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金属 基础复习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含解析)

第10章 金属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变成液氧发生化学变化 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D.铁制品生锈只与氧气有关
2.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铝基本未参加反应
B.d→e的存在说明反应会放热
C.e点一定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结束点
D.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除去杂质(或提纯)的方法
A KCl(MnO2)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B CuCl2 溶液(FeCl2) 加入过量镁粉,过滤
C CO2(CO) 通入足量氧气,点燃
D KNO3(NaCl) 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相同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见如图,分析图像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锌反应速率最大
B.金属锌的活动性最强
C.金属镁生成氢气质量最多
D.金属铁消耗稀硫酸质量最多
5.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6.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m 的值是 37,n 的值是 1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 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成为 Rb—
7.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极易生锈,制造时常常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有关镀铜铁制品的说法正确的是(友情提示:Cu比Ag活泼)
A.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可盛硝酸银溶液
C.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是一种合金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用于做导线,是由于铜有优良的导电性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D.镁粉可用于照明弹,是由于镁粉能燃烧,且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9.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属于单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铜的导电性好,常用于电线电缆 D.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在空气中易被腐蚀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
11.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呈蓝色
B.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C.滤液中一定含Fe(NO3)2、Zn(NO3)2,不含Cu(NO3)2、AgNO3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
12.金属M可与CuC12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M不可能是铝
C.金属M一定是铁 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3.将H2、CO、CO2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和灼热的氧化铜,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 B.、CO C.H2 D.CO、CO2
二、填空与简答
14.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保护好金属资源。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能用于做炊具,是因为金属具有 (填“导电性”或“导热性”);
(2)黄铜片和铜片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 ;
(3)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建议 。
15.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
(1)2022年11月20日,世界杯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足球劲儿角逐今年的“大力神杯”。“大力神杯”由18K金铸造,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 性;
(2)《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 (选填“大”或“小”);
(3)铜也会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碱式碳酸铜中铜、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6.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①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防止锈蚀的原因是 。
(3)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性能,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是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和生铁是含 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锈蚀过程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反应的过程。
(3)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18.海底大量埋藏的“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海洋矿产资源含量如图所示。其中,化石燃料所占的比例为 。
(2)开采海底“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 的物理性质。
(3)开采海底“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    (填字母序号)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4)己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 8H2O,则这种可燃冰中含有 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 ;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5)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A-K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G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K的名称 。
(2)分别写出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的基本反应类是 。
(3)生产、生活中为了防止C→H发生采取的措施是 。
(4)实验室中I的验满方法是 。
20.我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家设想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符号“5CH3OH”中数字“5”表示的意义是 。
(2)该流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写出1种即可)。
(3)流程中将煤块粉碎的目的是 。
(4)“高温反应炉”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烧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1:有氧气剩余; 猜想2:无氧气剩余。
【进行实验】
步骤Ⅰ、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
步骤Ⅳ、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燃烧。
【解释与结论】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 。
(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Ⅱ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 (填“1”或“2”)正确。
【反思与评价】
(5)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不够严谨,其理由是 。
【拓展延伸】
(6)图2是该小组同学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在图2中 (填“A、B、C、D、E”)点表示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要原因是 。
(7)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的原理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用图3所示装置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足量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计算题
2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粗锌(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和稀盐酸制取氢气。
(1)配制100 g 10%稀盐酸需要37%浓盐酸(密度1. 19 g·cm-3)的体积为____mL(保留到0. 1)。配制过程中,除了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当6. 0 g粗锌完全反应时,共生成0. 16g氢气,计算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
(3)小明还用装满水的10 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氢气,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10 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_____端(选填“M”或 “N”)。
②当10 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氢气体积V____10 mL(选填“>”、“=”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氧气变成液氧,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时才能发生燃烧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故铁制品生锈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说明这是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铝基本未参加反应。A正确。
B:d→e,压强减小,说明温度降低,即原来反应放热,反应完成,不再放热,导致压强减小。B正确。
C:从d点以后压强减小,说明d点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结束点。C错。
D:c点时容器中溶液是氧化铝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铝及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和未反应的盐酸。因此,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D
【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则加水溶解,过滤除杂杂质,对滤液蒸发得到KCl,故错误;
B、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能与镁反应,把氯化铜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C
【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是镁>锌>铁,质量相同的三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理论上产生氢气由多到少是镁>铁>锌。
【详解】A、图中可以看到,金属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上升是最快的,所以金属镁反应速率最大,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反应速率最大,金属活动性最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可知,金属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最高,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多,C正确,符合题意;
D、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越多,消耗的稀硫酸质量越多,镁应该是消耗稀硫酸质量最多的金属,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将常见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和产生氢气的能力熟练掌握,有利于解决这类问题。
5.B
【分析】根据题意三种金属活动性排序是镁>铜>银,因此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而最终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铜没有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因此铜一定没有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镁和硝酸银反应时可能镁有剩余也可能镁完全反应,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镁,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镁,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镁和硝酸银反应时可能硝酸银有剩余也可能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铷属于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普遍具有导电性,选项正确;
B.铷的质子数为37,m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则m的值是37,n=37-2-8-18-8=1,选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选项正确;
D.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负荷为Rb+,选项不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铜的活动性较弱,一般的酸不与铜发生化学反应,镀铜的铁制品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银的前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镀铜铁制品不能盛放硝酸银溶液,错误;
C、铁的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铁制品镀铜后能隔绝水或氧气,正确;
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镀铜没有将铁和铜熔合,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此选项正确;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由于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促进光合作用,此选项正确;
D、镁粉可用于照明弹,是由于镁粉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此选项正确。故选B。
9.C
【详解】A、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与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一定是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A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选项B错误;
C、铜的导电性好,常用于电线电缆,选项C正确;
D、铝的金属活动性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选项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
B.溶解、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蒸发可以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能达到目的;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溶液,最后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屑和反应生成的铜,能达到目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睛】
11.C
【详解】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因此溶液不是蓝色,选项A不正确;
B、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一定不含锌,选项B不正确;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选项C正确;
D、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置换出的银、铜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
12.C
【详解】A、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B、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化学方程式 ,正确。
C、金属M不一定是铁,还可以是锌和镁,错误。
D、M反应前是单质,化合价0价,反应后是化合物,氯元素-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为+2价,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将H2、CO、CO2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可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A。
14.(1)导热性
(2) 黄铜片 氧气和水 刷漆(合理即可)
【详解】(1)金属能用于做炊具,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热性;
(2)黄铜片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黄铜片和铜片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黄铜片;
(3)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刷漆。
15.(1)延展
(2)大
(3) 二氧化碳/ 8:5
【详解】(1)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延展性;
(2)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铜锡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知,生成物中含有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些元素,故碱式碳酸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碱式碳酸铜中铜、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4×2):(16×5)=8:5。
16.(1)铝/Al
(2) 3CO+Fe2O32Fe+3CO2 隔绝水和氧气
(3)+4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2)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
②铁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生成铁锈,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防止锈蚀的原因是隔绝水和氧气,故填:隔绝水和氧气。
(3)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2价,氧元素-2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3=0,x=+4,故填:+4。
17. 碳量 氧气和水蒸气(或水)(或O2、H2O) 硫酸、硫酸铜(或H2SO4、CuSO4)
【详解】 (1)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
(2)锈蚀过程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反应的过程。
(3)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含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硫酸铝不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有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铝;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铝,可能有硫酸亚铁。
点睛:金属部分的习题,要求熟练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三个意义。
18.(1)5.5%
(2)硬度大
(3)C
(4) 3/三 1:20:8 7.5%
(5)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图示可知,化石燃料所占的比例为3.5%+2%=5.5%;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石;
(3)A、金属表面刷漆或是涂油能阻止金属与氧气、水的接触,防止金属生锈,故选项正确;
B、将金属制成耐腐蚀的合金能防止金属生锈,故选项正确;
C、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会破坏保护层,加速锈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由可燃冰化学式CH4 8H2O可知,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1:20:8;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的单质是氢气,另一种气体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二氧化锰 2H2O2 2H2O+O2↑,Fe+2HCl==FeCl2+H2↑,(Fe+ H2SO4 == FeSO4+H2↑) 置换反应 隔绝氧气(刷漆等)、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制成合金);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详解】A-K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G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G为铁;B通电条件下分解,B为水;A能在K的作用下得到水、K、C三种物质,可知A为过氧化氢,K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C为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D为氢气;铁、氧气、水共同作用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H为氧化铁;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为碳,F为一氧化碳,I为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1)K的名称二氧化锰;
(2)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铁和盐酸(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HCl= FeCl2+H2↑,(Fe+ H2SO4 = FeSO4 + H2↑);②的基本反应类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3)生产、生活中为了防止铁生锈采取的措施是隔绝氧气(刷漆等)、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制成合金);
(4)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20.(1)5个甲醇分子
(2)CO2(合理即可)
(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4) 置换反应
【详解】(1)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5CH3OH”中数字“5”表示5个甲醇分子。
(2)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二氧化碳、水、氧化铁,符号分别为CO2、H2O、Fe2O3。
(3)将煤块粉碎,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充分。
(4)煤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1. 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着火点 4P+5O22P2O5 没有与氧气接触 1 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氧气耗尽 C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上升约占试管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详解】[解释与结论]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加热白磷红磷,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着火点,故填: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着火点。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3)步骤Ⅱ中,白磷位于蒸馏水中,不与氧气接触,故不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4)足量红磷在密闭的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白磷提出水面还可以继续燃烧,说明有氧气剩余,猜想1正确,故填:1。
(5)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知,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氧气耗尽,故课本上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不够严谨,故填: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氧气耗尽。
(6)图2中C点表示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气压最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燃烧放热,气压先升高,然后继续降低,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要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故填: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7)将足量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铁丝生锈消耗氧气,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面上升约占试管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上升约占试管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2.(1)22.7;胶头滴管(2)86.7%(3)N;>
【详解】解:(1)设需37%的盐酸的体积为x,则100g×10%=37%×1.19g/cm3×x,x≈22.7cm3=22.7mL;配制过程中,除了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2)设所需锌的质量为y,则:
y=5.2g,
则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86.7%;
(3)①量筒上的刻度由下到上是由小到大,10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N端;
②10mL量筒上10mL的刻度并不是在最上缘,也就是当10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H2体积大于10.0m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菏泽一模)2024年菏泽市高三一模考试(2024.3)历史答案!

下一篇:专题八化学与社会发展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整合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