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模型复习专题01 声现象考点精练(含解析)

专题01 声现象
1.(2022 铜仁市)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2.(2022 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3.(2022 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4.(2022 常州)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
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
5.(2023 金昌)公共场所标示的“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是指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2023 武汉)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2023 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8.(2022 赤峰)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9.(2022 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0.(2023 烟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11.(2023 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12.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
B.超声波和次声波已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C.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
D.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13.陈老师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分贝测试软件,界面如图所示,关于分贝测试软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用来衡量声音响度的软件
B.距离声源越近,屏幕上分贝显示数值越小
C.靠近噪声一定比靠近乐音时显示的数值大
D.这个软件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4.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够听见它
B.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D.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5.(2023 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16.(2022 镇江)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
17.(2023 辽宁)如图是小明用发卡制作的发卡琴,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   产生的,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感到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小明把制作发卡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手机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交流,发布视频是利用   波完成的。
18.(2023 重庆)扬声器(喇叭)是可以扩大声音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的作用而运动,“扩大”是指将声音的   增大。
19.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甲和乙的   不相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0.(2023 恩施州)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   传播,还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1.(2022 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22.小明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用仪器记录了塑料尺发声的声波波形。
(1)如图所示,一只手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由于 (选填“塑料尺振动”“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实验甲,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发现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较小,发出的声音较轻微;实验乙,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发现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较大,发出的声音较 (填“大”或“小”)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得出:发声体的 越大,其发声响度越大;
(3)实验丙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用实验甲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用仪器测得实验甲声音频率为1.2×103Hz,实验丙声音频率为1.3×103Hz,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观察到塑料尺的振动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 变高;
(4)小明将塑料尺在面上敲了几下,发现塑料尺上出现了微小的裂纹,用完全相同的操作重复实验甲,比较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 (图丁),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不同。
1.【答案】A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故C错误;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故D错误。
2.【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3×108m/s,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约为340m/s。
【解答】解: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声,故A正确,B错误;C、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A
【分析】根据图片中的数据,找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解答】解:由图可知,声音在冰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230m、在尼龙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2600m、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1500m、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40m,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冰和尼龙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液体)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答案】A
【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响度和振幅有关。
【解答】解: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频率高超过了可听范围,所以人听不到,由于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振幅很大,所以响度很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响度的认识,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选:B。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答案】C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解: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
7.【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3)声音有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A、蝉叫声是由蝉的鸣膜振动发声,鸟类的发声器管叫鸣管,故A错误;B、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故C错误;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音调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D错误。
8.【答案】D
【分析】声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解答】解: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能结合实例了解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属于基础知识。
9.【答案】A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解答】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和次声波等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0.【答案】D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合题意;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11.【答案】B
【分析】已知超声波传播的往返时间,可计算出单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最后计算出人的身高。
【解答】解: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s=vt=340m/s5×10﹣3s=0.85m;人的身高h=2.5m﹣0.85m=1.65m。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要注意人的身高与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的关系。
12.【答案】B
【解析】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任何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超声波和次声波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它们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故B错误;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故C正确;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据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13.【答案】A
【解答】解:、分贝测试软件,是用来测量声音响度的软件,故正确;、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屏幕上分贝显示数值越大;噪声的振幅不一定比乐音的振幅大,所以靠近噪声不一定比靠近乐音时显示的数值大,故、错误;、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声音响度的软件,所以不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错误。
14.【答案】D
【解答】解:、这里的“高频波”其实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够听见它,故错误;、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错误;、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正确。
15.【答案】D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检测环境噪声的仪器;(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图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响度与音调的区分、声音的利用等知识,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可以传声。(3)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1)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振动而产生的。
(2)鸟鸣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3)鸟鸣声影响了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故对同学来说是噪声。
17.【答案】振动;相互;电磁。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振动产生的;(2)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给发卡一个力,发卡会给手一个反作用力,手感到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小明把制作发卡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手机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交流,发布视频是利用电磁波完成的。
18.【答案】力;响度
【分析】(1)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2)扬声器(喇叭)是可以扩大声音的设备,“扩大”是指将声音的响度增大。
【解答】解:扬声器(喇叭)是可以扩大声音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扩大”是指将声音的响度增大。
19.【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和乙的音色不相同。 
20.【答案】固体;信息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固体传播;通过“土电话”可以知道彼此的说话内容,因此还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是一道基础题。
21.【答案】振动;音调;笛子。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解答】解: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点评】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空气柱振动能够产生声音,可解答此题。
22.【答案】(1)塑料尺振动 (2)大 振幅 (3)变快 音调 (4)音色
【解答】解:(1)由题知,用手拨动塑料尺,所以是由于塑料尺振动发出了声音。
(2)通过比较会发现,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实验中,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所以可得出结论: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其发声响度越大。
(3)丙声音的频率比甲高,所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塑料尺的振动变快。塑料尺振动变快,发出的声音变得尖细,音调变高。
(4)两次波形的图象大致相同,振幅和频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细节不同,说明发声体的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基础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小升初易错精选题达标检测卷(含答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