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沈阳卷)(含解析)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沈阳卷)
九年级化学
(本卷共19小题,满分65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Mg-24 Al-27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本部分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2.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如图为和CO的分子模型,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
B.如图为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物质分类
D.空气组成
3.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NH4)2SO4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4.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用于合成铵态氮肥 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效应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氖气通电时发红光——用作霓虹灯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燃料燃烧充分
D.石油、煤和沼气都是化石燃料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不可再分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9.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
C.在钢铁表面镀锌能防止钢铁生锈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10.“科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厄贝沙坦,其化学式为C25H28N6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厄贝沙坦是一种氧化物
B.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机物
C.一个厄贝沙坦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5︰28︰6︰l
D.厄贝沙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11.和时的溶解度分别为和,下图所示为对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溶液为的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 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铁粉 铝粉 先加入稀 HCl,再过滤
C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 CO 点燃
1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包括6道小题,共50分。)
14.(8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 (填“高”或“低”)。
(3)“灯影牛肉”是达州的一张美食名片,其牛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 .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维生素
(4)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5)人们在使用含碳燃料过程要注意通风,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某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小正同学取4.2g丙烯和12.8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那么生成水的质量是 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8分)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要想知道海河水是否为硬水可用 检验。
(2)为防止海河水被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
B.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3)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
(4)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 (填“蒸馏”或“过滤”)自来水制得。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6)氧化钠(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7分)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______(填标号)。
A.金 B.铜
C.汞 D.钨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ZnCO3,高温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结晶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17.(11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1)Ⅲ中为 Ca(HCO3)2澄清溶液,则浑浊消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取少量Ca(HCO3)2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说明Ca(HCO3)2的热稳定性比CaCO3 (填“强”或“弱”)。
【实验二】加入一定量 NH4Cl 溶液后加热锥形瓶,完全反应,瓶内出现浑浊且有气泡放出。
(3)V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Ⅳ中产生的气体是 ,在 V 中烧杯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 ,说明还生成了 NH3。
(4)Ⅳ中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3g,将滤液蒸发得 CaCl2固体1.11g。
结论:①加入 NH4Cl 溶液前Ⅳ中 Ca 元素的质量为 g;
② Ⅳ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拓展】
(5)如实验二改加入过量 NH4Cl 溶液加热,则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其余现象与实验二相同,此时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9分)“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①能源的清洁低碳化,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石油
(2)在全球碳循环图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CO2,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 元素。
(3)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 。
(4)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上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①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
②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
③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Ⅰ、甲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固体为碳酸钙,其理由是 。
Ⅱ、乙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 ,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
Ⅲ、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丙同学将甲、乙两同学的试管内物质混合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根据 现象,得出D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19.(12分)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图1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2)图2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的pH变化情况。从图中能看出,是把 溶液加到另外一种溶液中。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选填A、B、C)
A.Na2SO4 B.H2SO4
C.Na2SO4 D.H2SO4
(3)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有不溶性泥砂、可溶性的MgCl2、CaCl2等杂质)为原料,电解食盐水生产氢氧化钠的简要流程如图:
①步骤②除去可溶性杂质,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②步骤③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步骤④中制得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 。
(4)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经实验确定该固体已变质。为确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利用如图3装置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①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②通过称量D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没有E 装置,则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取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D装置为50g,完全反应后称得D装置为52.2g.求该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沈阳卷)
九年级化学
(本卷共19小题,满分65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Mg-24 Al-27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本部分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答案】B
【解析】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如图为和CO的分子模型,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
B.如图为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物质分类
D.空气组成
【答案】C
【解析】和C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主要与分子结构有关,故正确;B.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故正确;C.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故错误;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和还有其他成分组成,故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NH4)2SO4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C
【解析】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料,故A选项正确;B 、(NH4)2SO4含有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B选项正确;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丧失肥效,所以不能混合使用,故C选项错误;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滥用会导致环境污染,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C。
4.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用于合成铵态氮肥 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根据“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可知反应为CO2+4H2 CH4+2H2O。A、铵态氮肥是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该反应没有铵根离子的生成,该反应不可用于合成铵态氮肥,错误;B、CO2和H2是无机物,反应后生成有甲烷是有机物,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正确;C、反应中,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D、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该反应中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降低起温室效应,正确。故选A。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不符合题意;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氖气通电时发红光——用作霓虹灯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氖在通电时可以发出红光,可以用作霓虹灯,A正确;B、不锈钢耐腐蚀,可以制作医疗器械,B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C错误;D、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裁玻璃,D正确。故选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燃料燃烧充分
D.石油、煤和沼气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A
【解析】A、煤矿的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故A正确;B、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就会发生爆炸,纯净的氢气点燃就不会发生爆炸,故B错误;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氧气量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故C错误;D、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D错误。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不可再分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A说法正确;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可以再分,故B说法错误;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B。
9.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
C.在钢铁表面镀锌能防止钢铁生锈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答案】D
【解析】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钢铁表面镀锌,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D、“真金不怕火炼”,即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0.“科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厄贝沙坦,其化学式为C25H28N6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厄贝沙坦是一种氧化物
B.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机物
C.一个厄贝沙坦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5︰28︰6︰l
D.厄贝沙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厄贝沙坦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氧化物,A错误;B、厄贝沙坦含有碳元素,属有机物,B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厄贝沙坦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5︰28︰6︰l,C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厄贝沙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D正确。故选A。
11.和时的溶解度分别为和,下图所示为对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溶液为的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答案】D
【解析】A.20°C 时 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 3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4.0gKCl达到饱和,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KCl达到饱和,加入5.0gKCl不能完全溶解,因此,①中溶液为 KCl 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②是在①的基础上又加入10.0g水,使未溶解的KCl固体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10.0g=25.0g,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②到③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没加KCl固体,所以溶质质量②和③相等,①中有未溶解的KCl固体,溶质质量小于②,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溶液②升温的过程中没有加入溶质,没有加入溶剂,但升温可能导致水分的蒸发,使③中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最终使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 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铁粉 铝粉 先加入稀 HCl,再过滤
C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 CO 点燃
【答案】C
【解析】A、木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铝粉和铁粉均能与稀HCl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
1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解析】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B、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升高温度不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晶体,溶液仍饱和,故B错误;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C错误;D、酚酞遇碱性物质会变红,因此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包括6道小题,共50分。)
14.(8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 (填“高”或“低”)。
(3)“灯影牛肉”是达州的一张美食名片,其牛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 .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维生素
(4)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5)人们在使用含碳燃料过程要注意通风,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某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小正同学取4.2g丙烯和12.8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那么生成水的质量是 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分子在不断运动;低 ;B ; ;5.4 ;
【解析】(1)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 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保险丝要易熔断,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低。(3)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牛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选B。 (4) 由电池反应原理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的思想,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即反应前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钠原子4个;反应后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钠原子4个;故可知3X中含有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O2,其中X的化学式为。(5)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小正同学取4.2g丙烯和12.8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水的质量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8分)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要想知道海河水是否为硬水可用 检验。
(2)为防止海河水被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
B.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3)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
(4)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 (填“蒸馏”或“过滤”)自来水制得。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6)氧化钠(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肥皂水;(2)A;(3)吸附;(4)蒸馏;(5)氢、氧;(6)
【解析】(1)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硬水遇肥皂水产生较多浮渣,软水遇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2)A、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B、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会破坏生态系统,选项错误;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资源,破坏环境,选项错误;故选A。(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得到;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6)氧化钠(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7分)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______(填标号)。
A.金 B.铜
C.汞 D.钨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ZnCO3,高温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结晶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答案】(1)B ; (2) ;形成合金熔点降低;(3)作还原剂 ;C ; ;(4)银离子/Ag+
【解析】(1)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价格还应该便宜,A、金具有导电性,但是价格昂贵,不符合题意;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价格低廉,符合题意;C、汞在常温下是液态,不符合题意;D、钨的熔点高,不适合制作电缆,不符合题意;故选B;(2)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温下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形成合金熔点降低;(3)①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锌分解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在罐中,碳与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碳能夺取氧化锌中的氧将其还原为锌,所以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
②由于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此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A、结晶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水分,剩下溶质固体,蒸发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不符合题意;C、蒸馏是将液体先通过加热使其气化,再通过冷凝使其液化的过程,蒸馏是根据混合物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在冷凝区,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故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蒸馏,符合题意;D、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C;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氢>铜>银,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为银和铜,可确定硝酸银中的银一定被全部置换出来,无法判断硝酸铜是否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阴离子银离子(Ag+)。
17.(11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1)Ⅲ中为 Ca(HCO3)2澄清溶液,则浑浊消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取少量Ca(HCO3)2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说明Ca(HCO3)2的热稳定性比CaCO3 (填“强”或“弱”)。
【实验二】加入一定量 NH4Cl 溶液后加热锥形瓶,完全反应,瓶内出现浑浊且有气泡放出。
(3)V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Ⅳ中产生的气体是 ,在 V 中烧杯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 ,说明还生成了 NH3。
(4)Ⅳ中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 3g,将滤液蒸发得 CaCl2固体 1.11g。
结论:① 加入 NH4Cl 溶液前Ⅳ中 Ca 元素的质量为 g;
② Ⅳ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拓展】
(5)如实验二改加入过量 NH4Cl 溶液加热,则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其余现象与实验二相同,此时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2)弱;(3) CO2/二氧化碳;变蓝;(4) 1.6 ;;
(5)
【解析】(1)Ⅲ中为 Ca(HCO3)2澄清溶液,浑浊消失,是因为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Ca(HCO3)2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说明加热时碳酸氢钙受热不稳定,分解生成了稳定的碳酸钙,所以碳酸氢钙的稳定性比碳酸钙的稳定性弱,故应填:弱;(3)V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就是为了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有没有二氧化碳,故应填:CO2(或二氧化碳);在 V 中烧杯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且有 NH3生成,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碱性物质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应填:变蓝;
(4)①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 3g,这3g的固体应为CaCO3,将滤液蒸发得 CaCl2固体 1.11g,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钙元素的总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钙元素的总质量=反应后钙元素的总质量,所以反应前钙元素的质量为1.6g,故应填:1.6;②根据题中信息可得,碳酸氢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方程式为:。(5)加入过量 NH4Cl 溶液加热,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说明没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则碳酸酸氢钙与过量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9分)“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①能源的清洁低碳化,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石油
(2)在全球碳循环图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CO2,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 元素。
(3)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 。
(4)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上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①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
②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
③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Ⅰ、甲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固体为碳酸钙,其理由是 。
Ⅱ、乙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 ,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
Ⅲ、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丙同学将甲、乙两同学的试管内物质混合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根据 现象,得出D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答案】(1) ;D;(2) 光合作用 ;碳/C;(3)酸化;(4)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 发热;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石油属于化石能源,选项D符合题意。故填: ;D。(2)
在全球碳循环图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光合作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CO2,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碳(或C)。(3)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引起海水酸化,故填:酸化。(4)①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曾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装置B是安全瓶,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故填: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Ⅰ、甲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固体为碳酸钙,其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Ⅱ、乙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发热。Ⅲ、将甲、乙两同学的试管内物质混合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滤渣中若含有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根据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现象,得出D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
19.(12分)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图1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2)图2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的pH变化情况。从图中能看出,是把 溶液加到另外一种溶液中。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选填A、B、C)
A.Na2SO4 B.H2SO4
C.Na2SO4 D.H2SO4
(3)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有不溶性泥砂、可溶性的MgCl2、CaCl2等杂质)为原料,电解食盐水生产氢氧化钠的简要流程如图:
①步骤②除去可溶性杂质,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②步骤③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步骤④中制得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 。
(4)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经实验确定该固体已变质。为确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利用如图3装置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①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②通过称量D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没有E 装置,则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取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D装置为50g,完全反应后称得D装置为52.2g.求该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答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或符号表达式) ;硫酸或H2SO4 ; C;MgCl2+2NaOH=Mg(OH)2↓+2NaCl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2NaCl+2H2O2NaOH+H2↑+Cl2↑ ; 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控制反应速率;偏大;53%
【解析】(1)图1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少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多了水分子,所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2)图2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的pH变化情况。由于开始pH大于7,所以是把硫酸溶液加到另外一种溶液中。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bg时,由于pH小于7,为酸性,所以此时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硫酸,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和H2SO4,故填:H2SO4;C;(3)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MgCl2+2NaOH=Mg(OH)2↓+2NaCl或CaCl2+Na2CO3=CaCO3↓+2NaCl;氯化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故填:2NaCl+2H2O 2NaOH+H2↑+Cl2↑;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故答案: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4)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故填:控制反应速率;通过称量D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没有E装置,会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装置D吸收,导致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故填:偏大;
(5)取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D装置为50g,完全反应后称得D装置为52.2g。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2.2g-50g=2.2g
设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5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一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示例化学试卷三(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