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答案)(辽宁卷)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辽宁卷)
化学·全解全析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14 K-39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2N B.N2 C.2NH3 D.N2O4
【答案】A
【分析】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原子;
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分子;
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含有的该原子的个数。
【详解】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正确;
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含有的该原子的个数,则N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C、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N2表示2个氮分子,选项错误;
D、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含有的该原子的个数,则N2O4表示一个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米饭 B.瘦肉 C.青菜 D.菜籽油
【答案】B
【详解】A 、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菜籽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3.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绣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 B.锦纶 C.聚酯纤维 D.涤纶
【答案】A
【详解】A、棉花属于自然界生长、人工培植的纤维,为天然纤维,故A符合题意;
B、锦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
C、聚酯纤维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
D、涤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
【答案】A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分析正确;
B、元素周期表总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并不是一个钨原子的质量,分析错误;
C、化合物中,钙、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一种,分析错误;
D、化合物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钨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错误;
答案:A。
5.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详解】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答案】A
【解析】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将至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清楚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隔绝了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清除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溶液滴加 B.除去粗盐溶液中的难溶物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悬空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也不能接触试管内壁。A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B、除去粗盐溶液中的难溶物用过滤方法,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溅出。B操作不规范,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C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D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9.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尔托齐从一份有关如何让细胞产生唾液酸(化学式为C11H19NO9)的报告中找到灵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以下有关唾液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睡液酸由40个原子构成
C.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D.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详解】A、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睡液酸由睡液酸分子构成,一个睡液酸分子由11+19+1+9=40个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故C说法正确;
D、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9):14:(16×9)=132:19:14:144,所以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故B错误;
C、KNO3和NaCl在20℃时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均属于易溶物质,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硝酸钾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除13(3)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6分)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
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且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    。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    (写化学方程式)。
(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5℃和100atm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CO”或“CO2”)。我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秸秆
C.节能减排
D.燃放烟花
【答案】(1)甲烷化催化剂;
(2)CO2+4H2CH4+2H2O;
(3)混合物;
(4)B;
(5)CO2;AC。
【解析】(1)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甲烷化催化剂;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CO2+4H2CH4+2H2O;故答案为:CO2+4H2CH4+2H2O;
(3)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4)A.由图示可知:在15℃和100atm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A.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碳中和”理念;
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碳中和”理念;
C.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理念;
D.燃放烟花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碳中和”理念;
故答案为:CO2;AC。
12.(10分)金属锡(Sn)是人类发现最早且应用于生产的金属之一,锡器常用于茶叶、鲜花等物品的保鲜。兴趣小组围绕金属锡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锡的冶炼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锡和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在锡中加入少量铅形成合金,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 。
【探究二】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3)小组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① 。 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实验结论 铜、锡、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② 。
〖反思评价〗探究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利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外,还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限定实验药品:锌片、铜片、锡片、ZnCl2溶液、CuCl2溶液、SnCl2溶液)。
〖拓展应用〗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醋(含醋酸),原因是 。
【探究三】锡的回收
某废铜线中主要含有铜和锡(Sn)金属,采用如下流程回收金属铜和锡。
(4)将废铜线预先粉碎的目的是 。
(5)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理论推算,最后获得金属铜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铜线中铜的质量。
(7)步骤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答案】(1)
(2)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 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锌>锡>铜 锌片、铜片和SnCl2溶液 锡与醋酸反应
(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5)
(6)大于
(7)分解反应
【详解】(1)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由于合金的熔点低于组分金属,所以在锡中加入少量铅形成合金,更易熔化流出。故填: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H弱,所以铜与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铜、锡、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锡>铜。故填:锌>锡>铜。
反思评价:由于锌片能与SnCl2溶液反应,说明锌>锡;铜片不能与SnCl2溶液反应,说明锡>铜;即锌>锡>铜。所以还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锌片、铜片和SnCl2溶液。故填:锌片、铜片和SnCl2溶液。
拓展应用:据实验三可知,锡与醋酸反应,所以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醋。故填:锡与醋酸反应。
(4)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将废铜线预先粉碎。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5)步骤①中锡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锡,化学方程式Sn+CuCl2=Cu+SnCl2。故填:Sn+CuCl2=Cu+SnCl2。
(6)由于废铜线中的锡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理论推算,最后获得金属铜的质量大于原废铜线中铜的质量。故填:大于。
(7)据流程图可知,步骤②反应是Sn(OH)4加热生成SnO2和水,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13.(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实验室用装置C作为制取CO2发生装置,稀盐酸通过 (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为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将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4g。计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 。(2分)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闻到刺鼻的氨臭味,说明微观粒子具有 的性质。
(5)如图是学生制作的快速简易供氧器,左瓶为氧气发生装置。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 。
【答案】(1) 防止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将一根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2) 长颈漏斗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3) 30%
(4) D 不断运动
(5)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判断有无氧气产生或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或湿润氧气
【详解】(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MnO4K2MnO4+ MnO2+O2;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导致试管炸裂;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2)实验室用装置C作为制取CO2发生装置,稀盐酸通过长颈漏斗添加,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氧气逃逸了,而氧气的质量就等于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差,即35.0g-25.4g=9.6g,故填写:9.6g。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
由题干可知,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因此,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35.0g-24.5g=10.5g,
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
(4)根据“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不能用排水法,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闻到刺鼻的氨臭味,说明微观粒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5)如图是学生制作的快速简易供氧器,左瓶为氧气发生装置,该装置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判断有无氧气产生或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或湿润氧气。
14.(12分)垃圾袋焚烧促进了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垃圾焚烧产生了兴趣,他们走进垃圾焚烧厂,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调查垃圾分类的价值
【咨询交流】同学们参观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厂,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___________、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__________等可再利用的资源。
任务二: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参观学习】小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下:分类收集→运输→垃圾处理厂简分→分类处理→最终处置。
【小组交流】垃圾筛分时,可根据________区分铜和铝。
任务三:了解垃圾焚烧工艺系统
【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工艺系统由垃圾储存系统、焚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汽轮发电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给排水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组成。
【表达交流】
(1)垃圾进入焚烧系统前,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旧金属 B.快递纸箱 C.食物残渣
(2)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内充分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 。
任务四:检验垃圾渗沥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
(3)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黑色的垃圾渗沥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静置 上层溶液变为无色,异味消除
步骤2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渗沥液中含有H+
步骤3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渗沥液中含有Cl-
【得出结论】垃圾渗沥液中含有H+和Cl-
【分析解释】
(4)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任务五:讨论垃圾焚烧的意义
【讨论交流】
(5)垃圾焚烧的意义是 (写一种即可)。
【答案】任务一:可回收垃圾 废纸/可燃物(合理即可)
任务二:颜色
任务三:(1)AB
(2)将垃圾粉碎(合理即可)
(3) 步骤1:活性炭 含有SO2
步骤2: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3: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4)
(5)节约化石燃料(用于发电,获取电能等合理即可)
【详解】任务一: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故填写:可回收垃圾。 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废纸、可燃物、玻璃等可再利用的资源,故填写:废纸或可燃物(合理即可)。
任务二:铜为紫红色固体,铝为银白色固体,可以通过颜色加以区分,故填写:颜色。
任务三:(1)A、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符合题意;
B、快递纸箱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符合题意;
C、食物残渣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内充分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将垃圾粉碎,增大垃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步骤1: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取少量黑色的垃圾渗沥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静置,可观察到上层溶液变为无色,异味消除;
步骤2:实验结论为:渗沥液中含有H+,说明溶液显酸性,则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3:实验结论为渗沥液中含有Cl-,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步骤3中发生反应为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5)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化石燃料。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辽宁卷)
化 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14 K-39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2N B.N2 C.2NH3 D.N2O4
2.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米饭 B.瘦肉 C.青菜 D.菜籽油
3.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绣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 B.锦纶 C.聚酯纤维 D.涤纶
4.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
5.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6. 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7. 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溶液滴加 B.除去粗盐溶液中的难溶物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9.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尔托齐从一份有关如何让细胞产生唾液酸(化学式为C11H19NO9)的报告中找到灵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以下有关唾液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睡液酸由40个原子构成
C.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D.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除13(3)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6分)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
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且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    。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    (写化学方程式)。
(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5℃和100atm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CO”或“CO2”)。我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秸秆
C.节能减排 D.燃放烟花
12.(10分)金属锡(Sn)是人类发现最早且应用于生产的金属之一,锡器常用于茶叶、鲜花等物品的保鲜。兴趣小组围绕金属锡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锡的冶炼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锡和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在锡中加入少量铅形成合金,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 。
【探究二】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3)小组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 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实验结论 铜、锡、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反思评价〗探究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利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外,还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限定实验药品:锌片、铜片、锡片、ZnCl2溶液、CuCl2溶液、SnCl2溶液)。
〖拓展应用〗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醋(含醋酸),原因是 。
【探究三】锡的回收
某废铜线中主要含有铜和锡(Sn)金属,采用如下流程回收金属铜和锡。
(4)将废铜线预先粉碎的目的是 。
(5)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理论推算,最后获得金属铜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铜线中铜的质量。
(7)步骤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13.(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实验室用装置C作为制取CO2发生装置,稀盐酸通过 (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为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将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4g。计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 。(2分)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闻到刺鼻的氨臭味,说明微观粒子具有 的性质。
(5)如图是学生制作的快速简易供氧器,左瓶为氧气发生装置。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 。
14.(12分)垃圾袋焚烧促进了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垃圾焚烧产生了兴趣,他们走进垃圾焚烧厂,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调查垃圾分类的价值
【咨询交流】同学们参观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厂,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___________、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__________等可再利用的资源。
任务二: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参观学习】小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下:分类收集→运输→垃圾处理厂简分→分类处理→最终处置。
【小组交流】垃圾筛分时,可根据________区分铜和铝。
任务三:了解垃圾焚烧工艺系统
【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工艺系统由垃圾储存系统、焚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汽轮发电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给排水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组成。
【表达交流】
(1)垃圾进入焚烧系统前,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旧金属 B.快递纸箱 C.食物残渣
(2)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内充分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 。
任务四:检验垃圾渗沥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
(3)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黑色的垃圾渗沥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静置 上层溶液变为无色,异味消除
步骤2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渗沥液中含有H+
步骤3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渗沥液中含有Cl-
【得出结论】垃圾渗沥液中含有H+和Cl-
【分析解释】
(4)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任务五:讨论垃圾焚烧的意义
【讨论交流】
(5)垃圾焚烧的意义是 (写一种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辽宁卷)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A C A B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除13(3)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6分)
【答案】(1)甲烷化催化剂;
(2)CO2+4H2CH4+2H2O;
(3)混合物;
(4)B;
(5)CO2;AC。
12.(10分)
【答案】(1)
(2)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 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锌>锡>铜 锌片、铜片和SnCl2溶液 锡与醋酸反应
(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5)
(6)大于
(7)分解反应
13.(12分)
【答案】(1) 防止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将一根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2) 长颈漏斗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3) 30%
(4) D 不断运动
(5)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判断有无氧气产生或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或湿润氧气
14.(12分)
【答案】任务一:可回收垃圾 废纸/可燃物(合理即可)
任务二:颜色
任务三:(1)AB
(2)将垃圾粉碎(合理即可)
(3) 步骤1:活性炭 含有SO2
步骤2: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3: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4)
(5)节约化石燃料(用于发电,获取电能等合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辽宁卷)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化学·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
.
[ A ] [ B ] [ C ] [ D ]
2
.
[ A ] [ B ] [ C ] [ D ]
3
.
[ A ] [ B ] [ C ] [ D ]
4
.
[ A ] [ B ] [ C ] [ D ]
5
.
[ A ] [ B ] [ C ] [ D ]
6
.
[ A ] [ B ] [ C ] [ D ]
7
.
[ A ] [ B ] [ C ] [ D ]
8
.
[ A ] [ B ] [ C ] [ D ]
9
.
[ A ] [ B ] [ C ] [ D ]
10
.
[ A ] [ B ] [ C ] [ D ]
)
(
1
1
.

6分


1



2


(3)


4



5



)第Ⅱ卷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
2
.

10分


1



2



3





〖拓展应用〗


4



5



6



7


1
3
.

12分


1





2





3



4




5



1
4
.

12分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



1



2


任务



3

步骤1
:


步骤
2:

步骤
3:



4


任务



5


20
.

8分


1




2



(3)
Ⅰ、


Ⅱ、

Ⅲ、

21
.

7分


1



2



3






4

Ⅰ.

Ⅱ.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答案)(湖南卷)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答案)(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