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中考化学模拟卷1(含解析)

2024年广西中考化学模拟卷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Al-27 Cl-35.5 Zn-65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的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 B.鱼肉 C.馒头 D.青菜
2.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锌”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3.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4.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NO3 B.CO(NH2)2 C.KCl D.Ca(H2PO4)2
5.自来水生产中可加入消毒。中Cl的化合价为
A.+7 B.+5 C.+4 D.+2
6.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旧书投入的垃圾箱对应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将少量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将二氧化碳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8.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3个氧原子 B.—1个钠离子
C.Al—氯元素 D.2N—2个氮分子
9.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B. C. D.
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和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物质一定含有
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B.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C.氮肥:硫酸铵、尿素、氨水
D.氧化物:生石灰、干冰、蒸馏水
13.如图为甲、乙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属于阳离子,乙属于阴离子 B.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两种微粒所带电荷数相等 D.两种微粒都达到稳定结构
14.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的任意点表明甲、乙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17.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区分纯碱()与白糖 观察颜色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研磨、溶解
C 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 加碘水
D 检验头发中含有蛋白质 加紫色石蕊试液
A.A B.B C.C D.D
18.下列各项改变后的实验方案,仍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工业炼铁
实验方案
选项 A.将红磷改为木炭 B.将适量Ca(OH)2改为过量Ca(OH)2 C.将水改为硫酸铜溶液 D.将一氧化碳改为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19.小华采用如图装置对和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实验步骤为:①关闭活塞,打开活塞;②再关闭活塞,打开活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打开后,瓶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若用盐酸代替稀,可能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纯
C.步骤①可收集到CO2,步骤②可收集到H2
D.两种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20.小涵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氧元素,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化学式是
B.D的水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C.的反应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
D.C和E反应可生成D,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钙元素 ;
(3)碳酸根离子 ;
(4)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5)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是 ;
(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铁锅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 性。
(2)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碗筷,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3)古代的字画用墨书写,能保存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
(4)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上用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水中有较多泡沫,证明所用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23.(5分)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 。
(2)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 (填操作步骤和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 。
(3)丙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 ,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 。
24.(4分)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忽略水的损失)。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的溶解度是 g。
(2)烧杯②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分别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更大
C.时,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更多
25.(10分)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 。
(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一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材料硬度很小
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
C.该材料可有效的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
(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金属Mg是通常将 (填字母)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Mg(OH)2,Mg(OH)2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12,电解熔融状态的MgC12制得Mg。
A.盐酸 B.食盐 C.石灰乳 D.二氧化碳
(5)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石灰石,转化过程如图:

Ⅰ.在此转化过程中体现了焦炭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Ⅱ.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其年产量的20%~40%,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Ⅳ.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26.(10分)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航天科技涉及很多气体制备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与实验室、工业制气体密切相关。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若收集较为纯净的可以选择装置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的方法: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的发生装置可选B或C,C装置比B装置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
(二)工业制取气体
(4)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
(三)太空制取气体
(5)电解水更适合在太空中侧氧气的原因之一是水可以循环使用,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6)如图,电解水过程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7)氢燃料电池使用后又生成水,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四、推断题(每空1分,共4分)
27.(4分)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制得的“碱”,H为蓝色溶液。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
(2)F的一种用途为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的①化学方程式为 。
五、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6分)
28.(6分)医疗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等,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排放。医疗污水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处理后的物质成分是什么?同学们开启了项目学习之旅。
项目一:走进污水处理厂
【学习内容】医疗污水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物化+生化”,主要操作设备包括:
①格栅井:除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②反应池:加入化学试剂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③絮凝沉淀池:加絮凝剂除去污水中少量较小的悬浮物。
④接触池:“氯化法”对医疗污水消毒,消毒后污水中含有。
【表达交流】
(1)同学们结合日常所学,对上述污水处理流程的正确排序是 (填序号)。
项目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初步探究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的成分。
污水处理厂常用向污泥处理池中加入氢氧化钙的方法进行消毒,最终的污泥可用作肥料。
【提出问题】最终污泥中残留药品是什么呢?(忽路其他成分的影响)
【做出猜想】猜想1:含有、
猜想2:含有、
猜想3:含有、、
猜想4:含有
(2)小红认为猜想3错误,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少量最终的污泥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备用。
(3)小明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1正确。请帮他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二 将少量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上层清液
三 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变为红色
【反思评价】
(4)同学们认为上述方案一不严谨,理由是 。
【实验拓展】
(5)从环保角度来讲,污水呈中性以后才能排放。若某地污水中含有盐酸,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_(填字母)处理使其达标。
A.烧碱 B.石灰石 C.废铜屑
六、计算题(共10分)
29.(5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定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称量136g过氧化氢溶液和0.2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请分析并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1分)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分)
30.(5分)某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该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1分)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4分)
2024年广西中考化学模拟卷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Al-27 Cl-35.5 Zn-65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的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 B.鱼肉 C.馒头 D.青菜
【答案】D
【详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馒头中富含糖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锌”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答案】A
【详解】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锌”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A。
3.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 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NO3 B.CO(NH2)2 C.KCl D.Ca(H2PO4)2
【答案】A
【分析】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故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应施用含K、N元素的复合肥。
【详解】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自来水生产中可加入消毒。中Cl的化合价为
A.+7 B.+5 C.+4 D.+2
【答案】C
【详解】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x+(-2)×2=0,得x=+4价。
故选C。
6.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旧书投入的垃圾箱对应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旧书属于可回收物,故A正确;
B、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故B错误;
C、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故C错误;
D、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将少量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将二氧化碳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B
【详解】A、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点燃棉线,有烧纸的气味,错误;
B、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D、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成酸性,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错误。
故选B。
8.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3个氧原子 B.—1个钠离子
C.Al—氯元素 D.2N—2个氮分子
【答案】B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宏观可表示该种物质和该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和该分子的构成,所以O3可表示臭氧、臭氧由氧元素组成、1个臭氧分子、1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离子符号的意义可表示该离子和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所以Na+可表示1个钠离子和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B正确,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可表示该元素,微观可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表示该物质,如果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几个原子,所以Al宏观表示铝元素、铝这种物质,微观表示1个铝原子,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可表示该元素,微观可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表示该物质,如果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几个原子,所以2N可表示2个氮原子,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2X外,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B。
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和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物质一定含有
【答案】A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推理正确;
B、虽然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由于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铝比铁耐腐蚀,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阴离子带负电,电子也带负电,则带负电的粒子不都是阴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活泼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原物质不一定含有碳酸根,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A。
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B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CH3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B.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C.氮肥:硫酸铵、尿素、氨水
D.氧化物:生石灰、干冰、蒸馏水
【答案】A
【详解】A、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碳酸钠的俗称)都属于盐,而苛性钠(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因此生铁、硬铝、青铜都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分类正确;
C、硫酸铵、尿素、氨水中都含有N、P、K中的氮元素,都属于氮肥,故选项分类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生石灰(氧化钙的俗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蒸馏水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13.如图为甲、乙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属于阳离子,乙属于阴离子 B.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两种微粒所带电荷数相等 D.两种微粒都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D
【详解】A、甲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10,属于阴离子,乙的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10,属于阴离子,故A不正确;
B、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B不正确;
C、甲最外层得到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乙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两种微粒所带电荷数不相等,故C不正确;
D、两种微粒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都达到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4.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答案】B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
D、CO在难溶于水,故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错误。
故选B。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的任意点表明甲、乙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B
【详解】A、图中阴影部分中的点在甲曲线的上部,是甲的饱和溶液,在乙曲线的下部,是乙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相交于P点,因此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两溶液的饱和状态,则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只能溶解5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B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区分纯碱()与白糖 观察颜色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研磨、溶解
C 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 加碘水
D 检验头发中含有蛋白质 加紫色石蕊试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纯碱(Na2CO3)与白糖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所以研磨、溶解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碘遇淀粉变蓝,所以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用加碘水的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C符合题意;
D、取几根头发在火上灼烧,若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证明头发中含有蛋白质;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8.下列各项改变后的实验方案,仍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工业炼铁
实验方案
选项 A.将红磷改为木炭 B.将适量Ca(OH)2改为过量Ca(OH)2 C.将水改为硫酸铜溶液 D.将一氧化碳改为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虽然木炭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物二氧化碳也是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不明显,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出氧气的含量。故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过量的Ca(OH)2会,反应后Ca(OH)2会剩余,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铵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二者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可以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来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故C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工业炼铁不能将一氧化碳改为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故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根据实验原理及物质的性质结合图示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19.小华采用如图装置对和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实验步骤为:①关闭活塞,打开活塞;②再关闭活塞,打开活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打开后,瓶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若用盐酸代替稀,可能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纯
C.步骤①可收集到CO2,步骤②可收集到H2
D.两种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答案】C
【详解】①关闭活塞,打开活塞,混合气体进入瓶内,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到的气体是;②再关闭活塞,打开活塞,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收集到的气体是;
A. 步骤②打开后,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瓶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此选项正确;
B.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若用盐酸代替稀,可能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纯,此选项正确;
C. 步骤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收集到,步骤②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收集到,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氢气属于中性的气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的气体,所以这两种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0.小涵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氧元素,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化学式是
B.D的水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C.的反应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
D.C和E反应可生成D,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A、物质含氧元素,且为单质,故物质A是氧气,化学式为,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中N元素为+5价、Cu元素为+2价,而图中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故物质D不可能是,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A为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质C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物质D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E,故E为氢氧化铜,C物质与E物质氢氧化铜可以反应生成D物质硫酸铜和水,反应过程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钙元素 ;
(3)碳酸根离子 ;
(4)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5)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是 ;
(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2N
(2)Ca
(3)
(4)CO
(5)4Al+3O2=2Al2O3
(6)
【详解】(1)1个氮原子用元素符号N表示,2个氮原子即2N。故填:2N。
(2)钙元素用元素符号Ca表示。故填:Ca。
(3)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碳酸根离子用表示。故填:。
(4)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用CO表示。故填:CO。
(5)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因为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故填:。
(6)酒精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22.(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铁锅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 性。
(2)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碗筷,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3)古代的字画用墨书写,能保存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
(4)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上用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水中有较多泡沫,证明所用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答案】(1)导热
(2)乳化
(3)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
(5)软水
【详解】(1)铁锅能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碗筷上的油污。
(3)墨中含有碳单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则用墨书写的画能保存很长的时间。
(4)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若水中有较多泡沫,则说明该水为软水。
23.(5分)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 。
(2)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 (填操作步骤和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 。
(3)丙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 ,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 。
【答案】(1)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2)先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漏气)、或没有充分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答案不唯一)
(3)实验①中铁钉不生锈,实验③中铁钉生锈 与实验③进行对比,探究氯化钠对铁生锈有无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汽油和水,溶剂种类不同,分别加入的是等量的高锰酸钾,其他条件相同,其目的是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如果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可能原因是氧气没有充分消耗,比如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是装置漏气导致进入水的同时有空气进入,或者是温度没有恢复至室温,气体膨胀导致进入的水偏少。
(3)三个试管中的条件不同,实验①的试管中有空气但没有水,实验②的试管中的有水但没有空气,实验③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实验③中的铁钉会生锈,通过比较实验③和实验①可以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实验④中铁钉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并且有氯化钠存在,则可与实验③进行对比,探究氯化钠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24.(4分)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忽略水的损失)。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的溶解度是 g。
(2)烧杯②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分别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更大
C.时,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更多
【答案】(1)36.0
(2)不饱和 48.4
(3)AC
【详解】(1)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硝酸钾,而②中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则为不饱和溶液;
烧杯④中共含硝酸钾20g+60g=80g,则共析出固体80g-31.6g=48.4g。
(3)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溶液均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同,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更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 所需氯化钠质量较小,则氯化钠中加水更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25.(10分)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 。
(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一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材料硬度很小
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
C.该材料可有效的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
(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金属Mg是通常将 (填字母)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Mg(OH)2,Mg(OH)2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12,电解熔融状态的MgC12制得Mg。
A.盐酸 B.食盐 C.石灰乳 D.二氧化碳
(5)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石灰石,转化过程如图:

Ⅰ.在此转化过程中体现了焦炭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Ⅱ.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其年产量的20%~40%,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Ⅳ.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 (填字母)。
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答案】(1) 31 Ga3+
(2)A
(3)减小 Mg(NO3)2和Al(NO3)3
(4)C
(5)可燃性/还原性
涂油、刷漆、电镀金属、制成合金等 C
【详解】(1)圆圈内的数值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31-2-8-18=3,则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则镓离子符号为Ga3+。
(2)A、合金的硬度较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合金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能,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合金具有消噪的作用,则可有效的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Mg>Al>Zn>Ag,则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然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又由于、,铝、锌与硝酸银反应时,滤渣质量均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滤液质量减小;
若反应后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为银、锌、铝,则说明只有铝与硝酸银反应,且铝过量,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铝和硝酸镁。
(4)由于海水中含有镁离子,而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结合为氢氧化镁,则说明加入的为碱,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故选C。
(5)Ⅰ.焦炭燃烧放热,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流程中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Ⅱ.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刷漆、涂油等方法可防止铁生锈。
Ⅳ.钢筋混凝土中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C。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26.(10分)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航天科技涉及很多气体制备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与实验室、工业制气体密切相关。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若收集较为纯净的可以选择装置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的方法: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的发生装置可选B或C,C装置比B装置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
(二)工业制取气体
(4)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
(三)太空制取气体
(5)电解水更适合在太空中侧氧气的原因之一是水可以循环使用,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6)如图,电解水过程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氢燃料电池使用后又生成水,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试管
(2)AF/F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3)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沸点
(5)
(6)1:2
(7)
【详解】(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O2 ,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若收集较为纯净的 O2 收集装置可选择F,故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F;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 O2 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 CO2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该实验的发生装置可选B或C,C装置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塑料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料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5)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6)电解水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7)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每空1分,共4分)
27.(4分)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制得的“碱”,H为蓝色溶液。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
(2)F的一种用途为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的①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Na2CO3
(2)用于制取肥皂,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3)复分解反应
(4)
【分析】A为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制得的“碱”,则A是碳酸钠。H为蓝色溶液,则H是铜盐。A碳酸钠和B反应生成C、D、E,则B可以是酸,如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C、D、E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盐酸和F反应可以生成D和E,则F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C是二氧化碳。G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E和铜盐(如氯化铜),则G可以是碳酸铜,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C二氧化碳,E水和H氯化铜。H氯化铜和F氢氧化钠反应生成D氯化钠和I氢氧化铜。即A是碳酸钠,B是盐酸,C是二氧化碳,D是氯化钠,E是水,F是氢氧化钠,G是碳酸铜,H是氯化铜,I是氢氧化铜。代入验证无误。
【详解】(1)根据分析,A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
(2)F是氢氧化钠,可用于制取肥皂,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3)反应④是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①可以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五、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6分)
28.(6分)医疗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等,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排放。医疗污水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处理后的物质成分是什么?同学们开启了项目学习之旅。
项目一:走进污水处理厂
【学习内容】医疗污水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物化+生化”,主要操作设备包括:
①格栅井:除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②反应池:加入化学试剂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③絮凝沉淀池:加絮凝剂除去污水中少量较小的悬浮物。
④接触池:“氯化法”对医疗污水消毒,消毒后污水中含有。
【表达交流】
(1)同学们结合日常所学,对上述污水处理流程的正确排序是 (填序号)。
项目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初步探究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的成分。
污水处理厂常用向污泥处理池中加入氢氧化钙的方法进行消毒,最终的污泥可用作肥料。
【提出问题】最终污泥中残留药品是什么呢?(忽路其他成分的影响)
【做出猜想】猜想1:含有、
猜想2:含有、
猜想3:含有、、
猜想4:含有
(2)小红认为猜想3错误,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少量最终的污泥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备用。
(3)小明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1正确。请帮他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二 将少量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上层清液
三 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变为红色
【反思评价】
(4)同学们认为上述方案一不严谨,理由是 。
【实验拓展】
(5)从环保角度来讲,污水呈中性以后才能排放。若某地污水中含有盐酸,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_(填字母)处理使其达标。
A.烧碱 B.石灰石 C.废铜屑
【答案】(1)①③②④
(2)
(3)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紫色石蕊溶液
(4)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
(5)B
【详解】(1)处理污水时,先通过格栅井除去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然后通过絮凝沉淀池除去较小的悬浮物,再通过反应池用化学试剂除去有机物,最后进行消毒,所以正确的除污顺序为①③②④。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猜想1正确,则上层清液中含有、,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所以现象为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所以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4)硝酸银也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加入硝酸银无法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5)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污水中含有氢氧化钠,显碱性,处理不达标,此选项错误;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显中性,处理达标,此选项正确;
C.铜不与酸反应,所以污水仍显酸性,处理不达标,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六、计算题(共10分)
29.(5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定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称量136g过氧化氢溶液和0.2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请分析并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1分)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分)
【答案】(1)1.6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36.2g-134.6g=1.6g;
(2)见答案。
30.(5分)某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该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1分)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4分)
【答案】(1)Na2SO4、H2SO4
(2)解: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当溶液的pH=7时,消耗50g稀硫酸,5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50g×9.8%=4.9g,
设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g
则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详解】(1)某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可知,溶液c的pH<7,显酸性,说明硫酸过量,则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化学式分别为:Na2SO4、H2SO4;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中和反应(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九年级(上)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