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没用玻璃棒搅拌,一定导致产率偏低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气体
C.某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始终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说明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D.检验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时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说明一定没有变质
2.下列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CuSO4、K2SO4 B.KNO3、NaCl、Ba(NO3)2
C.NaCl、K2CO3、Ca(OH)2 D.NaCl、HNO3、AgNO3
3.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的一种或几种。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有KC1
B.样品中一定有Ba(NO3)2,可能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有KCl,可能有NaHCO3
D.样品中一定有NaHCO3,可能有KCl
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生铁
B.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C.矿物储量有限,且多数不可再生
D.我国有丰富的氯化钠资源,目前主要利用煮海水的方式获取氯化钠
5.下列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二氧化碳;CaCO3CaO+C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氯酸钾制氧气:2KClO3=2KCI+3O2
D.红磷测定空气氧气体积分数原理:4P+5O22P2O5
6.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7.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的物质 CaCl2溶液 稀盐酸 NaCl溶液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无现象
A.无色酚酞试液 B.AgNO3溶液
C.Na2CO3溶液 D.BaCl2溶液
8.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 B.海水“晒盐”
C.垃圾焚烧发电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几块烘烤过的木炭使红墨水褪色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受热后熔化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因CO2不可燃、不助燃,所以用CO2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能灭火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1.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 (CuSO4·5H2O),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有关该流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Cu2(OH)2CO3+2H2SO4 2CuSO4+CO2↑+3H2O,CuSO4·5H2O受热易分解]
A.操作①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B.溶液A中有两种溶质
C.由固体B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D.操作②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
12.“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A.加水稀释NaOH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二、填空与简答
13.请从A 或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A 计分。
A 配制 50 g 6%的氯化钠溶液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步骤有计算、 和溶解。 (2)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1)实验步骤有溶解、 和蒸发。 (2)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14.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A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C;t1°C时,70gB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 g;将t2° C时A、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盖房收工时,工人师傅忘记把未用完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沙土盖上,石灰浆有可能因变质而失效。
(1)石灰浆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要用实验来证明该石灰浆已经变质,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的密度ρ为1.2g/mL)
步骤2:计算所需加入水的体积为 mL;
步骤3:根据计算结果,用 分别量取所需的水和浓盐酸;
步骤4:先量取水倒入烧杯中,然后量取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鸡蛋壳、空烧杯的质量后,将16g鸡蛋壳置于烧杯中,将配制的稀盐酸全部加入(盐酸过量),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 如表:
鸡蛋壳的质量 空烧杯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内容物的总重量
16g 60g 155.6g
①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7.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喷乏的问题。
(1)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2)从过程和效果上看,此方法最接近实验室混合物分离方法中的 (填“过滤”或“蒸馏”)。
18.A、B、C、D、E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时为液态,且是最常用的溶剂;B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净水;D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E元素的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1)五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
(2)画出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俗称是 。
19.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1)国防工业从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Na2SO4、Ca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将粗盐溶解,加稍过量NaOH溶液后,进行下列操作,最后得到NaCl晶体。每种操作只用一次,合理的顺序是 。其中操作④的目的是 。
①过滤;②加稍过量稀盐酸;③蒸发;④加稍过量Na2CO3溶液;⑤加稍过量BaCl2溶液
(3)实验室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下列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序号,下同)。其中装置乙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装置甲:制NH3B.装置乙:制NaHCO3
C.装置丙:分离NaHCO3D.装置丁:干燥Na2CO3
(4)用提纯的氯化钠晶体,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生锈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D.将溶液倒入细口瓶液体溅出
三、科学探究题
20.松花蛋,又称皮蛋,其中的一种制作方法是用生石灰、纯碱、食盐作为材料,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用沸腾的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
(2)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 色。
(3)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测一:NaOH、NaCl;
猜测二: 。
猜测三:NaOH、NaCl、Na2CO3;
猜测四:NaOH、NaCl、Ca(OH)2、Na2CO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测四是错误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同学们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测 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皮蛋食用时有苦涩感,加入一些食醋会有所改善,其原因是 。
四、计算题
21.小芳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10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7.5
2 10 5.0
3 10 3.2
4 10 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没用玻璃棒搅拌,会引起液滴飞溅,得到的氯化钠偏少,一定导致产率偏低,正确;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是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溶质析出,形成浑浊,错误;
C、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某化肥中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但可能是氮肥,例如尿素,错误;
D、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滴加几滴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检验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时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不能说明一定没有变质,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CuSO4和NaOH能结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该组物质溶于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物质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C、K2CO3和Ca(OH)2能结合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AgNO3和NaCl能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B。点睛:物质溶于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物质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3.C
【详解】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Ba(NO3)2否则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纯净的碳酸钠10.6g时,会生成二氧化碳4.4g,纯净的碳酸氢钠10.6g生成的二氧化碳为:,KCl的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偏小;现在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 CO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少,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氯化钾,一种是氯化钾量多,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因此样品中一定有KCl,可能有NaHCO3。
故选C。
4.B
【详解】A、在各种金属材料中,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依次是铝、铜),不是生铁,该说法项错误;
B、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说法正确;
C、矿物储量有限,都不可再生,不是多数,故该说法错误;
D、海水晒盐是通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得到粗盐,不是用煮海水的方式,说法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红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A错误;
B、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B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C正确;
D、张青莲测出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可能有或Ag+,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证明一定有,与NaCl溶液无现象,证明无Ag+,则溶液X是Na2CO3溶液,故选:C。
8.C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9.D
【详解】A、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正确;
D、电木具有热固性,故受热后不会熔化,错误。故选D。
10.C
【详解】A、CO2灭火不仅利用其不可燃、不助燃化学性质,还利用了其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会附着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Na2CO3中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但其显+4价,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灭火的条件是隔绝氧气或移除可燃物或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三个条件达到一个即可灭火,故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能灭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由题意操作①把溶液A和固体B分离开,说明操作①是过滤,应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正确;B、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加入过量的硫酸后反应生成硫酸铜,故溶液A中含有CuSO4和H2SO4两种溶质,正确;C、制取硫酸铜溶液过程中方法1中生成二氧化硫这种副产生,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所以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正确;D、由溶液得到晶体有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如果采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得到晶体将得到的是硫酸铜粉末而不是胆矾,错误。故选D。
12.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当用水稀释时,pH只能无限接近7,但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沉淀的质量应从0开始增加,当硫酸钠完全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前固体的质量是镁的质量,反应后固体质量是氧化镁的质量,因此固体的质量增加,镁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B。
13. 称量 加速溶解 过滤 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溅出
【详解】A:(1)实验步骤有计算、称量和溶解。
(2)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1)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和蒸发。
(2)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溅出。
14. t1 30 大于
【详解】由题意,当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出现交点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1°C;
根据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B的溶解度为40g,即t1°C时,100g水中溶解40gB达到饱和,t1°C时,要将70gB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则有,解得,故需加水的质量为30g;
根据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 C时A、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A仍为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因此将t2° C时A、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C。
15.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碳酸钙难溶于水,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6. 24 60 量筒 4.4 62.5%
【详解】(1)步骤1:计算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20ml×1.2g/ml=24g;
步骤2:计算所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24g×35%=(24g+x)×10%,x=60g折合体积为60mL;
步骤3:根据计算结果,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水和浓盐酸;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g+60g+24g+60g-155.6g=4.4g;
②解:设16g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2.5%,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17.(1)分子之间的间隔
(2)蒸馏
【详解】(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发生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2)实验室中采用蒸馏的方法将水净化,所以从过程和效果上看,太阳能海水淡化最接近实验室混合物分离方法中的蒸馏。
18.(1)质子数不同
(2)
(3)小苏打
【分析】A、B、C、D、E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时为液态,且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A是氢元素,C是氧元素,B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净水,所以B是碳元素,D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所以D是钠元素,E元素的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E是氯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五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
(2)E为氯元素,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为2、8、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填:;
(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碳酸氢钠,俗称是小苏打,故填:小苏打。
19.(1)
(2) ⑤④①②③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 D
(4)AB
【详解】(1)步骤①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稍过量NaOH溶液(除去氯化镁)后,加稍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钠),加稍过量Na2CO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除去不溶于酸的物质),加稍过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得到氯化钠)。 故填:⑤④①②③;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如图2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D,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装置乙中,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生锈,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大;
C.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导致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D.将溶液倒入细口瓶液体溅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故填:AB。
20.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红 NaOH、NaCl、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 食醋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详解】(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填: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2)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料液变红,故填:红;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若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Na2CO3;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Ca(OH)2;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测四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NaOH、NaCl、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同学们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猜测三是正确的,故填:三;
知识应用:皮蛋食用时有苦涩感,加入一些食醋会有所改善,原因是食醋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故填:食醋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21.(1)3.2;(2)68%;(3)18.25%
【详解】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水、二氧化碳,当向石灰石中加入固体时,固体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反应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7.5g=2.5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反应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7.5g-5.0g=2.5g,第三次加入10g稀盐酸,反应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0g-3.2g=1.8g,故3.2g固体中无碳酸钙,当再加入稀盐酸时,固体质量也不会减少。
(1)表中a的数值为3.2。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8%
(3)设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7.5g-5.0g x
=
解得x=1.82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8.25%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一定要仔细检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计算题(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