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9.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
B.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为纯净物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D.将固体硝酸铵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发生改变
3.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医用消毒酒精 C.生理盐水 D.纯净水
4.如图所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甲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乙中,气球又明显鼓起,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试验,能够观察到上述现象的是( )
选项 滴管甲 烧杯甲 滴管乙 烧杯乙
A 浓硫酸 水 稀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
B 浓硫酸 浓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锌粒 双氧水 二氧化锰
D 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二、选择题
6.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实例和微观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盐酸是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变黑色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8.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上表是20℃时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则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②=④ B.溶液质量: ①<②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25
9.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消毒
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
C.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途中喝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
D.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抹患处
10.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黄酒 B.橄榄油 C.白糖 D.食盐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将少量面粉、花生油、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1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医用酒精 B.生理盐水 C.碘酒 D.白醋
13.将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NaCl B.CaO C.NaOH D.NH4NO3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
1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常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B.汽油、洗洁精都可去除油污,是因为它们能将油污溶解
C.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三、综合应用题
1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小明国庆假期从校外带回一瓶浑浊的河水,模拟课本对水进行一系列探究:

1:水的净化
(1)操作① 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通过该操作得到液体C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液面没有低于滤设边缘
B.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而留有气泡
D.滤纸破损
(2)操作② 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
(3)液体D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其符号是 和
(4)家庭中将自来水进行煮沸除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外还可以 。
Ⅱ:水的电解

(5)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写符号),由现象确定b端接电池 极。可以用 来检验 a 管内的气体。
(6)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7)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②①  C.①②⑤③  D.③⑤①②
(8)由电解水实验,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水的电解能验证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Ⅲ:物质溶解于水中时的温度变化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A)、氯化钙(B)、氯化钠(C)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盘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外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A)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B) 28
实验3 X 氯化钠(C) 21
实验4 50mL 无 22
[实验分析]
(9)表中X为 mL;
(10)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11)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填所选物质后面的字母);
[反思评价]
(12)同学们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17.科学利用物质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实验室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依据的是 。
(2)学校配备的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1中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 。
②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 。
(二)物质间的转化
如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转化及相互反应的关系(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D是氧化物,B、C为单质,A是生活中常见液体,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3)物质B的化学式 。
(4)物质C的一种用途是 。
(5)写出D→A的化学方程式 。
18.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现有氢气、氦气、二氧化碳、食盐、金刚石、生石灰等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
①飞艇中充入的气体是 ; ②切割玻璃的是 ;
③用作干燥剂的是 ; ④用作调味品的是 。
Ⅱ.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能 ;
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炼铁时发生反应:,其中 做还原剂;
⑤在2Mg+CO22MgO+C中,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 (填编号)。
A.游离态到化合态 B. 化合态到游离态
Ⅲ. 某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含0.85~0.90%的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葡萄糖(C6H12O6)以补充能量。该注射液中的溶质为 ;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1个葡萄糖分子中共含 个原子;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高是 元素;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 个葡萄糖分子;
参考答案:
1.AC
【详解】A、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属于可燃物,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错误。
故选AC。
2.AB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乙醇等单一物质的液体,不是溶液,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不论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还是多种,溶液一定混合物,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改变的是溶剂及溶液的质量,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AD
【详解】A、蒸馏水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医用消毒酒精,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D、纯净水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AD。
4.AD
【详解】根据装置分析气球鼓起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增大,造成瓶内压强增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温度升高,二是有气体生成,如果是温度升高造成的压强增大,过一会后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气球会恢复原状,而由生成气体造成的压强增大,气球不会恢复原状。
A、浓硫酸遇水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稀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又明显鼓起,正确;
B、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但是不会恢复原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错误;
C、稀硫酸和锌粒,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它们都能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不会恢复原状,错误;
D、稀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气球恢复原状;盐酸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正确。
故选AD。
5.AC
【详解】A、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同种物质,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物质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故选项错误;
C、医用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选项正确;
D、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6.B
【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
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
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在一定条件仍可分,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
7.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C、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故选A。
8.A
【分析】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所以①③④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②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⑤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
【详解】A、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为36g,④中溶质的质量为60g,故错误,符合题意;
B、溶液①的质量为:30g+100g=130g;溶液②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质量:①<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①和③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⑤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88g硝酸钠,所以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时要根据溶解度做出判断,哪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完全溶解,哪一个有剩余,然后再根据选项要求解答。
9.B
【详解】A、酒精易溶于水,消毒酒精属于酒精的水溶液,所以属于溶液应用,错误;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利用的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其溶液质量分数太低,不用),所以不属于溶液的应用,正确;C、葡萄糖易溶于水,葡萄糖溶液是葡萄糖的水溶液,所以属于溶液应用,错误;D、碘易溶于酒精,碘溶于酒精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所以属于溶液应用,错误。故选B。
10.B
【详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黄酒溶解在水中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属于溶液;
C、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白糖溶解在水中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解在水中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B。
11.A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升高,正确;
B、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为: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D、面粉、花生油不能溶于水,蔗糖可溶于水,则将少量面粉、花生油、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面粉、花生油不能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蔗糖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医用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A不符合题意;B、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B不符合题意;C、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C符合题意;D、白醋实际上是醋酸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根据溶质、溶剂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解答,在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是溶剂,一般来说,液体与非液体组成的溶液,液体是溶剂;液体之间组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在溶液中有水时,水为溶剂;不指明的认为水是溶剂。
13.D
【详解】A、NaCl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C、NaOH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不符合题意;
D、NH4NO3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溶液的温度会显著降低,故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详解】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悬浊液,故A正确;B、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
15.B
【详解】A、铜常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去除油污是因为能将油污溶解,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1) 过滤 漏斗 引流 AD
(2)吸附
(3) Ca2+ Mg2+
(4)降低水的硬度
(5) H2 负 带火星木条
(6)
分解
(7) 原子 C
(8)ABCD
(9)50
(10)氯化钙溶于水放热
(11)A
(12)AB
【详解】(1)操作①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过滤需要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A.液面没有低于滤设边缘可能导致部分混合液沿着滤纸和漏斗的空隙未经过滤流下,导致滤液浑浊;
B.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滤液溅出,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而留有气泡会导致过滤速度缓慢,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D.滤纸破损会导致部分液体未经过滤流下,导致滤液浑浊;
故选AD。
(2)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操作② 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
(3)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钙离子为Ca2+,镁离子为Mg2+。
(4)煮沸可以将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电解水试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b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化学式为H2,则b端接电池的负极。a收集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以使用带火星木条检验a中气体。
(6)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7)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在负极聚集形成氢气分子,氧原子在正极聚集形成氧气分子。所以顺序为①②⑤③,故选C。
(8)A、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电解水实验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C、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到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
D、该反应需要通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故选ABCD。
(9)该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物质的种类不同,则根据控制变量的单一变量原则,水的体积相同,X为50mL。
(10)较实验2与实验4比较,实验2加入氯化钙,测得温度是28℃,实验4不加入任何药品,测得温度是22℃,所以说明氯化钙溶于水放热。
(11)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则该药品加入水后温度需要降低,即低于22℃。实验1、实验3符合要求,但实验3温度降低较少,所以选用氯化铵,故填A。
(12)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指施,溶于水后存在热的传递,会导致测得的温度变化情况偏低。符合题意;
B、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则只能判断物质溶于水吸热或放热,而因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无法比较两种物质吸热放热更明显。符合题意;
C、该实验用于探究不同物质溶于水的吸热、放热情况,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7.(1)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2) 吸附色素和异味 物理 滤纸
(3)H2
(4)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5)
【详解】(1)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实验室可以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
(2)①上图1中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滤纸;
(3)A是氧化物,A是生活中常见液体,则A为水;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B为氢气;C为单质,能与氢气发生反应,能转化为水,则C为氧气;D是氧化物,能转化为水,能转化为氧气,则D为过氧化氢;故物质B的化学式为:H2;
(4)物质C是氧气,可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
(5)D→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He C CaO NaCl 导电 吸附 略 CO B 氯化钠 葡萄糖 6:1:8 24 O 6.02 1023
【详解】Ⅰ、①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的发生爆炸,故常用来充灌载人飞艇,化学式为:He;②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化学式为:C;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干燥剂,化学式为:CaO;④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Ⅱ、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④炼铁时发生反应:3CO+Fe2O32Fe+3CO2,其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⑤在2Mg+CO22MgO+C中,碳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了单质,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化合态到游离态;Ⅲ、该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溶质;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4个原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H:O=1:2:1;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6.02 1023个葡萄糖分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下一篇: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