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 灯丝熔断 B. 光合作用 海水晒盐
C. 食物霉变 葡萄酿酒 D. 矿石粉碎 火药爆炸
2.氯酸钠受到撞击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 运输氯酸钠时应轻拿轻放
3.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 B. 检查气密性
C. 给液体加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则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同种元素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科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厄贝沙坦,其化学式为C25H28N6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厄贝沙坦是一种氧化物
B.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机物
C.一个厄贝沙坦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5︰28︰6︰l
D.厄贝沙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6.很多同学想亲自做实验。但局限于教学时间等因素,不少同学只能是“吃过猪肉学习过没见过猪跑做实验”的情况。即便如此,能干又帅气的你,依然能判断出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提示: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气体的能力超强哟】( )
A.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7.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大理石 五氧化二磷 高锰酸钾 空气
水银 水 石灰水 稀盐酸
金刚石 干冰 氧化铜 食盐水
铁 四氧化三铁 氮气 冰水共存物
A. B. C. D.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光,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9. 下图是以铁为核心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⑤⑥一定会有气泡产生
B.转化③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
C.转化④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D.转化①②均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
B. 向一定量的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溶液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1.在化学手册中查得在下,在各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为:如表:
温度
的溶解度
在下,下列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小槟喜欢总结归纳学过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他对初三化学知识归纳的一部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氧气有助燃性燃料
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石墨导电性电极
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煤气泄漏严禁火种
稀释浓硫酸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海鲜防腐甲醛浸泡
人体缺钙骨质疏松
缺维生素坏血病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废弃塑料等合成材料引起白色污染
含磷洗衣粉引起水污染
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引起大气污染
A. B. C. D.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一种流程如图:
煤的气化过程属 ______ 变化,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的过程属于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利用液态空气中 ______ 不同分离得到氮气。
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的转化:,其中的化学式 ______ 。
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际生产中,和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______ 。
以和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已知: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物质 煤 乙醇
热值 约
若将含碳的煤为原料合成的乙醇完全燃烧。理论上最多可放出 ______ 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4.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其技术方法具体为图所示:
二氧化碳捕集具体包括传统捕捉、生物捕捉和直接捕捉,具体技术示意图见图。
二氧化碳“转化”的化学品中,甲醇化学式:合成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从环保和资源两个角度分析,该技术的优点是 ______ 。
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原因: ______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字母。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应该全部捕集并封存
最好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集
生物捕捉二氧化碳,应大力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
食品加工包装中充入二氧化碳防止食物变质,属于二氧化碳的转化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装置的集气瓶最多可盛装气体】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室可用或装置制二氧化碳,选用相对于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 。
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最好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
炼铁常用作还原剂,把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现要收集气体用于实验,选择的装置应为 ______ ,其连接顺序为:气体发生装置 ______ 。
图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图二实验停止加热时,应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把导管从试管中撤出,等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 。任答一点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中最终溶液的。
Ⅱ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所示,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试管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______ 酚酞除外。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分析讨论】
甲同学通过“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
取试管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 ; ______ 。
【结论】盐酸能与发生反应。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铜锌合金外观似金子不含其它杂质,按下列流程进行探究实验充分反应,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
求: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______ 。
当锌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锌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的蒸发,灯丝熔断属于熔化都是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是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C、食物霉变,葡萄酿酒变化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答案】
【解析】解:、该反应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正确;
B、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正确;
D、氯酸钠受到撞击会发生分解,运输氯酸钠时应轻拿轻放,正确。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3.【答案】
【解析】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铁丝在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
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但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都含有个质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
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粒子、化学反应的认知,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
【解析】【答案】A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厄贝沙坦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氧化物,A错误;B、厄贝沙坦含有碳元素,属有机物,B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厄贝沙坦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5︰28︰6︰l,C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厄贝沙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D正确。故选A。
6.【答案】
【解析】解:、中变量有两个: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浓度,故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能进入装置体积就是消耗氧气体积,B正确;
C、右侧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正确;
D、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能探究燃烧条件,D正确。
故选:。
根据图示实验结合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评价即可。
加强对常见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大理石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单质,干冰属于氧化物,氧化铜属于化合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氮气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因此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
【解析】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 【答案】A
【解析】A、转化⑤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或者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转化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或者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不一定有气泡生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转化③是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生成铁锈,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转化④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转化①可以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解析】解:、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则开始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B、向一定量的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错误;
C、盐酸的小于,当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的增大,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当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大于,正确;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变少,错误;
故选:。
本题是化学反应及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1.【答案】
【解析】解:从列表不难看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只有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从列表可以看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分析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解析】解:、氧气具有助燃性,可支持其他物质燃烧,但不能燃烧,故不能做燃料,故错误;
B、稀释浓硫酸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沸腾溅出,题目操作错误;海鲜防腐不能用甲醛浸泡,因为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错误;
C、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维生素易患坏血病,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完全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会引起土壤污染,对大气无污染,故错误;
故选:。
A、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用途;
B、据物质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分析解答;
C、据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分析解答;
D、据物质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回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但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13.【答案】化学 物理 沸点 增大煤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解析】解:煤的汽化过程是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氢气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的个数分别是、、,生成物中含、、的个数分别是、、,故生成物中还应含个,故的化学式为:。
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流程中,和不能全部转化为,经分离后可循环利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也可循环利用。
解:设含碳的煤可合成乙醇的质量为,


理论上最多可放出的热量为:,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
化学;物理;沸点;
增大煤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根据煤的汽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从液态空气中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无新物质生成来分析;
根据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分析;
根据和不能全部转化为,经分离后可循环利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也可循环利用来分析;
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元素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损失,即碳元素守恒,则以含碳的煤为原料合成乙醇时,可列关系式:,由此可根据碳的质量计算合成乙醇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热值计算放出的热量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等内容,熟记相关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14.【答案】 既能够减少大气中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又能得到重要的能源甲醇 海底温度低,压强大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既能够减少大气中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又能得到重要的能源载体甲醇;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海底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海底的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源头清洁二氧化碳只能处理一部分,最好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集,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正确;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下在叶绿素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生物捕捉二氧化碳,应大力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故正确;
、食品加工包装中充入二氧化碳防止食物变质,二氧化碳没有发生转化,故错误。
故选。
故答案为:;既能够减少大气中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又能得到重要的能源甲醇;
海底温度低,压强大;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最好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集,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下在叶绿素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 节约药品或反应可以随时发生或停止合理得分 或 防止炽热的铜被氧化合理得分
【解析】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
实验室可用或装置制二氧化碳,选用相对于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没必要选项大容器锥形瓶,最好选择发生装置为试管装置;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或万用瓶装置;
要收集气体用于实验,可以选择万用瓶排水法收集装置,气体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就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故选择的装置应为,其连接顺序为:气体发生装置;
图二试管中发生反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灼热的铜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图二实验停止加热时,应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把导管从试管中撤出,等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炽热的铜被氧化或防止试管中溶液倒吸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
节约药品或反应可以随时发生或停止合理得分;
或;
;;

防止炽热的铜被氧化合理得分。
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和接触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根据要收集气体用于实验,可以选择万用瓶排水法收集装置,气体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就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进行分析;
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灼热的铜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6.【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氯化钠、氯化氢 溶液先变红,后逐渐变为无色 蓝色沉淀逐渐溶解的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解析】解: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为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与盐酸反应后,不再显碱性,变为无色,因此实验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中最终溶液的,说明盐酸过量,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氢和生成的氯化钠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钠、氯化氢;
试管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试管中最终溶液的为,则溶质为、,取试管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中,直至过量,试管中溶液,呈碱性,会使中酚酞变红,然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红色又消失,然后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又逐渐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同时溶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逐渐变为无色;蓝色沉淀逐渐溶解的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根据溶液酸碱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酸碱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答题时要注意反应物谁多谁少的问题。
17.【答案】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第二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第三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故第二次锌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


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锌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氯化锌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根据第一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第二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第三次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故第二次锌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第12页,共1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一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