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中学2023-2024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测试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1—27 Si—28 C1—35.5 Fe—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判断如图中“a”对应的气体是
A.CO2 B.稀有气体 C.O2 D.N2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3.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气焊 B.食品防腐 C.炼钢 D.医疗急救
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Ca(OH)2 B.H2CO3 C.H2O2 D.H2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 B.CO C.NO2 D.SO2
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体的颜色 B.气体的溶解性
C.气体的密度 D.气体能否与水反应
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取固体颗粒
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燃料。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燃料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9.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的燃料,其中NH3有一定应用前景。NH3燃烧的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
A.N B.N2 C.N4 D.N2O
10.运载火箭常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助燃剂。燃烧时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A.N2 B.CO2 C.H2O D.SO2
11.“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杂志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愈经淘取”指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从水中淘取锡砂,主要利用的方法是
A.溶解 B.混合 C.过滤 D.蒸发
13.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常用茜草素(C14H8O4)作染料。下列关于C14H8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C.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4.印染工艺中常用磷酸钠(Na3PO4)作促染剂。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3 C.+5 D.-5
我国科学家在化学、化工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回答下面小题。
15.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A.钠(Na) B.钙(Ca) C.镁(Zn) D.锰(Mn)
16.放射化学家杨承宗成功从含铀万分之几的铀矿石中制备核纯铀。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铀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92 B.质子数为146
C.中子数为14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38g
17.物理化学家卢嘉锡从氮分子的结构出发,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分子的是
A.2N2 B.N2 C.2N D.2N2O
1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19.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图所示。其中化学符号能正确表示其物质组成的是
A. B.
C. D.
20.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O、Si和Fe等,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加入少量水
22.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 B.乙的化学式是H2
C.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4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需盛有过量红磷 B.点燃红磷后,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C.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内水面应上升至刻度1 D.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2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气密性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收集氧气
A.A B.B C.C D.D
25.碘化钾(KI)是一种常用的补碘剂,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而呈现黄色。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影响 KI变质的因素。
实验 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3 说明 KI变质与氧气无关
B.对比实验2 和4 可知,KI变质与水有关
C.CO2在 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提供酸性环境,加快 KI 变质
D.实验首先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3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化学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1)了解家用制氧机的相关信息如下表。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①与②的不同点是 。
表常见家用制氧机的原理
方法 原料 原理
① 空气 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
② 水 电解水制取氧气
③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2)利用常见材料制作模拟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所示。B瓶中加入过碳酸钠、水和二氧化锰可制得氧气,A瓶中水的作用有:增加氧气中水蒸气含量、去除氧气中少量固体杂质,以及 。
(3)与②相比,方法③可能具备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27.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人造树叶”系统,可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体燃料,实现零碳排放。
(1)该系统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该系统的反应之一为: CO2+ H2O C2H5OH(乙醇)+ O2,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关于“人造树叶”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能够产生液体燃料,有利于缓解能源问题
B.该系统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
C.该系统与光合作用都产生氧气
〖科普阅读理解〗
2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甲醇,在干馏木材过程中首先被发现,故俗称“木醇”或“木精”,甲醇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液体,具有毒性,误饮后对人体有严重伤害。但作为能源,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甲醇被誉为“液态阳光”。“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H2O制H2,H2再与CO2反应制得甲醇。甲醇成为太阳能的最佳载体,实现了人类“把太阳能装进瓶子里,随处携带和取用”的美好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人类不断探究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影响因素,实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伴随甲醇产量的增加和所具有的碳中和特点,甲醇正在从原有的基本化工产品角色转向未来燃料能源,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俗称“木醇”或“木精”的原因是 。
(2)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甲醇可以分解得到氢气的原因是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甲醇中C、O原子的质量比为1:1 。
②生产中使用“液态阳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局面 。
(4)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CO2与H2投料分子个数比1:3,T0到T1温度范围内,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O2平衡转化率越大; 。
〖生产实际分析〗
29.以NO为原料合成氨并利用氨氧化制氢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化学式)。
(2)反应Ⅱ中的生成物X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 。
(3)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由煤转化为氢气和电能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煤在进入煤气化炉之前需要进行粉碎,目的是 。
(2)分离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高温条件下,水煤气交换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燃料电池和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写序号)。
a.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热能转化为电能 c.光能转化为电能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A B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用排水法收集O2的原因是 。 (4)仪器b的名称是 。 (5)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收集CO2的装置为 。(填序号)。
32.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3.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述实验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Ⅰ.通入N2,排尽玻璃管中空气,关闭k,点燃酒精灯。A中固体变黑,管内壁出现小水珠。 Ⅱ.打开k,改通O2。A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B中液体变浑浊。
(1)实验Ⅰ,A中玻璃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Ⅱ的目的是 。
(3)实验后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a.将导管移出石灰水 b.熄灭酒精灯
3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和水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放热 。
(2)实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a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35.某兴趣小组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1: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实验2:将实验1的装置放到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实验1、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2中白磷熄灭后仍有剩余,欲使白磷复燃,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36.依据如图实验,研究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1:
①用激光引燃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实验小组又补充了实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 m2(填“>”、“<”或“=”)。
(2)实验2:
蔗糖溶于水后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实验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 。
〖科学探究〗
37.茶叶中的咖啡因(C8H10N4O2)具有提神功效,用乙醇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图所示。同学们对咖啡因提取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实验1:分别取10g粉碎后的茶叶,用14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茶叶种类 红茶 白茶 绿茶
咖啡因质量/mg 51.16 20.02 45.31
【解释与结论】
(1)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实验2:分别取10g粉碎后的绿茶,用140mL乙醇提取,进行下列实验,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乙醇体积分数/% 提取时间/min 升华时间/min 咖啡因质量/mg
① 75 60 5 36.69
② 85 60 5 41.24
③ 95 60 5 45.31
④ 95 x 8 48.16
⑤ 95 60 10 55.07
⑥ 95 60 12 52.95
【解释与结论】
(2)由实验2中①~③得出的结论是 。
(3)x应为 。
【反思与评价】
(4)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等条件分别相同时,升华时间越长,绿茶中咖啡因的提取质量越多”的结论,其证据是 。
(5)继续实验,证明“提取时间对绿茶中咖啡因提取质量有影响”,实验操作:取10g粉碎后的绿茶,用14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 ,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与实验2中③作对比。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8.轨道焊接时,可用铝热反应:。若有160kg氧化铁发生该反应,计算理论上生成的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试卷第2页,共11页
1.D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据图可知,a是氮气。
综上所述:选择D。
2.D
【详解】A、该图标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选项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与生铁中的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够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可用于炼钢,选项正确;
D、氧气能够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选项正确,故选B。
4.D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组成。
【详解】A、氢氧化钙中没有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中没有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没有氢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5.A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A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要考虑气体的颜色,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如果气体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如果气体溶于水,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物质不反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中物质不反应),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不能选择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如果气体能与水反应,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如果气体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固体颗粒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4N、12H、6O,反应后除2X外,有12H、6O,故2X含有4个氮原子,X为N2;
故选B。
10.D
【详解】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烧,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可知生成物中不会出现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故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选D。
11.A
【详解】废旧杂志可回收加以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投入可回收物标志的垃圾箱,故A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根据题意,颗粒大的锡砂不能通过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从而得到锡砂。该方法即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方法,属于过滤。
故选C。
13.D
【详解】A、C14H8O4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分子中含有14+8+4=26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14H8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8):(16×4)=168:8:6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C14H8O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磷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1)×3++(-2)×4=0,解得:
=+5。
综上所述:选择C。
15.C
【详解】A、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N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钙的元素符号表示为Ca,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g,锌的元素符号表示为Zn,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锰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2,表示原子序数为92,则铀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故A正确;
B、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2,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235,则中子数=235-92=143,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 “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A.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N2表示两个氮分子,故A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N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C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N2O表示两个一氧化二氮分子;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B
【详解】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灯帽罩住火焰,使其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
19.A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详解】A、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故A正确;
B、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故B错误;
C、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故C错误;
D、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D错误;
故选:A。
20.A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氧元素和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A。
21.B
【详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通过观察气体颜色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空气,能鉴别三种气体,故B符合题意;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通过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三种气体加入少量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SiHCl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硅原子、1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构成,故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2:28=1:14,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符合题意。
故选D。
23.D
【详解】A、实验前,应加入过量的红磷,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正确;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种白色固体,因此点燃红磷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中,最终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至刻度1,说明实验成功,故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故选:D。
24.C
【详解】A、浓氨水挥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左端的管中,氨气分子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加入的溶质种类不同,两种变量,无法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C
25.A
【详解】A、实验3给与的条件是二氧化碳和水,目的是证明当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时,KI是否变质。而要证明KI变质是否与氧气有关,必须把氧气当作变量设计对比实验,这里可以将实验3和实验4进行对比,由现象可知KI变质与氧气有关,故选项A不正确;
B、实验2 给与的条件是二氧化碳、氧气,无水,而实验4 给与的条件是二氧化碳、氧气,有水,将这两组实验对比,由实验现象可知,KI变质与水有关,故选项B正确;
C、由实验1和4对比可知,当无二氧化碳时,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当有二氧化碳时,固体变潮、表面变黄,说明CO2在 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提供酸性环境,加快 KI 变质,故选项C正确;
D、实验首先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26.(1)①属于物理变化,②属于化学变化
(2)能观察生成氧气的速率
(3)节约能源
【详解】(1)利用分子筛过滤出氧气,这一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转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①属于物理变化,②属于化学变化。
(2)A中水除了题中给出的作用外,还可能通过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来观察氧气产生的速度。
(3)②中方法需要通电,消耗电能,由此可知③与②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
27.(1)天然气
(2)
(3)ABC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对于有复杂化学式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通常采用定一法,这里可以先把C2H5OH的配平系数设为1,即可确定C原子个数为2、H原子个数为6、O原子个数为1,则可计算出CO2的配平系数为2、H2O的配平系数为3,最后计算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反应前总共7个O原子,那么反应后O2的配平系数则为,所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题干信息可知,能够产生液体燃料,因此有利于缓解能源问题,符合题意;
B:该系统可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体燃料,实现零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符合题意;
C:该系统可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与光合作用一样都可以产生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ABC。
28.(1)甲醇在干馏木材中首先被发现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甲醇中含氢元素
(3) 错 对
(4)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减小
【详解】(1)甲醇在干馏木材中首先被发现,故俗称“木醇”或“木精”;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甲醇中含氢元素,故甲醇可以分解得到氢气;
(3) ①由图可知,每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故甲醇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故填:错;
②甲醇被誉为“液态阳光”,“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取氢气,氢气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甲醇,制取甲醇可消耗二氧化碳,且甲醇具有碳中和的特点,故生产并使用液态阳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全球变暖的不利局面,故填:对;
(4) 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CO2与H2投料分子个数比1:3,T0到T1温度范围内,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O2平衡转化率越大;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29.(1)NO、H2O
(2)N2
(3)
【详解】(1)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由流程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有NO、H2O。
(2)反应Ⅱ中的反应物有氮、氢、氧三种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也应含有氮、氢、氧三种元素,若X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则为氮气,化学式为N2。
(3)由流程可知,反应Ⅰ为一氧化氮和氢气在350℃、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物理
(3)
(4)b
【详解】(1)煤在进入煤气化炉之前需要进行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由图可知,空气通过分离器之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高温条件下,水煤气交换器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热能转化为电能,故选:b。
31. 酒精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长颈漏斗 D
【详解】A、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A装置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能与水反应,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
32.(1) 湿润的石蕊棉团变红,干燥的石蕊棉团不变红
(2)
【详解】(1)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成红色,则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湿润的石蕊棉团变红,干燥的石蕊棉团不变红;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1)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证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3)ab
【详解】(1)实验Ⅰ,A中玻璃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而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打开k,改通O2,A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B中澄清石灰水液体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第(1)小问中证明了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因此实验Ⅱ的目的则是证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3)对于需要加热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后拆除装置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液面,后熄灭酒精灯,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液体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34.(1)发出白光
(2)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白光。
(2)实验2为电解水的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则收集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则将燃着的木条靠近a处,会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5.(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
【详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
实验2:将实验1的装置放到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
对比实验1、2,均与空气接触,只有温度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2中白磷熄灭后仍有剩余,说明试管内氧气已经全部耗尽,欲使白磷复燃,需要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补充氧气。
36.(1) <
(2)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蔗糖溶于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1)①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于装置中的氧气消耗,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松开锥形瓶的瓶塞,会有气体进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若进入空气,则m1(2)不合理,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7.(1)探究茶叶种类对咖啡因提取质量的影响
(2)当提取时间和升华时间分别都相同时,乙醇体积分数在75%-95%范围内,乙醇体积分数越大,提取的咖啡因质量越大
(3)60
(4)根据表格数据,对比⑤和⑥,⑥的升华时间比⑤长,但提取的咖啡因质量小
(5)提取50min(不等于60min即可),再升华5min,冷却,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对咖啡因提取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实验1:分别取10g粉碎后的茶叶,用14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茶叶种类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故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探究茶叶种类对咖啡因提取质量的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由①~③可知,提取时间相同,升华时间相同,乙醇的体积分数不同,则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提取时间和升华时间分别都相同时,乙醇体积分数在75%-95%范围内,乙醇体积分数越大,提取的咖啡因质量越大;
(3)根据表格数据,③~⑥为控制乙醇的体积分数相同、茶叶提取时间相同,升华时间不同来探究提取咖啡因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则④中x应为60;
(4)根据表格数据,对比⑤和⑥,⑥的升华时间比⑤长,但提取的咖啡因质量小,所以不能得出“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等条件分别相同时,升华时间越长,绿茶中咖啡因的提取质量越多”的结论;
(5)为了证明“提取时间对绿茶中咖啡因提取质量有影响”,根据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除了提取时间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根据③的数据可设计实验为:取10g粉碎后的绿茶,用14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提取50min(不等于60min即可),再升华5min,冷却,得到咖啡因并称量其质量,与实验2中③作对比。
38.解:设理论上生成的铁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生成的铁的质量是112kg。
【详解】详见答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联考数学(改后)(无答案)

下一篇:未知数杯数学模拟测试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