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基础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基础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反应类型中,后者一定包含前者的是
A.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B.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H2SO4、Na2CO3、K2SO4、Ba(NO3)2中的一种,如下实验:
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e+溶液;④a+b→溶液f+沉淀;⑤e+f→溶液+气体。则a、b、c、d依次是
A.Na2CO3、Ba(NO3)2、K2SO4、H2SO4 B.K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K2SO4、Ba(NO3)2、Na2CO3 D.H2SO4、Ba(NO3)2、K2SO4、Na2CO3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
4.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生石灰固体 B.食盐水 C.浓硫酸 D.碳酸氢铵固体
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 2 的稀盐酸至过量
B.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6.在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
D.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硝酸铵和硝酸钾 ①加水溶解测量温度②加入熟石灰研磨
B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①插入带火星的木条②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
C 镁和锌 ①加稀盐酸观察②观察颜色
D 水和浓盐酸 ①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②测pH
A.A B.B C.C D.D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
B.烧碱显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9.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B 氯化钠和硝酸铵 水
C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看颜色
D 碳粉和铁粉 稀盐酸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水银—Ag—单质 B.小苏打—NaHCO3—盐
C.火碱—Ba(OH)2—碱 D.纯碱—Na2CO3—碱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
D.羊毛灼烧时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pH>7,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3.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若缺少氮元素可能导致叶片发黄,下列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
A.(NH4)2SO4 B.KCl C.K2CO3 D.Ca(OH)2
二、填空与简答
14.我国盐碱地规模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难以在这些盐碱地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海水稻”的灌溉可以使用半咸水,且“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
(1)盐碱地指含较多氯化钠、碳酸钠的土地,请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 ;若测盐碱地水溶液的pH值,其pH 7(填“>”“=”或“<”)。
(2)请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
15.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1)某品牌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乙醇(体积分数72%-82%),乙醇俗名 ,是一种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乙醇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远离火源,其原因是乙醇不仅有挥发性,还有可燃性,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洁厕灵(含HCl)、84消毒液(含NaClO)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二者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该反应中涉及的氯元素化合价有 种。
(3)用炉具清洁剂(含有NaOH )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其原因是 。
(4)使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 作用。
16.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氮气可用于充氮包装食品,充氮灯泡,这些用途与氮气的 性质相关。(选填“物理”或“化学”)
(3)实验室用NH4Cl和NaNO2制取氮气。
①某同学认为该反应不仅生成氮气,还可能生成氯化钠和水,他的理论依据是 ;
②NH4Cl还可在农业生产上用作化肥,但长期使用会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A.NH4Cl属于酸
B.NH4Cl是一种复合肥
C.NH4Cl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为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Cl时应加入熟石灰
17.请结合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原因是: 。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要使用碳素墨水。这是应用了碳的 。
(4)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石灰水用完以后,可以用 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5)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①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
②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我国芦山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由全国各地捐赠的纯净水,矿泉水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其中 (填“纯净水”或“矿泉水”)更有利于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2)地震中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饮用。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才能成为饮用水:
①感官指标;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可以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含有水的pH和硬度两项。甲同学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再测定液体的pH。乙同学认为这种测定液体PH的方法不一定会造成误差。请问在什么情况下不会造成误差 ;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区分。
③病理学指标: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通过 操作,既能杀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19.如图所示,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X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A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他为另一种物质,用“←→”表示两种物质能互相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D、E物质的化学式:④D. ;②E.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氧化铁与过量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在图中补充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一个转化关系和一个反应关系 。
20.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1)海水晒盐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包含蒸发、 等过程。
(2)写出食盐的一种用途: 。
(3)A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室进行a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三、科学探究题
21.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
【查阅资料】

(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
(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
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 。
【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① 。
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
【实验探究】(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
(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前应首先检查 ,小聪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 ,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
【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 。
【实验拓展】(1)最后清洗试管时,清洗干净的标志是 ,实验后,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由实验可知,小苏打受热生成的物质有 。
四、计算题
22.小明同学将13.25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g稀盐酸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气体质量/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是 克;
(2)求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即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故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合反应是多变一,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
D、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
故选B。
2.D
【详解】①a+d→溶液+气体;故ad是碳酸钠和硫酸的反应;根据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e+溶液;④a+b→溶液f+沉淀,b能与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故b是硝酸钡;
⑤e+f→溶液+气体,说明e是能溶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故e是碳酸钡,从而推出d是碳酸钠;故a是硫酸,c是硫酸钾;观察选项,故选D。
3.D
【详解】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选项A错误;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浓硫酸没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出现白雾,选项B错误;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2,选项C错误;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选项D正确。故选D。
4.A
【详解】A、生石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而导致质量变大,符合题意;
B、食盐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因水分蒸发而减少,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大,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详解】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2,故错误;
B、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在减少,故正确;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最终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为1:8,故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10%=10 g,需要水的质量为90 g;用量筒量取90 mL水但量筒读数要平视,不能俯视,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正确;
C、配制溶液,不能用水清洗烧杯,因为清洗后烧杯内壁会附着少量的水会造成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错误。故选B。
7.D
【详解】A、硝酸铵和硝酸钾溶于水都吸热,故不能区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则不能,可以区分,故选项错误;
B、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很少,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无法区分,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使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可以区分,故选项错误;
C、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现象都是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气体,得到无色溶液,都无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水没有明显现象,且水和盐酸的pH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由于氮气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故A正确;
B、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但是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故B错误;
C、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作气体干燥剂。故C正确;
D、由于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B。
9.A
【详解】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因为稀硫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正确;
B.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均能溶于水,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用水可以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正确;
C.高锰酸钾是紫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故看颜色可以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正确;
D.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故用稀盐酸可以鉴别碳粉和铁粉,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水银是金属单质汞,化学式是Hg,选项A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盐类,选项B正确;
C、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但火碱不是Ba(OH)2,选项C错误;
D、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不是碱,选项D错误。故选B。
11.D
【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错误;
C、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应该说出是氧化镁,C错误;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pH>7,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含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详解】A、(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Ca(OH)2中不含氮磷钾中的任一元素,不属于任一种肥料;
故选A。
14.(1) NaCl >
(2)HCl+NaOH=NaCl+H2O
【详解】(1)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碳酸钠显碱性,盐碱地水溶液的pH值大于7,故填:Na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故填:HCl+NaOH=NaCl+H2O。
15.(1) 酒精 可再生
(2)三/3
(3)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4)乳化
【详解】(1)乙醇俗名酒精,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故氯元素为+1价,HCl中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Cl2中氯元素为0价,故反应中涉及的氯元素化合价有三种;
(3)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皮肤,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
(4)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16.(1)
(2)化学
(3)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改变 C
【详解】(1)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7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5,所以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可用于充氮包装食品,充氮灯泡,这些用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关;
(3)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改变,NH4Cl和NaNO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氮气;
NH4Cl还可在农业上用作化肥,但长期使用会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
A.NH4Cl是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
B.NH4Cl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说法错误;
C.NH4Cl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说法正确;
D. 氯化铵是一种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所以NH4Cl与熟石灰不能混合施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1)碳/C
(2)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
(3)稳定性
(4) 碳酸钙/CaCO3 稀盐酸
(5) 使煤充分燃烧
【详解】(1)由方程式可知:碳夺走二氧化锡中的氧元素,是该反应中的还原剂;
(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原因是: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要使用碳素墨水。这是应用了碳的稳定性,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这层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能用于水,可以用稀盐酸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5)①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
②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生成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18. 矿泉水 属于 过滤 当测定的液体显中性时,不会造成误差 肥皂水 蒸馏
【详解】(1)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所以饮用矿泉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水是六大营养素之一;
(2)①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过滤将不溶物除去,使水澄清透明;
②蒸馏水显中性,若测定的溶液显中性,则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再测定液体的pH不会造成误差;硬水和软水经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③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等,蒸馏可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19. HCl Na2CO3 CO2 + Ca(OH)2 == CaCO3↓+ H2O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转化关系:X→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关系:X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分析】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X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X为水;A用于配制波尔多液,A为硫酸铜或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而硫酸铜不能,所以A是氢氧化钙(碱);B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且能转化成水,B为二氧化碳(氧化物),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含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水;E为碳酸钠(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D为氯化氢(酸),和碱(或碳酸盐)反应生成水;C为氢气(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详解】(1)写出D、E物质的化学式:④D.HCl;②E.Na2CO3;
(2)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H2O;
(3)氧化铁与过量D(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4)在图中补充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一个转化关系:X→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个反应关系:X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20. 物理 结晶 做调味品 CaCO3CaO+CO2↑ 玻璃棒
【详解】(1)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包含水的蒸发和食盐的结晶.
(2)生活中食盐常用作调味品,农业上用食盐水选种,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和氯气等.
(3)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aCO3CaO+CO2↑.
(4)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1. 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泡打粉溶于水时能产生气体使使面团膨胀松软 装置气密性 小苏打在受热时产生气体 碳酸钙在900℃以上分解,不与小苏打反应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外壁有水或没有预热或试管触及灯芯等 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查阅资料: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受热易分解。
猜想与假设:①泡打粉溶于水时能产生气体使使面团膨胀松软。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
实验探究: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小苏打在受热时产生气体,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
反思与交流: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是因为碳酸钙在900℃以上分解,不与小苏打反应。
实验拓展:(1)最后清洗试管时,清洗干净的标志是试管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实验后,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则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试管触及灯芯等;
(2)由实验现象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2.(1)4.4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1)由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根据图表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图表数据分析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见答案。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8.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练习(答案)2023-2024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