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3(含解析)

福建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3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2SO4属于酸 B.KOH属于碱 C.NO属于氧化物 D.石灰水属于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石油 B.空气 C.水银 D.氧化镁
3.生活中很多变化都伴随着热量变化,下列热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苹果腐烂发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灯管通电发热 D.暖宝宝贴(内含铁粉 活性炭 NaCl固体等)发热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湿润pH试纸测溶液的pH,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C.含碳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空气
8.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结构不同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10.已知: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CaO2·xH2OCaO2+xH2O,CaO2再发生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取21.6g过氧化钙晶体,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水的质量为16.0g
B.对应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a点>b点
C.过氧化钙晶体中x的值为6
D.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
11.(7分)“84”消毒液
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成功研制出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又更名为“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IO)的高效消毒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可用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同时有氯化钠和水生成。下图是某品牌“84”消毒液的标签(部分):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
(2)有效氯含量中的氯是指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制取“84”消毒液”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有 (写一条),由此说明“84”消毒液中物质的性质是 。
12.(7分)《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已知,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
(1)反应区中,ZnCO3分解生成ZnO和另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2)C与ZnO发生置换反应得到Zn,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3)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理论上冷凝区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 。
13.(7分)下图是工业上用黄铁矿制备硫酸的简易工艺流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流程可知黄铁矿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2)沸腾炉中的黄铁矿首先要进行充分粉碎,目的是 。
(3)接触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为防止尾气引起污染,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
14.(11分)学习了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同学构建了如图生成盐的知识网络模型。
(1)若反应①和②与图中已有的反应类型不同,它们可以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请将其中一处内容补充完整 。
(2)若中心处盐的溶液为黄色,写出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通过反应⑤生成的盐为NaCl,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4)“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①医疗上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请根据图1分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 。
②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写微粒符号);请分析并推测: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15.(12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如图是我国部分航天器示意图。
(1)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火箭发射时能量的转化主要是 ;飞船上的电能来源主要是 (填字母)
A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航天飞船上要使用一种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是在碳化硅、陶瓷中嵌入碳纤维而制成的,它是一种
材料(填字母)。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合成材料 D 有机材料
(4)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填字母)。
A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绿体的形成
C 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 D 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太空植物营养液
(5)图(3)是航天飞船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请根据该示意图回答:
①装置I的作用是 。
②装置Ⅱ是和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不写出反应条件)。
16.(10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C装置制取氢气,该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请写出C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5)如下图,将土豆片(作催化剂)和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收集的氧气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的曲线1,则曲线2表示的是哪种因素引起的变化: (填“①”“②”或“③”)。
17.(10分)新鲜的水果人人都爱,你知道水果的保存方法和一些其他的用途吗?
I、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
(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荔枝保鲜剂中冰盐水的作用是 。
II、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如下图),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注:西红柿、苹果的汁液均呈酸性(酸性物质以HCl代替)】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大小/A
① 西红柿 1 98.7
② 西红柿 2 72.5
③ 苹果 2 27.2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 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该装置能将 能转变为电能。
(5)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和 。
(6)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7)【拓展与延伸】小组同学将锌片插入苹果,发现锌片表面有小气泡产生。根据已学知识,小组同学认为锌片表面产生小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18.(6分)如图为小明家中某品牌钾肥的部分包装标签,为检测该钾肥中硫酸钾的含量是否真实,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加水至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33g沉淀(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XX钾肥 主要成分: K2SO4 K2SO4含量≥86% 净重:50kg
(1)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含量是否真实?(写出计算过程)
(2)若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测得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福建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3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2SO4属于酸 B.KOH属于碱 C.NO属于氧化物 D.石灰水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详解】A、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C、NO是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石油 B.空气 C.水银 D.氧化镁
【答案】C
【详解】A、石油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有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D、氧化镁属于氧化物,含镁元素和氧元素,不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3.生活中很多变化都伴随着热量变化,下列热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苹果腐烂发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灯管通电发热 D.暖宝宝贴(内含铁粉 活性炭 NaCl固体等)发热
【答案】C
【详解】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属于化学变化;
C、灯管通电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暖宝宝贴(内含铁粉 活性炭 NaCl固体等)发热,原理为形成原电池,盐类混合物为原电池的电解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以是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选择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因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符合题意;
C、图示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D、由C可知,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答案】D
【详解】A、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选项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带有电荷,但质子、电子不是离子,此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此选项错误;
D、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此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详解】A、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正确;
B、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错误;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贴在烧杯的内壁上,错误;
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错误。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湿润pH试纸测溶液的pH,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C.含碳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空气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错误;
B、湿润pH试纸测碱性溶液的pH时,水稀释了溶液,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出的溶液的pH偏小,湿润pH试纸测酸性溶液的pH时,水稀释了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出的溶液的pH偏大,题文没有指明溶液的酸碱性,无法判断测出的结果,选项错误;
C、含碳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含碳的物质,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结构不同
【答案】B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固体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答案】A
【详解】A、图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示中导管与外界连通,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装置冷却至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已知: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CaO2·xH2OCaO2+xH2O,CaO2再发生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取21.6g过氧化钙晶体,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水的质量为16.0g
B.对应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a点>b点
C.过氧化钙晶体中x的值为6
D.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
【答案】D
【详解】A :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由图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21.6g-7.2g=14.4g。A错。
B:a点固体为过氧化钙,b点固体为氧化钙,过氧化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氧化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所以对应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a点<b点。B错。
C:如图可知,生成过氧化钙质量为7.2g。
即过氧化钙晶体中x的值为8。所以C错。
D: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7.2g过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
钙元素质量=7.2g-3.2g=4g;固体由7.2g发生反应生成5.6g固体,减少质量为氧元素质量=7.2g-5.6g=1.6g。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3.2g-1.6g=1.6g。则b点固体中钙氧原子个数比为
所以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
11.(7分)“84”消毒液
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成功研制出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又更名为“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IO)的高效消毒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可用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同时有氯化钠和水生成。下图是某品牌“84”消毒液的标签(部分):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
(2)有效氯含量中的氯是指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制取“84”消毒液”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有 (写一条),由此说明“84”消毒液中物质的性质是 。
【答案】(1)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任选其一即可
(2)元素
(3)
(4) 避光置于阴凉处保存 光照或较高温度下不稳定易分解
【详解】(1)“84”消毒液含有水、次氯酸钠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根据“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可知,“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有效氯含量中的氯是指元素,而非具体存在形式。
(3)根据“可用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同时有氯化钠和水生成”,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4)从标签“注意事项”可知,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有避光置于阴凉处保存等。要避光置阴保存说明“84”消毒液中物质的性质是光照或较高温度下不稳定易分解。
12.(7分)《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已知,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
(1)反应区中,ZnCO3分解生成ZnO和另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2)C与ZnO发生置换反应得到Zn,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3)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理论上冷凝区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 。
【答案】(1)
(2)碳元素/C
(3)物理
(4)419℃~907℃
(5)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详解】(1)碳酸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和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反应物中: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单质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生成物中:锌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化合价升高的是碳元素;
(3)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由锌的熔点和沸点可知,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419℃~907℃;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13.(7分)下图是工业上用黄铁矿制备硫酸的简易工艺流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流程可知黄铁矿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2)沸腾炉中的黄铁矿首先要进行充分粉碎,目的是 。
(3)接触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为防止尾气引起污染,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
【答案】(1)硫元素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彻底
(3) 化合
(4)回收尾气(或收集再处理等)
【详解】(1)黄铁矿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黄铁矿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硫元素。
(2)沸腾炉中的黄铁矿首先要进行充分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彻底。
(3)接触室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4)防止尾气引起污染,可回收尾气(或收集再处理等)。
14.(11分)学习了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同学构建了如图生成盐的知识网络模型。
(1)若反应①和②与图中已有的反应类型不同,它们可以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请将其中一处内容补充完整 。
(2)若中心处盐的溶液为黄色,写出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通过反应⑤生成的盐为NaCl,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4)“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①医疗上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请根据图1分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 。
②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写微粒符号);请分析并推测: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1) 置换反应 金属+酸或金属+盐
(2)(合理即可)
(3)(合理即可)
(4) 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HCO3-、OH- 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1)反应③为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④为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⑤盐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⑥为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⑦为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⑧为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为复分解反应,故①和②不能为复分解反应类型,金属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盐反应也可以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而且均为置换反应,故反应①和②应该为金属与酸反应和金属与盐反应,故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2)铁盐溶液为黄色,③为酸与酸的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3)反应⑤盐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为复分解反应,需满足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的条件,生成的盐为NaCl,化学方程式可为;
(4)①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即碳酸氢钠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图1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②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示可知,发生变化的微粒是HCO3-、OH-;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示可知,氢氧根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则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碳酸根离子又能与钙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15.(12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如图是我国部分航天器示意图。
(1)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火箭发射时能量的转化主要是 ;飞船上的电能来源主要是 (填字母)
A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航天飞船上要使用一种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是在碳化硅、陶瓷中嵌入碳纤维而制成的,它是一种
材料(填字母)。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合成材料 D 有机材料
(4)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填字母)。
A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绿体的形成
C 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 D 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太空植物营养液
(5)图(3)是航天飞船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请根据该示意图回答:
①装置I的作用是 。
②装置Ⅱ是和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不写出反应条件)。
【答案】(1) 40%
(2) A C
(3) B
(4) D
(5)分离空气、和
【详解】(1)偏二甲肼(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火箭发射过程中将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选A;飞船上的电能来源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C。
(3)航天飞船上要使用一种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是在碳化硅、陶瓷中嵌入碳纤维而制成的,它是一种复合材料,故选B;
(4)测量温度、叶绿体形成、注入空气均与重量无关;在普通漏斗中,水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透过滤纸实现的,而在失重的情况下,过滤时水不会向下流,所以无法过滤,但可用特殊的漏斗,用加压的方法过滤,故最难完成的是D;
(5)①装置I是为了分离空气、水和二氧化碳,为装置Ⅱ、Ⅲ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②CO2和H2反应生成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H2=C+2H2O。
16.(10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C装置制取氢气,该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请写出C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5)如下图,将土豆片(作催化剂)和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收集的氧气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的曲线1,则曲线2表示的是哪种因素引起的变化: (填“①”“②”或“③”)。
【答案】(1)
(2)E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管口,若复燃,则集满
(4)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5)①
【详解】(1)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管口有棉花团,可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E;
(3)用装置E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氧气从导管a端进,将空气从短导管b排出,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木条复燃,则已满;
(4)B中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产生平稳的气流;
C装置发生的反应为锌与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方程式为:;
(5)由图可知曲线2产生的气体比曲线1产生的气体少,温度、催化剂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不影响产生气体的质量,反应物过氧化氢的质量能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曲线2产生的气体少,说明减少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17.(10分)新鲜的水果人人都爱,你知道水果的保存方法和一些其他的用途吗?
I、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
(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荔枝保鲜剂中冰盐水的作用是 。
II、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如下图),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注:西红柿、苹果的汁液均呈酸性(酸性物质以HCl代替)】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大小/A
① 西红柿 1 98.7
② 西红柿 2 72.5
③ 苹果 2 27.2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 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该装置能将 能转变为电能。
(5)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和 。
(6)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7)【拓展与延伸】小组同学将锌片插入苹果,发现锌片表面有小气泡产生。根据已学知识,小组同学认为锌片表面产生小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答案】(1)化学
(2)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
(3)电极间距离
(4)化学能
(5) ② ③
(6)电极插入水果中深度
(7)
【详解】(1)水果变色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荔枝保鲜剂中冰盐水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故填: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故填:电极间距离;
(4)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化学能;
(5)电极间距离相等而水果种类不同时,水果种类影响电流大小,所以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②③,故填:②;③;
(6)当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相等,改变电极插入水果深度,观察电流与深度的关系,故填:电极插入水果中深度;
(7)由题可知西红柿、苹果的汁液均呈酸性,其中酸性物质以HCl代替,HCl与Zn反应会有氢气生成,因此锌片表面会有小气泡产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18.(6分)如图为小明家中某品牌钾肥的部分包装标签,为检测该钾肥中硫酸钾的含量是否真实,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加水至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33g沉淀(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XX钾肥 主要成分: K2SO4 K2SO4含量≥86% 净重:50kg
(1)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含量是否真实?(写出计算过程)
(2)若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测得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解:设2.0g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为x
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钾肥中硫酸钾的含量真实。
(2)偏大
【详解】(1)见答案;
(2)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硫酸钡表面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钾、氯化钡,干燥后物质增多,会导致测得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南京中考一模全真化学模拟卷B(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