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外国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23-2024 学年湖南省衡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3 分)3 月 12 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
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m C.2m D.4m
2.(3 分)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3 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
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4.(3 分)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它们的
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5.(3 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东行驶时的运动过程,在
这段时间内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整个运动过程,甲车都行驶得比乙车快
C.前 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
D.甲、乙两车 0~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6.(3 分)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7.(3 分)一运动员在一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 7s 内的平均速度为 9m/s,10s 到达终点,则
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5m/s B.11m/s C.10m/s D.9.7m/s
8.(3 分)下列是课本插图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B. 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C. 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 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9.(3 分)2022 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
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10.(3 分)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
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1 .( 3 分 )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的 实 验 或 现 象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图 1 中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图 2 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C.图 3 中,甲、乙两种声音的振幅相同,音调不同
D.图 4 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2.(3 分)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并用 A、B 两个相同设置的
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进行监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声音从监测器 A 处传播到监测器 B 处,频率变小
B.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响度变小
C.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声速改变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2 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 0 分.)
(多选)13.(3 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形影不离中,形和影是相对静止的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裁割窗户玻璃时,可以选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
(多选)14.(3 分)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一段长度为 10km 区间的测速警示牌,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可以以 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B.相对于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为 120km/h
D.货车在 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多选)15.(3 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成语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大
B.隔墙有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多选)16.(3 分)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 2s 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 4s 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 2s 内,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在向西运动
D.前 4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三、填空与作图题(本题 5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7.(3 分)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
秒表的读数为    s。
18.(2 分)口罩的主要材料为熔喷布,其结构能阻拦直径最小为 5μm=   cm
的飞沫,所以能够防病毒;带着口罩的小刚在操场上散步,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所戴
的口罩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9.(2 分)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
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
体”)能够传声。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众能从乐曲中
听辨出优美的小提琴声,主要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20.(3 分)如图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
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运动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到 E 点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填“是”
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1.(12 分)小明在学习音调和响度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 1 所示,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划过,划过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
由    决定的;
(2)如图 2 用一只手将尺子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尺子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
动尺子,这时尺子的振幅    (填“变大”或“变小”),其响度    (填
“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22.(14 分)同学们在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
和所用的时间,对小球运动的各段路程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选填
“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小球从A处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 段的路程为    
m。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选填
“大”或“小”)。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 s﹣1) 经过末点时的速度(m s﹣1)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5)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小球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经过 2s 到达 E 点(图甲中
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m/s。
五.综合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23.(6 分)小王五一期间自驾车旅游,如图所示,当到达 A 地时,车内钟表显示如图 C,
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如图 D。
(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4.(10 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
笛一声继续行驶,6s 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1)鸣笛后 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2023-2024 学年湖南省衡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3 分)3 月 12 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
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m C.2m D.4m
【分析】结合对生活中物体长度的估计,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九年级同学的身高约 1.7m,小树的高度略大于身高,接近 2m。
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点评】常识性了解常见物体的长度,可解答此题。
2.(3 分)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测量某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需借助三角板和桌面
来辅助进行测量,将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这种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
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
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
图中刻度尺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测量,故 A 错误;
B、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柱体的底
面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 B 错误;
C、图中方法为“辅助工具法”,刻度尺从 0 刻度线开始测量,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
示数即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故 C 正确;
D、图中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刻度尺的刻度边不一定垂直,所以测量出的长度不一定等于圆
柱体的底面直径,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及常用的特殊测量方法﹣﹣辅助工具法。
3.(3 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
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分析诗句中的含义可知,“青山”和“孤帆”都是运动的。
A、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
动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孤帆”
是运动的,符合实际。
B、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青山”是
静止的;同样以“帆船”为参照物,“孤帆”与“帆船”之间的位置也没发生变化,“孤
帆”也是静止的。与题意不符。
C 和 D 选项中,在判断“青山”运动情况时,都是以“青山”本身为参照物,则“青山”
是静止的。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通过古诗句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
4.(3 分)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它们的
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据此解答此题。
【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吹
的;
甲火炬有三种情况:一是甲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二是静止不动,
三是向右运动,故 AB 错误;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
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5.(3 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东行驶时的运动过程,在
这段时间内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整个运动过程,甲车都行驶得比乙车快
C.前 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
D.甲、乙两车 0~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再利用 v= 求其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故 A 错误;
B、甲车的速度 v 甲= = =30m/s;
乙车前 10s 的平均速度 v1= =20m/s、第二个 10s 的平均速度为 v2= =
25m/s、第三个 10s 的平均速度 v3= =30m/s、第四个 10s 的平均速度 v4=
=45m/s,可见,开始阶段甲运动得快,后来乙运动的快,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前 10s 内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 C 错误;
D、甲车做匀速运动,0~40s 的平均速度 v 甲= =30m/s,乙车 0~40s 的平均速度
v 乙= =30m/s,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
6.(3 分)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故“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每日运动
八万里,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故 B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的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7.(3 分)一运动员在一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 7s 内的平均速度为 9m/s,10s 到达终点,则
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5m/s B.11m/s C.10m/s D.9.7m/s
【分析】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全程的路程 s=100m,全程所用的时间 t=10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10m/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除以全程所用
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8.(3 分)下列是课本插图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B. 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C. 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 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分析】(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故 A 符合
题意;
B、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故 B 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一些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 C 不符合题意
D、齿轮齿数越多,转动时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9.(3 分)2022 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
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
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发声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 A 错误;
B、演奏古筝时靠的是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故 B 正确;
C、琴弦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与琴弦的粗细无关,故 C 错误;
D、拨动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声学基本知识,难点是声音特性的区分,掌握音调、响度的影响
因素是解题关键。
10.(3 分)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
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
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
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故 C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
考查。
11 .( 3 分 )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的 实 验 或 现 象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图 1 中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图 2 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C.图 3 中,甲、乙两种声音的振幅相同,音调不同
D.图 4 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影响因素是频率;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影响因
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根据图 3 分析作答;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
调不同,故 A 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 B 错误;
C、由图 3 可知,甲、乙两种声音的振幅和频率均相同,所以响度和音调相同,故 C 错
误;
D、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2.(3 分)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并用 A、B 两个相同设置的
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进行监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声音从监测器 A 处传播到监测器 B 处,频率变小
B.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响度变小
C.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声速改变
【分析】(1)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4)声音在相同温度下,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解答】解:A.由 A 波形图和 B 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 A 处传播到监测器 B 处频
率不变,音调不变,故 A 错误;
B.A 波形图比 B 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 处响度变小,
故 B 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 C 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以及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
素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知识点和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2 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 0 分.)
(多选)13.(3 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形影不离中,形和影是相对静止的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裁割窗户玻璃时,可以选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
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根据速度变形公式 s=vt 可做出判断;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根据实际任务的需要来选择不同量程和分度值的测量工具。
【解答】解:A.在形影不离中,形和影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因此形和影是相对静
止的,故 A 正确;
B.由 s=vt 可知,路程的大小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速度越大的物体,时间不确定,
无法判断路程的长短,故 B 错误;
C.减小误差的方法有改进测量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但不
能消除误差,故 C 错误;
D.裁割窗户玻璃时,玻璃一般较小,但要求相对比较精确,因此可以选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故 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应用、减小误差的方法、长度的
测量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多选)14.(3 分)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一段长度为 10km 区间的测速警示牌,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可以以 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B.相对于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为 120km/h
D.货车在 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分析】(1)由警示牌可知公共汽车、小轿车、货车最大速度和区间测速长度,根据速
度公式求出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AC、由警示牌可知,公共汽车最大速度 v=100km/h,所以公共汽车可以以
95km/h 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小轿车最大速度 v=120km/h,所以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小于等于 120km/h,
故 A 正确,C 错误;
B、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以高速行驶的小轿车为参照物,公路旁的树木与小轿车
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轿车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D、由警示牌可知,货车通过的路程 s=10km,最大速度为 100km/h,
由 v= 可得,货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 = =0.1h=6min,
因此货车在 4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故 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关键是从警示牌上得出有用
信息。
(多选)15.(3 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成语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大
B.隔墙有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分析】(1)依据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解答;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三种形态;
(3)依据回声的形成原因分析;
(4)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越用力敲鼓,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 A 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 B 正确。
C、“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声音辨别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区分发声物体的,故 C 错误。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回声,故 D 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回声现象,是声学一道综合题。
(多选)16.(3 分)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 2s 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 4s 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 2s 内,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在向西运动
D.前 4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分析】此图像为 s﹣t 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比较甲乙的运动速度和通过
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前 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 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
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第 2s 末,乙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是静止状态,故 A 错误;
B、4s 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v= = =2 m/s;乙的速度为 v′= = =4m/s,
甲乙都向东匀速运动,v′>v,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 5 运动,故 C 正确;
D、由图知:前 4s 内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都是 8m,时间都是 4s,所以甲、乙两物
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 D 正确。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了 s﹣t 图像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图像特点确定物
体运动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三、填空与作图题(本题 5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7.(3 分)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的长度是  2.90 cm;秒表
的读数为  229.2 s。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
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
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
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
和。
【解答】解: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 A 左侧与 1.00cm 对齐,右侧与 3.90cm 对齐,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90cm﹣1.00cm=2.90cm;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
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49.2s 处,所
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49.2s,即秒表的读数为 180s+49.2s=229.2s。
故答案为:1mm;2.90;229.2。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
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
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8.(2 分)口罩的主要材料为熔喷布,其结构能阻拦直径最小为 5μm= 5×10﹣4 cm 的
飞沫,所以能够防病毒;带着口罩的小刚在操场上散步,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所戴的
口罩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1m=102cm=106μm,可据此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
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能阻拦直径最小为 5μm=5×10﹣4cm。
带着口罩的小刚在操场上散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所戴的口罩的位置发生改变,他所
戴的口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5×10﹣4;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
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
19.(2 分)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
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
体”)能够传声。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众能从乐曲中
听辨出优美的小提琴声,主要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古代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
的马蹄声,是由于固体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快。
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振动
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固体;音色。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最重要的规律,需要熟练掌
握。
20.(3 分)如图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
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运动了 12.50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
到 E 点的平均速度为 0.125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不是 (填“是”或“不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
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
(2)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求出小球的路程 s 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 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 v。
【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
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小球在 A 点的位置坐标为 0cm,在 B 点的位置坐标是 0.50cm,在 E 点的位置坐标是
8.00cm,在 F 点的位置坐标是 12.50cm,
则小球由 A 到 F 的路程为 sAF=12.50cm,由 B 到 E 的路程为 sBE=8.00cm﹣0.50cm=
7.50cm;
(3)小球由 B 运动到 E 所用时间:
tBE=0.2s×3=0.6s,
平均速度为:
vBE= = =12.5cm/s=0.125m/s。
故答案为:12.50;0.125;不是。
【点评】本题要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单位的换算和刻度尺的读数。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1.(12 分)小明在学习音调和响度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 1 所示,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划过,划过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大 (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
是由  频率 决定的;
(2)如图 2 用一只手将尺子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尺子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
动尺子,这时尺子的振幅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其响度  变大 (填“变
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
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研究一
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当用硬纸片在梳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重拨钢尺比轻拨钢尺的振幅大,响度更大,从而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
故答案为:(1)大;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
【点评】本题探究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需正确区分声音的三特性并能够搞清影响
它们的因素,同时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2.(14 分)同学们在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球运动的各段路程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
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小球从A处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 段的路程为  
1.5 m。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小 (选填
“大”或“小”)。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 s﹣1) 经过末点时的速度(m s﹣1)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5)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小球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经过 2s 到达 E 点(图甲中
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8 m/s。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测量时间时会存在较大误差;
(2)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可知小球的运动状态;
(3)根据表中数据,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 vBC;根据 s=vt 可求 CD 段的路程;如果
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进行分析;
(4)根据图象分析 2s 时小球的速度。
【解答】解:(1)测量小球平均速度的原理: ;因为记录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时存
在较大误差,因此需要多次测量;
(2)图象可知小球下滑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因此小球做加速运动;
(3)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
CD 段的路程:sCD=vCDtCD=3m/s×0.5s=1.5m;
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知,平均速
度会偏小;
(4)由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图乙)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与时
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且小球 1s 时的速度为 2.4m/s,则经过 2s 小球的速度(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8m/s;
故答案为:(1) ;时间;(2)加速;(3)1.8;1.5;小;(4)4.8。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注意事项、数据分析等知识点,涉及的
内容较多,认真审题便可正确解答。
五.综合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23.(6 分)小王五一期间自驾车旅游,如图所示,当到达 A 地时,车内钟表显示如图 C,
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如图 D。
(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1)从 A 地到 B 地的时间差是汽车的行驶时间;
(2)由交通标志牌求出从 A 到 B 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时为 t=10:45﹣10:15=30min=0.5h;
(2)由图可知,A 地到 B 地相距为 s=130km﹣70km=60km,
则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为 v= = =120km/h。
答:(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 0.5h;
(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是 120km/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认真审题,根据题意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根
据交通标志牌求出汽车的路程、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4.(10 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
笛一声继续行驶,6s 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1)鸣笛后 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分析】(1)知道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鸣笛后 6s 的时间内
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声音 6s 传播的路程,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等于
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路程之和的一半;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
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 车=72km/h=20m/s,
由 v= 可知,鸣笛后 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s 车=v 车 t=20m/s×6s=120m;
(2)由 v= 可知,声音在 6s 时间内传播的路程:s 声=v 声 t=340m/s×6s=2040m;
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与高山的距离:s1= (s 声+s 车)= (2040m+120m)=108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s2=s1﹣s 车=1080m﹣120m=960m。
答:(1)鸣笛后 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 120m;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 108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 960m。
【点评】本题是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汽车行驶路程、声
音传播的路程、汽车与高山的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B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下一篇:2024年中考英语语法语法题(含答案)