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0分)
1.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B.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
C. 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 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2. 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 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 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 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3. 如图,7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度不同的水,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B.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中的水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真空中传播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
C. 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D. “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5. 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关系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均正确
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7.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人站在岸边,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 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8.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9. 智能手机是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利器,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10. 甲物质的密度为3.6t/m3,乙物质的密度为3.6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360kg/m3,丁物质的密度为3.6g/c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甲,乙液体的密度为乙,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的微小变体略去不计),则混合液的密度为( )
A. B.
C. D.
12. 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0.9m/s B. 11m/s C. 12m/s D. 13m/s
1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 同时沸腾
B.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 稍后沸腾
D.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7.0分)
14.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歌词中描绘的运动情景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第二句歌词中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
15.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___。
17. 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现象。
18. 寒冷的冬天,我们常会在窗玻璃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看到美丽的冰花,它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下雪后,市政部门会在公路上撒盐除冰,其原理是为了降低水的_____.
19.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其中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如果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则入射角___________折射角(填:大于、小于、等于)。
20. 疫情期间,为了加强管理,有些学校利用____(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实时测量人体温度,从而达到监测目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而常规的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21. 两个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22. 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质量为100g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kg,体积是_____m3。
24.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其含义是______,合______ g/cm3,现用铝制做了两个实心球体,若这两个实心球体的体积之比是3∶4,则密度之比是______。
25. 小李同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从穿衣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6. 请在如图中画出S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经过P点的光路图.
( )
27.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28. 图中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过两透镜的光路图.
(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29.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图乙是常用体温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
30. 小华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华按正确步骤将天平调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1所示,则他的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华称得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4.8g,然后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 ___________cm3,量筒中酱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_g,酱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4)若小华在测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时,突然发现烧杯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真实密度应该为___________g/cm3;
(5)如果小华按正确步骤测得质量,但将酱油倒入量筒时发生了飞溅,有少许酱油残留在量筒内液面上方的筒壁上,一直未流下去,则他所测得的酱油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实验后,小明又设计了不用量筒测量酱油密度的方法,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装满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2;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m0、m1、m2、ρ水表示)。
3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___;(填“A”或“B”)
A.凸透镜
B.凹透镜
(4)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5)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___。(填“A”或“B”“C”或“D”)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32.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720m处鸣笛,4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33. 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
(1)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体积;
(2)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
(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入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0分)
1.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B.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
C. 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 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的质量约为10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生活常识可知,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故C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左右,即0.05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 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 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 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小船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小船的滑行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生产科研活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中,月亮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7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度不同的水,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B.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中的水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共同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瓶子中的水越来越少,水和瓶子越来越容易振动,音调越来越高,故AB错误;
CD.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振动产生的,空气柱从左到右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
C. 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D. “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 20000Hz,故B错误;
C.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C错误;
D.诗句“不敢高声语”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故D正确。
故选D。
5. 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关系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均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的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故①说法正确;(b)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温度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故②说法正确;(c)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相同,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关系;故③说法正确;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故说法③正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雾”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AC正确; “冰花”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B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雾”和“冰花”成因,难度不大.
7. 下列有关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人站在岸边,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 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自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造成的,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认为平行光入射,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透镜的焦距是15cm;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满足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9. 智能手机是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利器,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丙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甲物质的密度为3.6t/m3,乙物质的密度为3.6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360kg/m3,丁物质的密度为3.6g/c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物质的密度为
乙物质的密度为
丙物质的密度为
丁物质的密度为
故综上所述,丙物质的密度最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甲,乙液体的密度为乙,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的微小变体略去不计),则混合液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甲的体积为V甲,乙的体积为V乙,则有V甲= ,V乙=
混合液的体积:
V= V甲V乙
则混合液的密度:
===
故D符合题意.
12. 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0.9m/s B. 11m/s C. 12m/s D. 13m/s
【答案】C
【解析】
【详解】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6s+4s=10s
全程平均速度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 同时沸腾
B.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 稍后沸腾
D.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可以吸热达到与锅中水相同温度,即达到沸点,此时不能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即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7.0分)
14.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歌词中描绘的运动情景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第二句歌词中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青山 ②. 竹排
【解析】
【详解】[1][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在不断运动,因此,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
15.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响度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2]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16.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___。
【答案】 ①. 能量 ②. 次声波
【解析】
【详解】[1]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从而把结石击碎。
[2]根据定义可知,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17. 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现象。
【答案】 ①. 熔化 ②. 液化
【解析】
【详解】[1][2]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水,这是熔化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的缘故。
18. 寒冷的冬天,我们常会在窗玻璃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看到美丽的冰花,它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下雪后,市政部门会在公路上撒盐除冰,其原理是为了降低水的_____.
【答案】 ①. 内侧 ②. 凝华 ③. 凝固点
【解析】
【详解】[1][2]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的现象,从而在玻璃窗内侧形成固态的冰花.
[3]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撤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也可以说降低水的凝固点.
19.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其中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如果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则入射角___________折射角(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 ①. BO ②. 60 ③. 35 ④. 小于
【解析】
【详解】[1][2][3][4]由图知,和垂直,所以这两个分别是界面或法线。根据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AON=∠BON,所以是法线,是界面。BO和OA分别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OC则为折射光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反射角是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就是折射角,即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折射角是
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20. 疫情期间,为了加强管理,有些学校利用____(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实时测量人体温度,从而达到监测目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而常规的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热效应 ③. 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
【详解】[1]因为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一种热辐射,红外测温仪通过它的红外传感器来感受外界的红外辐射,通过这个红外辐射量就可以确定其温度。学校利用红外线实时测量人体温度,从而达到监测目的。
[2][3]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热效应,而常规的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液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的多,液泡里的水银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体积膨胀,就会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21. 两个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①. 4: 3 ②. 4: 3
【解析】
【分析】根据计算出甲乙的密度,求出密度之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多少无关.
【详解】设甲质量为2,乙质量为3,甲体积为1,乙体积为2,则: ;
,所以 ;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多少无关,因此它们的密度之比仍为4:3.
22. 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1.05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故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故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与整杯牛奶密度相同,所以喝剩半杯牛奶密度不变.
2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质量为100g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kg,体积是_____m3。
【答案】 ①. 0.1 ②. 10-4
【解析】
【详解】[1][2]100g冰全部熔化成水,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仍是
水的体积为
24.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其含义是______,合______ g/cm3,现用铝制做了两个实心球体,若这两个实心球体的体积之比是3∶4,则密度之比是______。
【答案】 ①. 体积为1m3的铝块质量为2.7×103kg ②. 2.7 ③. 1∶1
【解析】
【详解】[1][2]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其含义是1 m3的铝的质量为2.7×103kg,其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所以这两个实心球体密度之比是1∶1。
25. 小李同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从穿衣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_。
【答案】7:20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从穿衣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指示的时间为4:40,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12:00-4:40=7:20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6. 请在如图中画出S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经过P点的光路图.
( )
【答案】
【解析】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P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详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7.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28. 图中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过两透镜的光路图.
(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凹透镜与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即可;
【详解】光线通过左边凸透镜的焦点射向凸透镜,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水平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向右边凹透镜,连接入射点与同侧焦点,并反向延长得到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29.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1mm ②. 1.80 ③.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④. 36.6
【解析】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mm,即最小刻度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80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
L=3.80cm-2.00cm=1.80cm
(2)[3][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6.6℃。
30. 小华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华按正确步骤将天平调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1所示,则他的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华称得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4.8g,然后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 ___________cm3,量筒中酱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_g,酱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4)若小华在测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时,突然发现烧杯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真实密度应该为___________g/cm3;
(5)如果小华按正确步骤测得质量,但将酱油倒入量筒时发生了飞溅,有少许酱油残留在量筒内液面上方的筒壁上,一直未流下去,则他所测得的酱油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实验后,小明又设计了不用量筒测量酱油密度的方法,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装满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2;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m0、m1、m2、ρ水表示)。
【答案】 ①. 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②. 32 ③. 33.6 ④. 1.05 ⑤. 1.125 ⑥. 偏大 ⑦.
【解析】
【详解】(2)[1]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图1中的错误之处是在称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3)[2]由图2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酱油的体积是V=32cm3。
[3]由图3可知,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10g,游码刻度1.2g,总质量为
20g+10g+1.2g=31.2g
[4]根据题意可得,量筒里酱油的质量是
m=64.8g-31.2g=33.6g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得,酱油的密度为
(4)[5]若小华在测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时,突然发现烧杯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量筒里酱油的质量是
则真实密度应该为
[6]往量筒倒进酱油时若不小心有少量酱油粘挂在量筒壁上,所以酱油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5)[7]烧杯的体积为
用烧杯装满酱油后,酱油的体积为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密度为
3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___;(填“A”或“B”)
A.凸透镜
B.凹透镜
(4)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5)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___。(填“A”或“B”“C”或“D”)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答案】 ①. 10.0 ②. 同一高度 ③. 放大 ④. 投影仪 ⑤. B ⑥. 缩小 ⑦. D
【解析】
【详解】(1)[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点,该点即为焦点,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为焦距,所以焦距为10.0cm。
[2]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便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3][4]如图乙所示,物距为15cm,即
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5]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会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使像推迟会聚,呈在光屏上。
故选B。
(4)[6]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7]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32.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720m处鸣笛,4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答案】(1)1360m;(2)640m;(3)20m/s
【解析】
【详解】解:(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2)车走过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汽车的速度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136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为640m。
(3)汽车的速度 20m/s。
33. 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
(1)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体积;
(2)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
(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答案】(1)30cm3;(2)1.8×103kg/m3;(3)10cm3
【解析】
【详解】(1)铝球排水的质量
m排=(180g+54g)-204g=30g
铝球的质量是54g,由G=mg及F浮=G排可知
G球>G排=F浮
因此可得铝球沉底,则铝球的体积
球的体积是30cm3。
(2)小铝球的密度
铝球的密度为1.8×103kg/m3。
(3)铝球中铝的体积
V铝<V球
因此铝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V=V球-V铝=30cm3-20cm3=10cm3
空心部分为10cm3。
答:(1)小球的体积是30cm3。
(2)小铝球的密度为1.8×103kg/m3。
(3)该铝球是空心球,空心部分为10cm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学年重庆名校联盟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