则加入的乙的固体≤40g,即m的取值范围是2③A、由图可知,40°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40°C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40°C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的水的质量小于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水的质量,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则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40°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40°C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乙>甲,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并且20°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降温到20°C时,乙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的质量较多,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20°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温到20°C时,剩余溶液都为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选项正确,故填BCD。
25.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家用台灯通常采用铜制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性。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放法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______。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 Zn、CuSO4溶液、Ag
B. 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ZnSO4溶液、CuSO4溶液、Ag
【答案】25. 导电 26. 隔绝氧气和水 27. C
【解析】
【小问1详解】
家用台灯通常采用铜制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铁锈蚀的原因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放法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小问3详解】
A、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可用Zn、CuSO4溶液、Ag, 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锌;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比银活泼,所以可用ZnSO4溶液、Cu、AgNO3溶液,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银不与硫酸锌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弱于锌、铜,无法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所以利用ZnSO4溶液、CuSO4溶液、Ag ,无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C。
26. 推断题: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其氧化物;F为一种比较活泼的常见金属;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3)请写出金属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uO ②. CuSO4
(2) ①. ②. 置换反应
(3)制作菜刀
【解析】
【小问1详解】
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还原性的物质有一氧化碳、氢气和碳,则A是碳,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则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A(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E,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则F是铁,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则G是硫酸铜,F(铁)和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且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D为铜,B为其氧化物,则B是氧化铜,代入检验,推导正确;由上分析可知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uO;G:CuSO4;
【小问2详解】
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金属F是铁,常用于制作菜刀。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7. 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②③④实验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在①②中使用它的操作要求是_____,④中它的作用是_____。
(2)③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是_____。(写一点)
【答案】(1) ①. 玻璃棒 ②. 不触碰烧杯内壁及烧杯底部 ③. 转移固体物质
(2)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溶解,②为稀释浓硫酸,③为测溶液的pH,④为称量固体质量,四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①②中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是搅拌,操作要求是不触碰烧杯内壁及烧杯底部,不能出现剧烈的碰击声,故填不触碰烧杯内壁及烧杯底部;
④为称量固体的质量,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物质,故填转移固体物质。
【小问2详解】
③实验为测溶液的pH,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是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等,故填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或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等。
28.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________(填接口序号)相连;若在F中加入浓硫酸
作干燥剂,用装置B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②接_____,___接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2) ①. ②. ⑦ ③. ⑦ ④. ⑥ ⑤.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属于固固加热型,故发生装置选A装置;反应物是高锰酸钾,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锰酸钾、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该从⑦处通入二氧化碳,从而将空气排出,达到收集的目的,故填:⑦;干燥二氧化碳,需要让二氧化碳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所以②要接⑦,⑥接③,故填:⑦;⑥;③。
【点睛】熟练掌握两套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并能够根据反应条件和原理来选择发生装置,并会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装置是解题的关键。
2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物质是_____。
(4)D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答案】(1)燃着的木条
(2)不能 (3) ①.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②. 密度大于空气
(4) ①. 先膨胀后变瘪 ②. 锥形瓶底部炸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故填:燃着的木条。
【小问2详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不能用碳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填:不能。
【小问3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会看到蜡烛熄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故填: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密度大于空气。
【小问4详解】
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使锥形瓶中气体膨胀,气球会胀大,冷却后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气球会变瘪;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红磷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会使瓶底炸裂。故填:先膨胀后变瘪;锥形瓶底部炸裂。
30. 为了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进烧杯C中,然后将烧杯 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但最终固体没有消失。
(1)A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烧杯C的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烧杯C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哪些
【作出猜想】
甲猜想:可能是Na+ OH-乙猜想:可能是Na+ OH-
丙猜想:可能是Na+ OH- 丁猜想:可能是Na+ Ba2+ OH-
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填两种猜想)
【讨论与交流】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有一位同学的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 你认为错误的猜想和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三位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再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 的现象,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同学们经过讨论和交流后,一致认为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是准确的 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通过甲、丙和乙、丙实验对比,认真分析甲和乙没有注意到的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的具体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和Na2SO4
(2)BaCO3+2HCl=BaCl2+H2O+CO2↑
(3) ①. Na+ OH- ②. Na+ Ba2+ OH- ③. 丁猜想错误,Ba2+与 CO32-反应会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 ④. 溶液中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⑤. 足量的稀盐酸检验并除去,氯化钡溶液检验 ,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 和 ⑥. 所加的试剂是否只与被检验的物质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中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进烧杯C中,然后将烧杯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但最终固体没有消失,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从实验的现象可以看出,滤渣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说明A中碳酸钠过量,B中氢氧化钡过量,因此A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剩余的Na2CO3和生成的Na2SO4;
【小问2详解】
烧杯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小问3详解】
作出猜想:根据以上分析,反应后A中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B中含有氢氧化钡,故混合后烧杯C中发生的反应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恰好反应,溶液只有氢氧化钠;若硫酸钠过量,则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过量,则为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钡过量,则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故甲猜想为碳酸钠过量: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是Na+、、OH-;乙猜想为硫酸钠过量时: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是Na+、、OH-;丙猜想为碳酸钠、硫酸钠都过量: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是Na+、、OH-、;所以还可能是恰好反应,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为Na+、OH-;氢氧化钡过量,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为Na+、Ba2+、OH-;
讨论与交流:Ba2+与、反应会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因此丁的猜想错误;
实验与结论:丙的结论正确,即烧杯C的滤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是Na+、、OH-、,因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既检验了碳酸根离子同时除去了碳酸根离子,排除了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然后再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足量的稀盐酸检验并除去,氯化钡溶液检验,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和;
交流与反思:通过甲、丙和乙、丙实验对比,认真分析甲和乙没有注意到的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的具体因素是所加的试剂是否只与被检验的物质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题3分,32题7分,共10分)
31.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些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四苯并芘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会增加,地沟油以及霉变花生中都含有黄曲霉素(C17H12O6),而烧烤中三四苯并芘(C20H12)的含量也很高。
(1)上述三类致癌物中属于无机物的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黄曲霉素和三四苯并芘各一个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___________;
(3)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能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NO2
(2)17︰20 (3)不吃(或少吃)烧烤食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上述三类致癌物中,亚硝酸钠不含碳元素,则属于无机物是NaNO2;
【小问2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黄曲霉素分子中有17个碳原子,一个三四苯并芘分子中有20个碳原子,则黄曲霉素和三四苯并芘各一个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17︰20;
【小问3详解】
日常生活中能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做法有不吃(或少吃)烧烤食物,不吃(或少吃)隔夜菜等。
32. 已知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8g赤铁矿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并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6 (2)设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x=32.5g,
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8g-2g=1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题(含解析)

下一篇:广西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