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四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
化学学科期初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90分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卷Ⅰ(选择题,共60分)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医疗急救 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稀有气体 D.矿泉水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净 D.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
4.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
C.两个氢原子:2H2 D.氯化铜:CuCl2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9.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10.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2.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为负价 B.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 D.CuSO4中所含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
13.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14.空气的成分主要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15.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到各元素的元素符号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微粒
D.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1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B.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的腐烂 B.金属器皿的锈蚀 C.蜡烛燃烧 D.动植物呼吸
1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属于同种元素 B.b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bcd均表示离子 D.be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
20.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21.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
C.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水结冰时密度会变小
2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C.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会发生改变
D.离子只能构成化合物,无法构成单质
2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24.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为A,若其阳离子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则R元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x+2 B.A+x-2 C.A-x-2 D.A+x+2
25.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HNO3 NO2 NH3 B.N2O5 NO NO2
C.NH3 NO HNO3 D.NO NO2 N2O3
26.下列粒子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A.氖原子 B.氯原子 C.钠离子 D.硫离子
27.关于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都需要催化剂 ②都需要加热 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 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 ⑥都属于分解反应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
28.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⑥
29.分解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并进行记录,得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中过氧化氢含量相同
B.时间为t时,a还没有结束反应
C.完全分解后,a产生的氧气比b的多
D.为了增加b中氧气的量,可以选择加入催化剂
3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足量红磷在装满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卷Ⅱ(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31.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微粒的 相同。
(4)A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5)若D中X=17,则C与D两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6)化学式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钙 碳酸钠 氢氧化铁 硝酸银
32.认真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三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其中水分子本身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实验 。
(2)甲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的目的是 。
(3)乙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滤纸并未破损,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4)丙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正极产生气体的检验方法和现象是 。
(5)石家庄的水质硬度较大,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如果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上述 (填字母)装置组合进行,你选择的发生装置需要进行改正的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3)如果选用B装置制取某种气体,使用仪器①与未使用该仪器相比较的明显优点是 ,若该气体密度远小于空气,用F装置进行收集时,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字母编号)。
34.下面框图中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暗紫色固体,D为黑色粉末,F为无色液体,G为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F
(2)反应①至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①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反应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35.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提示: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碳酸钙中氧、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需列式计算)
(4)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多少?(需列式计算)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试题分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说法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潜水,故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氧气的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
2.B
【解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详解】A、净化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冰、蒸馏水是同种物质,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由水、多种矿物质等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主要看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3.B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C、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净,正确;
D、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说明有新分子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分子间间隔变大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B.氯酸钾受热可以分解出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只是加快反应的进行,错误;
C、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态氧,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质量的,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此选项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表示为Ca2+,此选项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此选项错误;
D、氯化铜由铜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铜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表示为CuCl2,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碳在氧氧中燃烧发白光,另外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A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B选项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硫不是“钅”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B、核外电子总是尽量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依次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是第三层,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故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错误;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4,容易得到电子,故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说法正确;
B、不能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内液体,防止损坏滤纸,说法错误;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要清考在三层滤纸处,说法正确;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说法正确;
答案:B。
10.C
【详解】A、葡萄糖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每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2:(16×6)=6:1:8,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2:(16×6)=6:1: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和中子所带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但电性相反,故原子呈电中性。正确;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错误;
故选D。
【点睛】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2.D
【详解】A、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为负价,如碳酸钙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B、氧气属于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x=+7,不符合题意;
D、CuSO4中所含原子团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元素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选项A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选项B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但不同的物质可能只含同一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选项C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是最小的微粒,原子还可再分为原子核、核外电子等。选项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选:B。
15.C
【详解】A、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Fe、Fe2+、Fe3+的最外层电子个数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C、原子形成离子时,只是电子个数发生改变,质子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D、只有铁原子能构成铁单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A、元素周期表基本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选项A正确;
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B正确;
C、分子和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不显电性,选项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可查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7.A
【详解】A、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
B、糖水是混合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含有不同种分子,此选项正确;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从微观上看,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分子生成,此选项正确;
D、结构决定性质,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8.C
【解析】缓慢氧化是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详解】A、食物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金属器皿的锈蚀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解析】1、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失去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电荷,形成阳离子,可表示为 Rn+的形式,化合价为正几价。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得到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阴离子,可表示为Rn-的形式,化合价为负几价。
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详解】A、由于ab的质子数不同,所以ab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选项不正确;
B、b的最外层电数为8,已经达到稳定结构,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少于4,易失电子,故B选项不正确;
C、b是离子,而cd都是原子,故C选项不正确;
D、be构成的化合物中,b是金属元素镁,失去两个电子,b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错误;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所以可用于制取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21.C
【详解】A、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此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此选项正确;
C、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此选项错误;
D、水结冰时密度会变小,所以冰浮在水面,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2.C
【详解】A、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此选项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阴离子与阳离子构成物质,所以离子只能构成化合物,无法构成单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3.B
【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详解】开始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浪费药品。所以开始的顺序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顺序为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当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流入试管炸裂试管。顺序为⑥将导管从水面下拿出,②熄灭酒精灯。故顺序为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B。
24.C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因为R2+核外有x个电子,所以R原子核外有x+2个电子,则R原子的质子数也为x+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R的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即为A-x-2,故选C。
25.A
【详解】A、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同理可得:NO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3,故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2O5、NO、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2、+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 NO 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O、NO2、N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B
【详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层时为2属于稳定结构,由于不需要比较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此规律对于离子同样适用。所以,找出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或只有一层时为2的即可。
A、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不属于稳定结构。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D
【详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综上所述: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①都需要催化剂,说法不正确;②都需要加热,说法正确;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说法不正确;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说法正确;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说法正确;⑥都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8.B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不同元素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肯定不同;选B
29.C
【详解】A、由于图像中可知最终生成的氧气量不同,故过氧化氢的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时间为t时a的氧气量已经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经结束,故B错误;
C、完全分解后,ab两条直线是a在b的上方,故最终生成的氧气量a产生的氧气比b的多,故C正确;
D、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增加该反应的产物质量,故加入催化剂不能增加b中氧气的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30.B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装置内气体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故A不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集气瓶内气体质量不断减小,当氧气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变为零,故B正确;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故C不正确;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B。
31. 原子 18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得到 MgCl2 CaO Na2CO3 Fe(OH)3 AgNO3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判断和性质。
【详解】(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①表示的微粒是原子;
(2)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X=18;
(3)B和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4)A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
(5)C是镁离子,D中X=17时,是氯离子,所以形成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6)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H)3;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符号书写。
32.(1)丙
(2)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 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者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正极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 肥皂水 煮沸
【详解】(1)甲实验中,水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速冷却等,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事不一定发生改变;乙实验是过滤,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丙实验是电解水实验,该实验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一定发生了改变,故填:丙;
(2)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乙实验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如滤纸并未破损,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丙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正极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3. 长颈漏斗 集气瓶 AE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b
【详解】(1)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难溶于水,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选择排水法装置选择E;发生装置需要进行改正的是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选用B装置使用仪器长颈漏斗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满足制取较多气体时使用;气体密度远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F装置进行收集时,气体应从b端进入。
34. K2MnO4 H2O2 ①③④ KMnO4K2MnO4 +MnO2 +O2 S+O2SO2 H2O2H2O+O2
【分析】A为暗紫色固体,可推出A为高锰酸钾,A能分解生成B、C、D,D为黑色粉末,F为无色液体,D能与F转化为D、B、H,可推出D为二氧化锰,B为氧气,C为锰酸钾,F为过氧化氢,H为水,H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I,可推出I为氢气,E能与B转化为G,G为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推出E为硫,G为二氧化硫,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锰酸钾,化学式为:K2MnO4;F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③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故属于分解反应的有:①③④;
(3)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
反应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反应③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
35.(1)100
(2)4∶1
(3)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商品标签可知,钙片每天食用一片,每片2g,含碳酸钙75%,因此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2g×75%×40%=0.6g。
【详解】(1)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CaCO3,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2)碳酸钙中氧、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3)∶12=4∶1。
(3)见答案。
(4)见答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年3月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