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的综合题(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的综合题
1.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2)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2.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快,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说明音调与   (选填“振幅”或“频率”)有关;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发现用更大的力拨动直尺,听到直尺振动的声音更响,这是因为直尺   (选填“振幅”或“频率”)越大,声音的   越大。
3.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声具有   。
4.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甲所示。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 do(1)这个音阶与   图位置对应。
(2)小明觉得这个哨子的声音很难听,他用手捂住了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
5.物理无处不在,请回答下列汽车中的物理问题
(1)汽车各转向灯都是LED灯,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制作二极管的核心材料是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
(2)如图所示的汽车尾部安装有“倒车雷达”,“倒车雷达”的4个超声波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位置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过近时会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中,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   。
(3)汽车用水给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   比较大。
6.小琦在学习古筝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有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正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几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50 0.96
B 铜 50 1.26
C 铜 90 1.26
D 钢 90 1.62
E 尼龙 90 1.6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了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了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琦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7.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   和   有关;
(2)根据表格信息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和   (选填字母序号)。
A.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不能用声向地球传递信号是因为距离太远
B.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C.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空气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8.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铸铁管的长度为931米,两次听到的响声相隔2.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声音在铸铁管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由以上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这段铁路有多长?
(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9. 高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1)复兴号动车组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新型 EPM 隔音材料,同时列车还装有双层真空玻璃,这些都是通过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入耳”)的方式来减弱噪声的;
(2)动车组运行时消耗的电能属于   次能源,它通常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例如,电能可以由   能转化而来;
(3)某列复兴号动车组共设置2500个传感器检测点,在动车行驶过程中,当某个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情况,立刻通过无线电波向相距300km的地面监控站发送信息,则在   秒后,地面监控站收到信息。已知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4)某时段动车组以36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硬币可以静止竖立在列车窗台上。
①该时段动车组的运行速度为    m/s;
②该时段动车组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F牵与受到的阻力F阻的大小关系为   ;
③请画出硬币静止在列车窗台时的受力示意图;   
④若动车组减速行驶时,硬币会向前滚动,这是因为硬币具有   。
10.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规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前挡风取璃投射在正前方,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坡璃有一定的   (选填“厚度”或“透明度”);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汽车上还有雷达装置,雷达启动后发出   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相比,在空气中,该声波的速度     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的速度。
11.阅读短文《会拐弯的声音》,回答问题。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
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得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喜欢选择从温度较   的地方走;
(2)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   一些,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离爆炸点100km处的人听到爆炸声需要   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   ,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12.声现象与社会生活
(1)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的“1”比C调的“1”的音调   (填“高”或“低”);中国古书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
(2)如图所示,是北京地铁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这里采用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填数字序号)
①防止噪声产生 ②阻断噪声传播 ③防止噪声入耳
(3)如图,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
自从手机上使用指纹识别以来,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上的标配,最近科学家又开发了一种新的指纹识别技术——超声波指纹识别。
超声波指纹识别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随材料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声波到达不同材质表面时,被吸收、穿透与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肤与空气对于声波阻抗的差异,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所在的位置。其工作过程就和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是靠特定频率的信号反射来探知指纹的纹路和表面皮肤的深浅并据此绘制出指纹的“高低起伏”特征进行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频率10Hz- 103Hz,能量被控制在对人体无损的程度。
以前的指纹识别技术是2D图像,而超声波扫描可以对指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采样,甚至能渗透到皮肤表面之下识别出指纹独特的3D特征。因此仅凭一张指纹的平面图是无法蒙混过关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1)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已知超声波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4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
(2)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声波获取指纹的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A.超声波体外碎石 B.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C.超声波加湿器对空气加湿 D.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下面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 0.30ms、0.36ms、0.26ms。
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2中的   
(1ms=0.001s)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声呐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 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声呐发出的声波大多属于   (选填 “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   (选填“大”或“小”);
(2)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经过时间t接收到由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是   (用字母v,t表示);
(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发现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在变低,说明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在    (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你的判定依据是:   。
1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滑雪
滑雪是一项动感强烈,富于刺激的体育运动,在白茫茫的雪山中,滑雪者踏着滑雪板风驰电掣般下滑,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滑雪者为什么可以在上面高速奔驰呢?原来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把重都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1s,就会沉下去了。
(1)白雪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雪   太阳光中的所有色光;
(2)雪层内有很多小孔,能够有效减弱噪声,减弱途径是________;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3)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由于:   ;
(4)若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   m/s,才不会在雪地上下沉。
(5)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开始向下直线加速滑行过程中,下列哪项有可能是滑雪者的s-t图象_______。
A. B. C. D.
16.某中学八年级某物理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递的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1)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   传播的。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如果铁管中没有水,能够听到两次敲击声间隔为0.1s,则同学的位置离敲击点的距离是多少?(取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防疫机器人
我国研制的某款智能防疫机器人,具有自主测温 移动 避障等功能
机器人利用镜头中的菲涅尔透镜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集到探测器上,通过处理系统转变为热图像,实现对人群的体温检测。当发现超温人员,系会自动语音播报,并在显示屏上用红色框标注人的脸部
机器人利用磁敏电阻等器件来监控移动速度,控制驱动电机运转,图甲为控制电机运转的原理电路,U为输入电压,RB为磁敏电阻,阻值随外加磁场强弱的变化而改变
机器人为有效避障,在移动过程中会发射 接收超声波(或激光)来侦测障碍物信息,当感知到前方障碍物时,机器人依靠减速器进行减速,并重新规划行驶路线
下表为机器人的部分参数,“电池比能量”为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能输出的电能;“减速器的减速比”为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
(1)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玻璃等透明障碍物时,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激光”)才能较好感知到障碍物:以移动机器人为参照物,障碍物是   的
(2)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菲涅尔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菲涅尔透镜接收的是人体辐射出的电磁波
C.图甲中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D.机器人发现体温38℃的人会语音报警并识别
(3)若机器人以最大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运动7min,此过程中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   N,消耗的电能占电池所能输出总电能的    %。
(4)控制电机运转的磁敏电阻阻值随磁场强弱变化的图线如图乙,当磁敏电阻在正常工作区时,即使图甲电路中输入电压U发生改变,R1两端电压U1都能维持在某一定值附近微小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中的电机稳定转动,则磁敏电阻的正常工作区对应图中   (选填“ab”或“bc”)段,已知无磁场时RB阻值为200Ω,R1的阻值为400Ω,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U为24V时,处在磁场中的RB电功率为0.32W,则R1两端的电压U1是   V。
(5)图丙是机器人测速系统的部分装置简化图,磁敏电阻转速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电机旋转齿轮的外侧,当传感器对准齿轮两齿间隙时,电缆输出电流为0。某次当驱动电机的齿轮匀速转动时,电缆输出如图丁所示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则1s内对准传感器的齿间隙共有   个;若此时机器人遇到障碍物,减速器启动,则经减速器降速后的齿轮转速为    r/min。
18.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一种每2min振动1.08×107次的声音,声音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回声后可以确定昆虫的方位。某次昆虫在距蝙蝠正前方25.5m的位置(假设蝙蝠静止不动),问:(超声波传播速度为340m/s )
(1)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为    Hz,该声音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
(2)蝙蝠发出声音后多久能发现昆虫?
(3)交通运输中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汽车的速度。如图2所示,某路段采用“区间测速”,监测点A、B相距12.6km,该路段最高限速为120km/h。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显示如图2,通过两监测点时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轿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该车会被判为超速吗?
(4)除了区间测速,还有瞬时测速。如图3所示,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当该汽车运动到距测速仪555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3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该车的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所走的路程为
小明鸣笛时,距离山的距离为
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 可计算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传播时走的路程为 声音所走的路程为;
小明鸣笛时,距离山的距离为 ,所以 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
2.【答案】(1)乙
(2)高;频率
(3)振幅;响度
【解析】【解答】(1)此实验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应该注意观察直尺的振动频率和直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小明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直尺振动快慢有关:当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用更大的力拨动直尺,听到直尺振动的声音更响,这是因为直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比较甲乙两图发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大拇手指是否按着刻度尺,如果没有按着,那么刻度尺将会与桌面碰撞;
(2)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3.【答案】(1)超声波;音调
(2)次声波
(3)20;能量
【解析】【解答】(1)A中,蝙蝠会发出超声波,能听到超声波,从而确定目标和距离;B中敲击水量不同的杯子,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2)压声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3)人体内脏的频率低于20Hz,声音可能使内脏共振而使内脏受伤,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1)超声波;音调;(2)次声波;(3)20;能量。
【分析】(1)蝙蝠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发声体的多少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2)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
(3)次声波对人体有伤害,声音具有能量。
4.【答案】(1)空气;B
(2)人耳处
【解析】【解答】(1)吹哨子时,是由于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当用嘴向容器内吹气时,容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来越高,因此“do(1)”、“re(2)”、“mi(3)”三个音阶对应的容器分别是:B、C、A,所以do这个音阶与B图位置对应。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此处用手捂住耳朵,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吹奏物体发声时,空气在振动;发声体越长,音调越低;
(2)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5.【答案】(1)半导体
(2)太空是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比热容
【解析】【解答】LED灯中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制作二极管的核心材料是半导体。不能在太空中使用超声波探头,因为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等情况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汽车发动机都应用循环流动水来进行冷却。
【分析】本题考查半导体材料,声音的传播,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6.【答案】(1)A;B;B;C
(2)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其松紧程度,并使其发音,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3)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
为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B、C进行研究。(2)探究琴弦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度的关系,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可以使用同一根琴弦,只调节其松紧程度,然后听音调的变化;(3)实验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A;B;B;C;(2)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其松紧程度,并使其发音,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3)控制变量法
【分析】该题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琴弦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都可能会影响,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音调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因素都相同,即控制变量法。
7.【答案】(1)温度;介质的种类
(2)B;C
【解析】【解答】(1)根据三次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与温度有关。
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速大小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2)A.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不能用声向地球传递信号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而不是距离太远,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B符合题意;
C.因为空气和水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8.【答案】(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解:根据公式v=可知,铁路的长度为:s=v铁t铁=5200m/s×1.5s=7800m;
答:这段铁路的长度为7800m;
(3)解:根据公式v=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空==≈23s;
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t=t空-t铁=23s-1.5s=21.5s。
答:大约还需要21.5s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解析】【分析】(1)从题中文字获得信息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速度和时间都已知,可以利用公式s=vt求出长度。
(3)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后到达,用两次时间相减就是第二次听到的时间。
9.【答案】(1)阻断噪声传播
(2)二;机械能
(3)0.001
(4)100;F牵=F阻;;惯性
【解析】【解答】(1)列车的隔音材料和双层真空玻璃,使声音不能传播,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减弱噪声;
(2)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是通常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计算时间为;
(4)某时段动车组以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硬币可以静止竖立在列车窗台上。
①根据速度的换算关系,运行速度为360km/h=100m/s;
②由于动车在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水平方向的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牵引力F牵与受到的阻力F阻的大小相等,为F牵=F阻;
③硬币静止在列车窗台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且力的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
④若动车组减速行驶时,硬币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会向前滚动。
【分析】(1)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2)电能是通过其他能量转化而来,是二次能源;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计算时间;
(4)根据速度单位换算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和支撑面是垂直的;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来状态的原因。
10.【答案】(1)厚度
(2)45
(3)靠近
(4)超;等于
【解析】【解答】(1)由于玻璃有一定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所以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
(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4)超声波可用来测距,设计成倒车雷达;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在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等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的速度。
【分析】(1)平面镜的厚度,使成像产生重影现象;
(2)平面镜和物体成45°角时,像和物体垂直;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在相同介质中,声速相同。
11.【答案】(1)低
(2)大;294.1
(3)低
【解析】【解答】解:(1)由短文知道: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2)响度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些;
离爆炸点100km处的人听到爆炸声需要的时间:t= = ≈294.1s;(3)因为夜晚和早晨早晚空气温度低,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所以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
故答案为:(1)低;(2)大;294.1;(3)低。
【分析】(1)根据材料,声音选择温度低的位置通过;
(2)声音的响度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根据路程和声速的比值计算时间;
(3)人处于温度低的位置时,听到的声音明显。
12.【答案】(1)高;固体;快
(2)②
(3)液体;信息;9
【解析】【解答】(1)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即D调的频率比C调的频率高,所以,D调的“1”比C调的“1”的音调高。
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是通过土地、竹筒等固体传过来的,其原因是固体能传声,且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2)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如图所示,是北京地铁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这里采用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阻断噪声传播,故②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②。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这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
由速度公式可得接受到声波所用的时间
【分析】(1)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2)“隔音蛟龙”,这里采用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阻断噪声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传递信息;根据公式,可求出时间。
13.【答案】(1)20000;3000
(2)B
(3)A
【解析】【解答】(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声波到达水底所用时间t= =2s
所以海底深度s=vt= 1500m/s ×2s= 3000m(2)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也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而超声波体外碎石、超声波加湿器对空气加湿、超声波清洗眼镜片都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B。(3)由题意知道,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和 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 0.30ms、 0.36ms、 0.26ms,根据s=vt知道,速度-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36ms>0.30ms>0.26ms,所以sB=sD>sA =sc>sE,即B、 D到手机的距离是相同的(最远),而离手机最近的是E,A、C在中间且相等,所以,对照图片可知,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分析】(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
14.【答案】(1)超声波;大
(2) vt
(3)变大
(4)不能;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 30kHz之间,所以该声波大多属于超声波;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这种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2)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3)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监控潜艇B,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在变低,音调变低,说明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在变大。
(4)月球表面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分析】(1)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回声测距:。
(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无法传声。
15.【答案】(1)反射
(2)B
(3)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4)1.5
(5)D
【解析】【解答】(1)因为雪能反射太阳光中的所有色光,所有雪呈现“白色”。
(2)雪层内有很多小孔,可以将声音吸收,能够有效减弱噪声,它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符合题意。
(3)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因为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相当于采用了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4)滑雪者在雪上停留的最大时间是1s,滑雪板的长度s=1.5m,则滑雪者的最小速度v= =1.5m/s
(5)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做加速度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滑雪者的路程越来越大;
A.图A所示图象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图B所示图象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图C所示图象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小,是减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图D所示图象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是加速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主要分为有色透明体和有色不透明体,有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其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有色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结合光源的颜色求解即可;
(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3)减小摩擦力可以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和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减小;
(4)利用滑雪板的长度除以时间即为最小速度;
(5)s-t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位移,图像的斜率是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16.【答案】(1)三;铁管、水、空气
(2)铁管中没有水,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小于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则
解得
【解析】【解答】(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铁管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大于空气中的声速。
【分析】(1)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结合时间差,可以分析路程的大小。
17.【答案】(1)超声波;运动
(2)A
(3)240;3.33
(4)ab;16
(5)100;10
【解析】【解答】(1)激光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从而被机器人接收到,故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玻璃等透明障碍物时,利用超声波才能较好感知到障碍物。机器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障碍物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移动机器人为参照物,障碍物是运动的。(2)由题意可知菲涅尔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它相当于凸透镜,所以A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驱动电机的机械功率
机器人以最大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受到的阻力和驱动电机的牵引力相等 机器人以最大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运动7min,其消耗的电能
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能
消耗的电能占电池所能输出总电能的百分比 ;(4)由题意可知,磁敏电阻在正常工作区时,其电阻的变化阻很小,所以控制电路两端电压相对较稳定,所以磁敏电阻的正常工作区对应图中ab段。R1和RB串联,当U为24V时,通过RB的电流
此时RB的电功率为0.32W,可得
解上式可得
由于磁敏电阻的正常工作时,其电阻变大不大,故由题意可得此时
R1和RB串联,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得
解上式可得 (5)由丁图可知,10ms内对准传感器的齿间隙为1个,则1s内对准传感器的齿间隙共有
即:1s内对准传感器的齿间隙共有100个。由丙图可知驱动电机的齿轮间隙共有20个,也就是说驱动电机的转速为 ,若以分钟为单位,其转速为
减速器的减速比为 ,故经减速器降速后的齿轮转速为 。
【分析】(1)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动力等于摩擦力;
(4)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关系,串联分压,分得的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5)结合电流与时间的图像求解转动速度即可。
18.【答案】(1)90000;不能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2×25.5m=51m,
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答:蝙蝠发出声音后0.15s能发现昆虫;
(3)轿车在此路段的所用时间为10:37﹣10:31=6min=0.1h;
平均速度;
该车会被判为超速;
答:该轿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为35m/s,该车会被判为超速;
(4)①由题意得,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
②设汽车的速度为v′,
由题意,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1.5s后与汽车相遇,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关系式为:v′×1.2s+340m/s×1.5s=555m,
解得:v′=30m/s。
答:该车的速度30m/s。
【解析】【解答】(1)蝙蝠发出声音频率为:,高于人类的听觉上限,音叉人耳听不到。
【分析】(1)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将蝙蝠的发声频率与其比较即可。
(2)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蝙蝠到昆虫的距离的2倍,然后根据算声音传播的时间。
(3)将汽车经过A、B两点的时刻相减得到行驶时间,再根据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后与限速进行比较即可。
(4)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而二者传播和行驶的时间相同,都是3s的一半,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流程题(含解析)

下一篇:Unit 1 Cinderella 单元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