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A(广教版)
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Fe-56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了如下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整理桌椅 B.制作木雕
C.修剪盆栽 D.烧制瓷器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二氧化碳 B.洁净的空气 C.水银 D.牛奶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4.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水可用于浇灭纸箱着火,是因为降低了纸箱的着火点
B.采用涂油的方法来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Mg2+ ③CO2 ④ ⑤2CO ⑥H2O2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⑤⑥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⑤
6.试管内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且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不变
B.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D.将氢氧化钠固体换成硝酸铵固体,实验现象一样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探究水的组成 D.分离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9.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下列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24分)
10.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
(1)茗茶——馨香四溢。煮茶时能闻到香味说明了分子在 。
(2)瓷器——精美绝伦。瓷器的颜料成分之一是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Cu2(OH)2CO3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国画——气韵生动。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
(4)美食——色香味俱全。烹饪时常用到调味品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11.高铁已成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结合下图所示信息回答问题。
(1)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利用了石墨良好的 性。
(2)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3)晶体硅是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电子芯片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硅的主要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1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 。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2)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可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前后, (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数目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3.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密切。
(1)西汉时期,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其原理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铜,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铁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验一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对比乙和丙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3)某同学用实验二所示装置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
①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实验中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布条不变色,B中紫色石蕊布条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
②C中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①:向Y型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关闭弹簧夹。
步骤②:将Y型管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步骤③: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最终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剩余 mL(已知Y型管的容积是60mL)。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图2是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请回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丙的溶解度。
(2)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图2中X固体是 (填“甲”、“乙”或“丙”)。
(4)图2中一定是X的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3分)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F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17.铬(Cr)是地壳中分布较广的元素之一,为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CrSO4溶液…
【作出猜想】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①Cr>Al>Cu ②Al>Cr>Cu ③Al>Cu>Cr
【进行实验】
(1)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为蓝色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猜想 (填序号)成立
【分析讨论】
(2)实验前对金属进行打磨的目的是 ,生活中Cr (填“容易”或“不容易”)锈蚀。
(3)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丽同学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华同学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
(5)除了用稀硫酸验证活动性外,小铭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这三种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写一种)。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石灰石粉末分为5等份,分五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石灰石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测出每次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石灰石粉末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108.9g 117.8g 126.7g 135.6g 145.6g
请分析并计算:
(1)生成CO2的总质量为 g。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D
【详解】A、整理桌椅只是改变了桌椅的位置,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B、制作木雕只是改变了木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C、修剪盆栽只是改变了盆栽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D、烧制瓷器过程中燃烧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3.C
【详解】A、加热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呈45°角,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上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D、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操作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水可用于浇灭纸箱着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自行车链条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故选项做法正确;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空气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
D、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D
【分析】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详解】A、④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A错误;
B、①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②Mg2+中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
C、③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⑤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⑥H2O2中的2表示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C错误;
D、⑤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环境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
【详解】A、环境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试管内硝酸钾固体溶解,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增大,A不符合题意;
B、环境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试管内硝酸钾固体溶解,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符合题意;
C、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增大,所以根据浮力公式F=ρgV排可知,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小,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环境温度降低,试管内溶液中析出硝酸钾固体,实验现象不一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正确;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选项推理不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装置为密闭装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向等量水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后能达到炭粉,除去了炭粉中的铁粉,而不是分离,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C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铜质量不再变化,因此铜的质量应该是先无后有,再不变,故A图像错误;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硝酸银的质量是从开始就不断减小直至到0,故B图像错误;
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减少,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少,且铁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少的程度大于铁与硝酸铜反应,因此第一段坡度大,第二段坡度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不再变化,故C图像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加入铁粉之前,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质,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三种,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亚铁两种,硝酸铜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一种,故D图像错误;
故选:C。
10.(1)不断地运动
(2)+2##+2价
(3)稳定##不活泼
(4)元素
【详解】(1)煮茶时能闻到香味,是因为茶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的香味,故填:不断地运动;
(2)Cu2(OH)2CO3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或+2价;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故填:稳定或不活泼;
(4)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11.(1)导电
(2)大
(3)CO
【详解】(1)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利用了石墨良好的导电性,故填:导电;
(2)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锰钢的硬度比纯铁大,故填: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Si、O、C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Si、O、C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0、0,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12.(1) 8 BC
(2) 原子 1:3
【详解】(1)①D粒子质子数为18,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稀有气体氩元素,不易得失电子,则X=18-2-8=8。
②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②由图可知,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3OH、丁为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数目比为1:3。
13.(1)置换反应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详解】(1)“曾青得铁化为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反应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乙中铁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丙中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生锈, 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需要与氧气接触;
(3)①硬质玻璃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故填: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②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4.(1) 碳酸##H2CO3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
【详解】(1)①实验中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布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中紫色石蕊布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则使其变红的物质是碳酸(或H2CO3);
②C中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由图2可知:
步骤②中红磷能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能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步骤③: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消耗氧气的体积为,故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倒流入Y型管内12mL,最终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剩余体积为。
15.(1)<
(2)20%
(3)甲
(4)c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故填:<;
(2)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为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100%=20%,故填:20%;
(3)由图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t2℃时固体X全部溶解,则X不可能是丙,t2℃时,乙的溶解度为28g,甲的溶解度为40g,t2℃时,60g水中最多能溶解乙的质量为×60g=16.8g<20g,则X固体是甲,故填:甲;
(4)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6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60g=15g>10g,则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溶液c中有未溶的固体,则溶液c是饱和溶液,t2℃时,6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60g=24g>20g,则溶液d是不饱和溶液,故填:c。
16.(1)锥形瓶
(2) BC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BC;;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7.(1)②
(2)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不容易
(3)
(4)铝和铬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比较铝和铬的活动性顺序
(5)Al、CrSO4溶液、Cu##Al2(SO4)3溶液、Cr、CuSO4溶液等
【详解】(1)实验中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Al>Cr>Cu,因此猜想②成立,故填:②;
(2)实验前对金属进行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铬(Cr)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生活中Cr不容易锈蚀,故填: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不容易;
(3)实验三中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铝和铬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铝、铬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比较铝和铬的活动性顺序,所以不可行,故填:铝和铬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比较铝和铬的活动性顺序;
(5)金属的活动性Al>Cr>Cu,可以选择两边的金属与中间的盐溶液反应,或选择中间的金属与两边的盐溶液反应,均可验证3种金属的活动性,所以选择的药品可以是铝片、铜片和CrSO4溶液或铬片、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故填:Al、CrSO4溶液、Cu或Al2(SO4)3溶液、Cr、CuSO4溶液等。
18.(1)4.4
(2)解:设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实验后再加入的石灰石粉末,碳酸钙没有参加反应,说明盐酸已经完全反应,固此盐酸完全后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5.6g=4.4g,故填:4.4;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2024届九年级结课评估[5L]理数答案!

下一篇: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