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为此做出奉献的化学家有(  )
A.门捷列夫和道尔顿 B.拉瓦锡和阿伏伽德罗
C.张青莲和侯德榜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烧碱固体时,要将烧碱固体放在滤纸上进行称量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点燃氢气等易燃气体前,均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时,为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里的液体
3.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年来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因为这些氧化物溶于海水中会使海水 PH 值增加
B.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沉降聚集
C.用膜分离法淡化海水,其原理与过滤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
D.海水酸化严重将影响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钙的海洋生物生存,因为海水 H+ 的浓度增加,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钙外壳会遭到破坏
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先在右盘放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放药品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D.“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5.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碳铵NH4HCO3
B.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和硫酸钙(CaSO4)的混合物)
C.氯化钾(K2SO4)
D.硝酸钾(KNO3)
6.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稀有气体制电光源
D.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
7.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为了验证海水中的氯化镁已经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可以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镁已完全转化为沉淀
8.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振荡
B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C 甲烷和氢气 分别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
D 碳酸钙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加入适量水,振荡
A.A B.B C.C D.D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MgCl2溶液 HCl Mg(OH)2 加过量的Mg(OH)2固体,过滤
B KNO3溶液 K2SO4 硝酸钡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C CuO 木炭粉 稀硫酸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洗涤,干燥
D MnO2 KCl 蒸馏水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干
A.A B.B C.C D.D
10.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一项措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碳吸收”的一种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器中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分离器中将使用到过滤操作
C.反应器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该过程中,NaOH和CaO可被循环利用
11.为区分硫酸钾、氯化铵、硫酸铵、磷矿粉四种固体物质,以下方案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固体颜色能区分出磷矿粉
B.取样,溶解后加硝酸钡溶液能区分出硫酸铵
C.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到氨味的物质有两种
D.用水和氢氧化钡溶液能区分出四种物质
12.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B.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D.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二、填空与简答
13.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氯化钠 ②氧气 ③甲烷 ④熟石灰
(1)可供给呼吸的是 。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可作燃料的是 。
(4)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14.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纯碱生产方法 ——“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②2NaHCO3Na2CO3+H2O+CO2↑
(1)在反应①中,生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的
质量比是53.5: 。
(2)如图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30℃时,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3)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请你根据溶解度曲线和生成物质量关系分析:为何碳酸氢钠首先结晶析出?
15.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海水晒盐利用的原理是 。析出食盐后的母液为食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晒盐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 SO4 2-、Ca 2+、Mg 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 ③加过量的 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 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②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③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的目的 。
④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牵涉到的化学方程是 。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是 。
⑤过滤除掉了哪些沉淀 。
⑥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理由是 。
16.小明在进行粗盐提纯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遇到了如下的问题,请你帮助小明来解答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 、蒸发、计算产率.
(2)经过滤后,食盐水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在蒸发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小心溅出,则剩余溶液中溶质分数 (填“偏大”,“偏小”,“不变”)
17.一般降雪后都会使用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可能由NaCl、CaCl2、Na2CO3和CaCO3组成。根据以下实验推断:往融雪剂样品中滴加足量水、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将所得溶液分两份。
(1)往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该融雪剂一定不含 和 。
(2)往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融雪剂一定含有 。由以上实验现象,该融雪剂还可能含有 。
18.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
(1)如果甲是某种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乙、丙是该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丙的一种用途是 。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
(2)如果甲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第六位的金属单质,乙、丙是含有该元素的可溶性盐,且丙只含有两种元素,则丙的名称为 ,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甲是碳酸钙,乙是生石灰,则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碱
D 盐
19.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如下图:
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食盐,是因为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
①潮汐能 ②生物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2)下图是海水“制碱”
①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可制成饱和氨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②请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精盐水在吸氨和碳酸化后得到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碳酸氢钠在生活的中用途是 (答一点)。
三、科学探究题
20.在学习完“二氧化碳性质”后,某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对雪碧中逸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如图是雪碧汽水配料表)
【发现问题】打开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甲同学:倒入适量石灰水于小烧杯中,将用注射器抽取的瓶中气体注入石灰水中;
乙同学:将一支燃着的小木条放在打开的瓶口。
小组中的同学立即否定了乙同学的方案,原因是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按照甲同学的方案,观察到 ,说明雪碧汽水中逸出的确是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小组中的丙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加适量雪碧倒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他说这样也可以说明逸出气体是二氧化碳。
【评价】
(1)丙同学设计实验是依据二氧化碳的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性质。
(2)你认为丙同学这个设计 (“是”或“否)合理,理由是
(3)请你根据丙同学的想法进行改进设计: 。
四、计算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量(20g)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
第1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 70 a 147.8 167.8
请回答问题:
(1)氢氧化钙中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第1次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 。
(3)a的数值为 ,b的数值为 。
(4)该粉末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详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不正确;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不正确;
C、张青莲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C不正确;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2.C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防止腐蚀托盘,不能放在滤纸上进行称量,该实验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该实验操作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爆炸;该实验操作正确;D、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目的是防止滤液弄破滤纸,使实验失败。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该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
3.A
【详解】A、海水中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可使海水中酸性增强,从而使海水酸化,pH减小,故说法错误;
B、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使其沉降聚集,故说法正确;
C、膜法淡化海水是对膜中的海水施以压力,使海水中的溶剂渗透到膜外,而溶质却被膜阻挡在海水中,与过滤的原理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故说法正确;
D、酸化的海水中氢离子和碳酸钙可发生反应,可使海洋生物中碳酸钙外壳溶解,故说法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先在右盘放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放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操作正确;
B、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7.5g,水的质量为42.5g,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量取的水的体积是42.5mL,选择50mL的量筒,操作错误;
D、在“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pH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若测定溶液pH时先将试纸湿润,测量结果会不准确,操作错误。
故选A。
5.D
【分析】本题考查化肥的识别。
【详解】A、碳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是氮肥,故A不符合题意;
B、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和硫酸钙(CaSO4)的混合物)含有磷元素,是磷肥,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K2SO4)中含有钾元素,是钾肥,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复合肥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复合肥料是含有钾、氮、磷三种元素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
6.C
【详解】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用稀有气体制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7.D
【详解】A、工业上常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选项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选项正确;
C、海水中的Mg2+能够与石灰乳中的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选项正确;
D、海水中的氯化钠也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镁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验证海水中的氯化镁已经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可以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石灰水,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镁已完全转化为沉淀,选项错误,故选D。
8.C
【详解】A、炭粉不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看不到气泡;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区分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浮渣增多,泡沫减少,加入软水中,浮渣减少,泡沫增多,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烧杯内壁都有水滴,无法区分两种气体,符合题意;
D、碳酸钙粉末不溶于水,氧化钙粉末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可以根据加水是否溶解放热,能区分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HCl能与过量的Mg(OH)2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能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A
【详解】A、吸收器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钠元素始终为+1价,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碳元素为+4价,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错误;
B、分离器中通入碳酸钠溶液能分离出碳酸钙沉淀,使用了过滤分离液体和难溶性固体,正确;
C、反应器中碳酸钙可以反应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图中可知,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循环,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其它化肥是白色的,观察固体颜色能区分出磷矿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样,溶解后加硝酸钡溶液,硫酸钾、硫酸铵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能区分出硫酸铵,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到氨味的物质有两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溶解,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只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磷矿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蒸馏可将海水淡化,得到淡水,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中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等,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符合题意;
D、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1)②
(2)④
(3)③
(4)①
【详解】(1)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供给呼吸,故填:②;
(2)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④;
(3)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③;
(4)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填:①。
14. 84 小于 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相同时间内,产生NaHCO3的质量比NH4Cl的质量大。所以,NaHCO3首先在溶液中达到饱和,从而结晶析出。
【详解】(1)在反应①中,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是53.5:84;
(2)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所以此时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碳酸氢钠首先结晶析出,因为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相同时间内,产生NaHCO3的质量比NH4Cl的质量大,所以,NaHCO3首先在溶液中达到饱和,从而结晶析出。
15. 蒸馏法 蒸发结晶 饱和 ①③②⑤⑦④⑥(或①⑤③②⑦④⑥或①③⑤②⑦④⑥) 除尽粗盐中的杂质 除尽粗盐中的杂质Mg2+ 除尽粗盐中的杂质Ca2+和过量的BaCl2 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值为7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Mg(OH)2、BaSO4、CaCO3、BaCO3 不可以 碳酸钠的作用是既可以除去钙离子,又会除去多余的氯化钡,若调换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钡
【详解】(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水蒸发可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凝结可形成水,而海水中溶解的可溶性杂质只会留在母液中,所以可用蒸馏法。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通常是饱和溶液;故填:蒸发结晶;;饱和。
(3)①、Ca2+、Mg2+等分别与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再通过过滤除去,Na2CO3溶液能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所以应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最后加入盐酸,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③②⑤⑦④⑥(或①⑤③②⑦④⑥或①③⑤②⑦④⑥)。故填:①③②⑤⑦④⑥(或①⑤③②⑦④⑥或①③⑤②⑦④⑥)。
②粗盐中的杂质可和加入的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再通过过滤而被除去,过量的目的是将杂质完全除尽,故填:除尽粗盐中的杂质。
③粗盐中的杂质Mg2+可和加入的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再通过过滤而被除去,过量的目的是将杂质完全除尽,故填:除尽粗盐中的杂质Mg2+。
④粗盐中的杂质Ca2+可和加入的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再通过过滤而被除去,同时前面的过量的BaCl2也可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再通过过滤而被除去,过量的目的是将杂质完全除尽;除杂过程中反应剩余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对于氯化钠来说也是杂质,盐酸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值为7。故填:除尽粗盐中的杂质Ca2+和过量的BaCl2;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值为7;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⑤在整个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的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的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所以一共生成了四种沉淀被过滤除去,故填:Mg(OH)2、BaSO4、CaCO3、BaCO3。
⑥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由于加入的氯化钡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氯化钡只能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而碳酸钠既可以将钙离子转化成沉淀除去,又可将钡离子转化成沉淀除去,如果颠倒,多余的钡离子也就成了杂质。故填:不可以;碳酸钠的作用是既可以除去钙离子,又会除去多余的氯化钡,若调换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钡。
【点睛】粗盐精制过程中注意碳酸钠的双重作用:一个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一个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16. 过滤 滤纸破损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较多固体 不变
【详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最后计算产率,故填:过滤;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填:滤纸破损;
(3)在蒸发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填: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较多固体;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小心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剩余溶液中溶质分数不变,故填:不变。
17. 碳酸钠 碳酸钙 氯化钙 氯化钠
【详解】(1)碳酸盐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是题中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钙;
(2)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氯化钠的存在。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确定,题中现象不能检验的,需要再设计实验验证。
18. 做燃料或冶炼金属 氯化锌 BD
【详解】(1)根据“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乙为二氧化碳;根据“甲是某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乙、丙是甲元素的氧化物”,则推测甲为碳,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填:作燃料或冶炼金属;CO2+C2CO;
(2)甲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第六位的金属单质,则甲为锌;乙、丙是含有该元素的可溶性盐,且丙只含有两种元素,则推测丙为氯化锌,乙可以是硫酸锌,该反应可以是硫酸锌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锌,化学方程式为:ZnSO4+BaCl2= BaSO4↓+ZnCl2;故填:氯化锌;ZnSO4+BaCl2= BaSO4↓+ZnCl2;
(3)如果甲是碳酸钙,乙是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或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碳酸钙不可能转化氢氧化钙,则推测丙可以是水(氧化物)或氯化钙(盐);故填: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19.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④ 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做发酵粉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晒盐和制碱。
【详解】(1)因为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需要通过蒸发结晶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利用的是太阳能,故选:④;
(2)①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氨水呈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酸碱中和可以反应;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③氯化钠溶液和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④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做发酵粉。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海水晒盐和制纯碱流程进行作答即可。
20.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的种类很多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H2O═H2CO3 否 雪碧中含有的柠檬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用注射器抽取的瓶中气体注入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
【详解】设计方案:
除了二氧化碳,还有许多气体都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来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根据甲同学的方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
评价: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否,因为雪碧中含有柠檬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将瓶中的气体单独收集出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紫色石蕊试液是否变色,因此可以用注射器抽取的瓶中气体注入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1.(1)1:16:20
(2)Ca(OH)2、CaCl2
(3) 130 2.2
(4)解:设19.8g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x=5g
该粉末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答:该粉末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详解】(1)Ca(OH)2中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2): (40×1)=1:16:20;
(2)根据数据与图像分析看出,第1次加入盐酸时是与部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没有反应的Ca(OH)2、反应生成的CaCl2;
(3)第1次加入20g盐酸,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70g,每次都加入20g盐酸,第4次时一共又加入60g盐酸,此时没有气体产生,所以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a为70g+60g=130g;
根据图像看出,第5次时加入盐酸的质量为80g到100g时产生气体,故生成气体b的质量为130g+20g-147.8g=2.2g;
(4)详解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3平行线的性质限时提升训练(1) (无答案) 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专题8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