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酸和碱的反应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

8.3酸和碱的反应
一、多选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是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高架的电线夏天比冬天长 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B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C 碱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的反应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
D.通过化学变化,既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又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其原理不相同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溶液结晶后溶质减少,所以饱和溶液结晶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向久置于空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常温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C.给水通直流电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二、选择题
6.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 H2O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 H+和OH-的数目不变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等质量的两份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D.等质量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B.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用来进行人工降雨
C.在农业生产中,熟石灰常用来改良碱性土壤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9.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 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 48.4 39.6
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和微观间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6000L氧气可以压缩进40L的钢瓶中,说明加压可使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水,其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12.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滴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D.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适量水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B.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C.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5.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三、综合应用题
16.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盐为专题进行 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1)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该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一只烧杯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 C中溶液 pH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图中 a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 b点反应的微观实质:H+ + OH-= H2O
C 图中 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 NaOH
D 由a点到b点的 pH变化过程能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③D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
(2)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 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 下,以二氧化碳和 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粗盐中常含有少量的泥沙、CaCl2、MgSO4等杂质,将粗盐进行精制的流程如下图:

① 过量 X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② 操作Ⅱ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 、玻璃棒。
③ 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氯化钠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 。
(4)用50g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 CO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 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7.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中的微粒是 (填符号);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 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的微粒是Na+、SO42﹣、H+;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2SO4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如果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位9.8%(假设这时所用稀硫酸的密度为1.0g/mL)。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克。
则计算①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②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至0.1%)
18.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①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
A 氢氢化钡 B 碳酸钠 C 镁带 D 氧化铜
②小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反应。实验装置如图,采用无色酚酞试液作酸碱指示剂,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表格数据回答:
滴加液体的体积(毫升)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pH 13.1 12.8 12.3 11.5 10.4 7.0 2.7 2.3 2.2 2.1 2.0
温度(℃) 25.5 25.8 26.1 26.4 26.8 27.0 26.9 26.8 26.7 26.6 26.6
③混合前,烧杯内的是 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
④当滴加液体体积为 mL时,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成。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中和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或“无变化”)的反应,理由是
⑤当滴加液体6mL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以外)有 (填化学式);若酚酞无色则滴加液体的体积可能是 mL
A 4 B 8 C 10 D 14
⑥有同学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液体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⑦现有两杯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在NaOH溶液中加入xg盐酸恰好中和;在KOH溶液中加入yg上述盐酸也能恰好中和,则x y
A > B < C =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BC
2.BC
3.AB
4.AB
5.AD
6.C
7.C
8.C
9.A
10.B
11.A
12.C
13.D
14.B
15.C
16. C 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合理均可) 氢氧化钡或Ba(OH)2 蒸发皿 或 14.6%
17. H+、、H2O 12 ABD 12% 8.52%
18. A 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 随着溶液的滴加,混合溶液的pH逐渐减小 10 放热 溶液的pH由13.1变为7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NaOH和NaCl CD 氢氧化钠变质 取少许溶液,滴入少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

下一篇:9.1有机物的常识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