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共8页,共四大题,31个小题。
2.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Fe-56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冰雪融化 C.光合作用 D.酒精燃烧
2.为了缓解情绪,小明做了一个深呼吸,那么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过滤
4.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醋清洗水垢
5.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氢气 C.氯化钠 D.水
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水
7.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碳元素 C.碳原子 D.碳单质
8.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的呼吸过程 B.粮食酿成白醋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9.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B. C. D.
10.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橡胶轮胎 B. 木雕作品 C. 艺术瓷瓶 D. 青铜摆件
1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2.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13.今年5月12日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构筑生命安全线”,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14.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15.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
1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8.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B.用铜丝和食醋制氢气
C.把经过淬火和回火后的缝衣钢针弯曲
D.点燃蜡烛,用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可以收集到炭黑
19.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Fe3O4+4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20.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甲烷燃烧生成和,所以甲烷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B.科学思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一次性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样品,最好选用的方法就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科学探究与实践: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并振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家里做饭时若发现燃气燃烧时火焰呈现黄色,此时需要将进气口调小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红磷 ;
(2)两个氢原子 ;
(3)氯化钠中含有的两种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用作航标灯的氖气 ;
(5)正5价的氮的氧化物 ;
(6)煮沸过的凉开水不宜用来养鱼,是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选填“氧分子”、“氧原子”或“氧元素”);
(7)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2.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等,它们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人们常利用煤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23.“沉淀”“过滤”“吸附”是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用来净化河水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小卵石、石英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的过程相当于上述方法中的 。
(2)利用活性炭的 性来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的电解。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②该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交流电源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4.约翰.B.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因为在锂电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如图A 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图B~E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 F 是一种粒子模型。
(1)从图中A 可获得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B、C、D、E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3)F 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5.金属与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方法可以把黄金压成厚度只有1/10000mm的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填字母)。
A.金属光泽 B.导电性 C.延展性 D.导热性
(2)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锈蚀,其原因是 。
(3)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方案,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现象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试管C中应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
26.对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下图为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①实验一,分别向两瓶相同体积的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加入相同滴数、同种浓度澄清石灰水,振荡,可验证两瓶气体中 的含量不同;
②实验二,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③实验三,由于 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
(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①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
2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B、C、E均为气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的化学式为 。
(2)物质C的一种用途为 。
(3)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小题,共21分)
2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将药品换成高锰酸钾,需要改进的是 ,实验室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通常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若用此收集方法收集到的不纯净的原因 (写一点即可)。
(3)实验室可用D或G装置来收集某种气体,请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有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 ;检验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若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气体,水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29.证据推理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请回答下列探究蜡烛燃烧的相关问题(已知: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1)实验1中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在a处被点燃,说明焰心处产生的物质具有 性。若a处没有观察到火焰,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2)实验2的现象为 ,据此推知蜡她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符号)。
(3)蜡烛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写出C22H46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0.84消毒液、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溶液制氧气时的作用。
【实验2】
(3)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NaClO作反应物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
(4)NaClO与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溶液外,还有75%酒精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5)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共5分)
31.医学上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玲玲同学取某医用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加入二氧化锰,每隔一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锥形瓶及物质的质量(见下表),直到实验结束。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锥形瓶及物质质量/g 100 99.3 98.9 98.6 98.4 98.4
请计算:
(1)共生成氧气 g。
(2)过氧化氢的质量。
1.B
【详解】A、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所以小明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C。
3.BC
【详解】A、实验产生的废液不可以随意处理,应倒入指定容器内,选项操作正确;
B、由于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所以即使双手紧握锥形瓶,也不能使瓶内压强变大,选项操作错误;
C、加热固体物质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选项操作错误;
D、过滤的操作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C。
4.D
【详解】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是利用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武德合金熔点低,则可做电路保险丝,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具有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醋能清洗水垢,是因为醋能和水垢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金刚石属于碳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其中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功能,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并不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故B错误;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C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不一定是纯水,可能含有矿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碳中和”中的碳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碳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择B。
8.C
【详解】A、人的呼吸过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成白醋,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农家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含水和氢氧化钙,是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橡胶轮胎是用合金钢与橡胶的复合材料制成的,故A错误;
B、木雕是由木柴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B错误;
C、艺术瓷瓶是陶瓷制成,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青铜摆件是由青铜制成,青铜属于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故选D。
11.C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
12.A
【详解】 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这是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汽化,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汽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故选A。
13.B
【详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会加速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应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烧毁,人容易被困电梯内,危险更大,符合题意;
C、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故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关闭门窗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向门窗浇水,可以降低温度,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15.A
【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A正确;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但并不是所有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如金刚石,故B错误;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等,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8:16=1: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17.D
【详解】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18.B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故A正确;
B、铜和活动性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故B错误;
C、经过淬火和回火后的缝衣钢针可以弯曲,故C正确;
D、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烧时会有碳生成,可以用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收集到炭黑,故D正确。
故选:B。
19.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Fe、H、O的原子数目是3、8、4,反应后Fe、O的原子数目是3、4,则4X中含有8个H,所以X的化学式为H2;正确;
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铁和水的质量比为(56×3):(18×4)=7:3;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氧、氢三种元素,而反应前铁中只含有铁一种元素,则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所以该实验了证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正确;
故选C。
20.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甲烷燃烧生成H2O和CO2,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
B、一次性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样品,应选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会燃烧更旺,伸入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伸入二氧化碳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错误;
C、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并振荡,软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错误;
D、家用燃气正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家里做饭时若发现燃气燃烧时火焰呈现黄色,说明氧气不充足,所以要调大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或者调小进气口,减少进气量,正确。
故选:D。
21.(1)P
(2)2H
(3)Na+ 和Cl-
(4)Ne
(5)N2O5
(6)氧分子
(7)水分子
【详解】(1)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P;
(2)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两种离子是Na+ 和Cl-;
(4)氖气是由氖原子构成的,表示为:Ne;
(5)正5价的氮的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式为:N2O5;
(6)鱼生活在水中需要氧气,煮沸过的凉开水中因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故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7)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22.(1) 天然气 不可再生
(2)C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A、化学反应中一般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一定只是放热,也有可能吸热,故A错误;
B、燃烧一般要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氧化钙等物质溶于水会放热但不是燃烧,故B错误;
C、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有化学反应产生,故C正确。
故填C。
23.(1)过滤
(2)吸附
(3) 2:1 AB##BA
【详解】(1)利用小卵石、石英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的过程,实现了固液分离,相当于上述方法中的过滤,故填:过滤;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3)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试管A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填:2:1;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A、电解水试验中,连接的电源是直流电源,不是交流电源,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C、该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
D、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就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
故填:AB或BA。
24.(1) 3 6.941
(2)D、E
(3) NH3 -3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从图中A可获得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D、E;
(3)根据图示可知,F的分子结构中有3个H、1个N,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H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元素为+1价,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5.(1)C
(2)隔绝空气和水
(3) A 中有气泡产生,B 中没有气泡产生 Fe + H2SO4 =FeSO4 +H2 ↑ AgNO3
【详解】(1)黄金可以压成厚度只有1/10000mm的薄片,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
(2)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锈蚀;
(3)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则可说明铁比铜活泼,则现象为A 中有气泡产生,B 中没有气泡产生;若想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可通过证明铜能将银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试管C中可加入硝酸银溶液。
26.(1) 二氧化碳##CO2 4P+5O22P2O5 氧气含量
(2) Na2CO3+2HCl=2NaCl+H2O+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详解】(1)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导致燃烧现象不同。
(2)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则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
27.(1)CaCO3
(2)灭火(合理即可)
(3)
(4)分解
【分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B、C、E均为气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G为碳酸钙,G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和C,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F为氧化钙,A能与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D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E,可推出B为氧气,E为氢气,A为甲烷、D为水,D能与F转化为I,可推出I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G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物质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3)反应③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⑤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8.(1)长颈漏斗
(2)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 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合理即可)
(3)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5)①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为固固加热型,故选择A装置;
③若将药品换成高锰酸钾,需做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④实验室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通常选用排水法收集,即装置D;
⑤若用排水法收集方法收集到的O2不纯净,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合理即可);
(3)若气体可以D装置-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应该不易溶于水,可以用G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该密度比空气小;
(4)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③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用排水法将气体排出,水应从①通入,将气体从②排出。
29.(1) 可燃 导管过长石蜡蒸气在导管中冷凝(合理即可)
(2) 硫酸铜由白色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
(3)2C22H46+ 67O244CO2+46H2O
【详解】(1)实验1中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在a处被点燃,说明焰心处产生的物质具有可燃性。若a处没有观察到火焰,可能的原因是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气冷凝成了石蜡固体;
(2)由题意,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则实验现象为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与氢元素,符号为:C、H;
(3)C22H46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2H46+ 67O244CO2+46H2O。
30.(1)氧气##O2
(2)催化剂
(3)检查装置气密性
(4)
(5)CD
【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则是作催化剂;
(3)①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要检查气密性,上图所示组装的实验装置中产生了气体,则连接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NaClO和H2O2反应生成氧气、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2=NaCl+H2O+O2↑;
(5)A、不同的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使用,会引起安全隐患且会减弱消毒效果,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腐蚀家具等,也对人体健康不利,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极易燃烧,所以使用75%酒精消毒时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故C选项说法正确;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酒精具有挥发性,故84消毒液和75%的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31.(1)1.6
(2)
解: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答: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98.4g=1.6g;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