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除杂实验中 ,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把气体点燃
B.除去ZnSO4中混有的少量H2SO4: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C.除去Cu中混有少量Fe;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D.除去Ca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充分反应,过滤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蒸馏法淡化海水
3.据报道,我国南海海底存在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 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冰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 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由CH4和H2O组成
4.已知X、Y、Z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X、Y、Z的顺序符合要求的是
A.CO、CO2、CaCO3
B.H2O2、O2、H2O .
C.C、CO2、CaCO3
D.CaCO3、CaO、Ca(OH)2
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Na2CO3以外,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B.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NO3)2、NaOH
C.C→D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D.D点对应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目前已学的。D、E为常见的氧化物,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②为分解反应,则生成物只有D、E两种
B.若①②是分解反应,则A、B一定具有相同原子团
C.若①②④都是同种基本反应类型,则A、C是不同颜色的固体
D.若①④中只一个属于分解反应,则这两个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化合价也不改变
7.山东省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图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是利用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B.除去粗盐中Ca2+、Mg2+、过程中,加入稀盐酸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C.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Ⅲ、Ⅳ、Ⅴ的主要目的是富集并提纯氯化镁
D.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铜(碳)—在氧气流中加热 B.氧化钙(碳酸钙)—持续高温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9.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
B.若滤液乙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可能有2种溶质
10.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早期曾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碳酸 钠,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改进了原有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根据以上信息及工艺流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CO 和HCl,可用水加以吸收处理
C.步骤③中“水浸”时需要搅拌,目的是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
D.侯氏制碱法更符合“绿色化学”
11.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运输等领域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分别可节水70%和40%以上
二、填空与简答
12.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A,可能是KCl、NaNO3、Na2CO3和K2SO4溶液中的一种。现设计了如图实验来确定其组成。
(1)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a 、b
(2)无色溶液A是 。
(3)步骤二还可用焰色反应来代替,则在进行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呈 色。
13.某校进行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上述提供的实验仪器,不能进行下列哪一个实验(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D.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4.类价二维图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1是关于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
(1)a处氢化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处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 该物质的用途有 。
(3)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方框丁中微粒的化学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15.粗盐提纯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中玻璃棒的作用。
(1) 、 。
(2) 、 。
(3) 、 。
16.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除含NaC1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过滤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操作Ⅰ的名称是 ,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2)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提供的试剂:A.Na2CO3溶液、B.K2CO3溶液、C.NaOH溶液、D.BaCl2溶液、E.Ba(NO3)2溶液。
①欲除去悬浊液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 (填序号)。
②通过操作Ⅱ得到的滤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3)用NaCl配制100g 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g.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0.9%,且误差只出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那么你认为是 (填“仰视”或“俯视”)液面读数造成的。
17.在如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所学的物质。A是金属单质,C为红棕色固体粉末,B常温下为液体,D、K常温下都为气体,E、H都属于盐,F为能溶于水的碱;图中有关反应的部分生成物没有标出,请根据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1)C是 ,G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H为难溶性的盐,E、F→G、H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以硼美泥(主要成分为MgSiO3、Fe2O3及少量A12O3、FeO和MnO)为原料制备高纯Mg(OH)2的流程如图1:
已知:①MgSiO3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MgSiO3+2HCl+(n - 1)H2O = MgC12 + SiO2·nH2O↓
②H2O2溶液具有氧化性(如:可将Fe2+氧化成Fe3+)③Mg(OH)2加热至350℃会脱水分解
④常温下此体系中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时的pH范围如表所示:
PH值 Mg(OH)2 Mn(OH)2 MnO(OH)2 Fe(OH)2 Al(OH)3 Fe(OH)3
开始沉淀时 9.3 7.1 7.8 7.6 3.7 2.3
沉淀完成时 10.8 10.8 9.8 9.6 4.7 3.7
(1)Mg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浸取”时,为提高镁的浸取率可行的措施为 (填序号)。
a 将硼镁泥制成浆料 b 降低浸取温度 c 用盐酸多次浸取
(3)“除Mn2+”时MnC12溶液与加入的H2O2溶液、NaOH溶液共同作用反应生成 MnO(OH)2和NaCl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3所得滤渣中含有 MnO(OH)2和 。
(4)“沉镁”时,反应温度与Mg(OH)2的产率如图2所示,当温度超过60℃,随温度的升高, Mg(OH)2产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9.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四、计算题
20.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0.0g 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30 20 20
剩余固体质量/g 8.0 6.0 4.0 2.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二氧化碳中有有一氧化碳杂质,点不然或者有氧气剩余引入新杂质,可以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方案错误;
B、ZnSO4中混有的少量H2SO4:加入足量铁粉,会生成硫酸亚铁新杂质,可以将铁粉换成锌粉,故选项方案错误;
C、Cu中混有少量Fe;加入足量稀盐酸,铁粉会和酸反应而铜粉不反应,过滤可以得到铜,故选项方案正确;
D、Ca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氧化钙会和水反应,方法不行,可以将混合物高温煅烧将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方案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原则:目标物不反应,不引入新杂质。
2.D
【详解】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发生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与酸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蒸馏法淡化海水,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3.B
【详解】A、可燃冰可以燃烧是因为含有甲烷,冰是液态水,水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
B、现在利用的化石燃料已经接近枯竭,可燃冰的使用将开辟新的能源种类,故B正确;
C、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可以看出,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不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点睛】首先要对需要研究的物质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结合考查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的判断。
4.D
【详解】A、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分解(或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B、H2O2分解生成氧气,O2和氢气(或甲烷)反应生成H2O ,水不能转化成过氧化氢,选项错误;
C、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不能转化成碳,选项错误;
D、 CaCO3分解生成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选项正确。
故选D。
5.B
【分析】步骤①出现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有不溶物出现,这个不溶物除了碳酸钡还可以是硫酸钡,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原来固体中除了碳酸钠之外,一定还有硝酸钡,可能含硫酸钠。加入硝酸之后,沉淀的质量刚开始不变后来减少,最后降低并没有消失,说明固体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说明硫酸钠一定含有;而刚开始沉淀质量不变,所以固体氢氧化钠一定存在,一开始氢氧化钠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B段固体质量不变,是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分析可知,原来固体含有Na2CO3、Na2SO4、Ba(NO3)2、NaOH,故B符合题意;
C、C→D段,逐渐增加硝酸,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含有硝酸钡、硝酸钠和过量的硝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由题意,根据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且D、E是氧化物,B与D、E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推测D、E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B是碳酸,A、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可以是碳酸盐、碳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与稀盐酸反应,或者是碳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受热分解生成,则有:
A、若②为分解反应,且D、E又能转化为B,则D、E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B是碳酸,则生成物只有D、E两种,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①②是分解反应,则A、B一定具有相同原子团,该原子团为碳酸氢根,碳酸中有碳酸氢根,碳酸的酸式盐也有碳酸氢根,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①②④都是同种基本反应类型,则A、C都是碳酸的酸式盐,是相同颜色的固体,均为白色,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若①④中只一个属于分解反应,两个反应中一个是碳酸盐、碳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个反应是碳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受热分解,则这两个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化合价也不改变,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详解】A、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海水哂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高浓度的海水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得到粗盐,故错误,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解子)。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海水中提取MgC12历经步骤II、IV、 Ⅴ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使氯化镁富集起来,增大氯化镁的浓度,提纯氯化镁,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形成碱性溶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酸性溶液,因此碱性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 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氧化铜与碳粉中只有碳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出去,故A正确;
B.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新杂质引入,故B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采用点燃的方式,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故C错误;
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D
【详解】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如果锌有剩余,锌再与硝酸铜反应。A、锌与硝酸银溶液优先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固体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正确;B、若滤液乙无色,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均完全反应,溶质均为硝酸锌,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正确;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滤液中还含有硝酸铜,固体甲可能只含有银或者银和铜的混合物,正确;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为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物,错误。故选D。
点睛:活泼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的优先原则:距离远先反应。
10.B
【详解】A、反应①是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硫酸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CO和HCl,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加以吸收处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进行吸收处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钠易溶于水,硫化钙难溶于水,步骤③中“水浸”时需要搅拌,能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侯德榜先生改进了原有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更符合“绿色化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空气中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运输等领域,例如氧气用于炼钢,氮气用于工业生成氮肥等,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正确;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说法正确;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说法错误。
故选D。
12. 试管 胶头滴管 KCl 紫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a试管、b为胶头滴管;(2)硝酸钡溶液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实验中加入硝酸钡后得到是无色溶液,说明A不是Na2CO3或K2SO4溶液中的任意一种;硝酸钠和硝酸银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而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结合题中的现象可知A为氯化钾溶液,(3)钠的焰色反应现象为火焰呈黄色,而钾的焰色反应现象为火焰呈紫色,故可以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13.(1)长颈漏斗
(2)C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A、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加热固体装置或固液常温装置,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加热固体装置需要铁架台、试管、酒精灯、导管,固液常温装置选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向上排空气法需要集气瓶,排水法需要水槽、集气瓶,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固液常温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结合前面分析,该实验可进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需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图中没有托盘天平,该实验不可进行,该选型符合题意;
D、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该实验可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1)CH4+2O2CO2+2H2O
(2) 盐 做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等
(3) H2 9:14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2)图1中b处对应物质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类别是盐;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故填:盐;做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等;
(3)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置换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该反应中方框丁中的微粒是1个氢分子,则方框丁中微粒的化学式为H2,即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CCO+H2,参加反应的甲(H2O)和生成的丙(CO)的质量比为(1×2+16):(12+16)=9:14,故填:H2;9:14。
15.(1) 溶解 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2) 过滤 引流
(3) 蒸发 搅拌,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粗盐提纯的几个步骤是: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④转移固体; 每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①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②引流,将液体引入过滤器内 ;③搅拌,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④将固体转移出蒸发皿。
【详解】(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起搅拌,加快食盐溶解的作用,故填:溶解;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2)过滤步骤中玻璃棒起引流,将液体引入过滤器内的作用,故填:过滤;引流;
(3)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起搅拌,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的作用,故填:搅拌,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16. 引流 蒸发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CDA(答案合理均给分) NaOH、NaCl、Na2CO3 0.9 俯视
【详解】(1)①过滤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除去泥沙后,要进行的操作Ⅰ的名称是蒸发,待有较多的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2)①欲除去悬浊液中的MgCl2、CaCl2、Na2SO4,要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杂质,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钠杂质,最后用过量的碳酸钠除去原溶液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最后用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选CDA;②通过操作Ⅱ得到的滤液中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故溶质有NaOH、NaCl、Na2CO3;
(3)100g 0.9%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0.9%=0.9g;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0.9%,且误差只出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说明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故是俯视读数。
17.(1) Fe2O3 Fe(OH)3
(2) Fe2O3 +3H22Fe + 3H2O 2H2O2H2↑+O2↑
(3)Fe2 (SO4)3 + 3Ba(OH)2 =2Fe(OH)3↓+ 3BaSO4 ↓
【分析】C为红棕色固体粉末,D常温下都为气体,A是金属单质,B常温下为液体,D和C高温条件下生成A,则C是氧化铁,A是铁,D是氢气,氢气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水,所以B是水,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K常温下都为气体,所以K是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氧化铁和I反应生成盐E,所以I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F为能溶于水的碱,F和E反应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则G是氢氧化铁沉淀,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氧化铁,G为氢氧化铁,其化学式分别为Fe2O3、Fe(OH)3,故填:Fe2O3;Fe(OH)3;
(2)反应①,即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H22Fe + 3H2O;反应②,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Fe2O3 +3H22Fe + 3H2O;2H2O2H2↑+O2↑;
(3)H为难溶性的盐,E、F→G、H的反应是硫酸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 (SO4)3 + 3Ba(OH)2 =2Fe(OH)3↓+ 3BaSO4 ↓,故填:Fe2 (SO4)3 + 3Ba(OH)2 =2Fe(OH)3↓+ 3BaSO4 ↓。
18. +4 ac
Mg(OH)2 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剧,导致溶液中氨水浓度降低
【详解】(1)在MgSiO3中,由于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出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浸取”时,为提高镁的浸取率可行的措施为:将硼镁泥制成浆料、用盐酸多次浸取均可提高浸取率,降低浸取温度会降低浸取率,故选ac;
(3)“除Mn2+”时MnCl2溶液与加入的H2O2溶液、NaOH溶液共同作用反应生成MnO(OH)2和NaCl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氢氧化镁和MnO(OH)2不溶于水,所以过滤3所得滤渣中含有MnO(OH)2和Mg(OH)2;
(4)由于氨水受热易挥发,所以“沉镁”时,当温度超过60°C,随温度的升高,Mg(OH)2产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剧,导致溶液中氨水浓度降低。
19. 碱 有气泡产生 Ca(OH)2+ Na2CO3= CaCO3↓+2 NaOH NaCl CaCl2 取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钙,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氯化钙;
【详解】(1)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不变色,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3)C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Na2CO3= CaCO3↓+2 NaOH;【分析讨论】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盐酸没有剩余,因为碳酸钙和盐酸不共存;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即溶液中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由于生成的氯化钠与其他物质都不反应,故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氯化钙和碳酸钠能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有氯化钙剩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实验验证】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钙,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氯化钙。
20.(1)2.5(2)75﹪(3)7.3%
【详解】⑴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而第四次减少了1.5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五次依旧为2.5g,所以x=2.5,碳酸钙的质量为9.0g-1.5g=7.5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g ÷10g×100%=75﹪;⑶由表格可以看出,与20 g稀盐酸反应的CaCO3质量为10g-8g=2g,
设20g稀盐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CaCl2 + H2O+CO2↑
100 73
2g x
= x= =1.46g
故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下一篇:专题8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