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汽油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氢气
2. 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A. 吹灭蜡烛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关闭炉具阀门 D. 用高压水枪灭火
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从不同层面、运用多种方法共同推进,其中没有直接贡献的是
A. 植树造林 B. 开发风能 C. 燃煤脱硫 D. 节约用电
4. 防火胜于救灾,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 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 遭遇火灾时,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
6. 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校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跑出火场 D.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8.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B.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 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 用氨水捕集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9. 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下图是乙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由9个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 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27:44 D. 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0.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11. 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CH4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8:1
12.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 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3. 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B. 细沙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C. 气球可以缓冲管内气压
D. 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14. 全球59%的氢气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某两种气体化合物重整制得,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9:1
D.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5. 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xHySz)提醒居民天然气泄漏。为确定乙硫醇的化学式,某兴趣小组取6.2g乙硫醇,使其充分燃烧,生成了5.4g水和6.4g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乙硫醇的化学式为
A. C2H6S B. C3H4S5 C. C2H5S2 D. C3H5S
二、非选择题
16.氨气具有可燃性,存在燃烧而引发爆炸的可能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17. 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18. 人类使用材料、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已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庭主要燃料。如图是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家用天然气中加入有恶臭味的乙硫醇气体,目的是_______。
(3)若“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19. 探究水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他所制得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178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管,得到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正极与负极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
20.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进入中国民航运输市场
(1)C919“瘦身”在机体结构上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等先进材料,“铝锂合金”属于______(合成、金属)材料。
(2)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航空煤油,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3)飞机上安装有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以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1. 下图是研究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2,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如图3,能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2.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省油灯中的炷和______是可燃物。
(2)“书灯勿用铜盛”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性,易造成油的挥发。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______。
(4)“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23.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
(1)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图是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说明: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向___________方向发展。
(3)氢气作为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是工业上以甲酸(HCOOH)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流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是反应的___________。
24.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会变蓝。
氢气的制取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 K1、K2和K3。在注射器中分别加入锌粒和稀硫酸,打开阀门K1、K2,将稀硫酸注入注射器2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利用装置A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
探究氢气的性质
(3)关闭K1,打开K3,固定注射器2,通一会氢气目的是______。
(4)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现象是_______,证明氢气具有______性。
(5)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反应中有水生成。M处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气体性质实验后,对氢气的性质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氢气的性质】
用自制的氢气通过软管吹泡泡液并用喷枪点燃,观察现象(注意实验有危险,不要模仿)。
(1)吹出的泡泡液大多数都上升,但也有少数的泡泡液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项目二:氢气点燃需验纯】
用保鲜袋收集两袋氢气,甲袋是50%空气与50%氢气的混合气体,乙袋是纯净的氢气,然后分别点燃。
【查阅资料】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2)点燃上面两袋气体,发现甲发生爆炸,原因是______。
(3)根据上表可以得出,______(填写气体名称)使用最安全,该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和醋酸钠(CH3COONa)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同时得到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同学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氢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装置导管中导出)和酒精灯燃烧后火焰温度的变化情况。
(4)结合甲图信息,可以得出氢气做燃料比酒精好,理由是______。
(5)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乙为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流程的优点是______。
②若MnFe2O(4﹣y)中y=0.5,则MnFe2O(4﹣y)中Fe3+与Fe2+的个数比为______。
③请计算利用该流程每生成48kgO2,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 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汽油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的D正确;
故选D.
2. 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A. 吹灭蜡烛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关闭炉具阀门 D. 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从不同层面、运用多种方法共同推进,其中没有直接贡献的是
A. 植树造林 B. 开发风能 C. 燃煤脱硫 D. 节约用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发风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煤脱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与低碳无关,故C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防火胜于救灾,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标志是禁止烟火,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B、图中标志是禁止停车,与消防安全无关,故选项正确;
C、图中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D、图中标志是禁止吸烟,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 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 遭遇火灾时,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火灾的正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用水浇灭容易导致触电,故A选项做法不正确;
B、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B选项做法不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C选项做法不正确;
D、气体受热密度变小,遭遇火灾时,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尽量贴近地面弯腰撤离,可防止中毒,故D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6. 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
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D。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校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跑出火场 D.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室内起火,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等于加快空气流通,给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A不正确;
B、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B不正确;
C、火灾产生烟尘中烟灰居多,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吸入固体烟灰发生呼吸道不适,可以有效地帮助被困人员直接穿过烟尘。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C正确;
D、在火灾时容易造成停电,是不能乘坐电梯的。应该走安全通道。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8.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B.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 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 用氨水捕集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A、应合理适量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目标,选项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绿色植物吸收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利于实现碳达峰目标,选项错误;
C、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利于实现碳达峰目标,选项错误;
D、用氨水捕集CO2,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利于实现碳达峰目标,选项错误;
故选A。
9. 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下图是乙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由9个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 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27:44 D. 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错误;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H2O和丙CO2是氧化物,有2种氧化物,错误;
C、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3×18):(2×44)=27:44,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中甲、丙分子个数比时3:2,错误;
故选C。
10.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即二氧化碳和甲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解题。
【详解】A、如图所示,乙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和丙元素组成不同,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丙是水(),其相对分子质量是,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即氢气和乙即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选项正确。
故选D。
11. 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CH4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8: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图可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甲是甲烷,化学式为CH4。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B不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共涉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氧化物。C不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即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4:1。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2.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 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详解】A、鼓空气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说法错误;
B、面粉剧烈燃烧发生爆炸,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说法正确;
C、面粉堆放不易燃烧,吹到空气中会剧烈燃烧发生爆炸,该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说法正确;
D、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
故选:A
13. 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B. 细沙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C. 气球可以缓冲管内气压
D. 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能够支持白磷燃烧,可以代替氧气,A正确;
B、细沙能够保证在推动注射器的时候白磷不随水移动,影响实验,B正确;
C、气球能够缓解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和消耗收缩导致的压强变化,C正确;
D、实验前后的变量是白磷是否与氧气接触,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错误。
故选:D。
14. 全球59%的氢气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某两种气体化合物重整制得,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9:1
D.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不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水)和丁(氢气)的质量比(1×2+16):(2×3)=3: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一氧化碳)和丁(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 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xHySz)提醒居民天然气泄漏。为确定乙硫醇的化学式,某兴趣小组取6.2g乙硫醇,使其充分燃烧,生成了5.4g水和6.4g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乙硫醇的化学式为
A. C2H6S B. C3H4S5 C. C2H5S2 D. C3H5S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6.4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
则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2g-0.6g-3.2g=2.4g。
则12x:y:32z=2.4g:0.6g:3.2g
x:y:z=2:6:1。
所以乙硫醇的化学式为C2H6S,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氨气具有可燃性,存在燃烧而引发爆炸的可能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 N2
17. 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答案】 ①. 木柴的着火点低 ②. 天然气 ③. 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18. 人类使用材料、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已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庭主要燃料。如图是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家用天然气中加入有恶臭味的乙硫醇气体,目的是_______。
(3)若“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答案】(1)
(2)便于人们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
(3)一氧化碳或CO
19. 探究水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他所制得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178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管,得到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正极与负极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
【答案】(1)H2 (2)
(3)1:2
20.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进入中国民航运输市场
(1)C919“瘦身”在机体结构上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等先进材料,“铝锂合金”属于______(合成、金属)材料。
(2)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航空煤油,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3)飞机上安装有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以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1)金属 (2)物理
(3)化学
21. 下图是研究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2,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如图3,能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或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22.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省油灯中的炷和______是可燃物。
(2)“书灯勿用铜盛”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性,易造成油的挥发。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______。
(4)“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油 (2)导热
(3)水吸热降低油温,防止油挥发
(4)bc
23.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
(1)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图是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说明: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向___________方向发展。
(3)氢气作为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是工业上以甲酸(HCOOH)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流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是反应的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煤 ②. CH4+2O2CO2+2H2O
(2)清洁能源 (3)催化剂
24.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会变蓝。
氢气的制取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 K1、K2和K3。在注射器中分别加入锌粒和稀硫酸,打开阀门K1、K2,将稀硫酸注入注射器2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利用装置A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
探究氢气的性质
(3)关闭K1,打开K3,固定注射器2,通一会氢气目的是______。
(4)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现象是_______,证明氢气具有______性。
(5)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反应中有水生成。M处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
【答案】(1)Zn+H2SO4=ZnSO4+H2↑
(2)节约药品
(3)把装置B中空气排净
(4) ①. 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 ②. 还原
(5)碱石灰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气体性质实验后,对氢气的性质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氢气的性质】
用自制的氢气通过软管吹泡泡液并用喷枪点燃,观察现象(注意实验有危险,不要模仿)。
(1)吹出的泡泡液大多数都上升,但也有少数的泡泡液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项目二:氢气点燃需验纯】
用保鲜袋收集两袋氢气,甲袋是50%空气与50%氢气的混合气体,乙袋是纯净的氢气,然后分别点燃。
【查阅资料】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2)点燃上面两袋气体,发现甲发生爆炸,原因是______。
(3)根据上表可以得出,______(填写气体名称)使用最安全,该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和醋酸钠(CH3COONa)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同时得到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同学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氢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装置导管中导出)和酒精灯燃烧后火焰温度的变化情况。
(4)结合甲图信息,可以得出氢气做燃料比酒精好,理由是______。
(5)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乙为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流程的优点是______。
②若MnFe2O(4﹣y)中y=0.5,则MnFe2O(4﹣y)中Fe3+与Fe2+的个数比为______。
③请计算利用该流程每生成48kgO2,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合理即可)
(2)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了爆炸极限
(3) ①. 甲烷或CH4
②. CH3COONa+NaOHNa2CO3+CH4↑
(4)氢气的热值高,温度升高快
(5) ①. 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②. 1:1 ③. 设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x。
解得:x=6kg
答: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6k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青桐鸣信息卷二理科综合试题!

下一篇: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作业(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