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答案)(海南卷)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海南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可燃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A、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与导电性有关,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符合题意;C、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弹性无关,不符合题意;D、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热性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立竿见影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量体裁衣
【答案】C
【解析】A、立竿见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百炼成钢的过程中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量体裁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KCl
C. D.
【答案】D
【解析】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Ca3 (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NH4)3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B.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
C.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D.混合物可能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C
【解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降低温度,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A正确;B、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故B正确;C、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不正确;D、混合物可能含有一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C。
5.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配制溶液
【答案】C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与液面最高处相平,错误;B、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正上方正立,不要伸到试管内,更不能触壁,正确;D、量筒不能用于配置溶液,错误;故选C。
7.2023年9月23日晚,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齐心协力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这座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
B.甲醇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甲醇由1个碳元素、4个碳原子、1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16=3: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甲醇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甲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8.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答案】C
【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 A 正确。B、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过氧化氢分子变化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改变,故 B 正确。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故 C 错误。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故 D 正确。故选 C。
9.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研究,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应加入适量(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答案】A
【解析】A、纯碱溶液显碱性,故A正确;B、白酒显中性,故B不正确;C、白糖显中性,故C不正确;D、食醋显酸性,故D不正确。故选A。
10.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备硫酸铜 向金属铜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分别向浸没在冷水中的红磷和白磷通入氧气
D 鉴别NH4NO3和NaOH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答案】D
【解析】A、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则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分别向浸没在冷水中的红磷和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和红磷均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生成丙、丁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为2:3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四种物质中丙和丁均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不变,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丁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为2:3,故D正确。故选D。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人体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C.化肥和农药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答案】C
【解析】A、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能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与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人体中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说法正确;C、化肥和农药应当适当的使用,任意的使用会污染水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D、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3.向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锌
C.滤渣中一定有铜 D.滤渣中一定有锌
【答案】D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领序Mg>Zn>Fe>Cu,当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后,锌首先和氯化铜反应,由于向滤:夜中插入铁丝后,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说明氯化铜没有消耗完,锌粉反应完了;A、由于氯化镁不与锌粉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氯化镁,故选项A正确 ;B、锌粉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所以滤液中含有氯化锌,故选项B正确 ;C、锌粉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铜,所以滤渣中含有铜,故选项C正确 ;D、锌粉未过量,且被消耗完全,故滤渣中不含有锌,故选项D错误;故选:D。
14.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 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 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注: 空气中 O2 体积分数为 20%)( )
A.33.3% B.50%
C.67% D.75%
【答案】D
【解析】1体积的二氧化碳和足量的碳反应可以得到2体积的一氧化碳(C+CO22CO ),因为原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0.03%,所以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一氧化碳忽略不计;原空气中一共有0.2体积的氧气。所以氧气和碳反应后(2C+O22CO)得到0.4体积的一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1(空气)-0.2(反应掉的氧气)+0.4(氧气生成的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3.2体积,一氧化碳的体积为0.4+2=2.4体积, 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100%=75%。故选D。
第II卷(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8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活性炭, ②氧气, ③石墨, ④合成橡胶。
(1)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
(2)可用于制造铅笔笔芯的是 。
(3)可用于制造轮胎的是 。
(4)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
【答案】(1)②;(2)③;(3)④;(4)①
【解析】(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②;(2)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于制造铅笔芯,故选③;(3)合成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等优点,可用于制造轮胎,故选④;(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故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故选①。
16.(4分)厨房中的健康。
(1)以下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2)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答案】 B ; B
【解析】(1)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2)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答案为(1)B;(2)B。
17.(6分)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燃烧的液体燃料是被称为“零碳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物质,“零碳甲醇”是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的一种绿色能源,其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反应I在一定条件下,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答案】(1)分解反应;(2)水;(3)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解析】(1)反应I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分析流程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3)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18.(6分)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可能相同的温度范围是 ℃;
(3)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1)大于;(2)20~40;(3)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成正比,由表中数据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溶质质量分数也是硝酸钾的大,故填:大于。(2)分析表中数据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在20~40℃之间,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故填:20~40。(3)分析表中数据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则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填:冷却热饱和溶液。
三、简答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4分,共10分)
19. (6分)近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你写出三条能缓解温室效应增强的建议。
【答案】(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2)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3)大力植树造林(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等,由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可以大力植树造林。
20. (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2)2Al+3H2SO4=Al2(SO4)3+3H2↑
【解析】(1)由于在空气中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压强变化不大,因为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2)m点气体压强明显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B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若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仪器①更换成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需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答案】(1)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分液漏斗;(3)CE
【解析】(1)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最好用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即;(2)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装置,故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原理,所需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若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仪器①更换成分液漏斗,因为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需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应该为C,因为C装置可以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来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和分离,从而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E,故组合为CE。
22. (8分)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上方法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继续探究:小刚想知道“图1”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NaOH?请你设计实验帮他证明(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 。
【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2) ;出现白色沉淀;(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往上层清夜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解析】(1)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气体减少,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反应掉,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以上方法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往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五、计算题(共8分)
23.(8分)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15.8g,将88.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g;(2)13.8g;(3)16.9%
【解析】(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钾不与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故填:4.4g。
(2)解: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则:
答: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
(3)解:根据题干信息,碳酸钾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钾,氯化钾包括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钾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为:。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则:
则溶液中溶质氯化钾的质量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9%。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海南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可燃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2.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立竿见影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量体裁衣
3.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KCl
C. 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B.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
C.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D.混合物可能含有一种元素
5.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配制溶液
7.2023年9月23日晚,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齐心协力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这座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
B.甲醇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甲醇由1个碳元素、4个碳原子、1个氧元素组成
8.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9.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研究,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应加入适量(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10.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备硫酸铜 向金属铜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分别向浸没在冷水中的红磷和白磷通入氧气
D 鉴别NH4NO3和NaOH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生成丙、丁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为2:3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人体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C.化肥和农药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13.向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锌
C.滤渣中一定有铜 D.滤渣中一定有锌
14.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 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 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注: 空气中 O2 体积分数为 20%)( )
A.33.3% B.50%
C.67% D.75%
第II卷(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8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活性炭, ②氧气, ③石墨, ④合成橡胶。
(1)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
(2)可用于制造铅笔笔芯的是 。
(3)可用于制造轮胎的是 。
(4)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
16.(4分)厨房中的健康。
(1)以下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2)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17.(6分)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燃烧的液体燃料是被称为“零碳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物质,“零碳甲醇”是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的一种绿色能源,其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反应I在一定条件下,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18.(6分)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可能相同的温度范围是 ℃;
(3)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4分,共10分)
19. (6分)近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你写出三条能缓解温室效应增强的建议。
20. (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B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若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仪器①更换成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需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22. (8分)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上方法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继续探究:小刚想知道“图1”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NaOH?请你设计实验帮他证明(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 。
五、计算题(共8分)
23.(8分)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15.8g,将88.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海南卷)
化学·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
1
.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
15
.(
8
分)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16


4
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


6
分)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6
分)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9


6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0


4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8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2
2


8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8
分)
(1)
____________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海南卷)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C D C A C C C A D D C D D
15.(8分)(1)② (2)③ (3)④ (4)①
16.(4分) B B
17.(6分)(1)分解反应 (2)水 (3)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18.(6分)(1)大于 (2)20~40 (3)冷却热饱和溶液
19. (6分)(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2)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或其他合理答案)。
20. (4分)(1)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2)2Al+3H2SO4=Al2(SO4)3+3H2↑
21. (8分)(1)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分液漏斗 (3)CE
22. (8分)(1)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2) 出现白色沉淀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往上层清夜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还有氢氧化钠 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23.(8分)(1)4.4g
(2)解: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则:
答: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
(3)解: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为:。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则:
则溶液中溶质氯化钾的质量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9%。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衡水金卷先享题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二模考试(老高考)文科数学试题!

下一篇: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