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

7.4结晶现象
一、多选题
1.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
C.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2.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B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向水中加入碎瓷石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将较浑浊的泥沙水进行过滤前,须先静置一会儿 节省过滤时间
A.A B.B C.C D.D
3.关于结晶和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是指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B.降温结晶适合提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显著的物质
C.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滤液至析出晶体时,滤液变不饱和
D.不管采取何种结晶方式,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后才能结晶
4.如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5.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蒸发10g水,甲析出的晶体最多
C.分别将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t2°C时 ,将3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二、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的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过滤
7.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
D.在t2℃时,把50g甲放入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1.如图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20℃时,将30gNaC1加入10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C.t℃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3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所需KNO3的质量大于NaCl的质量
12.将30g固体物质X (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T2℃时,物质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要从丁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60g
13.将一杯 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溶剂 B.加入硝酸钠 C.降低温度 D.蒸发溶剂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气密性检查
C.给固体加热 D.吸取液体
1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明矾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三、综合应用题
16.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C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到各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C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表示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甲”或“乙”)。
(2)P点表示的意义 。
(3)50℃时,A溶液为 (填“不饱和”或“饱和”)溶液。
(4)图1中欲将50°C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分别将50°C时80g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溶液的质量:甲<乙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D.甲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35g
17.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某兴趣小组利用铁锈制备草酸亚铁晶体并测定其组成。
(一)制备草酸亚铁晶体
资料1:Fe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5.6 20.5 26.5 32.9 40.2 48.6 59.8
资料2:FeSO4易被氧气氧化,转化为Fe2(SO4)3。
资料3:草酸(H2C2O4)溶液与FeSO4溶液发生反应:
【制备流程】

(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已知步骤Ⅰ的反应之一,则溶液A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有: 。步骤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3)制备过程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二)测定草酸亚铁晶体的组成
FeC2O4·nH2O加热至300℃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400℃,剩余固体又变成黑色,同时生成气体。为确定分解产物及n的值,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先打开弹簧夹a、b,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a,加热热分解装置。
资料1: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资料2:FeO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固体变蓝,证明产物有 :B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物有CO2;D中 (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物有CO。
(5)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是 。
(6)为进一步探究加热至400℃时固体产物的成分,另取1.80gFeC2O4·nH2O重新实验,测得热分解装置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FeC2O4·nH2O中n的值为 (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草酸亚铁晶体中混有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会导致测得的的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③B点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④将B点物质在空气中继续加热至500℃得到C点物质,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
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②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③若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图 ;写出实验室以图B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④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图E或图 ,选择E的理由是 ;下图收集装置中也可于收集氧气的是 (填编号);
⑤某同学制取氧气后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图
操作m的名称是 ,操作n的名称是 ,操作m、n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m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3 mol氧气,求所需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
1.CD
2.BD
3.BD
4.CD
5.
6.B
7.C
8.C
9.A
10.D
11.C
12.B
13.A
14.B
15.D
16.(1)甲
(2)2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5g
(3)不饱和
(4)加入乙物质
(5)AC
17.(1) 烧杯 漏斗 引流
(2) 防止温度降低,FeSO4晶体析出
(3)排尽装置中空气(氧气),防止FeSO4被氧化
(4) H2O/水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5)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6) 结晶水质量为:1.80g-1.44g=0.36g
n=2,故填:2。 偏小 FeO
18. 铁架台 水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① 过滤 蒸发结晶 玻璃棒 引流 解:设所需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x=0.2 mol
答:所需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1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

下一篇:8.3酸和碱的反应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