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基础检测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含解析)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①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④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
B.利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可以得到足够的淡水,所以“节约用水”的理念已经过时了
C.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D.天然淡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变成生活用水
4.下面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
B.用鸡蛋壳和白醋制取少量CO2
C.观察颜色区分白糖和食盐
D.用瓶子罩在燃着的蜡烛上证明燃烧需要O2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H4Cl、NaOH、Fe2(SO4)3 B.NaNO3、KCl、ZnSO4
C.MgCl2、KNO3、AgNO3 D.Ba(OH)2、Na2CO3、KC1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A.HCl、NaOH、FeCl3、NaCl B.H2SO4、NaCl、Na2CO3、CaCl2
C.NaNO3、HCl、CaCl2、KOH D.MgCl2、KOH、Cu(NO3)2、Na2SO4
7.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B.检验鸡蛋壳的成分
C.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D.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
8.下图是用海水提取粗盐的大致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9.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苛性钠和烧碱 C.小苏打和苏打 D.生石灰和消石灰
11.江西某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具有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性强的特点,不利于作物生长。改良酸性土壤最好的物质是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熟石灰 D.氢氧化钠
12.分类学习是我们认识物质了解世界的一种好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C60、钢和臭氧
B.分子构成:氨水、氢气和水银
C.盐:钡餐、苏打和火碱
D.氧化物:干冰、氧化铝和冰水混合物
13.分离 、 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盐酸 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 D.水、碳酸钾、盐酸
二、填空与简答
14.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 计算产率,b 过滤,c 溶解,d 蒸发,e 称量粗盐,f 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填字母序号)。
a 校正,b 去皮,c 放称量纸,d 放食盐,e 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 。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65% 88% 72%
教师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⑤已知:产率= ×100%。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 第2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 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 第4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15.海水晒盐工业流程中,得到的粗盐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④操作a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⑥中操作b的名称是: 。
(3)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①氮气 ②纯碱 ③熟石灰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并用其序号填空: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
(2)可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3)充入灯泡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
17.(1)如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 操作(填操作名称)示意图。
(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节
B 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 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 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8.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B、C、E、F、J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3;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E ;H 。
(2)上述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重大胜利期间,很多家庭用到了“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下图是“84消毒液”的主要生产流程。
请回答: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粗盐溶解时需要进行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
(3)气体A的化学式是 。
(4)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已知B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无色溶液除含有Na+,还可能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中的至少两种,为确定其含有的阴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此无色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什么?
【实验探究】
【证据与结论】处加入合适用量的试剂是 ,根据A中实验现象,首先确定了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继续进行B实验,根据 ,确定了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填符号)。A、B实验的顺序 (填“能”或“不能”)调换。继续进行C实验,根据现象,最终确定了该无色溶液中还含有的阴离子,判断的依据是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解释)。B中加入试剂不能换成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的理由是 。
【归纳与提升】经历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归纳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两种或多种阴离子的思路是:通过加入离子与待确定离子结合成 时产生的明显实验现象,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要考虑除尽并不能引入 ;还要考虑加入离子的 ,确保其只能与一种待确定离子结合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计算题
21.在实验课上,同学们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明取反应后的溶液 164.7g, 滴入碳酸钠溶液,先后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碳酸钠溶液与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 如下图。【已知 Na2CO3+ZnSO4=ZnCO3↓+Na2SO4】
(1)滴入碳酸钠溶液后,生成的气体是_____;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当加入 150 g 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升温不会使食盐析出,所以A错;
B、海水晒盐是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而不是利用海风降温,所以B错;
C、海水是混合物,食盐从中析出不是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所以C错;
D、一般来说,对于任何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使溶质析出,所以D对;
故选D。
【点睛】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含意以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结晶的常见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溶解度知识是溶液部分的重点,也是重要考点.
2.C
【详解】①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正确.
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饱和以后逐渐减小;不正确.
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不正确.
④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点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抓住二者的基本概念是关键,要熟练掌握转化方法,不同物质的转化方法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B
【详解】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说法正确;
B、海水的淡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成本高,仍然要珍惜每一滴水淡水,说法错误;
C、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说法正确;
D、自来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可变成生活用水,说法正确;
答案:B。
4.C
【详解】A、将火柴梗放在火焰上,通过不同地方的炭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白醋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用鸡蛋壳和白醋制取少量CO2,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C、白糖和食盐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区分,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用瓶子罩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一会熄灭,可证明燃烧需要O2,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5.B
【详解】A、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铵、硫酸铁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水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钠,现象是有气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锌三者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稳定共存,符合题意;
C、氯化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盐酸,剩余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一次气泡的是硫酸,产生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钙,产生一次沉淀和一次气泡的是碳酸钠,均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D、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是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检验鸡蛋壳的成分利用酸与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铁钉锈蚀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8.B
【详解】试题分析: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正确,B、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C、蒸发就是通过风吹日晒,把水分蒸发,所以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正确,D、在蒸发池中,由于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而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所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正确,故选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9.A
【详解】A. 可燃冰燃烧,放出大量热,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正确;C. 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正确;D. 可燃冰燃烧放热多,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弃物,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正确。
10.B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者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苛性钠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二者属于同一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物质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钙是碱,属于不同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11.C
【详解】A、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但是碳酸钙难溶于水,通常不用碳酸钙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但是碳酸钠价格相对较高,通常不用碳酸钠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C60和臭氧都是单质,而钢是含有少量碳及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铁,钢属于铁与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A不正确;
B.氨水和氢气是由分子构成,水银是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B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钡餐(BaSO4)、苏打都是盐,而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故选项C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干冰、氧化铝和冰水混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14. e c b d f a c b d e 漏斗 引流 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混合物 AC
【详解】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 e c b d f。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 c b d e。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不正确;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不正确。故选AC。
15. 引流 蒸发 氯化钙
【详解】(1)步骤④操作a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步骤⑥中操作b是从精盐水中获得精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采用的方法是:蒸发。
(3)步骤②和步骤③分别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分别是用于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的,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钙;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与步骤⑤中加入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氯化钙。
16. ② ③ ①
【详解】(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碳酸钠;
(2)能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质是熟石灰,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3)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来做保护气,可用来充入灯泡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17. 过滤 A
【详解】(1)图中为过滤操作。
(2)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应用研钵和杵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CO2 KClO3 置换反应 H2SO4+K2CO3=K2SO4+H2O+CO2↑
【分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3,根据条件提供元素可知推知B是氧化铁;
固态E叫做“干冰”,E是二氧化碳;
H由三种元素组成,且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条件中没有锰元素,那么H是氯酸钾;
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G是碳酸氢钠;
B(氧化铁)能与由三种元素组成的A反应,A是含有三种元素的酸,根据条件提供元素可知A是硫酸;
B(氧化铁)还能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F反应,F还能生成二氧化碳且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F为两种元素的酸,则F是盐酸;
H(氯酸钾)能生成C,C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C是氯化钾;生成的I能生成二氧化碳,则I是氧气;
氧气和碳酸氢钠都能生成M,M是水;
D能生成C(氯化钾),还能与A(硫酸)反应,并且能生成E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酸钾。
【详解】(1)由分析可知,E为CO2;H为KClO3;
(2)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为分解反应;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使氧气和碳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题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由分析可知,H是氯酸钾,I是氧气,则H→I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A为硫酸,D为碳酸钾,A与D发生的反应是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K2CO3=K2SO4+H2O+CO2↑;
【点睛】解决推断题时,先根据题意推断出题中描述的具有明显性质、用途的物质,然后再根据这些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将其余的物质逐一鉴别出来,解决这类问题要熟识各类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反应规律。
19.(1)+1/+1价
(2)加速溶解
(3)H2
(4)化合反应
(5)
【详解】(1)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2)溶解时进行搅拌,可以加快分子扩散,可以加速溶解;
(3)由图可知,气体A能与氯气制得盐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氯元素,生成物中含H、Cl两种元素,故反应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气体A应为氢气,化学式为:H2;
(4)反应②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5)已知B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则B应为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钠元素,故B应为氢氧化钠,反应③为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过量硝酸钡溶液或过量溶液[或过量硝酸钙溶液或过量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蓝色沉淀产生 不能 为继续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C实验需加入,若在B中引入,会引入待检测离子;若先引入会与后需加入结合成白色微溶的硫酸银,影响或干扰对原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的鉴别;(其他表述合理即可,要表述理由,不能只写结论) 沉淀或气体 待确定离子或干扰性离子 先后顺序
【详解】证据与结论:加入合适用量的试剂是过量硝酸钡溶液或过量 Ba(NO3)2 溶液[或过量硝酸钙溶液或过量 Ca(NO3)2 溶液,只要证明能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A中实验现象,首先确定了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继续进行B实验,根据无蓝色沉淀产生,确定了该溶液中一定不含OH ,A、B实验的顺序不能调换,硝酸铜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硝酸铜沉淀,继续进行C实验,根据现象,最终确定了该无色溶液中还含有的阴离子,判断的依据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B中加入试剂不能换成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的理由是为继续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 Cl- ,C实验需加入,若在B中引入 Cl- ,会引入待检测离子;若先引入会与后需加入 Ag+ 结合成白色微溶的硫酸银,影响或干扰对原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的鉴别;
归纳与提升:通过加入离子与待确定离子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时产生的明显实验现象,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要考虑除尽并不能引入待确定离子或干扰性离子;还要考虑加入离子的先后顺序,确保其只能与一种待确定离子结合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21.(1)CO2(2)ZnCO3(3)10.6%(4)7.1%
【详解】(1)发生的反应有: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ZnSO4=ZnCO3↓+Na2SO4,则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为碳酸锌;设硫酸反应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硫酸锌反应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n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142 44
x y 2.2g
,x=5.3g,y=7.1g
Na2CO3+ZnSO4=ZnCO3↓+Na2SO4
106 125 142
m 12.5g n
,m=10.6g,n=14.2g
(2)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答: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64.7g+150g 2.2g 12.5g=300g,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
答:(1)CO2; ZnCO3;(2)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3)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预备卷(3月)英语试题!

下一篇:第一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2022-2023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