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黄润苍教学楼主体的7层(不含地下室)总高约为24米
B.黄润苍楼的学生正常走去食堂用时约
C.培元中学百米赛跑纪录保持者的速度约为
D.课堂上叶段长讲课声需要才能传到学生的耳朵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采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时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就是错误
3.2023年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跨栏,中国选手林雨薇获得金牌,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B. C.7.8 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10月20日培元某班经典诵读比赛同学打鼓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电影《流浪地球2》里,刘培强在月球上通过超声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D.苍蝇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约为300次,这是次声波,对人体有害,应珍爱生命,远离苍蝇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谈到轻舟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轻舟里的李白 C.江水 D.山
6.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子,则音调最高的瓶子的序号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3年10月14日北美出现日环食,此地太阳光通过由树叶组成的三角形小孔照射到地面上出现光斑,光斑的形状是( )
A.三角形 B.圆形 C.环形 D.月牙形
9.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金星凌日
C.林中万缕阳光 D.小孔成像
10.夜里,刚下过雨的路面十分潮湿,小元出门时拿着手电筒照亮前方路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泥路面上主要发生镜面反射
B.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坑水面上主要发生漫反射
C.手电筒在水坑水面反射的光大多进入小元的眼睛,小元感觉水坑很亮
D.为了不踩进水坑,小元应当踩较亮不踩较暗的
11.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20 B.21∶05 C.21∶02 D.02∶12
12.地球上最快的动物中,旗鱼速度达,猎豹每分钟运动,褐海燕速度可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动物中旗鱼最快
B.褐海燕速度说明褐海燕飞行了
C.三种动物中褐海燕最快
D.猎豹的速度为
13.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有一探照灯S,它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向容器中注水,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下方 B.B的上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14.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15.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2dm B.6.20dm C.62cm D.620.0mm
1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第4 s~第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二、填空题
17.成语“锣鼓喧天”是指锣鼓声音震天响:能分辨出锣声、鼓声是因为其________不同;“震天响”则是指锣鼓声的________特别大。
1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___________图,和乙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图。
19.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角为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是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1.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________m。
22.甲、乙两辆车同时向北行驶,它们的图像如上图所示。则两车的速度之比__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
23.如图,图甲测量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cm,图乙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____刻度尺。
2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度(填数字),分界面______侧为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三、作图题
2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同时在水表面发生反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6.如图所示,物体AB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简答题
27.小明往地上一个不透明的红色热水瓶里灌开水,从水瓶里发出咕咚的水声一会儿后,旁边的妈妈听到灌水声越来越尖锐,就对小明说:“水快灌满了!”请你从这个生活情景中找出其中两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回答。
五、实验题
28.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
(2)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做_______(选填“匀速”、“变速”)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未及时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选填“大”、“小”)。
29.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30.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A、B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硬纸板底边。
次序 1 2 3 4 5 6
入射角i
反射角r
(1)放置白色硬纸板A、B需与平面镜_________;
(2)让入射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_________;
(3)纸板B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的;
(5)为了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白色纸板应该选择较为_________(“粗糙的”或“光滑的”)。
(6)这个实验共进行了6次实验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3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
(1)实验在___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__关系。
(4)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cm,则蜡烛B应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2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32.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 、2和2 3和3 、4和4 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_度,光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丙中当激光从水中沿4 方向射入O点时,折射光线将会沿着_________(填“1”“2”“3”或“4”)的方向射出,说明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六、计算题
33.某品牌汽车一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A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了,进入B公路,在B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后进入如图所示的C隧道,求:
(1)汽车在A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在B公路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遵守交通规则前提下汽车经过C隧道最短时间。
34.晓军从家中出发去开元盛世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1)晓军步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晓军从家到开元盛世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请用直角坐标系画出晓军全程的关系图像。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普通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学楼主体的7层(不含地下室)总高约为24米,故A正确;
B.初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5s的时间,步行的距离约是,远小于食堂与教学楼的距离,故B错误;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远小于此数值,一般在7m/s左右,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教室空间长度不大于10m,所以老师讲课的声音不超过0.03s,可以随时传到学生耳中,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A错误;
B、采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
C、实验时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误差不同于错误,测量时出现误差,但不一定出现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她的平均速度约为,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琴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同学打鼓用的力越大,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也是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苍蝇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约为300次,即频率为300Hz,低于20Hz的声音才是次声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解析:以轻舟、江水、轻舟里的李白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轻舟是静止的,以山为参照物时,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轻舟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B错误:;
C.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正确,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从题图中可知,通过敲击瓶子来进行演奏,这里振动的是瓶子和水,瓶中的水越多,敲击时越难振动,其振动的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瓶中的水越少,敲击时越容易振动,其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丙。故选C。
8.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现象中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所以日环食时形成的光斑也是圆环形的,故C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D.金星凌日、林中万缕阳光、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光的反射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当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水泥路面上时,由于水泥路面的表面比较粗糙,光会发生漫反射,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导致我们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手电筒的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水坑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坑水面上主要发生镜面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坑水面上主要发生镜面反射,因此大部分光反射出去,进入小元的眼睛的光就少,因此看到水坑就较暗,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泥路面上主要发生漫反射,因此进入小元眼睛的光就较多,看到路面就较亮,且看到水坑较暗,所以为了不踩进水坑,小元应当踩较亮不踩较暗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由于是从镜子中看,所以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5的对称数字是2,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故这时的时刻应是21:0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CD.根据题意可知,旗鱼速度为,猎豹速度为,褐海燕速度为300km/h,所以褐海燕速度最快,故AD错误,C正确。
B.褐海燕速度为300km/h,说明褐海燕在1h内飞行了300km,故B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在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所以注水后光斑会向下方移动,如图所示: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因此人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鱼通过折射后所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因此D选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 s后才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A错误;由图可知第24 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 s后两物体的图象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B、D错误;第4 s~第19 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故选C。
17.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锣和鼓的结构、材料等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分辨出锣声、鼓声就是因为它们音色不同;
“震天响”描述声音很大,即“震天响”是指锣鼓声的响度特别大。
18.答案:丁;甲
解析:
19.答案:60;减小
解析:
20.答案:虚;不变
解析: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湖水中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小鸟的大小相等。
21.答案:2.9;0.4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距离平面镜为2.9,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9m。
小春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5m,人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5m,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2.答案:2∶1;南
解析:
23.答案:3.85;3.8;甲
解析: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3.85 c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因此读数在3.80~3.89 cm之间都是正确的),故物块的长度为3.85 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3.8 cm,因此物块的长度为3.8 cm,最后一位为估读值。
因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小于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甲刻度尺。
24.答案:OF;45;左
解析:
25.答案:见解析
解析:
解析:
26.答案:见解析
解析:
解析:
27.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不透明的红色热水瓶,颜色为什么是红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太阳光照到热水瓶上,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
②旁边的妈妈听到灌水声越来越尖锐,为什么就对小明说:“水快灌满了!”
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明的妈妈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水的高度进而知道水满了。
28.答案:(1);(2)时间;(3)小于;0.5;(4)变速;(5)小
解析:
29.答案:(1)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2)振幅;(3)频率
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实验过程中通过乒乓球弹开的幅度,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易于观察;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乒乓球的跳动情况可以说明音叉的振动情况,属于转换法;
(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0.答案:(1)垂直;(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同一平面;(4)可逆;(5)粗糙的;(6)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只有纸板A、B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分析表中数据,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相等,由此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折转回原位置,又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当光线贴着纸板EF沿FO射到O点时,可以观察到光线沿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6)实验中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得出的额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的规律。
31.答案:(1)较暗;(2)A;(3)大小;(4)靠近;(5)不能;虚
解析:(1)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且烛焰很亮,则烛焰的像会很清晰,便于进行实验。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的这一侧,这样烛焰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cm,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B应靠近玻璃板2cm。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所以移去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2.答案:(1)增大;小于;0;变小;(2)4;可逆
解析:
33.答案:(1)3000m;(2)150s;(3)180s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在A山路上以30m/s的速度行驶了100s,由可得,汽车在A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是
(2)根据题意可知,在B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行驶6km,由可得,汽车在B公路行驶的时间是
(3)根据题意可知C隧道的长度为,经过C隧道的最大速度为60km/h,由可得遵守交通规则前提下汽车经过C隧道最短时间为
34.答案:(1)1500s;(2)6m/s;(3)2m/s;(4)
解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2024.3)英语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