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多校联考一模试题一模化学试题(word 解析版)

湖北省随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一模试题
本试卷分Ⅰ选择题和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Ⅰ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1分)
1.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稀有气体 B. 盐酸 C. 冰水混合物 D. 石油
2. 高“钙”奶、富“硒”茶、补“铁”酱油,这里的“钙、硒、铁”指的是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离子
3. 钼是组成眼睛虹膜元素之一,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4. 202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源保护地附近禁止建设化工企业
B. 农业灌溉采用滴灌或喷淋代替水浇地
C. 建设海绵城市,增加雨水渗透,可有效留下淡水,改善环境
D. 为减少环境污染,将污水深注入地下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称取固体
C. 量取液体 D. 滴加液体
6.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碳酸饮料 B. 植物油 C. 食盐水 D. 白酒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8.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属于金属元素
B. 氯的元素符号是Cl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 Cl-有17个电子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升华会吸热——作食品制冷剂
B. 石墨具有导电性——作干电池的电极
C. 焦炭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D. 铅锑合金的熔点低——用于制作保险丝
10. 下列描述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B. 将3g食盐放入3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6g溶液
C. 铁生锈后质量增加 D. 硫粉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到0g
11. 下列做法与目的不符的是
A. 鉴别空气与呼出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水和酚酞——倒入氨水
C. 鉴别二氧化锰与胆矾——看颜色 D. 鉴别N2和CO2——闻气味
12. 某兴趣小组对KC1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表中的实验。结合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KCI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一 一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KCI 0.5 154
A. 实验1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
B. 由实验1和实验3,可知KCI在该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C. MnO2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比KCl的好
D. 用MnO2作催化剂能够增加氧气产量
1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降低水的硬度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B. 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5.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相符的是
A. 若丙是H2O,甲可以是H2O2 B. 若乙是CO2,甲可以是C
C. 若甲是O2,乙可以是CO D. 若甲是CO,乙可以是Fe,丙可以是Cu
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 19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钙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
(1)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Ⅱ、化学与环境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4)“提高防火意识,预防森林火灾”。到林区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禁带火种 B. 严禁吸烟 C. 野外生火 D. 文明祭祀
(5)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的是 (填字母)。
A. 一氧化碳 B.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Ⅲ、化学与新能源
(6)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今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A. 制取成本高 B. 产物无污染 C. 燃烧热值高 D. 贮存困难
(7)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 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类别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__________。
(2)NH3中有_________种元素,其中N:H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
(3)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它是汽车在行驶时氧气和氮气反应所生成的,该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KNO3是一种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的肥料,它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 (填字母)点,其名称是__________。
19. 探秘燃烧
I、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中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实验二:装置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Ⅱ、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实验编号 可燃物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甲 细铁丝 氧气 剧烈燃烧、大量放热、___、___。
乙 细铁丝 空气 不燃烧
丙 铁粉 空气 剧烈燃烧、并发出大量火星
(3)实验甲的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丙的产物与甲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_。(填编号)
20.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分离液态空气属于___________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2)X转化为NH3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
(3)该流程中,利用甲烷燃烧提供合成尿素的反应物,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根据流程,写出利用NH3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2分)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a.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让气体进入瓶中
b.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 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置于桌面
A. bac B. abc C. acb
(4)若用F装置收集 瓶干燥的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
(5)选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残留物经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
甲: A→B→C 乙: A→B→D
(6)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滤液仍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22. 金属材料的使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
(1)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硬度比纯铜硬度_____(填“大”或“小”)。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开始使用,赭石(主要成分为 Fe O )是一种铁矿石,写出用 一氧化碳与赭石炼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3)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直接接触。②中铁钉的A、B、C三处中________处锈蚀最严重。
(4)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
【能力发展】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__(写一条)。
活动二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6)如图所示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四个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溶液变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
(7)该化学小组进一步对含有Fe(NO3)3、X(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探究,流程如下 (X、Y各表示一种金属):
根据实验探究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Fe、X、Y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②固体A中所含成分可能有____种情况。
③浅绿色滤液中 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4分)
2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
(2)试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
Ⅰ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1分)
1.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稀有气体 B. 盐酸 C. 冰水混合物 D. 石油
【答案】C
【解析】
A、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题意;
B、盐酸为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含有氯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的混合,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石油中含有多种烃、烷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题意。
故选C。
2. 高“钙”奶、富“硒”茶、补“铁”酱油,这里的“钙、硒、铁”指的是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离子
【答案】B
【解析】
这里的“钙、硒、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3. 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元素之一,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Mo元素化合价是,,故选:C。
4. 202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源保护地附近禁止建设化工企业
B. 农业灌溉采用滴灌或喷淋代替水浇地
C. 建设海绵城市,增加雨水渗透,可有效留下淡水,改善环境
D. 为减少环境污染,将污水深注入地下
【答案】D
【解析】
A、水源保护地附近禁止建设化工企业 ,能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农业灌溉采用滴灌或喷淋代替水浇地,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 建设海绵城市,增加雨水渗透,可有效留下淡水,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
D、将污水深注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增加环境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称取固体
C. 量取液体 D. 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试剂瓶口和试管口要紧挨,标签要向着手心.故A错误;
B、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左物右码,故B正确;
C、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C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碳酸饮料 B. 植物油 C. 食盐水 D. 白酒
【答案】A
【解析】
A、碳酸饮料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符合题意;
B、植物油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酒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答案】B
【解析】
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
D、CO在难溶于水,故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错误。
故选B。
8.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属于金属元素
B. 氯的元素符号是Cl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 Cl-有17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A、由“气”字旁可知,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氯的元素符号为Cl,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7,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故氯离子有18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升华会吸热——作食品制冷剂
B. 石墨具有导电性——作干电池的电极
C. 焦炭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D. 铅锑合金的熔点低——用于制作保险丝
【答案】C
【解析】
A.干冰升华会吸热,可以作食品制冷剂,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干电池的电极,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C.焦炭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将会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D.铅锑合金的熔点低,可以用于制作保险丝,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故选:C。
10. 下列描述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B. 将3g食盐放入3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6g溶液
C. 铁生锈后质量增加 D. 硫粉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到0g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A、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会逸出空气,所以固体质量减小,是化学变化,该反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解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铁生锈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是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粉在空气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固体质量减小,该反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11. 下列做法与目的不符的是
A. 鉴别空气与呼出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水和酚酞——倒入氨水
C. 鉴别二氧化锰与胆矾——看颜色 D. 鉴别N2和CO2——闻气味
【答案】D
【解析】
A、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较多,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正确;
B、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而氨水溶于水时无颜色变化,所以倒入氨水,观察现象能鉴别水和酚酞,正确;
C、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胆矾为蓝色粉末,所以通过观察颜色能鉴别二氧化锰与胆矾,正确;
D、N2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通过闻气味不能鉴别N2和CO2,错误。
故选D。
12. 某兴趣小组对KC1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表中的实验。结合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KCI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一 一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KCI 0.5 154
A. 实验1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
B. 由实验1和实验3,可知KCI在该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C. MnO2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比KCl的好
D. 用MnO2作催化剂能够增加氧气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法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A、实验1未加任何催化剂与实验2、3形成对照,故正确;
B、对比实验1、3可知,加入KCl后收集到50ml氧气的时间明显变短,说明KCI在该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故正确;
C、对比实验2、3可知,加入MnO2收集到50ml氧气的时间明显比加入KCI变短,说明MnO2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比KCl的好,故正确;
D、MnO2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起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故错误;
【点睛】对比分析图标中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1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降低水的硬度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过滤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A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B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C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对着呼气的干燥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D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B. 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A、删去图中相同的分子,则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均含有多种分子,则均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两种分子,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相符的是
A. 若丙是H2O,甲可以是H2O2 B. 若乙是CO2,甲可以是C
C. 若甲是O2,乙可以是CO D. 若甲是CO,乙可以是Fe,丙可以是Cu
【答案】D
【解析】
A、若丙为H2O,甲为H2O2,甲(H2O2)可以转化为丙(H2O),乙与丙(H2O)可以相互转化,甲(H2O2)能转化为乙,则乙可以为O2,综上得出甲、乙、丙为H2O2、O2、H2O,带入验证均合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乙为CO2,甲为C,甲(C)能转化为丙,乙(CO2)可以与丙相互转化,则丙可以为CO,综上得出甲、乙、丙分别为C、CO2、CO,带入验证均合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甲为O2,乙为CO,乙(CO)能与丙相互转化,甲(O2)能转化为丙,则丙可以为CO2,综上得出甲、乙、丙分别为O2、CO、CO2,带入验证均合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若甲、乙、丙分别为CO、Fe、Cu,CO能转化为Fe,CO也能转化为Cu,Fe能转化为Cu,但是Cu无法转化为Fe,Fe与Cu不能相互转化,则推断不合理,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 19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钙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 (2)Ca
(3) (4)CO
(5)4Al+3O2=2Al2O3
(6)
【解析】
【小问1】
1个氮原子用元素符号N表示,2个氮原子即2N。故填:2N。
【小问2】
钙元素用元素符号Ca表示。故填:Ca。
【小问3】
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碳酸根离子用表示。故填:。
【小问4】
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用CO表示。故填:CO。
【小问5】
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因为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6】
酒精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17.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
(1)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Ⅱ、化学与环境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4)“提高防火意识,预防森林火灾”。到林区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禁带火种 B. 严禁吸烟 C. 野外生火 D. 文明祭祀
(5)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的是 (填字母)。
A. 一氧化碳 B.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Ⅲ、化学与新能源
(6)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今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A. 制取成本高 B. 产物无污染 C. 燃烧热值高 D. 贮存困难
(7)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导电 (2)变大
(3)CO2 (4)C (5)D (6)BC
(7)
【解析】
【小问1】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石墨可作干电池的电极;
【小问2】
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不充足,燃料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调大,通入足够的空气;
【小问3】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
【小问4】
A、禁带火种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严禁吸烟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野外生火易引发火灾,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文明祭祀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5】
A、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B、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是一种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6】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热值高,是比较理想的能源,但是氢气贮存和运输困难、制取成本高,所以没有广泛应用,故选:BC;
【小问7】
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氮、铝、氧、碳元素,生成物氮化铝中含有氮、铝元素,则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即为一氧化碳,氮气、氧化铝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类别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__________。
(2)NH3中有_________种元素,其中N:H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
(3)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它是汽车在行驶时氧气和氮气反应所生成的,该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KNO3是一种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的肥料,它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 (填字母)点,其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N2 ②. 单质
(2) ①. 2 ②. 14:3
(3) ①. NO2 ②. 升高
(4) ①. G ②. 硝酸钾
【解析】
【小问1】
A点所示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点所对应的物质为氮气,其化学式N2,对应的物质类别X为单质;
【小问2】
NH3中有氮、氢两种元素,其中N:H的元素质量比为14:3;
【小问3】
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C为含有+4价氮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2价,其对应的化学式为NO2;它是汽车在行驶时氧气和氮气反应所生成的,反应物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该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小问4】
KNO3中氮元素显+5价,它对应图中的G点,其名称是硝酸钾。
19. 探秘燃烧
I、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中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实验二:装置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Ⅱ、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实验编号 可燃物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甲 细铁丝 氧气 剧烈燃烧、大量放热、___、___。
乙 细铁丝 空气 不燃烧
丙 铁粉 空气 剧烈燃烧、并发出大量火星
(3)实验甲的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丙产物与甲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_。(填编号)
【答案】(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 ①. 火星四射 ②. 生成黑色的固体 ③. 氧气的浓度不同
(4)
(5)乙和丙
【解析】
【小问1】
同样的条件下,酒精可燃,水不可燃,说明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小问2】
木屑和铁粉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加热到一定且相同的温度时,木屑燃烧,煤粉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填: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小问3】
铁丝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并放出热量;细铁丝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的反应现象不同,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现象;故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氧气的浓度不同;
【小问4】
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
乙实验和丙实验都是在空气中完成的,氧气的浓度相同,在选用细铁丝和铁粉时反应现象不同,该现象说明反应现象与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故填:乙和丙。
20.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分离液态空气属于___________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2)X转化为NH3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
(3)该流程中,利用甲烷燃烧提供合成尿素的反应物,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根据流程,写出利用NH3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20. 物理 21. 化合反应
22.
23 CO2+2NH3CO(NH2) 2+H2O
【解析】
【小问1】
工业上依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来获得氮气,该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
空气分离后得到氮气和氧气,X是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
甲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4】
氨气与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H3CO(NH2) 2+H2O。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2分)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a.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让气体进入瓶中
b. 将装满水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 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置于桌面
A. bac B. abc C. acb
(4)若用F装置收集 瓶干燥的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
(5)选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残留物经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
甲: A→B→C 乙: A→B→D
(6)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滤液仍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3)A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端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集满
(5) ①. ②. 甲
(6) ①. 引流 ②.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解析】
【小问1】
图中标有序号②的仪器名称: 锥形瓶;
【小问2】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小问3】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首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让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置于桌面;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
故选A;
【小问4】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端通入,当b端有氧气逸出,说明氧气集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其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端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集满;
【小问5】
装置B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时滤纸对折两次,打开一边是三层,一边是一层,故甲操作正确;
【小问6】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体从破损处流下)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夹层之间流下)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2. 金属材料的使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
(1)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硬度比纯铜硬度_____(填“大”或“小”)。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开始使用,赭石(主要成分为 Fe O )是一种铁矿石,写出用 一氧化碳与赭石炼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3)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直接接触。②中铁钉的A、B、C三处中________处锈蚀最严重。
(4)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
【能力发展】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__(写一条)。
活动二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6)如图所示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四个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溶液变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
(7)该化学小组进一步对含有Fe(NO3)3、X(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探究,流程如下 (X、Y各表示一种金属):
根据实验探究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Fe、X、Y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②固体A中所含成分可能有____种情况。
③浅绿色滤液中 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
【答案】(1)大 (2)
(3) ①. 水、氧气 ②. B
(4) ①. 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 ②. 隔绝水与氧气接触,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于水
(5)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 ①. ②. Zn> C u>Ag 或 Fe>Cu>Ag;
(7) ①. Y>Fe>X ②. 两##2##二 ③. Fe2+
【解析】
【小问1】
合金的硬度比构成其的纯金属大,所以青铜硬度比纯铜硬度大,故填:大;
【小问2】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
①中铁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②中铁与氧气、水接触,③中铁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直接接触,故填:水和氧气;
试管②中铁钉的A、B、C三处中B处铁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锈蚀最严重,故填:B;
【小问4】
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故填: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
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是隔绝水与氧气接触,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于水,故填:隔绝水与氧气接触,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于水;
【小问5】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
【小问6】
①A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现象是铜丝表面有银色物质析出,溶液变蓝;B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C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D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溶液变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中的:;
②A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比银活泼;B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比铜活泼; C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锌是氢前金属;D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铜是氢后金属,故由上述实验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Zn> Cu>Ag 或 Fe>Cu>Ag;
【小问7】
①向混合溶液中加入Y,得到固体A,A与过量稀硫酸混合后得到气体、浅绿色溶液和固体B,说明Y能够置换铁和X,则Y的活动性比铁和X强,固体B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固体B为X,即X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即铁的活动性比X强,则金属Fe、X、Y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Fe>X,故填:Y>Fe>X;
②金属Fe、X、Y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Fe>X,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铁和X,第一步中的固体Y在反应后可能有剩余,所以固体A中所含成分是Y、Fe、X或Fe、X两种情况,故填:2或两或二;
③固体A中所含成分是Y、Fe、X或Fe、X两种情况,X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故浅绿色滤液中 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故填:Fe2+。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4分)
2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
(2)试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8.8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解析】
【小问1】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为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0g+30g-101.2g=8.8g;
【小问2】
过程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培优周周练】第11周 24时计时法-小数苏教版三下(pdf版)

下一篇:【培优周周练】第15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苏教版三下(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