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B.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C.一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D.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60mm
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樟脑丸“消失” B.水结冰 C.草叶上形成露珠 D.树枝上出现雾凇
4、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5、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6、小飞吃雪糕时发现冰箱里雪糕的外包装上有许多白色的“粉”,去掉外包装后雪糕周围冒出了“烟”;将雪糕放进空茶杯里,过了一会儿茶杯外壁出“汗”了,杯子里雪糕“化”了。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是凝固现象 B.“烟”是汽化现象
C.“汗”是液化现象 D.“化”是升华现象
7、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8、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9、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
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
1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2、图4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3、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4、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16、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8、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19、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0、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21、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22、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B.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液化形成的
C.人们在温泉池中觉得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人体内能的
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2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24、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2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26、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的物态变化。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      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温度/℃部位 甲 乙 丙 丁
额头 36.6 37.0 36.8 36.8
手腕 36.4 36.4 36.2 36.3
实验数据表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建议要考虑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   (填“有关”或“无关”),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cm以内。
(3)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图中   中心位置。由此可知,导致温度测量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
28、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象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2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答案及解析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B.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C.一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D.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60mm
答案:A
解析: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m/s,所以B错误;一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0.5N,所以C错误;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60cm,所以D错误;故选A。
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答案:A
解析:“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所以A错误;故选A
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樟脑丸“消失” B.水结冰 C.草叶上形成露珠 D.树枝上出现雾凇
答案:A
解析: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选A;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都需要放热。
4、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霜”、“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BCD错误。
5、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答案:D
解析: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所以A错误;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所以B错误;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所以C错误;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汽化现象,故选D。
6、小飞吃雪糕时发现冰箱里雪糕的外包装上有许多白色的“粉”,去掉外包装后雪糕周围冒出了“烟”;将雪糕放进空茶杯里,过了一会儿茶杯外壁出“汗”了,杯子里雪糕“化”了。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是凝固现象 B.“烟”是汽化现象
C.“汗”是液化现象 D.“化”是升华现象
答案:C
解析:“粉”是凝华现象,所以A错误;“烟”是液化现象,所以B错误;“化”熔化现象,所以D错误;“汗”是液化现象,故选C。
7、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答案:A
解析: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所以BCD错误。
8、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答案:D
解析:小冰晶降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水,所以D错误
9、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
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
答案:A
解析:实验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所以A错误,故选A。
1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答案:D
解析:该图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A错误;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液态,所以B错误;在第12min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错误;故选D。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盐能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急速预冷(O℃以下)时凝华形成的,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故选A。
12、图4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B
解析:A图为晶体熔化图像,B图为非晶体熔化图像,C图为晶体凝固图像,D图为非晶体凝固图像。
13、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答案:B
解析: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A错误;水沸腾的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所以C错误;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错误;故选B。
14、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答案:D
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大小。故选D。
1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图象中的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所以A错误;AB、BC、CD、DE段物质都在吸热,所以B错误;BC段物质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所以D错误;故选C。
16、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D
解析:AB这两句话是正确的,但与图无关,所以AB是错误的;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下降,所以C是错误的;故选D。
1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A错误;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所以B错误;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颗粒先升华成钨蒸汽后再凝华成钨颗粒附着在白炽灯泡内表面的结果,所以D错误;故选C
18、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答案:A
解析: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会结冰,所以A错误,故选A。
19、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t1~t2时间内物质加热时温度保持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过程,也可能是液体沸腾过程,所以AB错误;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内能变大,所以D错误,故选C。
20、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答案:B
解析:A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中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中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21、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所以A错误;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B错误;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所以D错误;故选C。
22、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B.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液化形成的
C.人们在温泉池中觉得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人体内能的
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答案:C
解析: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所以A错误;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热胀冷缩形成的,所以B错误;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D错误;故选C。
2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答案:A
解析:由图乙知,M肯定都是晶体,N无法确定,所以BCD错误,故选A。
24、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答案:D
解析: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所以不易冰冻;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不易开锅(沸腾),故选D。
2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C
解析: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容易凝固,故选C
26、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的物态变化。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凝固、熔化 减小
解析:制作冻豆腐的过程: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先凝固后熔化;因其体积不变,质量变小,所以其密度减小。
27、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      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温度/℃部位 甲 乙 丙 丁
额头 36.6 37.0 36.8 36.8
手腕 36.4 36.4 36.2 36.3
实验数据表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建议要考虑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   (填“有关”或“无关”),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cm以内。
(3)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图中   中心位置。由此可知,导致温度测量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距离 (2)测温的部位 无关 3 (4)红外探测器 测量时,没有正对身体,导致红外线无法会聚在红外探测器
28、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象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1)36 (2)吸收 不变 (3)B
2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
答案:(1)变大 液化 (2)继续吸热 (3)87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有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2024届九年级结课评估[5L]物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