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已知: 。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I.设计如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化钙的作用是 。
(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II.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
(4)由图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
(5)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 。
III.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
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经历 、 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假设2.经历 、、 三个反应。
(6)结合探究II结果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 。
(7)若要确认“假设2”是否合理,在探究II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来,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有白色沉淀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 ,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 CaCO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 。
3.某中学的一个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 Ⅲ。 CO2 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I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 。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 (写一点)。
4.重庆一中某化学小组在鱼塘旁发现一包久置的高纯过氯化钙(杂质忽略不计),为研究其性质及变质情况,取样完成了如下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供氧剂,常用于鱼类养殖。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小鹏对久置的过氧化钙样品的变质情况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完全变质,只有CaCO3
猜想②:已变质,但具体情况待确定
猜想③:未变质,只有CaO2
(1)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质生成CaCO3的原因 。
【定性实验】
步骤一:取过氧化钙样品于烧杯,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取过氧化钙样品于烧杯,加入足量水和几滴酚酞,缓慢产生气泡,充分反应得到红色澄清溶液。
(2)根据步骤一的现象,小鹏认为原样品中一定有CaCO3,小理不同意该说法,原因是 。
(3)根据步骤二的现象,小鹏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
【定量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样品变质情况,小蔚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三:取质量为X的过氧化钙样品于烧杯,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0g。
步骤四:取质量为Y的过氧化钙样品于锥形瓶,加入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气体(其密度为g/mL)的体积为VmL。
(4)步骤三中为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加入_______(填序号)。
A.Fe2O3 B.NH4Cl溶液 C.Ba(NO3)2溶液 D.稀硫酸
(5)步骤四中Y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V、的式子表示)。
【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
【实验反思】
(6)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步骤一可以省略不做
B.步骤二中溶液呈红色,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OH)2
C.若步骤三中36g<X<37g,则样品已变质且为CaO2和Ca(OH)2的混合物
D.步骤四可以省略不做
5.实验小组同学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足量可乐饮料的烧杯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小组同学对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可能还有H2。
[查阅资料]
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组合装置。

(1)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
[拓展延伸](3)装置尾部碱石灰的作用是什么?
6.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查阅资料:
①【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②【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能否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③【实验3】中发现红热的木炭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能否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7.馒头制作时常加入泡打粉,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泡打粉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泡打粉又称为发泡粉,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1】(1)将发泡粉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其溶液的PH约为1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
【实验探究2】将200g淀粉、等量的水与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制成面团进行发酵
实验方案 温度/0C 碳酸氢钠的质量/g 现象
① 30 0.2 6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② 30 0.3 45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③ 40 0.2 3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④ x 0.3 2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问题与结论】(2)要通过实验③④对比面团发酵程度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有关,实验中x= ;分析可知碳酸氢钠质量一定时,面团发酵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实验探究3】在如图装置的a试管中放碳酸氢钠固体,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a试管固体有剩余,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3)a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同学们为了确定a试管中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固体是Na2CO3
猜想②:固体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4)称量1.68ga试管中剩余白色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mgCO2,当m的取值范围 ,则猜想②正确。
【拓展延伸】用如图装置分别向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时,实验现象如下:。
CO2:右侧烧杯中开始无气泡,后有气泡产生。
CO2:右侧烧杯中一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CO2的体积如图:

(5)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更快,你判断的理由是 。
(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开始无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
8.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分别把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草木灰可用作 (填字母)。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进行实验】(2)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 碳酸钾溶液呈 性
② 试管中 碳酸钾能和盐酸反应
③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3)根据实验①的结论判断:草木灰 (选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实验拓展】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提出问题】无色透明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做出猜想】(4)猜想Ⅰ:氯化钾;猜想Ⅱ:氯化钙;猜想Ⅲ: 。
【实验验证】(5)请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 。
9.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u(OH)2=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 。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1.44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1.44g红色固体一定有:
②过滤、洗涤、干燥。 得红色固体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究活动:
[进行猜想]
同学们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清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实验探究]
同学们根据实验药品和仪器、分别用下列两种方案完成探究实验,
方案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丝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 金属活动性:
将打磨好的铁丝插入放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金属活动性: Fe>Cu
乙 打打磨好的R丝、铁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选填“快”或“慢”)铜丝表面 气泡。 金属活动性: R>Fe>Cu
【表达交流】写出铁丝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
【探究结论】不同种实验方案都得出猜想 正确。
【归纳总结】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 是否反应。
【拓展应用】利用下列五组试制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原理上分析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Cu 、ZnSO4溶液、Ag②稀硫酸、Zn、Cu、AgNO3溶液③Ag 、Zn、CuSO4溶液 ④Zn、Cu、Ag、稀硫酸 ⑤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11.化学兴趣小组对牙膏进行探究。
实验一: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在水中能溶解出微量的Ca2+,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为牙齿的替代物,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此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1)装入药品前,检查左上图装置的气密性:打开开关,拉或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含氟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2)图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
(3)根据右上图数据分析,含氟牙膏 (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
实验二:牙膏摩擦剂的组成探究
某牙膏摩擦剂可能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氢氧化铝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酸但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牙膏中除了摩擦剂外,其它均不与酸、碱反应)。
(一)验证牙膏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实验设计如下:
(1)从步骤③可知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摩擦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沉淀B、沉淀E、沉淀G的质量关系:a>b>c,则说明含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质量为 (用a、b、c表示)克。
(3)为进一步证明氢氧化铝存在,取与上述等质量牙膏样品,实验设计如下:
若a-d (填“=”、“<”或“>”)b-c,则说明含氢氧化铝。
(二)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图中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的作用是 。若无A 装置,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装置B中反应结束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 。
(2)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装置C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多孔球泡,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防倒吸 b.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3)准确称取16.00g的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7.88g,再通过计算得出装置B中共产生二氧化碳1.76g,请你继续完成: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反思:①有同学认为只要测得浊液A的pH,若pH>7,显碱性,就可得出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你的观点是(要说理由) 。
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先通空气排净装置内含有CO2的空气
b.沉淀过滤洗涤后立即称量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完成《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分别选用稀硫酸和稀盐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现象记录(第一组) 现象记录(第二组)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1)写出上述实验中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氯化铜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颜色,针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同学们对氯化铜溶液颜色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1】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室温下,兴趣小组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然后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如下表实验数据。
加入水的体积/m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溶液颜色 深绿 墨绿 墨绿 蓝绿 绿色 深蓝 蓝色 蓝色 浅蓝 淡蓝
【解释与结论】
①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仅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 (数据精确到0.1%)。室温下,小明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6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 。
【任务2】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温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取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铜蓝色溶液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绘出下图(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3)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加热过程中,氯化铜溶液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实验延伸】
(4)兴趣小组同学认为氯化铜溶液颜色可能还与氯离子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I:向上述甲试管剩余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溶液由蓝色变成 。 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II:向上述乙试管剩余溶液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绿色变成蓝色
经小组讨论,一致认为实验Ⅰ更好,你认为原因是 。
13.在运输过程中某KNO3化肥可能混进了K2SO4、KCl、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混进的物质成分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
【阅读思考】KNO3在分类上属于 (填“氮肥”“钾肥”或“复合肥”)。
【实验探究】老师提示OH﹣、对Cl-的检验有干扰。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并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或结论
Ⅰ、取少量化肥样品,嗅气味 没有嗅到氨味 化肥样品中
Ⅱ、取适量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 溶液,加热 闻到强烈氨味,并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Ⅲ、向步骤Ⅱ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无明显现象 目的是
Ⅳ、向步骤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化肥样品中一定混进KCl
【反思拓展】
(1)经过上述探究,还不能完全确定该化肥中混进的物质成分,理由是 。
(2)为了做好废液的处理回收,同学们把步骤Ⅳ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然后往废液缸中滴加适量的 溶液,过滤,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
14.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小明同学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思考能否用钠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快速游动,发出呲呲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渣。小明同学对滤渣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是红色固体,不溶于水;Cu(OH)2不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u
猜想二:全部是Cu(OH)2
猜想三:Cu和Cu(OH)2的混合物
小强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取少量蓝色滤渣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搅拌。 滤渣全部溶解 滤渣中只含有 。写出滤渣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与反思】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过程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钙排在钠的前面,小强认为钙和水的反应一定比钠更剧烈,他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同时放入等质量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发现钙开始剧烈反应,后沉入水中,反应变的平缓,而钠在水面上与水持续剧烈反应。钙与水反应后来变缓的原因是 。
15.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等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①
【作出猜想】I.溶质仅为氯化钠; II.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III.② ;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③ 溶液。(填化学式,限填一种) 无明显现象 猜想I正确
④ 猜想II正确
有气泡产生 猜想III正确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含有可溶性钡盐的废液可以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请写出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
参考答案:
1.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溶液变蓝色 5分钟之前氧化亚铜的质量是增多的,5分钟之后氧化亚铜的质量是减少的 延长加热时间 氢气还原氧化亚铜比还原氧化铜所需的温度低,且两者温差不大 刚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样,滴加氨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2. NaOH 沉淀完全溶解 NaCl
3. 二氧化碳过量 不产生白色沉淀 浓硫酸 氯化氢溶于水
4.(1)CO2+Ca(OH)2═CaCO3↓+H2O
(2)过氧化钙与盐酸中的水生成氧气
(3)①
(4)BCD
(5)Y≥
(6)B
5. 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碱石灰是干燥剂,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6. 加热 不能证明,可能是灼热的木炭起加热作用,使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红棕色气体 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可能是红热的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虽然生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也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7. 碱性 40 温度越高,面团发酵越快(或面团发酵变得松软所用时间越短) 2NaHCO3Na2CO3+CO2↑+H2O 0.697g<m<0.88g 碳酸氢钠产生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所用时间更短 Na2CO3+HCl═NaHCO3+NaCl
8. C 碱 有气泡产生 不能 氯化钾和氯化钙 取适量上层无色透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钾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aCl2(合理即可)
9. H2O
Cu 和Cu2O Cu2O
10. Fe>R>Cu 不能 R>Fe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快 没有产生 Fe+2AgNO3=2Ag+Fe(NO3)2 置换反应 一 盐溶液 ②③⑤
11. 活塞回到原处 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能 b-c > 除去进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偏大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充分吸收 b 解:通过计算得出装置B中共产生二氧化碳1.76g,即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1.76g二氧化碳,设碳酸钙的质量为,则:
所以16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5%。 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铝不溶于水(答案合理即可) bcd
12.(1)
(2) 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14.3% 墨绿色
(3)变深
(4) 绿色 硝酸银 硝酸银溶液中含有水,会稀释溶液的浓度,无法判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干扰实验结果
13. 复合肥 没有NH4HCO3 氢氧化钡
稀硝酸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Ⅱ加入过量氢氧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是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因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铵也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K2SO4
14. 铜是红色固体,不是蓝色固体 Cu(OH)2

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附着在钙的表面上,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15. 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H2SO4 有白色沉淀产生 Ba(NO3)2+Na2CO3=BaCO3↓+2NaNO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未知数杯数学模拟测试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