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复习考点突破演练:专题1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专题1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考点一、溶解度的理解
例1.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
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25 g该固体物质中加入75 g水,固体完全溶解,假设恰好溶解时,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25 g/75 g=x/100g,x=33.3 g。由图示可知,25 g该固体在50 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则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 g,因此该物质的溶解度在33.3 g~50 g之间。故选B。
【答案】B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例2.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答案】B
【解析】③中水的质量为20 g,a的质量为10 g。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 g,若a是NaCl则③中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对应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A不正确。④中水的质量为15 g,a的质量为10 g,若a是NaCl则④中溶液为6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7.3 g/(100 g+37.3 g)×100%=27.2%,B正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若a是KNO3则③中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④中水的质量为15 g,硝酸钾的质量为10 g,④中硝酸钾溶液仍然属于不饱和溶液,C不正确。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质种类有关,实验中所涉及溶剂只有水,D不正确。
考点三、溶液、溶剂、溶质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例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B. 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
C. 20℃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D. 20℃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答案】D
【解析】图中P点位于丙物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10℃时丙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B错误;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甲、乙均会析出晶体,但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C错误;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 g,则该温度下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水100 g、含乙物质30 g,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g/(130 g+20 g)×100%=20%,D正确。
考点四、温度改变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
例4.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A错误;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其含义是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 g:100 g=36:100,B正确;24℃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但溶液的组成均没有发生改变,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D错误。
【答案】B
考点五、判断物质提纯及结晶的方法
例5.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1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I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
B. 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 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 若取t3℃时KNO3和KC1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解析】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氯化钾溶解的多,而图中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是硝酸钾,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A错误;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相等,则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B错误;C.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C错误;降温时,硝酸钾溶解度减少的比氯化钾大,则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由t3℃时降温至t2℃时,硝酸钾析出晶体比较多,D正确。
【答案】D
1.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2022·北京)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 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 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50℃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50℃降至40℃时,乙析出的固体更多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 g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D.t3℃时,将20 g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 g乙未溶解
5.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时,X、Y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6.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 g
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7.10℃时,将3 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列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D.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 a2℃时,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 g溶液
C. 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9.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将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可得到80 ga的溶液
C.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6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 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11.(双选)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将3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
(3)t2℃时在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5 g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4)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物质。
1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 (填“仍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甲和乙的溶解度在 ℃时相等。
(3)a1℃时,将20 g乙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 g。
(4)a2℃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4.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A物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下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
乙 21 31 45 65 88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在30℃时,100 g水中加入50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取值范围是   。
(4)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
②w取值为50
③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参考答案
1.B【解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A错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正确。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C错误。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D错误。
2.D【解析】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
3.C【解析】由图像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A错误;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错误;5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所以5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C正确;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质量一方面与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有关,另一方面还与饱和溶液本身质量有关,D错误。
4.C【解析】交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 g,A正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丙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析出晶体,B正确;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原温度下的20.0%(升温过程中,甲物质和水的质量均不变),C错误;t3℃时,将乙的溶解度为30 g,则50 g水最多可溶解15 g乙,D正确。
5.B【解析】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确定Y的溶解度,A错误。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 g,溶解度相等,B正确。T1℃时,X、Y、Z三种物质中,图中Y在曲线上位置最高,X、Z相等,故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Y>X=Z,C错误。T2℃时,X的溶解度为50 g,T2℃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最多只能溶解25 g,则可得到75 g X的饱和溶液,D错误。
6.D【解析】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因此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和上层一样甜,A错误;由于糖水是否饱和不知道,因此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B错误;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不一定是304 g,C错误;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时,糖水中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变化,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7.A【解析】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0 g,将3 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乙物质是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40 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一图物质有剩余的,说明在该温度下溶解度较小,所以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8.C【解析】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A错误;由图可知,a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甲物质,故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75 g溶液,B错误;由图可知,a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甲、乙的溶解度增加,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D错误。
9.C【解析】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是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A错误;t2℃时a的溶解度是30 g,将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能够溶解15 g,可得到65 ga的溶液,B错误;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由于t1℃时b的溶解度最大,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c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解度减小,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正确;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不能计算析出固体质量大小,D错误。
10.B【解析】当温度低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为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A不正确;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该温度下60 g甲的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为20 g,将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100 g,即需加水的质量为100 g-60 g=40 g,C不正确;甲和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升温至t2℃时,两种溶液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仍然相等,D不正确。
11.CD【解析】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A正确;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所以将30 g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B正确;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2.(1)甲;(2)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80; (4)丙。
【解析】(1)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2)A点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B点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由图可知,t2℃时,丙的溶解度是60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60 g丙物质,故该温度下,在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5 g丙物质,只能溶解30 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 g+30 g=80 g;
(4)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丙的溶解度增加,无溶质析出。
13.不是;a1;65;20%;
【解析】根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后,溶解度变大,溶解能力变强,溶液状态从饱和变成不饱和;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a1℃时,乙的溶解度为30 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15 g乙,所以a1℃时,将20 g乙加入50 g水中,只能溶解15 g,形成65 g饱和溶液,a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a2℃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25 g甲可以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4.(1)1:5(2)降温结晶(3)B>A>C
【解析】(1)t1℃时,A的溶解度为20 g,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A,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 g:100 g=5:1.(2)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若提纯除去A中的少量B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关系一致,将此温度下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会析出溶质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三种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
15.(1)乙 (2)135 (3)33<x<35 (4)②③④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温度由10℃升高到50℃的过程中,甲物质的溶解度由30 g增大到41 g,乙物质的溶解度由21 g增大到88 g,因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乙;(2)30℃时甲的溶解度为35 g,则该温度下100 g水最多可溶解甲物质35 g形成135 g饱和溶液;(3)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3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则在该温度范围内甲、乙一定在某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该溶解度数值在33<x<35之间;(4)由图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50℃时在100 g水中加入46.5 g固体全部溶解,而在50℃时甲的溶解度为41 g<46.5 g,则可知该固体一定不是甲;而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88 g,即该固体一定是乙,①正确;20℃时乙的溶解度为31 g,此时要完全溶解46.5 g乙固体至少需水150 g,即w≥50 g,②错误;比较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仅要看溶解度(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还要看溶液的质量,若溶液质量未知,则无法比较,③错误;等质量的甲、乙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不能全部溶解则无法比较,④错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复习考点突破演练:专题7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中考复习考点突破演练:专题15 盐和化肥(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