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分类复习----科普阅读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分类复习----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维生素 是一种无色晶体,味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例如猕猴桃、橙子、西兰花、西红柿和青椒等。 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当属西兰花,其含量大约是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的6倍以上。
维生素C被称为抗坏血酸,有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解毒等作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恢复皮肤弹性,防止过敏。
由于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一般人没必要服用维生素C片,过量服用维生素C,儿童会损害成骨细胞的形成,骨病发病概率增加;成人会诱发尿路草酸钙结石及肾结石;对心脑血管患者,还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或受热时容易被氧化而变质,在酸性环境中性质较稳定。
在蔬菜烹饪过程中,用不同的锅具和烹饪方式,烹饪相同的时间,维生素C的保存率 不同 见下表 。
不同烹饪方式蔬菜中维生素C的保存率
序号 锅具及烹饪方式 西兰花 芹菜 青椒
不锈钢锅,加盖,不翻炒
不锈钢锅,不加盖,翻炒
铁锅,不加盖,翻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 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关于维生素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越多越好
B 饮食中缺少水果蔬菜的人群,需适量服用维生素C片
C 为减少蔬菜烹饪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最好选用铁
D 烹饪过程中加盖、不进行翻炒,是为了减少蔬菜与空气接触
(4)为了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食用蔬菜时建议   。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其化学式为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缓慢反应转化为氧气,当温度达到165℃迅速反应。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主要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   ;臭氧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2)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C.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项目的是(  )
A.二氧化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 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   、   会导致酸雨。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时间,CO2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CO2的排放量,从而达到CO2相对“零排放”。我国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为捕集、利用和封存CO2,如利用废气中的CO2,制取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实际生产中,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碳达峰的目标是   。
(2)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3)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   。
(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碳中和”理念   (写一条)。
(5)根据图1,写出CO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6)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②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方法一:   。方法二:   。(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酱油是中国传统发酵调味品。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是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其含量是衡量酱油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等级越高,标准见表1。
表1 酿造酱油等级标准
项目 指标
氨基酸态氮 g/100mL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0.80 0.70~0.79 0.55~0.69 0.40~0.54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食盐也是酱油酿造的重要原料之一。选用的食盐以氯化钠含量高、卤汁(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等的混合物)少的品质为宜。酱油在酿造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带有特殊风味的物质。风味是传统发酵食品重要的质量指标,经实验测定发现。杀菌工艺对酱油风味物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将2份等量的生酱油分别加热到不同灭菌温度(90oC、98
oC)并保温20min,灭菌后快速降温到45oC,保持24小时后检测酱油鲜、咸、甜等9项风味,实验结果见图1,酱油营养丰富,但由于含盐量高,亦不可过量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衡量酱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是   。
(2)某酿造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90g/100mL,则该酱油的等级为   。
(3)卤汁是KCl、   (用化学式表示)、CaSO4等组成的混合物。
(4)由图1可知,98℃灭菌条件下的酱油的   强于90℃灭菌条件下的酱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酱油酿造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购买酱油时应关注标签上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C 酱油的风味指的是酱油的香气、后味、协调感、浓厚感等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是一种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   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的电解水方法需要先对水净化。近日,研究人员研发出可以直接在盐水中电解出氧气和氢气的系统,这将显著降低电解水的难度和成本。新系统用钌酸铅作正极端、用铂碳作负极端,并低温检验了电解盐水的能力,在相同功率下,该系统产生氧气量是先前系统的25倍。研究人员表示,该系统可用于火星探测,也可以在地球上电解海水,为潜艇供氧等。
(1)净水过程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为   。
(2)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将NH3和NaClO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生成肼、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新的电解水系统中铂碳负极端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电解水的过程中,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4)利用这套新系统给潜水艇供氧,其优点有   (写一条即可)。
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
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 mg/dm2)。记录数据如下表:
品牌 A B C D E F
涂层完好 56.3 9.5 3.5 —— —— ——
涂层破损 321.1 46.1 21.8 33.7 27.3 26.9
注:“—”表示未检出(<3
mg/dm2);实验时间和温度为:2 h,100 ℃
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全氟辛酸铵由   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   。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   。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
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
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
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菠菜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能与人体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草酸钙,有引发人体缺钙或导致泌尿结石的风险。烹饪前若将菠菜用一定方法处理,可以除去一部分草酸。
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浸泡方式对菠菜中草酸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除了浸泡方式,焯水也可以除去一部分草酸,实验研究菠菜在不同水温下焯水一分钟后的草酸去除率,结果如图2。
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苏打水做浸泡剂时,虽然草酸去除率较高,但苏打水对菠菜中的维生素C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食盐水做浸泡剂可去除草酸,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菠菜中营养素的流失。综上,菠菜烹饪前用果蔬清洗剂浸泡一定时间,再焯水,既可以较好地除去草酸,又能较大限度的保存其营养成分。
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草酸能与人体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草酸钙,钙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
(2)由图1可知,影响菠菜中草酸去除率的因素有   和   。
(3)由图2可知,菠菜焯水的最佳温度为   ℃。
(4)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0.四季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表面所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所以就有了季节变化和冷热差异。
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存在,所以最高最低的温差远小于月球上的温差。大气层不仅可以削弱太阳辐射,而且其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对地面有保温作用。除此之外,大气层通过热力环流和风的自身调节,带动不同地区的热量、水分进行交换,造成各种天气现象(如降水)。
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运行引起的气候变化规律,总结出特有的农业历法——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活动。譬如清明,此时气候回暖,降雨增多,适合春耕春播。古人以牛牵引,用铁犁耕地,为春播做好准备。
阅读以上短文,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四季中的冷热变化与   有关?
(2)正常情况下,秋天的气候有   特点?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3)地球温差变化小于月球,与   物质有关(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降水时大气中有关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4)防止铁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 1971 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 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
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的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 加入淀粉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 X 射线衍 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如图 1)。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如 图 2),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 10 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
(2)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双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 2004 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填数字序号)   。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5)根据上述科普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12.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Cl2),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ClO2)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mg/L.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水样类型 亚硝酸盐含量
一次沸水 0.0008
二次沸水 0.0020
三次沸水 0.0028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    。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    。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    。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因为多次煮沸的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13.神秘的“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有毒气体,颜色为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窒息等症状。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咳嗽。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最后致人死亡。
氧气也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其原理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的病菌,氯气消毒后的自来水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了减轻这种伤害,现在的自来水消毒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
现代化学中氯气的用途有很多。工业上,氯气用于制作漂白物,制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塑料等。农业上,氯气可以制备多种农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漂白液和漂白粉,这些产品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因为次氯酸盐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下会进行分解,从而导致漂白剂失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2)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气泄漏可向上风口高处逃生
B.氯气泄漏可向空中喷水缓解氯气污染空气
C.漂白液和漂白粉应避光密封储存
D.漂白液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氟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
在通常情况下(室温),是一种有强烈刺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20℃、40kPa条件下,1L水中可溶解2.9g。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质量分数为2%的和0.085%的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过氧化氢溶液
C.氯气 D.过氧乙酸()
(3)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两点即可)。
(4)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为黄绿色气体
B.20℃、40kPa时,100g水(密度为1g/mL)中能溶解0.29g
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5)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没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写出其中一种气体单质的化学式   。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多孔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生产一直以煤、竹子、木材等宝贵资源为原料。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以清洁廉价的资源作为原料(如白酒糟),制备多孔活性炭。
白酒糟是酿酒过程的副产物,富含纤维素[(C6H10O5)n]。以白酒糟为原料生产多孔活性炭的过程主要包括干燥、炭化、活化三步。炭化过程是将干燥的白酒糟在充满氮气的环境中,加热至650℃,将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炭质原料(主要成分碳)。活化过程是以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为活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在炭质原料内部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形成孔隙结构,制备多孔活性炭。
也有研究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所得多孔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与水蒸气、二氧化碳用量的关系分别如图1、2所示。
尽管以白酒糟为原料,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技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解决,但已有研究为富含纤维素工业残渣的利用提供了可能途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白酒糟炭化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以白酒糟为原料制备多孔活性炭比使用煤、木材等更有优势的原因是   。
(3)白酒糟的主要成分纤维素[(C6H10O5)n]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在化学反应中以多孔活性炭作催化剂载体比直接使用催化剂效果好,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与催化剂的   。
(5)炭化过程中,需将干燥的白酒糟置于氮气环境中,理由是   。
(6)分析图1得出:   时,多孔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高。
(7)由图1、图2可知,为了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应选用的活化剂是   (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16.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办公中使用很普遍。人们在使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时,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刺鼻的气体是什么呢?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产生高压静电,并通过静电来吸附碳粉。高压静电则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为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3)。这种刺鼻的气体就是臭氧。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
臭氧本身并不是空气“污染物”,少量臭氧甚至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觉得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的原因之一。此外,臭氧也是重要的高空卫士,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我国颁布的《大气环境标准》中,规定了臭氧最高容许浓度标准:I级标准为0.12mg/m3;II级标准为0.16mg/m3;III级标准为0.2mg/m3。实际上,只有在打印社及复印店这类打印机、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才会产生超高浓度的臭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   (写出一条)。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3)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臭氧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
B.高空中的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危害
C.臭氧在少量时能用于消毒,在浓度较高时会使人致病
D.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5)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请写出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如果红磷燃烧后生成物质量为14.2g,将此生成物用冷水充分吸收可以生成多少质量的偏磷酸()?(已知: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②磷元素最终全部进入偏磷酸。)写出计算过程。   。
17.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谈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通过(填“水分子”、“钠离子”或“氯离子”)。
(4)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具体做法   。
1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存在的状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氮元素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也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
氮的固定有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方式。天然固氮包括自然固氮和生物固氦。自然固氮最典型的就是“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这是因为在放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HNO3)。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人工固氮主要是针对生物固氮而言,通过化学方法,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态氮。工业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将氦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这是氮肥工业的基础。
(1)氮气与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点即可)。
(2)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
1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芦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人们称为“蔬菜之王”。芦笋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含量是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及不同贮藏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因此,在测定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快速。
采摘3个品种的芦笋,立即测定不同部位[同一株芦笋分成上(笋尖)、中、下段]芦笋中维生素C的含量如图甲所示。
选取品种1,探究贮藏条件对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同一天采摘同一试验区的芦笋产品,选取同一部位样品,立即测定其中维生素C含量,并随机分成2组,第①组在室温(25℃左右)自然漫射光下保存;第②组在冰箱(4℃)中避光保存。每2天分别测定每组芦笋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如图乙所示。
芦笋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使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每1kg鲜芦笋中含有蛋白质25g,高于普通蔬菜3~8倍。芦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被视为一种保健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是由   种元素组成。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在测定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原因是   。
(3)分析图乙,请给出芦笋保存和食用的建议是   。
(4)芦笋中所含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由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写出一条)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品种2与品种3笋尖中维生素C含量基本相等
B.芦笋中嫩尖部比根部维生素C含量高
C.芦笋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味酸,易溶于水
(2)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解毒
(3)BD
(4)生吃或加醋/在酸性环境中食用或不加热食用
【解析】【解答】(1)颜色、气味、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维生素C 的物理性质有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味酸,易溶于水;(2)维生素C被称为抗坏血酸,有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解毒等作用;(3)A、过量服用维生素C,儿童会损害成骨细胞的形成,骨病发病概率增加;成人会诱发尿路草酸钙结石及肾结石;对心脑血管患者,还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故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并不是越多越好,不正确;
B、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一般人没必要服用维生素C片,饮食中缺少水果蔬菜的人群,需适量服用维生素C片,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使用铁锅时,维生素C的保存率低,故为减少蔬菜烹饪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不能选用铁,不正确;
D、烹饪过程中加盖、不进行翻炒,是为了减少蔬菜与空气接触,正确。
故答案为:BD;(4)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或受热时容易被氧化而变质,在酸性环境中性质较稳定。故为了减少维生素C的损伤,食用蔬菜时建议:生吃或加醋/在酸性环境中食用或不加热食用。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2)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
(3)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
(4)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分析
2.【答案】(1)特殊臭味、气体等等(写出一条即可);纯净物
(2)D
(3)B
(4)C
(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名称和化学式都得分)
3.【答案】(1)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 2060年实现碳中和
(2)石油
(3)温室效应加剧
(4)双面使用纸张(合理即可)
(5)
(6)CuO质量分数为50%时,CH3OH产率最高,催化剂氧化铜质量分数是小于50%时,甲醇产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催化剂氧化铜质量分数是大于50%时,甲醇产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7)B;D
【解析】【解答】(1)我国碳达峰的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 2060年实现碳中和;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3)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
(4)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碳中和”理念可以双面使用纸张、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5)根据微观图示判断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得出方程式为 ;
(6)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CuO质量分数为50%时,CH3OH产率最高,催化剂氧化铜质量分数是小于50%时,甲醇产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催化剂氧化铜质量分数是大于50%时,甲醇产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7)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正确;C.碳中和指的并不是没有碳排放,错误;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正确;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资料分析可知;
(2)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分析;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4)根据碳中和理念分析;
(5)根据图示书写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方程式;
(6)根据图示结合资料分析;
(7)根据碳中和的概念、含义综合分析。
4.【答案】(1)不相同;“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不正确;
(3)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参与到碳循环中,所以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不影响
【解析】【解答】(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不相同;因为“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与反应,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比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不正确;
(3)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为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参与到碳循环中,所以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故填:减少;不影响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2)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分析
5.【答案】(1)氨基酸态氮含量
(2)特级
(3)MgCl2
(4)协调性、浓厚感
(5)ABC
【解析】【解答】(1)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衡量酱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氨基酸态氮含量。
(2)某酿造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90g/100mL,根据表1,则该酱油的等级为特级。
(3)卤汁是 、 、 等组成的混合物。
(4)由图1可知,98℃灭菌条件下的酱油的协调性、浓厚感强于90℃灭菌条件下的酱油。
(5)A. 酱油酿造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B. 衡量酱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购买酱油时应关注标签上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故正确;
C. 酱油的风味指的是酱油的香气、后味、协调感、浓厚感等,故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从资料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信息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6.【答案】(1)混合物
(2)K、S(写全给分)
(3)2Mg+O2 2MgO
(4)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
【解析】【解答】(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
(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 ;
(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4)根据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进行分析。
7.【答案】(1)吸附性;煮沸
(2)
(3)H2;H、O
(4)相同功率下产生更多的氧气,节约能源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净水过程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元素,在加热煮沸的条件下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而沉降下来,故而能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为煮沸;
(2)由题可知将NH3和NaClO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生成肼、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液体为H2O,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新的电解水系统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O2,负极产生的气体是H2;
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生成1个氧分子,故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应是氢原子、氧原子;
(4)由题干可知在相同功率下,该系统产生氧气量是先前系统的25倍,所以利用这套新系统给潜水艇供氧,其优点是相同功率下可以产生更多的氧气,有利于节约能源。
【分析】(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
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
(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4)根据题意,“新系统用钌酸铅作正极端、用铂碳作负极端,并低温检验了电解盐水的能力,在相同功率下,该系统产生氧气量是先前系统的25倍”,进行分析。
8.【答案】(1)5
(2)缺铁性贫血
(3)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4)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5)ABCD
【解析】【解答】(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8H4F15NO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5) A、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正确;
B、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正确;
C、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类致癌物质,正确;
D、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9.【答案】(1)Ca2+
(2)浸泡方式;浸泡时间
(3)95
(4)+3
【解析】【解答】(1)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
(2)根据图1可以看出,果蔬清洗剂、食盐水、苏打水等浸泡剂的种类和浸泡时间是影响菠菜中草酸去除率的因素;
(3)由图2可知,菠菜中草酸去除率最高为33%,此时菠菜焯水的温度是95℃,即菠菜焯水的最佳温度为95℃;
(4)草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计算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
【分析】(1)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
(2)根据图1中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图2中信息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10.【答案】(1)与地球公转有关
(2)秋天干燥;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减少
(3)/H2O/CH4;
(4)把铁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解析】【解答】(1)由短文第一段“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表面所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所以就有了季节变化和冷热差异”可知,四季中的冷热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故答案为:地球公转;
(2)由短文第二段中的“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可知,“秋燥”,说明秋天的气候油干燥的特点,故正常情况下,秋天的气候有秋天干燥的特点,“干燥”说明缺乏水,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减少;
故答案为:秋天干燥;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减少;
(3)由短文第二段中的“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存在,所以最高最低的温差远小于月球上的温差。大气层不仅可以削弱太阳辐射,而且其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可知,地球温差变化小于月球,与//物质有关,降水时大气中有关物质能溶于水且可与反应生成,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信息及空气“干燥”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目信息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1)温度
(2)溶液变为蓝色
(3)15:22;284;大于
(4)②①③
(5)B
【解析】【解答】(1)从文章“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 取”中可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
(2)从文章“加入淀粉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为蓝色”,可知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3)青蒿素(C15H22O5)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5:22。双青蒿素(C15H24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4+16×5=284。从分子式可知,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双青蒿素分子的质量更大(每个双青蒿素分子比每个青蒿素分子多2个氢原子),所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从文章可知,第一步为分离提纯,然后是确定结构,最后是人工合成。故填:②①③。
(5)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并不能因此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不正确。
B、从文中“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可知,正确。
C、从“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可知,除了从自然界中获取,还可以人工合成。不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题中的文字信息分析
(2)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分析
(4)根据研究物质的方法分析
12.【答案】(1)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的,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值得上线
(3)在实验范围内,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4)可溶(氧化性)
(5)B;C
【解析】【解答】(1)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Cl2),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ClO2)等,故填: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故填:假的,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值得上线。
(3)由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可知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故填: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4)富氧水原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说明氧气可溶,故填:可溶。
(5)A 、自来水中含氯是为了杀菌消毒,如果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正确。
B、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故能饮用,B错。
C、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C错。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所给资料分析,由资料中内容确定所给具有消毒,自来水的成分及煮沸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等。
13.【答案】(1)氯气颜色为黄绿色或密度比空气大或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2)H2O+Cl2=HCl +HClO
(3)A;B;C
【解析】【解答】(1)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故氯气的物理性质有氯气颜色为黄绿色或密度比空气大或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2)根据“氧气也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其原理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 +HClO 。
(3)A、氯气泄漏可向上风口高处逃生 能减少氯气的吸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说法正确;
B、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可知,氯气泄漏可向空中喷水缓解氯气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C、 根据“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漂白液和漂白粉,这些产品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可知,漂白液和漂白粉应避光密封储存 ,说法正确;
D、根据“氯气可以制备多种农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漂白液和漂白粉,这些产品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因为次氯酸盐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可知,漂白液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盐,不是次氯酸,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分析;
(3)根据材料中所给氯气的性质分析。
14.【答案】(1)+4
(2)B;D
(3)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任写一点即可)
(4)B;C
(5)Cl2##O2
【解析】【解答】(1)ClO2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x=+4,所以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
(2)A. 84消毒液(含 NaClO),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溶液 ,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C. 氯气 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3)ClO2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
(4)A. ClO2的沸点是11℃,则0℃时,ClO2为液体,故错误;
B. 20℃、40kPa时,100g水(密度为1g/mL,即0.1L)中能溶解0.29g,故正确;
C. 由于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用棕色试剂瓶盛装并置于冷暗处保存,故正确;
故答案为:BC。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没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两种没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分别是氯气、氧气,化学式分别为Cl2、O2。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ClO2的化学性质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5.【答案】(1)化学
(2)白酒糟是清洁廉价的资源
(3)三;氧##O
(4)接触面积
(5)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防止碳(或纤维素/白酒糟)与氧气(或空气)反应
(6)水蒸气活化剂与炭质原料的比值为0.075
(7)水蒸气
【解析】【解答】(1)炭化过程是将干燥的白酒糟在充满氮气的环境中,加热至650℃,将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炭质原料(主要成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以白酒糟为原料制备多孔活性炭比使用煤、木材等更有优势的原因是白酒糟是清洁廉价的资源;
(3)白酒糟的主要成分纤维素[(C6H10O5)n]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0:16×5=36:5:4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在化学反应中以多孔活性炭作催化剂载体比直接使用催化剂效果好,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5)炭化过程中,需将干燥的白酒糟置于氮气环境中,理由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防止碳(或纤维素/白酒糟)与氧气(或空气)反应;
(6)分析图1得出,水蒸气活化剂与炭质原料的比值为0.075,多孔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高;
(7)由图1、图2可知,为了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应选用的活化剂是水蒸气。
【分析】(1)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
(2)根据资料分析可知;
(3)根据化学式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
(4)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
(5)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6)根据图示资料分析;
(7)根据图示分析,水蒸气吸附效果最好。
16.【答案】(1)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臭味等,任写一条)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化学
(4)B;C;D
(5);解:P2O5中磷元素质量 根据题意,五氧化二磷中的磷元素全部转化为偏磷酸,则偏磷酸的质量为 m(HPO3)= 答:生成的偏磷酸质量为16g。
【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臭氧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则其物理性质为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故填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臭味等,任写一条);
(2)根据材料,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O3)的集气瓶中,臭氧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臭氧和氧气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所以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4)A、根据材料,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故A不正确;
B、根据材料,臭氧也是重要的高空卫士,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故B正确;
C、根据材料,少量臭氧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故C正确;
D、根据材料,打印社及复印店这类打印机、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才会产生超高浓度的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危害身体健康,所以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5)① 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即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则其符号表达式为 ,故填 ;
【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根据材料,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A、根据材料,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分析。
B、根据材料,臭氧也是重要的高空卫士,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分析。
C、根据材料,少量臭氧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分析。
D、根据材料,打印社及复印店这类打印机、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才会产生超高浓度的臭氧,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5)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
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7.【答案】(1)市政供水
(2)物理变化;能耗大,成本高
(3)水分子
(4)a
(5)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或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市政供水;
(2)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则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物理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能耗大,成本高;
(3)由资料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属于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a正确;b.石墨烯、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这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c错误;故答案为a;
(5)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或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
(2)根据热分离法的特点结合资料综合分析;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
(4)根据碳单质的特点分析;
(5)保护资源、人人有责,据此解答。
18.【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红棕色(或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5
(3)
【解析】【解答】(1)氮气与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由资料可知,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红棕色(或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硝酸(HNO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3=0,x=+5。
(3)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将氦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 。
【分析】(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3)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将氦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
19.【答案】(1)3;化合物
(2)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3)低温避光,尽早食用(其他说法意思表达准确也可)
(4)硒的元素符号是Se(或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等,符合题意答案都可以)
(5)A;B
【解析】【解答】(1)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维生素C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
(2)在测定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原因是: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3)芦笋保存和食用的建议是:低温避光,尽早食用;
(4)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的符号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由此可知,图中获得的信息是硒的元素符号是Se或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等;
(5)A、品种2与品种3笋尖儿中维生素C含量基本相等。答案正确;
B、芦笋中嫩尖部比根部维生素C含量高。答案正确;
C、芦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分析;
(2)根据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分析;
(3)根据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分析;
(4)根据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的符号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分析;
(5)根据甲图对比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同步课前预习练(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

下一篇: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沈丘县博士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