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九年级化学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O-16 Na-23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布制衣 B.聚沙成塔 C.百炼成钢 D.水汽凝结
2.空气中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A.氩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3.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推广露天焚烧垃圾 B.大力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4.下列各项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密度:氧气>空气 B.核外电子数:Na+>Na
C.大小:分子>原子 D.净化水的程度:过滤>蒸馏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移走蒸发皿
C.闻气体的气味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6.把下列常见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醋酸 C.食盐 D.蔗糖
7.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A.O3属于单质 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 D.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
8.欲用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生成物不是气体 B.选择的物质的密度
C.选择的物质要过量 D.选择的物质只与氧气反应
9.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一一分子构成不同
C.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氖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一一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液体和气体都不可以作为溶质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3.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NH3 NO HNO3 B.N2O5 N2O4NO2
C.HNO3 NO2 NH3 D.NO NO2 N2O3
14.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食盐和水 B.蔗糖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1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变质 B.动植物呼吸 C.钢铁生锈 D.镁条燃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7.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b是氢气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18.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湖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9
C.甲和丁中氧元素化合价相同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9.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反应原理为:3C+S+2KNO3K2S+3CO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属于氧化物 B.X的化学式为NO2
C.K2S的化学名称是“硫酸钾” D.KNO3的化学式量为101
20.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8.8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3.2,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C.若x=3.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0.6g
D.若x=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4
二、填空题(本题含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元素 。
(2)氯化钠 。
(3)2个铁离子 。
(4)3个一氧化碳分子 。
(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 。
2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乙醇汽油属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4)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 (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水 B.稀有气体 C.酒精 D.石油 E.煤 F.二氧化硫
(1)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
(2)能制成有色电光源的是 。
(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5)能湿润空气,有利于人体呼吸的是 。
24.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如图①②是硼元素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③-⑥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2)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 。
(3)硼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硼元素与④的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4)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5.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欲光明”包含以下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二者的混合气体。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 法(写一种即可),原因是 。
(2)请写出形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 。
(3)CO具有毒性,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某同学配制50g 3%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称量氯化钠 g,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7.为研究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的可能性,化学家通过如图所示原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氧气的一种用途是 。
(2)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II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 转化为氧气。
(5)若将88g二氧化碳通过如图所示过程转化为氧气,理论上可得 g氧气。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含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用该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选填“b”或“c”)口处,若观察到 ,则氧气已满。若需要瓶中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导管 (选填“b”或“c”)口通入。
(4)通常状况下,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有剧毒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并收集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并在装置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29.宋代画家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其中使用了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石青和石绿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石青的主要成分是2CuCO3 Cu(OH)2,石绿的主要成分是CuCO3 Cu(OH)2,都可以称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 yCu(OH)2。
②CuCO3和Cu(OH)2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其水溶液呈蓝色)。
【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取少量2CuCO3 Cu(OH)2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 Cu(OH)23 +2CO2↑+H2O,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取少量CuCO3 Cu(OH)2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溶液,则蓝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拓展提升】
(3)为测定某种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 yCu(OH)2的组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说明:夹持仪器已省略,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实验中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
步骤1:连接好装置并 。
步骤2:装入药品。
步骤3: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4: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5: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
步骤6: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7:熄灭酒精灯。
步骤8: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实验分析】
(4)步骤3和步骤6的操作相同,但作用不同。请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简要分析步骤3和步骤6的作用:步骤3的作用是 ;步骤6的作用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6分)
30.同学们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12.5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少了4.4g。试求:
(1)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C
【详解】A、棉布制衣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聚沙成塔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水汽凝结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空气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故选B。
3.A
【详解】A、推广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符合题意;
B、大力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居住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空气为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32>29,故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说法正确;
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了钠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Na+<Na,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分子比构成其分子的原子大,但其他的原子可能比该分子要大,比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说法错误;
D、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过滤得到的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所以净化水的程度:蒸馏>过滤,说法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引起失火,故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B、完成蒸发后的蒸发皿滚烫,不可以用手直接移走蒸发皿,故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为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故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A符合题意;
B、醋酸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醋酸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能够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食盐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蔗糖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O3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SO2、NO2和C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SO2、NO2、O3、CO可知,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用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否则会影响装置内的气压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选择的物质的密度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燃烧的物质要过量,以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选择的物质只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说法合理;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合理;
C、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说法不合理;
D、氖气和氦气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是因为原子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说法合理。
故选C。
10.D
【详解】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是加热到红热,描述错误;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溶液中溶质可以多种,溶剂只有一种,说法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所以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正确;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说法错误;
D、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不同溶质不同温度无法通过饱和和不饱和的情况判断浓度大小,说法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氢元素通常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x=-3;同理可得:NO、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2O5、N2O4、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NO3、NO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3,故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O、NO2、N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不会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故错;
B、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不会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故错;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出现液面b比液面a高现象,故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到原状,故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进行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进行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称为剧烈氧化。
A.食物变质属于缓慢氧化,此选项错误;
B.动植物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此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此选项错误;
D.镁条燃烧属于剧烈氧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B、原子的原子核不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由质子构成,说法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不带电,说法错误。
故选C。
17.A
【分析】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详解】A、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则气体b是氧气,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CO)与乙( 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C2H4O2)和丁(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C2H4O2+O2,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12+16)×2:(1×2+16)×2=14:9,故B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CO,氧元素化合价为-2,丁是O2,氧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价不同,故C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CO)与乙( 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C2H4O2)和丁(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C2H4O2+O2,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NO3含有钾、氮、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C、S、K、N、O个数分别为3、1、2、2、6,反应后已知物中有C、S、K、N、O个数分别为3、1、2、0、6,则X含有2个N,化学式为N2,故B说法错误;
C、K2S从右向左读,读作硫化钾,故C说法错误;
D、KNO3的化学式量为39+14+16×3=10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20.D
【分析】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
【详解】A、若x=3.2,则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二氧化碳全部消耗,故气体M中没有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B、若x=6,则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则二氧化碳过量,过氧化钠全部消耗完,说法错误;
C、若x=3.2,则生成的Na2CO3的质量,说法错误;
D、若x=6,生成氧气的质量,消耗的二氧化碳质量,所以气体M中有过量的二氧化碳8.8g-4.4g=4.4g,有生成的氧气1.6g,所以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4.4g:1.6g=11:4,说法正确。
故选D。
21.(1)Ne
(2)NaCl
(3)2Fe3+
(4)3CO
(5)
【详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氖元素符号是:Ne;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学式表示为为:NaCl;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铁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可表示为:。
22.(1)混合物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3)催化作用
(4) 天然气 CH4
【详解】(1)乙醇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4)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化学式为:CH4。
23.(1)F
(2)B
(3)C
(4)D
(5)A
【详解】(1)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F;
(2)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有色电光源,故选B;
(3)酒精可用粮食制取,在短期内可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C;
(4)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故选D;
(5)水能湿润空气,有利于人体呼吸,故选A。
24.(1)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17
(3) 10.81 质子数不同
(4) 失去 Al2O3
【详解】(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③和⑤两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故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带负电,⑥电子数=2+8+8=18,由于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质子数比电子数少一个,故为17个质子,故x=17。
(3)由元素周期表示意图,可知,硼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硼元素与④的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25.(1)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H2O+CCO+H2
(3)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详解】(1)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同时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
(2)水和木炭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O+CCO+H2。
(3)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26.(1) 1.5 搅拌,加速溶解
(2) ②①⑤③④ ①
(3)凹液面的最低处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即可)
【详解】(1)需要称量氯化钠50g×3%=1.5g,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配制50g 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图①中,用天平称量需要左物右码,故图①称量操作错误。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合理即可)
27.(1)作助燃剂(等)
(2)CO2+H2CO+H2O
(3)分解
(4)光合作用
(5)32
【详解】(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也可以用作助燃剂。(合理即可)
(2)由图示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
(3)反应II是水通过催化剂和光的作用,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
(4)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
(5)由CO2+H2CO+H2O可知,,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最终转化成氧气,若将88g二氧化碳通过如图所示过程转化为氧气,理论上可得:
28.(1) 锥形瓶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
(3) c 木条复燃 b
(4)BC或BF
【详解】(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该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该从b口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口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氧气密度小于水密度,且不易溶于水,若需要瓶中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导管b口通入;
(4)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可选择C或F,故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BC或BF。
29.(1) CuO Ca(OH)2+CO2=CaCO3↓+H2O
(2)CuSO4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4) 将装置内空气替换成除去二氧化碳和水分的空气 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种类不变,反应前有3个Cu原子,2个C原子,8个O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有2个C原子,5个O原子,2个H原子,故空格处共有3个铜原子,3个O原子,故化学式为CuO,应填入:CuO;
烧杯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CO3·Cu(OH)2+2H2SO4=2CuSO4+CO2↑+3H2O,所以蓝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CuSO4。
(3)该实验有气体产生,故步骤1:连接好装置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要保证反应彻底发生完毕,所以步骤5:点燃酒精灯,加热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4)步骤3是将装置内空气替换为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的空气,避免因C、D装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产生误差;
步骤6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全部压入C、D装置被完全吸收,以免因生成气体未被完全吸收造成误差。
30.(1)4.4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10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故生成气体的质量是4.4g。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分类复习----溶液(含解析)

下一篇:广西南宁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