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aCO3的性质:
步骤一:将CaCO3粉末灼烧一段时间,再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盛水的烧杯,冷却至室温,测其pH约为12。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后制成CaCO3悬浊液,室温时测其pH约为9。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蒸馏水的电导率是8.5,CaCO3悬浊液电导率为74。
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数目越多,其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一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步骤一中CaCO3不一定发生分解反应
C.步骤二说明有部分CaCO3溶于水
D.由实验可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碱性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所以碳酸钠溶液是碱性溶液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农业上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B.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C.常用白醋除去铁锈
D.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
4.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条变红,原因是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小试管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溶于水放热,加快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C.若将上述实验中的浓氨水换为浓盐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D.若使用干燥的酚酞试纸条,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5.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C.用硝酸铵固体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D.将10 g氯化钠完全溶于100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6.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降温结晶
B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将气体点燃
C 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 取样,加Ca(OH)2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7.能一次区分稀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8.下列是健康人体内几种体液的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A.胃液(0.8~1.5) B.血液(7.35~7.45) C.胆汁(7.1~7.3) D.小肠液(7.8~8.0)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10.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
二、填空与简答
11.2019年9月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郑州举行。场馆建设中用到了大量的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已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把上述三种金属样品分别编号为X、Y、Z。若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则X、Y溶解,Z不溶解。另取X、Y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Y溶解,X不溶解。请回答:
(1)X与Z的硫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X、Y、Z活动性比较(用X、Y、Z表示) 。
12.酸+金属氧化物→ ( 反应)
①金属氧化物中可溶于水的有: 。
②金属氧化物+水→ (可溶)
说明:可溶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溶质为 ,溶液显 性。
13.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如图是配制6%的KNO3溶液的过程。
(1)配制6%的K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⑤→ → → ②;
(2)KNO3属于 (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3)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4.某校科技节活动中进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请结合分子的观点解释: 。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向冰水中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下不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向盛有Al(NO3)3、Cu(NO3)2、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向滤渣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写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的符号 。
(3)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请分析滤渣的成分 。
16.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类别各不相同。已知C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为无色无味气体。
(1)若E为红棕色固体,且B、C混合出现气泡。
①C+E反应的的实验现象为 。
②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D为氧化物,且B、C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固体D的一种用途 ,A与B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类型)。
17.某氯化钾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流程如下:

(1)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Y溶液中溶质是 (填写化学式)。若先加入过量Y溶液,再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则蒸发后所得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 (填写化学式)。
三、科学探究题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猜想,请你补充丁同学的猜想。
同学甲:可能是CaCl2和Ca(OH)2; 同学乙:可能只有CaCl2;
同学丙:可能是CaCl2、HCl和Ca(OH)2 同学丁:可能是 。
你认为该小组同学的猜想中不需做实验就可以否定的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同学甲猜想不正确
实验2 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先有 ,后有 。 同学丁猜想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 pH试纸 b铜 c二氧化碳 d氧化铜
四、计算题
1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放入烧杯中并加入3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时测量3分钟内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质量/g 0 15 25 30 33 33 33
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从表中可以看出,100 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g。
20.小辛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3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______g。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100g,能与9.8g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请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根据题意,pH约为12,大于7,说明其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
B、步骤一中将CaCO3粉末灼烧一段时间,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根据题意,向试管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振荡后制成CaCO3悬浊液,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蒸馏水的电导率是8.5,CaCO3悬浊液电导率为74。说明溶液中含有带电的离子,即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解的碳酸钙,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后制成CaCO3悬浊液,碳酸钙属于盐,室温时测其pH约为9,大于7先碱性,说明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选项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碱性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3.C
【详解】A. 农业上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此选项错误;
B. 铝合金门窗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薄膜,缩短使用寿命,此选项错误;
C. 白醋是一种酸,能与铁锈反应,故常用白醋除去铁锈,此选项正确;
D. 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不能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湿润的酚酞试纸条上,氨气溶于水呈碱性,酚酞试纸条变红,因此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选项A正确;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小试管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装置内温度升高,因此加快了氨分子的运动速率,选项B正确;
C、浓氨水具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盐酸具有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若将浓氨水换为浓盐酸,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选项C错误;
D、氨气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气只有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解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因此使用干燥的酚酞试纸条,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选项D正确。故选C。
5.C
【详解】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碘酒溶液中酒精是溶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是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而不是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固体溶解时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C符合题意;
D、将10 g氯化钠完全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NH4NO3属于铵态氮肥,与 Ca(OH)2固体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量的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7.B
【详解】A、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呈无色,酚酞溶液一次只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如果要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还必须使用已经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钠溶液,选项A不正确;
B、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现象不同,能一次将三种溶液区分开来,选项B正确;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虽然硫酸钙微溶于水,但澄清石灰水浓度很小,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太少,不能形成浑浊现象),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选项C不正确;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选项D不正确。故选B。
【点睛】能一次区分稀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试剂,必须符合向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这种试剂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要求。
8.A
【详解】A、胃液0.8~1.5,pH小于7,呈酸性,正确;B、血浆7.35~7.45,pH大于7,呈碱性,错误;C、胆汁7.1~7.3,pH大于7,呈碱性,错误;D、胰液7.8~8.0,pH大于7,呈碱性,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据此解答。
9.C
【详解】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沿烧杯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决不能在量筒中进行稀释。故选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10.C
【详解】A、金属越活泼,反应时间越短,反应时间是Y最短,Z最长,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稀盐酸,因此生成氢气越多,消耗稀盐酸就越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质量越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Y>X>Z
【分析】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则X、Y溶解,Z不溶解,说明X、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则Z为铜;另取X、Y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Y溶解、X不溶解,则Y为铝,X为铁,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由分析可知(1)X与Z的硫酸盐溶液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Z为铜,Y为铝,X为铁,则X、Y、Z活动性比较为:Y>X>Z。
12. 盐+水 复分解 氧化钙、氧化钠等 碱 生成的碱 碱
【详解】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①金属氧化物中可溶于水的有:氧化钙、氧化钠等;实质是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碱;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如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说明:可溶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溶质为生成的碱,溶液显碱性。
13.(1) ③ ① ④
(2)复合肥料
(3)101
(4)39:14:48
【详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2)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硝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14+16×3=101;
(4)硝酸钾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4:(16×3)=39:14:48。
14. 红 浓氨水呈碱性,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浸有酚酞试液的棉团接触,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Ca(OH)2+ CO2= CaCO3↓+H2O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H2O+CO2=H2CO3
【详解】(1)浓氨水具挥发性,也是氨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碱液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
(2)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反应,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熟鸡蛋“吞”入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 CaCO3↓+H2O。
(3)可燃物着火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物质具可燃性;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是因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15.(1)
(2)Al3+、Zn2+
(3)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详解】(1)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不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一定发生硝酸银和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向滤渣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无锌剩余,无法判断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消耗完,但溶液中一定有不反应的硝酸铝和生成的硝酸锌,所以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的符号是Al3+、Zn2+。
(3)硝酸银和锌反应金属质量增加,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所以一定发生硝酸铜和锌的反应,金属质量减少,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无法判断锌是否过量,所以反应后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16.(1) Fe2O3+6HCl=2FeCl3+3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2) 人工降雨 Fe+2AgNO3=Fe(NO3)2+2Ag 置换
【分析】C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为盐酸,D为无色无味气体,可由盐酸转化,是二氧化碳或氢气。
【详解】(1)若E为红棕色固体,与C(盐酸)反应,所以E为氧化铁。D为无色无味气体,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铁,所以D为氢气,B、C混合出现气泡,则B可能是活泼金属获碳酸盐,但D是氢气是单质,则B为碳酸盐,所以A碱。由A、B可以反应,所以A可以为氢氧化钙,B可以为碳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①C和E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A和B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若D为氧化物且是无色无味气体,C能转化为D,则D为二氧化碳;B、C(盐酸)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可推出B为硝酸银,A与B(硝酸银)、C(盐酸)都可以反应,所以A为活泼金属;E可以与D(二氧化碳)、C(盐酸)都可以反应,E为可溶性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D为二氧化碳,固体D叫做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等;A为活泼金属,B为硝酸银,可以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7.(1)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
K2CO3
BaCl2
【详解】(1)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形成气泡,导致过滤速率较慢;
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用来除去的杂质离子是Mg2+、 ;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能够除去硫酸镁,则试剂Y用来除去氯化钙,得到氯化钾,所以试剂X为碳酸钾,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即Y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2CO3;
若先加入过量Y溶液(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加入过量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则蒸发后所的固体中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
18.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HCl 丙同学 溶液无色(或无明显现象) 气体产生 沉淀生成 反应物是否过量 ac
【详解】Ⅰ、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乙)、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甲);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丁);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甲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碳酸钠溶液能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说明猜想丁正确;
【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Ca(OH)2显碱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大于7,铜不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和氧化铜反应;
故答案为Ⅰ:Ca(OH)2+2HCl═CaCl2+2H2O;
丁猜想:CaCl2、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色(或无明显现象);丙同学;气体产生;沉淀生成;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是否过量;
(2)ac。
19.(1)
(2)33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1)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数据表中测得的时间与增加的质量,找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图为: 。
(2)由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所吸收二氧化碳的最大值为33g;即100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20.(1)19.6
(2)解:设该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
【详解】(1)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用3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的质量为:3g×98%÷15%=19.6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冲刺2024年中考物理 真题模拟 专题7 功和机械能

下一篇:第12章盐基础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