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选择题
1.学习化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是因为冷水中分子没有能量
D.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构成分子不同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同种元素的微粒中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虽然增加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八月桂花香——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5.取一段金属镁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试管中溶液质量减少 B.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C.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生成 D.氢离子获得电子变为氢原子
6.“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等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CO2不可燃,一般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 CO2
D.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7.氮化镓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下图依次是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
C.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3
D.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8.2023年9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举行,火炬取名为“薪火”,“薪火”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从“视觉美、文化美、功能美”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亚运美学。其组成火炬的金属部分采用了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9.从“微粒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反应”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保持不变
C.该过程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D.该过程共涉及三种原子
10.2023年5月30号,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桂海潮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一飞冲天”。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B.乙的化学式为N2H4
C.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实验题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①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较为纯净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填“a”或“b”)端。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应在产生 的气泡时开始收集,实验完毕,若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引起的后果是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发生装置需改进的是 ,当选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以下原因可能的是 。
A.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B.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
C.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D.瓶中水没有排干净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紧贴塑料瓶外壁并倒转瓶口,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3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曲线有 。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PQ段与NP段相比可以得出结论: 。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12.下图是初中化学的基小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1)A实验中:先进行的操作是 ,当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B实验中,能说明该实验目的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实验中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原因是 。
(3)C实验中,图1和图2中均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图2是图1的改进实验,瓶中放入了充足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请分析说明改进后的优点和理由:
优点一:操作简便,理由: 。
优点二: ,理由: 。
(4)D实验中,四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 。
三、计算题
13.(1)甲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2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g
(2)乙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4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4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___________8mL (用“>” “<” “=” 填空)
(3)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4)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试管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最终停留的刻度是接近______________mL。
四、填空与简答
14.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氮分子 ;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3)氖气 ;
(4)铵根离子 。
1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自热米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自热米饭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组成,其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培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如图所示,向发热包中加冷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活性炭、铁粉、铝粉与碳酸钠作用持续放热,可加热食物。而硅藻土疏松多孔,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提供安全保障。自热米饭虽然方便,但若加水后盒盖上的出气口不慎被堵住,会导致食品盒膨胀,甚至爆炸,所以禁止携带上高铁。
(1)自热米饭内盒的铝箔材料能使米饭受热更快,其原因是铝具有良好的 性。
(2)向发热包中加冷水后,发热包快速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这是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4)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食品盒爆炸的原因 。
16.认识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该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 。
(2)如图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在化学变化中,该原子容易变成 (用符号表示),在此过程中原子核 (填“有”或“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填“有”或“没有”) 发生改变。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且压力越大间隙越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冷水中也有能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不同,则两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但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同种元素的微粒中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e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属于同种原子,故选项错误;
C、H2是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Fe是原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铁原子质量大于氢气分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虽然增加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八月桂花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A解释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二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B解释正确;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解释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也不停运动,说法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中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反应过程中,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获得电子变为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该选项推理不合理;
B、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等变化,则化学变化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该选项推理合理;
C、二氧化碳、氮气均不可燃也不助燃,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为二氧化碳,该选项推理不合理;
D、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该选项推理不合理。
故选B。
7.C
【详解】A、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选项错误;
B、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所以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7,选项错误;
C、镓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1,所以x+2+8+18=31,x=3,选项正确;
D、根据氮、镓两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前五种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铝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g,说法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C、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该过程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过程共涉及两种原子,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N2O4和N2H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 3N2+4H2O。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3):(18×4)=7:6,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乙的化学式为N2H4,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方程式,共有两种氧化物:N2O4、H2O,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1)集气瓶
(2) BC/CB b
(3) 连续均匀 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ABC
(5)E/F
(6) B 氧气的体积分数受密度的影响 21%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则选C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①填:BC或CB,②填:。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a导管通入,聚集在集气瓶底部,瓶内空气从b导管排出,所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端,故③填:b。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实验完毕,若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①填:连续均匀,②填: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故①填:,②填: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A、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含有空气,制得氧气中混有空气,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故A符合题意;
B、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氧气逸出,混入空气,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故B符合题意;
C、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制得氧气中混有空气,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故C符合题意;
D、瓶中水没有排干净,不影响氧气的纯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填:ABC。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则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故填:E或F。
(6)①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即NP段,故填:B。
②PQ段塑料瓶口朝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导致氧气体积分数减少,说明氧气的体积分数受密度的影响,故填:氧气的体积分数受密度的影响。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故填:21%。
12.(1) 先将导管放入水中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五分之一
化合反应 蜡烛燃烧生成气体,
(3) 不需要收集氧气
可持续提供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
(4)①④棉球会变红,且①先变红
【详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食盐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由于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烧杯中的水会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集气瓶中的水约上升五分之一;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则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改进实验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不需要提前收集氧气,且还能持续提供氧气。
(4)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①④棉球会变红,且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则①棉球先变红。
13.(1)9.8(2)<(3)13;27(4)12m b(5)10
【详解】(1)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10.0g-0.2g=9.8g;
(2)他先俯视读数为48mL,实际小于48ml,假设为47ml,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40ml,实际比40ml大,假设为41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47ml-41ml=6ml,小于8ml。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8mL;
(3)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也就是存在14个中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共有40-14=26,又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核电荷数为1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相对原子质量≈13+14=27;
(4)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克,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克,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5)由试管的容积为5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可知空间中氧气约有10ml,红磷足量将空间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约消耗了,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最终停留的刻度是接近:25mL-15mL=10mL。
【点睛】在使用天平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14.(1)2N2
(2)
(3)Ne
(4)
【详解】(1)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氖气表示为:Ne;
(4)铵根离子表示为:;
15.(1)导热
(2)CaO+H2O=Ca(OH)2
(3)溶解
(4)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详解】(1)自热米饭内盒的铝箔材料能使米饭受热更快,其原因是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向发热包中加冷水后,发热包快速放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这是汽油能溶解油污;
(4)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若加水后盒盖上的出气口不慎被堵住,会导致食品盒膨胀,甚至爆炸。
16.(1) 13 Al
(2) S S2- 没有 没有
(3)A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从周期表中可查出原子序数=质子数=13;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所以单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故单质化学式为Al;
(2)图中表示的是质子数为16的硫原子结构,故粒子符号为S;
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容易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核的S2-;但是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的过程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变,故元素种类也不变;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答案第8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0.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答案)京改版(2013)化学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第12章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