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食品和生命安全与化学息息相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C.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钳子、镊子、开瓶子的起子都是省力杠杆
2.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两种形式。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
A.铁制品的锈蚀 B.航空发动机的点火
C.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D.食物的腐败变质
3.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绵亘千里,延续千年,创造出一个个历史辉煌。保护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合理、有计划地开采矿产 B.禁止在山林放牧,提倡圈养
C.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D.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还田
4.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达到一定的温度
C.只要是可燃物 D.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铜是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羊毛、棉花、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
C.煤完全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应大量摄入碘元素
6.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B.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8.期末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④冰和干冰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
⑤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⑦ C.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⑦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
A.动植物呼吸
B.仓库中碳酸氢铵化肥逐渐减少
C.金属器皿的锈蚀
D.食物的腐烂
10.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2.火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二、非选择题
13.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制氢、储氢和用氢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制氢:可利用太阳能和化石燃料来制备氢气,方法如下图所示。
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用氢:目前,作为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填一点即可)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最理想的方式是   。
(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   。
(5)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6)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   。
(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   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4.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3),X的化学式:   。
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a名称是   。
(2)图A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略向下斜的原因是:   
(3)图B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   ,铜片上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图C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当   时,停止加热。
(5)图D的实验目的是   ,充分反应后,银片和锌片均有剩余,将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6.如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多于1格,可能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红磷的量一定要足量
B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D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E 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应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2)图2为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将酒精灯火焰对准铜片的中间位加热,其目的是   ,实验中先燃烧起来的是   。
(3)图3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本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   。
②开始给试管a加热,此时发现试管b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称量发现试管a的质量减少了1.32克,假若此时试管b中还有石灰水存在,则试管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17.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请你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电线短路着火,应该切断电源,用沙土盖灭。A答案错误;
B、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能浸泡海产品。B答案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可用于图书档案室,精密仪器等地方的灭火。C答案正确;
D、镊子不是省力杠杆。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线短路着火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省力杠杆的原理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A. 钢铁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包含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航空发动机的点火发生了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符合题意;
C. 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是缓慢氧化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D. 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包含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3.【答案】D
【解析】【解答】A、合理、有计划地开采矿产,合理利用资源,不符合题意;
B、禁止在山林放牧,提倡圈养,利用保护山林绿植,不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不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还田,会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据此理念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使物质燃烧应该具备的条件是:1、可燃物,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A答案错误;
B、可燃物在氧气中达到着火点可以发生燃烧。B答案正确;
C、只有可燃物,没有氧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C答案错误;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不会发生燃烧。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使物质燃烧应该具备的条件是:1、可燃物,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黄铜是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B、羊毛、棉花和蚕丝均是天然纤维,故符合题意;
C、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等,完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可能形成酸雨,故不符合题意;
D、碘为微量元素,若大量摄取也会造成甲状腺肿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合成材料指的是人工合成而非天然生长的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2)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其中天然纤维包括棉花、羊毛、蚕丝等。(3)煤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4)微量元素应该均衡摄入。
6.【答案】A
【解析】【解答】A、油为液体,且密度小于水, 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符合题意;
B、 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且随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不符合题意;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易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需严禁烟火 ,不符合题意;
D、 电线着火,要先断电再灭火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及易燃易爆的安全常识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烟花,故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时也可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同样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是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B、根据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的特点进行解答。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8.【答案】C
【解析】【解答】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不符合题意;
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说法符合题意;
④冰和干冰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说法符合题意;
⑤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这是因为催化剂不仅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且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说法不符合题意;
⑥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说法符合题意;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如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根据灭火的原理回答;
②根据分子的概念回答;
③熟记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
④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也不同;
⑤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反应物浓度等,不一定是催化剂;
⑥根据元素的概念回答;
⑦某些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
9.【答案】B
【解析】【解答】动植物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烂都是不易觉察的比较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而仓库中碳酸氢铵化肥逐渐减少是因为碳酸氢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故不属于缓慢氧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定义分析,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化学反应。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碘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的燃烧会污染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高压水枪灭火图书档案 ,会造成损失,故C不符合题意
D. 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塑料燃烧的产物分析
C、根据灭火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速燃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用锅盖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因为会带入大量空气,加速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浓烟的主要成分密度小于空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火灾自救的方法,进行分析。
13.【答案】(1)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2)光分解水
(3)单质
(4)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D
(6)300
(7)化学/热;电;
【解析】【解答】(1)氢能具有热值高、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优点。
(2) 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最理想的方式是光分解水。
(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
(4) 低温、高压储氢是利用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的原理。
(5)由图示可知, 作储氢材料时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都最高,所以该材料最理想,故选D。
(6) 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 150kg.m3×2m3=300kg。
(7)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或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的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氢能源热值高、来源广泛、燃烧只生成水分析;
(2)根据光分解水获得氢气节能分析;
(3)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降温间隔变小分析;
(5)根据图中各材料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大小分析;
(6)根据图示确定储氢材料中体积储氢密度计算储氢质量分析;
(7)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分析。
14.【答案】(1)
(2)
(3)ClO2
【解析】【解答】(1)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可分析X的化学式为ClO2。
【分析】(1)根据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
(2)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分析。
15.【答案】(1)铁架台
(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为铜片上白磷、红磷提供热量、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4)使液体受热均匀;出现较多晶体
(5)比较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锌
【解析】【解答】(1)仪器a名称是铁架台;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试管口略向下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图B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为铜片上白磷、红磷提供热量、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铜片上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4)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溅出;当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使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5)图D的实验目的是比较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铜和银不反应、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银片和锌片均有剩余,将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则右侧试管中过量的锌会和左侧试管中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硫酸锌,最后不确定是否剩余硫酸铜。
【分析】(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答案】(1)点燃红磷后放进瓶内及盖好瓶塞的速度太慢或实验前止水夹未夹紧;C
(2)使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提高到相同的温度;兵兵球碎片
(3)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3
【解析】【解答】(1)①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多于1格,可能原因是点燃红磷后放进瓶内及盖好瓶塞的速度太慢,会使部分空气逸出,导致气体减少的多,结果偏大,也可能是实验前止水夹未夹紧,会使部分空气逸出,导致气体减少的多,结果偏大;
②A、红磷的量一定要足量,这样才能保证装置内的氧气被完全耗尽,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而造成测定结果偏小,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红磷不能换成铁丝,选项说法不正确;
D、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选项说法正确;
E、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因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应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图2为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将酒精灯火焰对准铜片的中间位加热,其目的是使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提高到相同的温度,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所以实验中先燃烧起来的是乒乓球碎片;
(3)①本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开始给试管a加热,此时发现试管b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
③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克。设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x,则:
x=3g;
答:试管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3g。
【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
(2)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3)① 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 开始给试管a加热,此时发现试管b中有气泡冒出是空气。
③ 根据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7.【答案】(1)解: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化学性质稳定,故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2)解:生活中可以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取暖做饭等
【解析】【分析】(1)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应用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